作者:郭晨 日期:2015-12-30 19:37:28
1.全景式、多角度、大视野,完整再现了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时间跨度之长、空间范围之广、涉及人物之众,堪称集大成之作!
2.作者郭晨是知名的纪实文学作家,中国纪实文学协会副会长,已出版20多部颇有影响力的纪实文学作品,并参与了大量党政题材影视剧的创作,曾经担任电影《开国大典》的编剧。
3.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前提下,作者以文学的笔触和纪实的手法,对海峡两岸60余年间一些列重大事件、关键人物,以及相关国际背景,进行了细致描写和真实还原,使得作品可读性极强。
4.从当前鼓噪一时的台湾大选闹剧、风起云涌的南海局势,到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恩怨纠葛,在本书中都能找到历史根源、现实意义,作者对这些事件、人物的论述与评价,客观而独到。
5.书中选取了不少珍贵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地对台海关系变迁中相关事件及人物,进行了形象的佐证和鲜活的呈现。
本书简介:
本书是描绘海峡两岸关系的大型纪实性文学作品,从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一直写到如今台海关系的最新动向,再现了两岸围绕统一问题旷日持久的斗争与和谈,包括“炮轰金门”“汪辜会谈”等重大事件前因后果的揭示,以及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峡两岸从高层到民间千丝万缕的纠葛,军人、特务、商人、渔民、学生……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内容精彩纷呈。
两岸经历了几任领导人的更迭,当前都在谋求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全书以两岸民众所关心的“和平统一”为主线,从六十多年来的台海风云变幻着笔,揭示出两岸关系将走向“统一大业”的终极命题。
作者简介:
郭晨,笔名郭秋,1940年出生于江西信丰,1964年毕业于江西大学新闻系,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成员。擅长纪实文学、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传记和影视创作。历任《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时代》编辑、记者及相关负责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津贴。
代表作有传记文学《逆境中的毛泽东》《北平和谈》《红都风云》《特殊连队》《解放海南岛》《这就是彭德怀》《蒋经国密码》《巾帼列传》《贺子珍》等,以及电视剧剧本《宋庆龄》、电影剧本《红小鬼》等。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内重要大奖。
目录:
上册
第1章台海云水起
“台湾会是个大麻烦”
蒋介石在台湾挂牌开张
国民党大陆统治落幕
第2章美国待尘埃落定却终落空
美国欲“弃蒋弃台”
美国妄“托管”台湾的三次阴谋破产
中美建交擦肩而过
第3章求援莫斯科
求援解放台湾遭遇冷落
斯大林对毛泽东又友好起来
周恩来抵苏,会谈出现新局面
第4章第一次台海危机――解放台湾
攻台预演受挫上册
第1章台海云水起
“台湾会是个大麻烦”
蒋介石在台湾挂牌开张
国民党大陆统治落幕
第2章美国待尘埃落定却终落空
美国欲“弃蒋弃台”
