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裕民 日期:2016-03-14 11:09:44
★知名专家何裕民2016年全新力作。★首次提出“抗癌力”理念,在预防癌症、治疗癌症中的关键作用。★用真实的癌症自愈病例告诉你,应对癌症,不在于用多少好药,花多少高价,而在于提高自身抗癌力。
本书简介:
在本书中,作者记述了几十例通过增强抗癌力达到延长寿命甚至癌症自愈的案例。这些患者能逃离癌症的魔掌,并不是因为用了多少好药,花了多少钱,而在于激活了自身的修复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抗癌力。作者从医近40年,治疗癌症患者2万余位,注重提升患者抗癌力,应用整合治疗的治癌对策,成功地帮患者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抗癌的信心,并重拾生活的希望。
作者简介:
何裕民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华医学会理事、医学哲学协会副会长。曾获全国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世界杰出华人成就奖等荣誉。主编国家级规划大学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等专业图书40余种。担任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科技之光》《大家看法》、凤凰卫视《彷徨——回眸百年中医》等健康栏目的特邀嘉宾。曾著《癌症只是慢性病》、《别让癌症盯上你》、《生了癌,怎么办》、《好女人,别让癌症盯上你》等畅销科普书。
目录:
第一章癌症,撵不走的生命“新常态”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约有四成的概率患癌
是雾霾把中国送进癌症“发展期”的吗
癌症高发,可能是高寿惹的祸
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可疑因素
第二章关于癌症的无数个“疑团”
癌症充满着“为什么”
为什么有些医生得了癌,常死得更快
医生对癌症,到底了解多少
医生运用曾战绩辉煌的生物医学模式却不懂癌
癌症不买生物医学模式的账
为什么越是积极“抗癌”,结果反而越差
著名作家是怎么从癌魔手中逃离的
杨定一教授:强化身体自愈力,激活细胞疾病扫除力第一章癌症,撵不走的生命“新常态”每个人在一生中,都约有四成的概率患癌是雾霾把中国送进癌症“发展期”的吗癌症高发,可能是高寿惹的祸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可疑因素第二章关于癌症的无数个“疑团”癌症充满着“为什么”为什么有些医生得了癌,常死得更快医生对癌症,到底了解多少医生运用曾战绩辉煌的生物医学模式却不懂癌癌症不买生物医学模式的账为什么越是积极“抗癌”,结果反而越差著名作家是怎么从癌魔手中逃离的杨定一教授:强化身体自愈力,激活细胞疾病扫除力一些更深层次的专业追问第三章生癌机理大揭秘生癌时,身体究竟发生了什么机理研究只掀开“癌症天书”的一角癌症是另一类“不治之症”“不治之症”新解:不需任何治疗也可让患者长期存活的病症晚期胰腺癌患者,居然活了二十年什么时候,癌症会找上你癌症发病的“车祸比喻”癌症患者的生存启示录拒绝化疗,企图买毒自杀,居然没死成放弃治疗,刻完整部《红楼梦》,他居然还没有死他改变了自己之后,癌症自愈了癌症“慢性病”新解癌症有时候是躲不过去的癌症的慢性病特点癌症的特别之处癌症的发病率被人为抬高了癌症作为慢性病的三大类型第四章癌症疗法大起底治癌症,不要“谋子”而要“谋局”增加近百倍医疗费,只延长患者5个月的生命温州地区的癌症患者,为何效果差治癌“三斧头”之手术治疗手术不是越“根治”效果越好手术看似“斩草除根”,实则“拖泥带水”癌症确诊后,别急着走进手术室治癌“三斧头”之化疗“很难找到一种溶剂,既可以溶掉左耳,又让右耳完好无损”一个难以解释的事实:化疗越多,复发转移概率越高别