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领英 日期:2016-09-28 09:45:36
★ 领英出品:全球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出品。《你从未真正拼过》是LinkedIn(领英)全球第一本简体中文实体书。
全球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出品,跟大咖学精进,跑好职场第一棒,陈伟鸿、胡海泉、李静、李开复、柳青、沈博阳、沈南鹏、吴晓波、徐小平等联袂推荐。本书汇集诸多职场大咖的宝贵经验——你将看到里德?霍夫曼、徐小平、小川叔等人的精彩文章,从眼界、定位、人际、创业、个人成长和选择等方面,给职场新人分享高效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打通职场上升之门。
99%的人职场打开方式不对
都在谈情怀,谈薪资就可耻吗?
对不起,我要当一个斜杠青年
你真以为把工作重复一万遍就能变成大牛吗?
聪明人的职场,365天都记在手账里
有用的人才能够“被利用”
为什么普林斯顿教授的简历写满失败经历
当你决定开始创业,来问我建议时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少走弯路才是最快的捷径。这本书传递的是职场软技巧硬功夫,让读者有机会与优秀的人同行,缩短职场挣扎时间。
本书读者群:即将毕业的人、职场新人、中高层管理者、新人培训人事主管
作者简介:
LinkedIn(领英)创建于2003年,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帮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4亿,每个《财富》世界500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2014年2月24日,LinkedIn推出简体中文测试版,并正式启用中文名称——“领英”,截止目前领英中国会员人数突破2500万。2015年6月23日,领英中国推出本土职场社交APP“赤兔”,目前会员人数超1000万。
LinkedIn微信公众号专注职场高效工作方法分享,目前有订阅粉丝超153.9万,头条文章当日即达10万阅读,位居职场类公号第一,专为职场人士指点迷津。
目录:
第一章
毕业头五年决定你的职场上限
0199%的人职场打开方式不对
02你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还是将时间碎片化
03工作第一天起就应该准备好的事
04都在谈情怀,谈薪资就可耻吗?
05你缺的不是计划,而是脚踏实地
06考研还是工作,还用纠结吗?第一章
毕业头五年决定你的职场上限
0199%的人职场打开方式不对
02你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还是将时间碎片化
03工作第一天起就应该准备好的事
04都在谈情怀,谈薪资就可耻吗?
05你缺的不是计划,而是脚踏实地
06考研还是工作,还用纠结吗?
第二章
定位越舒服,职涯越危险
01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
02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赋,并将它发展成你的事业
03对不起,我要当一个斜杠青年
04不要用职位去定位自己的职业
05你真以为把工作重复一万遍就能变成大牛吗?
06温水煮青蛙,越舒服越危险
第三章
聪明人在职场都用笨功夫
01如何将一个习惯坚持下来
02没试过这些说话技巧,就别说自己会聊天
03聪明人的职场,365天都记在手账里
04搞不定这三件事,你的职场就注定瞎忙
05踩着点上班的人比每天提前5分钟的差多少
第四章
职场谁人不委屈
01找到感兴趣的工作前,请先别饿死
02职场上,有一种挨骂叫成长
03缺乏格局,再努力也是无用功
04赞了300条朋友圈,却还是融不进他们的“朋友圈”
05“关你屁事”才是你的职场必杀技
06只有情商才能对付一切职场极品
07工作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长远的凑合
第五章
不提供价值,谁是你的职场朋友
01聪明人的朋友圈都在做减法
02人生如球赛,需要有个合适的团队
03有用的人才能够“被利用”
04你的朋友圈决定你的层次
05职场上,没人为你的眼泪埋单
06不要和上司谈恋爱
第六章
高效能人士的职场七问
01可以驾驭你的工作吗?
02还在消耗你的意志力吗?
03已经掌握一门熟练运用的外语了吗?
04你是一个称职的职人吗?
05你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吗?
06你还在拼“命”换业绩吗?
07你会自我投资吗?
第七章
职场哪有规定动作
01再努力也只是加分,你必须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02三次深度思考让我从文员变成总监
03不在小事上瞎操心,你才能专心做大事
04有一种荒废叫只做有用的事
05为什么普林斯顿教授的简历写满失败经历
第八章
创业,你准备好了吗?