美国妄“托管”台湾的三次阴谋破产
中美建交擦肩而过
第3章求援莫斯科
求援解放台湾遭遇冷落
斯大林对毛泽东又友好起来
周恩来抵苏,会谈出现新局面
第4章第一次台海危机――解放台湾
攻台预演受挫
占领攻台出发地
盘马弯弓欲待发
第5章红色特务与白色特务
虎穴藏忠魂
“密使一号”和“海鸟”折翅
白色特务穿梭大陆
两岸特工头领的奇妙对话
第6章蒋介石下活了台湾这盘棋
蒋介石最黯淡的时光
蒋介石认真反思
另起炉灶
起死回生国民党
用“毛选”改造国民党
筑起经济的防波堤
第7章第一次秘密接触
“表妹的婚事成败如何”
“表妹的婚事”没谈成
第8章朝鲜战争救了台湾的蒋介石
蒋介石得到“人寿保险单”
“台湾地位未定论”两岸齐反对
第9章第一波“反攻大陆”
第10章第二次台海危机――海上大战
“解放台湾”先清理门户
“九三”炮战
“蚂蚁”咬翻“大象”
拨开台湾北大门的门闩
“飞贼”也在行动
第11章台美重度“蜜月”
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蜜月”期间的争吵
“神”的谕示也失灵
半开半掩的会谈之门
蒋介石闻不惯“民主”味儿
第12章不给“台独”分子以生存空间
“‘台独’分子要暗杀蒋介石”
铁腕治“台独之父”
蒋氏父子反“台独”一以贯之
第13章第二次秘密接触
打和牌,老将出马
神秘人物程思远北上
蒋经国点“将”,曹聚仁北上
秘密特使宋宜山北上
第14章帮蒋介石反对美国
第15章第三次台海危机――炮击金门
万事俱备,只待炮响
赫鲁晓夫插一杠子
做给美国和台湾看
向台湾交底
文戏武唱――“八二三”炮战
世界各方纷纷出牌
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揪住美国人讲讲道理
支持蒋氏父子跟美国人斗
有武戏也有文戏,才热闹好看
下册
第16章第三次秘密接触
给蒋介石捎去高低两件礼物
国共联手挫败“划峡而治”
第17章和战从来交替无常
政治仗就得这样打
“蒋介石做‘总统’比较好”
历史地看炮击金门
蒋介石不愿意把台湾挂在苏联人腰上
第18章第二波“反攻大陆”
蒋介石动了真格
“国光计划”
“反攻还是反攻,只是规模小些”
“反攻”的动作越搞越大
“八六”海战
通过美国来扬汤止沸
第19章做足特赦战犯的文章
第20章第四次秘密接触
“四可”“四不可”
抚慰飘零的忧思
“现在真正支持蒋介石的是北京啊!”
“一纲四目”
第21章李宗仁渡登彼岸
叶落归根之途
昨日兵戎相见,今日笑脸相迎
“如果蒋介石回来,我们更欢迎”
第22章第五次秘密接触
第23章第三波“反攻大陆”
“讨毛救国”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又敲起“反攻大陆”的锣鼓
第24章尼克松打中国牌,毛泽东打美国牌
华盛顿在敲北京的大门
罗马尼亚渠道
巴基斯坦渠道
追寻中国驻波兰使官
蒋经国访美惊心
中美互敲门,方式却大异
“巴基斯坦渠道”再度激活
“波罗行动”
巴黎秘密渠道
仍玩弄“双重承认”的把戏
“波罗二号”行动
“今年流年不错”
第25章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
世纪性的握手
“瓦格纳歌剧序曲式”的接见谈话
台湾问题最棘手
蒋介石骂了娘
寻找台湾问题的特殊表达方式
“尼克松震撼”
“尼克松震撼”波及台湾
与日本建交
第26章第六次秘密接触
“现在又该促蒋和谈啦”
“出使未捷身先死”
“不要关门”
第27章“中国人当然站在中国人一边”
第28章解决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制造的新麻烦
第29章毛、蒋的共同遗愿――祖国统一
“假如我是毛泽东”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毛泽东悼念蒋介石
托!托!托!