在“试错实验”中错上加错化疗的剂量,不该考虑能多高,而是能多低美籍癌症专家让得癌的母亲只吃中药治癌“三斧头”之放疗放疗本身就是“致癌剂”美国每年有2.9万例癌症的发生,与过度CT检查相关治癌“三斧头”前需考虑的“三原则”微创治疗—该出手时才出手靶向治疗靶向药没有它名字那么神奇靶向药,只是为抗癌力争取时间靶向药—从最小量开始使用,见好就收使用“靶向药物”应遵循的“四原则”整合治疗:科学的治癌对策晚期癌症,适合“整合治疗”整合治疗的核心,就是保存抗癌力第五章自然修复力,无所不在三位患者身上惊奇的抗癌力被医学“神殿”判了“六十天生存期”隐瞒病情直到痊愈,荣升法院院长再障贫血后又患结肠癌,经治后肠镜认定“癌症痊愈”自然喜欢躲起来人类征服一切,可能吗?需要吗“瘤”的意思就是“留而不去”“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一棵深根已烂的大树”无为无不为,造就抗癌力上海科技馆边上的小池塘印证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类的自我修复力,远胜于苦思冥想的人为设计真的是抗生素治好了炎症吗炎症能痊愈,因为药物激发了自愈力经得起推敲的癌症自愈案例我亲自诊疗的癌症痊愈案例抗癌力也是自然之道第六章关于抗癌力的理论解读何谓抗癌力一个抗癌力超强发挥的病例“门诊四人帮”里的旺盛抗癌力抗癌力的核心:心身共轭当身心关系的“天书”无法破解时“怎么活”可以影响抗癌力以“容”应对自我,可增强抗癌力四种应对方式会促生、加重癌症持续无解的慢性应激,会消耗抗癌力为什么发达的上海癌症最高发为什么胰腺癌总是盯着成功的CEO慢性炎症,致癌的“先遣队”活在什么样的境遇中,至为重要自然、人文、生态大环境工作、生活、居住小环境家庭、社交、人文氛围抗癌力的激活:她听着听着抬起头来第七章怎么发挥你的抗癌力想清楚:抗癌究竟为了什么搞明白:许多癌本不致死,乱治却会置人死地许多癌本身不会致人于死地见癌就杀,害人不浅专家共识:过度诊疗伤及抗癌力对癌症:需要给出新的定义遭遇癌:“将军思维”胜于“士兵情结”要先明白,癌症有三大类型,你可能是哪一种慢性病急处理:赶牛车上高速,不出车祸才怪需纠正的一些误见评估癌:“满意解”带来“最优结局”治癌铁律“一停、二看、三通过”同为癌症,秉性各不同冷静观察,就是能救命的“将军思维”GI4P:治癌的“和合”新模式治难治性肿瘤,杀癌不再是关键避免转移复发,关键靠抗癌力晚期转移癌,抗癌力决定生与死耄耋患者,不惊动癌症最重要中医药,重在保护抗癌力中医治癌的四大优势中医药重在管理抗癌力管理抗癌力的阶段性特点第八章抗癌力的评估及认知误区抗癌力自我测量几组对象的抗癌力测评结果分析需要更新一些观念吃补药未必能提高抗癌力补品补不了抗癌力抗癌力不等于免疫力提高抗癌力不能靠单纯的锻炼强身身体强不等于抗癌力强第九章藏在心里的抗癌力快乐造就抗癌力孤独伤害抗癌力自信修复抗癌力信仰造就抗癌力暗示提升抗癌力一家四口都得癌,抗癌力决定不同命运附录一:“民生中医”数据库中,1115例胰腺癌患者治疗总结附录二:“民生中医”临床数据库中,2696例乳腺癌患者分析之启示附录三:抗癌力调查表(简化版)结束语前言问题装满箩筐,答案扑朔迷离—这是对当今癌症认识和对策现状的形象描述。
半个世纪以来,尽管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在防治癌症上投入了数以千万亿计的真金白银,但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今天大家对癌症的认识,并不比20世纪60年代时的人清楚多少。
多年前的国内,癌症是个被官方媒体严格封杀的负面之词,“癌”也是人们很少谈及的让人望而生畏,甚或毛骨悚然之语。最近十几年来,它却不断侵扰人们的视听,某中央媒体的封面竟然以《癌症爆炸》为题,夺人耳目;在中央电视台追踪全国人大会议的新闻里,医界代表在分组会议讨论中围绕着对癌症的认识激烈争执,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病理学家韩启德教授公开质疑:癌症的发病率是不是被人为地“拔高”了?癌症的诊疗,特别是早期发现,是否有必要?