01选择比努力重要
02创业者一定要做网红
03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
04去500强还是创业公司?
05当你决定开始创业,来问我的建议时
前言写在前面的话
2014年2月,LinkedIn正式进入中国,取名“领英”。那时全公司只有六个人,我们在北京三里屯的盈科中心租了两个小房间,一个用作办公和开会,一个专门用作面试。我主管市场和运营,我们的微信订阅号“LinkedIn”(当时名为“LinkedIn中国”),就诞生在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环境里。
2014年初,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很火了,账号超过300万个,并且以每天新增1万个的速度在增长。领英专注职场社交,而“职场”这个词总是给人严肃和无趣的印象,再加上公司已经在美国上市,对发布的内容要求非常严格,虽然账号很快就建好了,但做什么、怎么做,我们却摸索了很久。
写在前面的话
2014年2月,LinkedIn正式进入中国,取名“领英”。那时全公司只有六个人,我们在北京三里屯的盈科中心租了两个小房间,一个用作办公和开会,一个专门用作面试。我主管市场和运营,我们的微信订阅号“LinkedIn”(当时名为“LinkedIn中国”),就诞生在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环境里。
2014年初,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很火了,账号超过300万个,并且以每天新增1万个的速度在增长。领英专注职场社交,而“职场”这个词总是给人严肃和无趣的印象,再加上公司已经在美国上市,对发布的内容要求非常严格,虽然账号很快就建好了,但做什么、怎么做,我们却摸索了很久。
两年来,我们和读者,就像隔着山谷的两个人,每一篇文章都是我们之间的喊话,他们的每一个回应则拉近着彼此之间的距离。只言片语中,我们逐渐读出了他们的面孔。他们是年青一代正在奋斗拼搏的职场人,他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对前途的焦虑,他们乐于接受知识,也愿意分享观点,他们潜力无穷,在职场上拥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和前进动力。然而,这群优秀的中国职场人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和我的团队。
无论是早高峰地铁站行色匆匆的人流,还是晚九点以后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都在昭示人们:中国职场人的拼搏精神绝不逊于任何人,然而,“焦虑”却成了我们的“流行病”。书店里琳琅满目的“成功学”曾被我们视为良药,但它却浇不灭我们内心的浮躁,成功对于绝大多数人依然渺茫。
我们渴望在茫茫人海中遇见自己的同道人、引路者,想要结识更多优秀的人,但我们又是独自上场的拼搏者,虽然身处大都市,却又无比孤独。我们喝了许多“鸡汤”,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迷茫。
这是时代的症候,我们没有药。我们能做的,是坚持分享有用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帮助每一个中国职场人少走弯路。我们邀请了许多资深职场人来分享职场实用技能、时间管理之法、沟通交流之道等,在此,我谨代表团队感谢所有供稿的作者,感谢你们与LinkedIn一起,为中国职场人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如今,LinkedIn微信订阅号已经发布了3000多篇文章,头条平均阅读量超过10万,许多优质内容被反复转载。我们的订阅号更是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中国职场第一大号”,对此,我们深感荣幸。这些成绩归功于团队对中国职场人的深刻理解,对品质的苛刻追求,以及对新内容新玩法的勇敢尝试。我们深信,只有提供价值,才会获得尊重和关注。
这是一个崇尚“干货”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极度碎片化的时代,人们筛选有用信息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因此,我们邀请到国内外优秀的作者分享经验,希望帮助那些还未关注我们的中国职场人打开上升之门;也希望长期关注我们的老友在被身边的浮躁与焦虑围绕,找不到方向时,这本书能像一个安静的朋友,给你一些建议和慰藉。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会继续不断尝试,创新改变,但认真做内容,将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坚守。我们已经走了很远,但我们一直在出发。
——张源
LinkedIn(领英)用户市场总监
读这本书,和所有成功的职业人士对话,让他们告诉你那条“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的捷径,然后走得比同龄人更顺畅。——陈伟鸿