第30章基本消除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国际障碍
重起炉灶
小心开启中美建交大门
总统的秘密特使陈香梅
第31章海峡两岸暖风频吹
武力对抗在两岸悄然消失
北京呼吁重启“第三次国共合作”
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第32章第七次秘密接触
第33章历史巨人向历史作交代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
蒋经国向历史作交代
“台湾不能在任何人手里丢掉”
第34章“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
“九二共识”铺路
“汪辜会谈”――两岸首次高层对话
第35章开创两岸关系新未来
参考资料
写在后面的话
前言前言
2014年6月25日至28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历史上首次访问台湾,在台湾桃园机场着落后感慨说:“从北京到台湾飞机只要三小时,但迈出这一步足足用了六十五年。”
张志军个人的一小步,堪称两岸关系的一大步。
张志军28日回到北京在机场谈访台感受时说,他最大的感触是体会到台湾民众渴望两岸和平发展的愿望。台湾各界普遍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两岸应该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回顾历史,他说了这样一段有历史内涵、值得琢磨的话:“如果把过去六十五年在两岸关系中所遇到的挑战和难题,与我们今天所遇到的挑战和难题相比,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过去的挑战和难题要大得多、多得多。”
他同时指出,今天我们遇到的问题,有的是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有的是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些新问题。但是,在一代代前人对台工作的基础上,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前言
2014年6月25日至28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历史上首次访问台湾,在台湾桃园机场着落后感慨说:“从北京到台湾飞机只要三小时,但迈出这一步足足用了六十五年。”
张志军个人的一小步,堪称两岸关系的一大步。
张志军28日回到北京在机场谈访台感受时说,他最大的感触是体会到台湾民众渴望两岸和平发展的愿望。台湾各界普遍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两岸应该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回顾历史,他说了这样一段有历史内涵、值得琢磨的话:“如果把过去六十五年在两岸关系中所遇到的挑战和难题,与我们今天所遇到的挑战和难题相比,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过去的挑战和难题要大得多、多得多。”
他同时指出,今天我们遇到的问题,有的是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有的是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些新问题。但是,在一代代前人对台工作的基础上,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六年来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张志军所强调的“过去六十五年在两岸关系中所遇到的挑战和难题”“一代代前人对台工作的基础”等等,正是本书要向读者娓娓道来的因果传承和故事的内核与外延。本书是一部形象的20世纪下半世纪、21世纪初的台海风云录,是浓缩的海峡两岸和战的历史巨篇。它展示了从1949年底至2014年间的台海风云,以及活跃在这片风云里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以大开大合大纪实的手法掀开海峡两岸昨天历史的神秘面纱,演绎海峡两岸关系变幻的波翻浪涌,危机与希望,机遇与失误,忍耐与等待,破冰与启航,风雨与初霁,为读者展示了开阔而新鲜的画卷。
本书从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蒋介石告别大陆并经营台湾写起,一直写到2014年台海关系新动向止,揭示了六十多年间壮观诡异的台海风云变幻,宏大地展开和再现了“统一大业”进行式的主题,既包括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台海风云史,也包括改革开放后祖国统一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部分历史。揭示了中共高层对台决策的内幕和蒋介石父子遥相呼应的秘密,以及国共多次秘密谈判的隐情,充分而生动地表现了中共几代领导人对台政策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用“盘马弯弓欲待发”的策略,先让蒋介石稳住台湾,并维持“一个中国”的共识,不让美国过深介入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实现由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战略转变;第二步持续争取同国民党和谈,“和为贵”,实现从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台湾的转变,以政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他们的总体思路对后人大有启发。在大半个世纪里,经历一代代一辈辈的共同努力,在台海关系上实现了战略大调整:从“武力解放”调整到“和平解放”,从“和平解放”调整到“和平统一”,真正唱响了“和为贵”“和平发展”的主旋律。