关于癌症的视频节目更是常见,常常广受关注,我自己就参与了许多期节目的录制;关于癌症的书籍更是琳琅满目,占据了图书市场的一大块。问题装满箩筐,答案扑朔迷离—这是对当今癌症认识和对策现状的形象描述。半个世纪以来,尽管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在防治癌症上投入了数以千万亿计的真金白银,但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今天大家对癌症的认识,并不比20世纪60年代时的人清楚多少。多年前的国内,癌症是个被官方媒体严格封杀的负面之词,“癌”也是人们很少谈及的让人望而生畏,甚或毛骨悚然之语。最近十几年来,它却不断侵扰人们的视听,某中央媒体的封面竟然以《癌症爆炸》为题,夺人耳目;在中央电视台追踪全国人大会议的新闻里,医界代表在分组会议讨论中围绕着对癌症的认识激烈争执,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病理学家韩启德教授公开质疑:癌症的发病率是不是被人为地“拔高”了?癌症的诊疗,特别是早期发现,是否有必要?关于癌症的视频节目更是常见,常常广受关注,我自己就参与了许多期节目的录制;关于癌症的书籍更是琳琅满目,占据了图书市场的一大块。在被社会广泛关注的背后,癌症充满了疑团—癌症的所有方面几乎都有疑问,人们见解纷呈,甚至大相径庭,莫衷一是。例如,就癌症的属性而言,有的人认为癌症是绝症,能治好是胡说;有的人认为癌症不是病,是身体的一种生存机制,将癌当成病来治疗,只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有的人认为癌症只是“你不爱自己的结果”;有的人认为癌症是人与自然及人体内部脏腑之间失衡状态的体现,对策在于改变癌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英国顶尖医学专家理查德·史密斯甚至呼吁不要浪费金钱以试图治愈癌症,患癌而逝是“最好的死法”。关于治疗癌的方法,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我关注癌症近40年,几乎时时见到癌症领域“放卫星”,说某项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癌症即将被攻克,可是,一阵喧闹后,一切依旧。细看历史,原来美国专家(还是顶级专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公开宣称:癌症将被攻克,而且断定“就在一二年内”。美国总统尼克松信心满满地于1971年签署《国家癌症法案》,动员国家力量向癌症宣战。至于具体的治疗方法,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百般缭乱。粗略统计,癌症的治疗方法不下百种。更要命的是,各路人马往往相互诋毁,在手术、放疗、化疗三大疗法(俗称“三斧头”)之间就存在很多争执。我曾与多位肿瘤医院院长同台讲演并接受听众提问,有听众尖锐质问:“我到肿瘤医院,主张手术的医生说只有手术能真正解决问题,其他科室说的那些都是扯淡;主张化疗的医生说你这个病,放疗无效,手术效果勉强,唯有化疗效果最好;放疗科则否定其他疗法,认为精准放疗可以横扫一切;而微创、免疫等科室又说自己的抗癌手段最新、最好。”一次,我参加某肿瘤微创疗法推介会,主办方盛情款待,并请专家介绍。专家并无过激之言,席间却有好几位主张其他疗法的医生拍案而起,高声指责反对,差一点上演“全武行”。而且,世界上治疗费用最昂贵的疾病非癌症莫属,一年需花十多万美元购买的抗癌药比比皆是,一次治疗需20万~30万人民币的(如质子治疗)更是稀松平常。即便这样,癌症的现状及治愈率近30年来并无显著提高。故世纪之交时美国专家不无伤感地检讨:人类对癌症的战争失败了。然而,另一些声音又充斥坊间及网上。例如,有声音说“自然消失的癌症,比被诊断出来的癌症和治疗过的癌症要多得多”;也有人言之凿凿地列举癌症自愈的案例,案例中的人都有名有姓,强调癌症可不治自愈;甚至有人认定癌症百分之百可自愈,且有研究揭示说“癌症自愈,源于心脏”,但果壳网最火热的板块“谣言粉碎机”则据理力争,加以驳斥,认为这种说法绝不可信。可以说,健康领域没有一个话题像癌症这样,能引起这么多和这么激烈的争执。很显然,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上述任何一种见解都是不严肃和不负责任的。盲目地提出新见解也于事无补,因为这一领域最不缺的就是杂乱而无根基的各种“突破”与新见解。我在这一领域沉浸了近40年,数据库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底,本人带领的团队共接诊25934位癌症患者,而数据库是2009年开始建设的,此前我从事癌症诊疗已近30年(起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这个过程中有相当部分患者的资料遗失了,估算接诊了4万位患者,绝非虚语。