从音乐到创投,眼前的路更加清晰,你在LinkedIn能找到下一次突破,你也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迷茫和焦虑的答案。——胡海泉
这个时代,给予女性在职场更大的能量和话语权;但是困惑对于女性而言也无处不在,我们既像男人一样角逐,又像女性一样用柔软化解危机,我曾遇到过跟大家一样的困惑读这本书,和所有成功的职业人士对话,让他们告诉你那条“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的捷径,然后走得比同龄人更顺畅。——陈伟鸿
从音乐到创投,眼前的路更加清晰,你在LinkedIn能找到下一次突破,你也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迷茫和焦虑的答案。——胡海泉
这个时代,给予女性在职场更大的能量和话语权;但是困惑对于女性而言也无处不在,我们既像男人一样角逐,又像女性一样用柔软化解危机,我曾遇到过跟大家一样的困惑和抉择,书中的成长经验与心得都来自优秀的职场人,了解她们面对的、经历的,你会不再惧怕,你能看得更远,走得更好。——李静
如果说成功有一定的标准,那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年轻人应当积极主动,不断尝试与实践,提升自己,机遇来了,才把握得住。这本书就像你身边的导师,解答你最焦虑和困惑的问题,珍惜与优秀者对话的机会,他们的建议将帮助你实现更好的自己。——李开复
曾经的我就像今天的你,初入职场,跌跌撞撞。但今天的我,一路走来,感慨重重。我为你推荐这本书,让它告诉你一些我学到的事,让你少走弯路。记住,你的时间很宝贵。——柳青
这是领英的首部实体书,我们希望走到年轻的职场人身边,帮他们少走弯路,指点迷津。领英进入中国已逾两年,我们希望成为中国和世界相连最好的平台,你的每一次信任,都是在和我们一起创造历史。——沈博阳
投资领英,因为我相信它能打造出最适合中国职场人的品牌,这本汇聚职场知识精华的书,是LinkedIn给每一位职场人最好的礼物。——沈南鹏希望前人的经验能够指导每个中国职场人的进步,年轻人应该将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吴晓波
一句指点迷津,能帮你少走几年弯路;一个好leader,能给你被实践验证过的经验。这本书将成为每一个年轻人的职场好leader,帮助你走得更快和更远。——徐小平04
都在谈情怀,谈薪资就可耻吗?
工作后很多人都以加班次数作为评判自己努力与否的坐标。但其实加班又不是打游戏练级,你的待机时间永远不会对应于你等级提升的速度。都爱谈努力、谈情怀,谈薪资就可耻吗?——同样都是人,为什么薪资差距会这么大?凭啥!
某一年年底,我的小下属神秘兮兮地说要找我谈谈,我看她进了会议室半天也憋不出一句话,就问她,你到底想找我聊什么呢?她最后满脸通红地说,马上到年底了,我想问问看,明年是不是可以涨一点工资。每年一到这个时间段,每个部门都要开始做下一年的计划和整体预算,这时候的确是提涨工资最好的时机。其实在她没开口之前我就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我平静地看着她问:“既然你有这个要求,那我想问问你,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可以加薪,你希望加多少?”
她明显没什么准备,颠三倒四地一会儿说现在物价上涨,一会儿又说自己来公司也一年多了,工作都很顺手,至于涨多少钱还是要看公司的安排什么的……
最后我不得不打断她说:“看得出这件事可能你还没准备好,你的这件事我会认真考虑,你也先回去想想,如果想好了,我们下次再谈好吗?”
1.当你变得不可或缺才有可能得到一切
看着她略有些沮丧地走出会议室,我忽然想起我第一次提加薪的经历。我第一次提加薪是才来北京满一年的时候,那时候我和她一样,看到有同事找上司提加薪,就觉得自己也应该去争取一下,岂不料几句话就被上司问住了,我记得当时我自己说的理由也是什么房租上涨了之类的,现在想想还真的有点傻。
第二次提加薪是在公关公司,当时我们的组长提起有别的公司要挖她,她说要找HRD(人力资源总监)好好聊聊,貌似聊完就顺利地涨薪了。那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当企业觉得你重要,且失去之后或许会带来更大损失的时候,才有可能是一个加薪的机会。不久之后我的上司跳槽希望带我走,我就利用这个时机提了加薪。
最后一次提加薪成功是在去年,其实在那之前我也找领导谈过,但自己准备不足,没想好提加薪的理由。因为当时人事调整的关系,等于有一段过渡期我是身兼两个人的工作,所以就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得到不平衡因此就去提了加薪。结果可想而知,被领导安抚了几句,告诉我你这种繁忙马上就要缓解了,只是暂时的,而且我们也希望看到你更多的成绩,几招太极就把我推了回来。
人在职场,加薪这件事儿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的本质是一博弈。
2.加薪的本质是一场博弈
如果你认为目前自己做得多拿得少,就是加薪的理由,那我奉劝你要先三思后总结:
看看到底自己是负责了什么,还是只是参与而已?