国共近一个世纪的争争斗斗,恩怨分合,时至今日,虽大踏步朝“和”与“合”前进了,但仍是了犹未了,统一大业仍是进行式。本书仅仅是这个宏大壮观的进行式的开局与延伸的重大段落,对于其能否相互容纳、共创人类文明的典范与中国历史光荣的美好结局,全人类都在期待中。
本书主要围绕国共的“世纪主角”毛泽东、蒋介石,及毛泽东战友周恩来、邓小平等,他们与台湾蒋氏集团之间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交锋与和谈,角逐与对话,构架成波澜壮阔、波诡云谲的国共之争、统独之争的画卷,牵引出大半个世纪两岸政治舞台上“解放台湾”与“反攻大陆”、“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的文攻武战活剧。五次台海军事危机与多次秘密谈判,“第三次国共合作”的筹划与成败得失,和中有战,战中有和,以和为主,以和为贵,演绎成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台海两岸的历史大戏。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弹奏的是两岸六十多年间秘密谈判和国共交往的“弛”弦;另一条主线弹奏的是两岸“解放台湾”与“反攻大陆”相互较量的“张”弦。其中以弹奏“弛”弦为最强音,突出“和为贵”的主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全国政权。蒋介石失掉大陆,在“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狼狈局面下退居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出兵“抗美援朝”,这一历史事件又救了他。美国从遏制新中国和对抗苏联出发,入侵台湾海峡与朝鲜,并同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致使海峡两岸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并延续至今,使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台湾,被人为地与中国大陆分割开来。这就是“台湾问题”的由来。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对台湾问题的和平诉求,建立在内战状态的延续之上,因此才有长期的隔海武力对峙,也有多次的和谈试探。为解决这一领土完整和祖国统一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和设想,其中就包括“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一国两制”的雏形等构想。出于各种考虑,蒋氏父子也在有意无意间与大陆遥相策应与配合。在一直剑拔弩张的表面状态下,海峡两岸经常进行“藕断丝连”的秘密接触与和平谈判,有时也“文戏武唱”,譬如向金门打枪开炮,从而使海峡两岸的关系史,成为一段既有战争硝烟又有和平呼声的特殊历史,而且曾一度出现过“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机遇与曙光。共产党与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台湾当局毛泽东与蒋介石,邓小平与蒋经国,曾经多次互派“特使”或联络人进行和谈试探,他们先后有李次白、宋宜山、章士钊、程思远、曹聚仁、陈香梅、沈诚等人,“和平老人”章士钊更是贯穿始终。他们多次出使,由他们穿针引线,海峡两岸进行了多次鲜为人知的秘密接触或谈判,从投石问路到达成意向协议,断断续续演出了多幕“和平合作与祖国统一”的活剧。悄无声息秘密来往的脚步杂以声势浩大的“万炮轰金门”,影响重大的李宗仁回归,马拉松式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美建交等,都是本书中有声有色的“统一大业进行式”几大桥段,几幕大戏。
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它牵涉到广阔的国际背景,因为它一直都有国际政治势力的介入,尤其一直受到美国因素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书涉及诸多国际大事件,但都紧紧扣住台湾问题的脉络来顺时针走向。在美国、前苏联、日本等势力介入的宏阔国际背景下,从宏观上展示了台湾问题的缘由和国际牵扯,以及中美关系正常化和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等重大事件,逐步消除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国际障碍。把台海风云的变幻放在了广阔的国际背景下来展开,也是本书一大特色。