在与数万患者的不断接触中,我感悟良多,体认深刻。2002年前后,我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名医坐堂》的“民生健康”栏目做的专家连续专访中,提出“癌症是种慢性病”的新观点。这在老年人中体现得更典型,故应理性从容应对之。此后,随学识增进,此观点日趋强化。2006年6月,我发表文章指出癌症是种慢性病,稍后,2006年底,世界卫生组织也在文件《与慢性病面对面:癌症》中持有此见。2008年,我受邀出版相关论著,书名为《癌症只是慢性病》。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随着此书畅销数十万册、其他资深专家的力主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推介,这一观点日趋深入人心,现已成为学界及相关群体中的共识。我也因该书的这个观点而受益不少。本人无心插柳而成为此观点的率先倡导者,因此得了多个高级别的科技进步大奖,因为此观点的确比较熨帖地揭示了癌症的部分本质特点。然而,癌症是个欲说还休的复杂话题,慢性病只是揭示了其部分特征。随着临床探索及认知的深化,我们的认识也日趋深刻。本书是我关于癌症的系列论述中的最新一本—此外还有国家级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2005)、《别让癌症盯上你》(2010)、《从“心”治癌》(2010)、《生了癌,怎么办》(2013)、《大病之后才明白—透过癌症悟人生》(2015)等。这些书籍都有不小的销量,我还在思考其他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影响癌症防治、康复的重要因素究竟是什么,就是通常说的那些吗?显然不是,数万例患者的亲诊体验与经历,让我渐渐领悟:对癌症来说,每个个体自身原本所具备的某些系统功能和力量,才是最重要的控制和影响因素。这本新书就是对这些影响和控制因素的尽可能系统的分析及阐述,故书名定为《抗癌力》。希望此书能够成为继“癌症是慢性病”后的又一次对癌症某方面本质之揭示,并企盼此书能与《癌症只是慢性病》一样,在人们应对癌症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正确指导。每个人在一生中,都约有四成的概率患癌 2015年3月,30岁出头的女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离世,她在舞台上的万丈光芒转眼间就被癌魔吞噬。在她去世前后,患肝癌的中国台湾艺人安钧璨,患胃癌的日本美女主播黑木奈奈,都接二连三地于2015年走了,都只有30多岁。再加上之前,死于肝癌的著名演员傅彪,死于白血病的相声艺术家笑林等,光是患癌的名人名单,就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大串……这些生活条件优越又活力四射的偶像、榜样式人物,都没能躲过癌症这一劫,可见癌症的发生有多么普遍。我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阴差阳错地开始关注癌症的,至今还记得刚开始坐诊时,癌症患者并不多见,每周两个半天是门诊,只有个别人因身患癌症需要调理,找我看诊的更多的是内科杂病患者,以中风偏瘫、心脏病、风湿病的患者为多。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情况截然不同了,似乎一下子冒出来许多癌症患者,近15年来更是多得离谱。10年前,我的门诊尚未限号时,几乎天天都接诊近百位癌症患者。一个靠前一点的号,黄牛可以炒到近千元。我上午八点多开始看门诊,通常要看到晚上八九点,最多时一连几天接待130多位患者,要看到半夜12点……看得我头晕眼花,恶心呕吐,中间只能不时用冷水冲冲头,洗洗脸,冷却一下发涨的脑袋。而这,绝对不是身为肿瘤科医生的我一个人的感受。2015年,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15版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其中的癌症情况分析结果,再次证实了这一点。根据对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的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癌症发病率的首位。数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且这种上升趋势与世界是同步的。2015年初,据英国癌症研究机构预计,1960年以后出生的英国人中有一半将会患上癌症。该研究机构利用一种复杂精确的癌症风险计算方法,推翻了此前有关“1/3英国人将患癌”的预测,并在计算后得出结论:将近54%的男性一生中将会患癌,而女性患癌的概率则为48%。“普利策奖”是美国乃至全球新闻界的最高奖项。2011年,获此殊荣的是一位印度裔的美国医生悉达多·穆克吉,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癌症医生和研究员。他历时6年,凭借翔实的历史资料、专业文献、患者专访等信息,追寻和阐述了癌症的起源与发展,系统地分析、总结了人类对抗癌症的漫长历史及现状,特别是20世纪人类抗击癌症的经验教训。他写下洋洋大作《众病之王·癌症传》。此书一经出版,就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中文版的也已上市。他在书中明确指出:“很可能,癌症对我们来说,也就是正常态。于是,问题不再是我们在生命中是否会遇到这种永恒的疾病,而是我们何时会遇到它。”在这种“全球同此凉热”的大趋势下,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问题:我们和癌症的距离究竟有多远?二十年前,美国专家根据癌症发病学数据及趋势,结合人们的期望寿命推算,认定:在美国,如果人均期望寿命是90岁(现为78岁上下),男性患癌的概率大概是44.29%,最终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为23.20%;女性患癌的概率则为37.76%,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为19.58%。前述的英国研究也在2015年初更新了数据,平均54%的男性和48%的女性会在生命中的某一阶段被癌魔盯上。 是雾霾把中国送进癌症“发展期”的吗 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癌症发病率正处在快速“攀升”,甚至可以说“飙升”的过程中,我们正值癌症的快速发展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提供的《2014年最新研究解析中国肿瘤流行病谱》提示:2010年入选的登记处共覆盖人群1亿5840余万人,按照平均寿命74岁计算,中国人一生中患恶性肿瘤的概率是22%,45岁以后人们的癌症发病率快速上升,虽然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即便在癌症的发病率上,也还与老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可以肯定的是癌症这一“新常态”会快速到来,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会很快缩小。就有完整流行病学统计数据的城市而言,中国癌症的发病率,上海荣列第一,污染远比上海严重的北京,排名则明显靠后。我们比较一下上海前后数年癌症发病率的变化,更能看清癌症在上海发展的趋势:1997年,上海的癌症发病率(标化后)为272/10万,其中男性为294/10万,女性为256/10万。而2015年2月,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癌情监测表明,目前上海全年共诊断新发癌症病例5.9万例,平均每天新发162例。其中男性占53.3%,女性占46.7%,全市癌症发病率(标化后)为418/10万(男性447/10万,女性389/10万),约为欧美发达国家的2/3,18年间上了一个大台阶,不可不谓之“飙升”。就癌症的发病率而言,上海的今天,就是中国大多数地方的明天。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癌症发病率的飙升是必然的。癌症会盯上谁?由不得我们的主观意志所决定。说起当今癌症高发的原因,专家们仍旧是老生常谈: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日趋严重的生活压力等,当然,还有“人人平等”的环境污染。但是城市中的女性癌症患者的人数正快速飙升,除了环境污染,她们大多不具备上面提到的容易诱发癌症的不良生活习惯,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空气污染就是当今癌症快速发展的症结了呢?从“央视”辞职的女记者柴静,将她的复出之作定为当下人们最关心,也最深恶痛绝的雾霾上,她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一发布,就引起极大关注,此作也大有为民请命之势。但这个片子很快也引起了争议,有人直指柴静片子中的“不科学之处”,认为,空气越好的地方,得癌的概率越高。远在北欧,地广人稀,空气极好的丹麦,也被拿来作为证据,因为丹麦的癌症发病率是325/10万,远远超过中国(全国水平)的235/10万。