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是中国共产党几代人长期探索和传承发展的结果。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从解决台湾问题的实际出发所作出的一些设想和探索,所提出的若干带有原则性的意见,以及蒋氏父子一定程度上的回应,为后来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作了思想先导和舆论准备。
上述就是本书的时代背景、故事框架、人物舞台、中心情节和主题思想。
在两岸半个多世纪的“和战”关系上,本书既写了战争硝烟,也写了和平呼声,但重点是写“和”“和为贵”。毛泽东早在1955年就提出了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目标,这个意愿一直到他临终也未放弃。周恩来在1955年的万隆亚非国家团结会议上,发表了第一份改善中美关系和愿意与台湾和平谈判的声明。中共对台湾的国民党人伸出了“和平统一”之手。从此,促进祖国统一的国共和谈工作一直断断续续地进行着,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双方进行了多次秘密接触与谈判,努力谋求和平统一。而同样主张“一个中国”的蒋介石,公开宣称不与中国共产党进行“任何接触,任何妥协,任何对话”,暗中却一定程度地响应过中共的和平呼唤,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过“和平合作”的探索。从蒋介石退守台湾岛后所经历的风波曲折中,不管
其出于何种政治动机或党派意识,蒋介石在坚持“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这种民族主义的立场却是一贯的。在这个重大问题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有着强烈的共识。所以,弹奏“和弦”是本书的核心情节与贯穿始终的思想。
毛泽东与蒋介石、邓小平和蒋经国,逝者已矣。他们未能最终实现第三次握手便相继离世,在留有遗憾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在统一大业中建功立业的空间!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书截取了海峡两岸风云关系中的主要历史,加以全方位、广视角、深层次地呈现,以史为鉴,以昔视今,以艺术的形式回顾历史,意在阐明和强调如今台海“雨过天晴”的局面得来不易,需要十分珍惜和继续推进。两岸炎黄子孙,都希望这部“统一大业”的史诗剧实现“和为贵”“统为终”的终极目标,最终
圆满落幕。
郭晨
2015年11月8日改定
1949年11月25日,受命入台的朱枫,从香港维多利亚码头登上了开往台湾基隆的“风信子号”客货海轮。
汹涌的海浪,呼叫着拍打船舷,海鸥迎风搏浪勇敢地飞翔着。朱枫站在甲板上,眺望着波涛汹涌的海面,任海风吹掠着她的秀发,耳畔却在回响着党组织负责人给她布置任务时的声音:“由于国民党的血腥镇压,台湾的地下党组织遭受了空前严重的破坏。国民党军政上层机关里的一些内线与我党的联系亦被切断……
10月24日,解放军三野第十兵团攻击金门。三个主力团的将士九千多人登陆时英勇战斗,然而由于情报失准,战斗连连失利……11月5日,三野第七兵团攻占舟山群岛中的登步岛,也因情报失准而严重受挫。上级领导决定,派你以探望女儿一家作掩护去台湾,尽快取回重要军事情报,为解放台湾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
早晨,九龙码头。阴霾遮日,细雨蒙蒙。一男一女打着雨伞出现在九龙码头的人群中。女的即是朱枫,男的抱着的孩子,是朱枫的儿子。汽笛一声呼叫,分别的时刻到了,朱枫最后亲吻一下自己的儿子,然后交给身边的男人。男人和孩子走远了,朱枫的眼泪夺眶而出。
朱枫到台湾的第二天傍晚,按照预先的约定,在一幢古色古香的茶食楼上,与台湾地下党工委书记“老蔡”接上了头。朱枫喝口茶,悄声说:“老蔡,华东局领导的指示我就传达完了,这是组织给你的一封密函。”她将油纸包裹的密函交给这位工委书记。
朱枫又问:“你跟‘密使一号’有联系吗?”
老蔡说:“我跟‘密使一号’没有直接联系,但知道他提供了不少情报。”
告别老蔡后,朱枫撑着漂亮的油纸伞,行走在台北市的街上。
她看到在市中心,在不少车站、广场的墙壁、电线杆上,居然出现了“拥护毛主席、活捉蒋介石”“台湾同胞起来解放自己”“欢迎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等标语。
在敌人的心脏里居然看到大陆街上才有的标语,她好一阵兴奋,用伞角遮掩着眼睛和兴奋的脸部神情。
这时候,在台北阳明山官邸,负责台湾情治工作的蒋经国正向父亲报告:地下共党分子很猖獗,不少车站、广场的墙壁、电线杆上出现了反动标语,今天铲了,明天又贴上去了,防不胜防。
蒋介石问:“你手下的特工人员有多少?”
蒋经国回答:“已有五万多人。”
蒋介石拍拍桌子说:“他们是吃干饭的呀!为台湾存亡,要实施铁腕政策,只要行动可疑,经人检举,一概列入危险分子,格杀勿论!尤其要采取一切手段肃清岛内中共组织。”
这一天是这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小雨刚住,树枝正滴着晶莹水珠,空气仍然湿漉漉而清新。吴石如约来到永安里仁义路54号。这是一座米黄色的法式小楼,式样古朴典雅,院内带有白栅栏花园。门楣上方镶嵌着一方铜质门牌,镂着“台北丁宅”字样。
吴石不觉一怔。他用约定暗号敲响了铁门。
里面问:“哪位呀?”
吴石又敲了下暗号。不一会儿,一位女佣模样的人走出来将大门打开一条缝,用台湾话问身穿便服的吴石:“先生,你找谁?”
“我要见李碧云小姐。”吴石说道,“请你告诉她,就说她表叔来了。”
女佣谦卑地将吴石引入客厅,说声“先生稍等”,自己便上楼禀报去了。不一会儿,一位二十八九岁的少妇出现在铺着地毯的螺旋楼梯上。她一看清来人,便愣住了。吴石也是一怔。朱枫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作为接头人的“表叔”会是公爹的朋友,身居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高位的陆军中将!吴石也没想到“特派情报员”竟是自己的朋友、海关总署税务司长丁贵堂的漂亮儿媳。
双方都愣怔了一瞬间,吴石先开口道:“表叔今天有空,来看看你。”
朱枫笑吟吟地说:“啊,吴伯伯好,您快请坐。”
机警的朱枫并没有说出事先约定的暗号,她转身对站在身后的女佣吩咐道:“你出去吧,我来布茶,有事我会叫你,不要让其他人进来,明白吗?”
女佣点头应诺,迈小步出门去了。
“请用茶,吴伯伯。”她见吴石接杯在手,轻松一指小杯说,“这茶来自蒙山。”
“中国第一茶。”吴石赞叹着,“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蒙山茶。”
啊!吴石的话让朱枫感到有些意外,她接口说:“我来台湾前,曾有幸到过蒙山。”
“想不到朱女士也是蒙山茶的知音,前不久友人托朋友绕道香港,专程给我送来了一包蒙山茶。”吴石看出了她的顾虑,便语带双关地赞道,“好茶啊!蒙山茶自古饮誉海内外,舒心爽口,回味悠长,这是祖国的骄傲。”
朱枫笑而不语,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吴石喝口茶说:“怎么,不欢迎我这位远方来的表叔?”
朱枫听了又惊又喜,过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表嫂还好吗?”
吴石见她开始说暗号,便接着说:“还好,就是有点想她的侄女。她说有空让你到妈祖庙看看。”
“我也很想表嫂,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一定过海探望她老人家。”
暗号对上了!
朱枫惊喜地问:“吴伯伯,您就是‘密使一号’?!”
吴石微笑着点了点头,反问说:“你就是那个‘海鸟’了?”
朱枫用力地点了点头,神情激动地说:“真想不到!吴伯伯,走,到楼上谈!”
朱枫引吴石到楼上坐下,便说:“吴伯伯,过去我一直以为您是国民党军界的一员儒将哩。上级让我传达指示:暂时停止海岛内的一些大规模活动,小心隐藏起来。目前上级急需国民党当局往大陆派遣武装匪徒和空军轰炸大陆的情报。今后,我们主要和三野第十兵团情报处直接进行无线电联系。”
吴石遗憾地说:“十兵团吃了情报不准的亏,金门之战损失惨重啊。”
朱枫神色黯然,眼含热泪说:“我乘船前来台湾时,途经金门岛,看到硝烟尚未散尽,沿途都是伤兵、俘虏和搬运东西的士兵。尸体遍地,血肉模糊啊。”
吴石说:“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朱枫说:“所以派我来台湾。吴伯伯,眼下咱们没有电台怎么办?”
吴石胸有成竹地答道:“这个你不要急,电台已经解决了,大概两三天内即可以开始工作。以后我们怎么见面?”
朱枫说:“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还是在这里,如果地点有变动,我会临时通知您的。”
最后,吴石取出随身携带的微型胶卷说:“碧云同志,请把这个交给党。这里有孙立人与美国人交往的一些最新动态,还有几份绝密的军事情报:《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关于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五个“戡乱”区的负责人及十五个重点游击根据地的负责人、兵力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