为什么会这样?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比雾霾还要无奈的结论,不论有雾霾还是没有,癌症都是人类躲不过去的宿命。关于癌症发病率,2011年英国发布的一个数据出乎人们的意料:世界范围内,癌症发病率排在第一名的国家居然是丹麦,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325人患癌,而丹麦,向以人少、空气好而著称。癌症发病率排在第二名的则是英国旁边的爱尔兰,而爱尔兰的空气比英国的好,因为那里工业更少。癌症发病率排在第三名是澳大利亚,大家都知道那里的空气好,山清水秀,癌症发病率却高达314/10万。排在第四名的是澳大利亚旁边的新西兰,是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癌症发病率也高达308/10万。排在新西兰之后的则是比利时、法国等发达国家。一直抱怨空气污染严重的中国,排名却在50名之外。为什么? 癌症充满着“为什么” 学问始于疑问。科学探讨也是始自疑问。关于癌症现状的分析和反思,也可以从疑问开始。为什么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什么在中国,城市的癌症发病率明显比农村的高?为什么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居民的癌症发病率,远高于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为什么作为全国公认的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癌症发病率在全国也最高?为什么越是发达国家,癌症的发病率越是居高不下?为什么贫穷地区高发癌症种类的构成和富裕地区的不同?为什么很多人从来不吸烟、不喝酒,却偏偏患了肺癌,早早谢世?为什么很多女性生活健康却也生了癌,且这种现象似乎很普遍?为什么城市里的女性癌症患者很多是“好女人”?为什么生癌的孩子很多是乖孩子,从不惹事生非?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肿瘤科医生都对初次就诊的癌症患者说,你最多能活3~6个月,而不是更多或更少时间?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身体十分壮实从来不生病,甚至感冒都没有。突然生了癌,很快就走了?为什么说三到五成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为什么,癌症病房接连不断地有人自杀?为什么,很多人生了癌,没有特别在意,甚至不怎么治疗,也活了10年,20年,甚至30年?为什么有地位、有权势的癌症患者,也活不长?为什么没有文化、社会地位低,甚至不太了解癌症的人,生了癌,却活得很久?为什么影星、歌星更容易生癌,也更容易死于癌?为什么有的名人生了癌,依然长寿,如宋美龄、邵逸夫?为什么关于癌症,坊间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禁忌?为什么民间有很多神奇却难以查实的治癌高手?为什么社会上流传着很多抗癌宫廷秘方,难道古代宫廷里的人也有很多得了癌症吗?为什么不少抗癌药都有毒性,或是稀奇古怪之物?为什么出家人很少生癌?截止到2015年7月底,根据我们“民生中医”数据库的统计,在数据库中的23315位癌症患者里,出家人只有几位,且其中还有两位患癌的出家人已接近百岁。像这样的“为什么”我可以理出长长的一大串,甚至几百个。但在这里,我只针对以下这10个“为什么”展开论述。1为什么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权威数据统计,2006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和1973年的相比,光肺癌就上升了465%。仅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在2001~2010年间,就上升了将近六成(统计数据为56%)。2为什么在中国,城市的癌症发病率明显比农村的高?实际上,不但城市的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城市的癌症死亡率也比农村要高。据2006年的官方统计,在65岁以下的死者的死亡原因中,癌症所占的比例,城市为27%,农村为25%。照理说,城市的卫生水平更高,医疗资源更丰富,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健康意识也比农村要好得多,然而越是发达的城市,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越高。3为什么东部发达地区的癌症发病率远高于西部地区?虽然西部地区人们生活艰苦,但其癌症发病率却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像西藏地区则癌症发病率并不高。西藏生活的艰苦程度远远劣于东部沿海地区,紫外线的辐射杀伤,也远较后者为甚。但其癌症发病率远低于后者!不仅如此,生了癌后,因癌症致死的情况,西藏地区似乎也好于后者。有趣的是,我国西部的邻国尼泊尔、印度,其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也很低。4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患癌之前身体十分壮实,很少生病?很多癌症患者身体十分壮实从来不生病,甚至感冒都没有。突然生了癌之后,很快就去世了。与此相反,很多一辈子病怏怏的人,却很少生癌。即使生了癌,拖着拖着,也能够拖个七八年,甚至十几年。5为什么大家都说生癌是免疫力低下的原因?但太多的人,生癌前从不生病,连感冒都罕见,何谓免疫力低下?不是自相矛盾吗?6为什么很多不抽烟的人偏偏患了肺癌,而且也常常死得很快?媒体一直在说肺癌患者往往是因为抽烟而得,但是很多不抽烟的人偏偏患了肺癌。我曾亲自诊断过一个始终搞不懂为什么会生癌、对自己得肺癌一直耿耿于怀的某军区党委常委。他告诉我说,该军区党委一共有5位常委,4位是当兵出身,只有他是部队文职官员,4位军人出身的都是将军级的干部,平时又抽烟又喝酒,而且烟酒瘾都很大,就他从不抽烟喝酒。却唯独他生了癌,而且偏偏是肺癌。他反复唠叨着,人们都说抽烟才会得此病,他们抽烟的人不得,为什么偏偏是我这个不抽烟的“中奖”?他还一再告诉我说,他家属和祖上也没人抽烟,没人生此病。7为什么城市里生癌的女性,都是些“好女人”?这是我早就总结出的一个规律:城市里生癌的女性,70%以上都是“好女人”。为此,我还著有《好女人,别让癌症盯上你》一书。所谓“好女人”是说生活中没有坏习惯,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条件不错,工作环境比较清静;这些女患者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搞数字的行业(如财务、审计、统计、银行)中或是中小学教师、办公室中低层管理人员,她们周遭环境往往都是女性,二手烟之害也不能解释为何会生癌。相反的,那些生产线上的操作女工,包括接触污染的环卫女工等倒是很少有生肺癌的。这些,不值得深思发问吗?8为什么有钱人生了癌,常常死得更快?为什么有地位、有权势的人生了癌,也常常死的更快?我曾在《癌症只是慢性病》中分析过这个现象。认为癌症患者的死亡有U字形特征:地位高、钱多的,死得快,因为有太多的资源、条件让他们拼命地接受各种治疗;地位低、没法治疗的,也容易死;中间状态的患者,不太容易死。这些患者既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接受必需的治疗,但又没有太多的资源和条件让他们拼命进行各种治疗,所以,常可较长期地存活着。这个现象本身就耐人寻味。9在中国,为什么3到5成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我在1997年7月上海科学会堂的一次癌症患者交流会上提出,1/3癌症患者死于恐惧,1/3死于过度治疗,只有1/3是没有办法,死于疾病的,大家十分认可这个分析。我还注意到,广东抗癌协会的一位肿瘤科医生出身的领导人说,在广东将近五成患者是被吓死的,情况的确如此。死于恐惧、焦虑、失望的患者绝对不在少数。甚至有一些人,一听说患了癌,活活被吓死了。因此,癌症的致死性,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咎于不良心理及情绪。10为什么有一些人生癌不怎么治疗,却活过10年、20年,甚至30年?我有一个学生,她的奶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查出患有食道癌,奶奶吃东西感觉有点噎,到上海来看病,一做消化道造影(俗称“钡餐”)检查,发现食道重度缺损,取活检查病理是食道鳞癌。西医说:这么大年龄了,开刀的话,她身体撑不住,她也没钱,也不想化疗,算了。然后,就哄一哄她,说她吃得太快了,把食道烧伤了,是炎症,让她回去吃饭慢一点,把食物嚼烂一些,并在我处开了点中药方,就回去了。几年后,学生出国了也没联系。年前几天回来。告诉我说。他奶奶还活着,快90了。她生食道癌到现在,已经活过近20年。我手上癌症患者没有接受创伤性治疗而活过100岁的有好几个。其中,没做手术的晚期肠癌患者乐老太已经106岁了,她是老知识分子(20世纪30年代大学生),她自己说当时(93岁确诊时)如果开刀,也许一百个她,都早走了。癌症充满着疑团,而癌症的威胁又是现实的,如果能从这些疑团中寻找一些有助于破解疑团的蛛丝马迹,也许,很多癌症患者就可以避免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