到底自己在工作里是什么角色,是否是缺你不可?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我再提加薪基本上就很小心翼翼,自己做主负责任,有业绩有成绩,然后不断提升带队能力,最后就是接洽猎头,参与面试,明确自己现在在市场上的价码,做到有结果、有价格,才是做好加薪谈判的必要准备。
谈加薪是一场看不见的博弈战。
对企业来说,增加的人力支出到底值不值得,这取决于他对你的价值的认可程度,所以切忌意气用事,以为自己付出多得到少,就应该加薪,或者是用辞职来威胁,就更没太大必要。
3.做一份个人总结列举自己的所有可能性
很多人在每天做事的时候会容易陷入瞎忙的状态,就是可能会被一堆事情频繁打断,着急忙慌地救火,却并没有分清楚哪些是自己主要的业务,哪些只是你配合完成的,哪些其实根本不是你分内的工作。
提醒自己隔段时间总结一下,你会保持一种警惕。
没有功劳的苦劳,未必是功劳,所以做事情要尽量强调结果,因为过程也许对你很重要,但是对领导来说结果更重要。
你的薪水就是让你做好分内的事,所以完成本职工作本来就是你应该做的。没人会乐意给做好分内事的人加薪,所以打算提加薪一定是你的工作成绩或者你的能力水平已经上涨到了上一个层面,才会有加薪的可能。
因此你要总结出你在本职工作之外,额外做了什么,超额完成了什么,以及自己这段时间的成长幅度,才能让企业为你可能存在的隐性提升空间埋单。
所以一份到位的个人总结,是提加薪的根本。
4.你可能只是假装很努力而已
如果你觉得自己工作做了不少,也能找出一些过人之处,那你知道这样的你目前在市面上值多少钱吗?如果你提加薪,你能判断出你的能力可以拿到多少钱吗?
也许你会觉得,增加薪水幅度这件事都是公司安排的,我一个小喽啰怎么可能做得了主?但你不要忘记了,有没有目标和涨不涨薪水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回事。
如果你都不知道这一年你在朝着什么方向努力,那请问你到底是有意识地为自己加码,还是只在表面上忙碌,假装看上去很努力而已?
一般来说薪水增长幅度过大,势必会带来职位的变动。请问现在的你,能胜任你升上去的那个位置吗?
也许你会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哪个领导会一边给你升职加薪一边还让你从头开始学习做领导?你能升职加薪未必是你一定做到了上一层的位置,但一定是你所做的都早已超过了你这一层的范围。
那么如何在短期内迅速提升自己,让自己上一个层面,不就是好好分析和观察你上一个层面的职位所需要的技能、情商、能力,再让自己尝试朝那个方向做着看吗?
如果你既没有猎头邀约,无法判断自己现在在市场里的身价,也不知道在公司内部你应该以谁为目标,更不能从职业要求、能力优势、带队能力及情商优势几个维度去衡量对方,对比自己查缺补漏,你是领导的话,会给这样一个毫无准备的人升职加薪吗?
时刻留意外界市场给自己的反馈,以及自身的隐含价值,非常客观地看到自己和心目当中的薪酬标准代表的能力要求相比还缺少什么,这才是一个成熟职场人制订良性目标所必需的。
5.如果没有加薪,你该做些什么
做领导其实更多的工作是平衡。
一个团队就类似于一个巴掌,五个手指未必一样长短粗细,但是都肯定各有用处,所以预算不是无限的,加薪的名额也一样。大部分结果的出台其实都是几方权衡的结果。
如果你今年表现的确突出,能力也到位,成长也最多,却刚好很倒霉地成了被不得不牺牲的那个棋子,这时候你要怎么办?
当场翻脸,负气出走,相信稍微有点情绪控制能力的人都不会干出来。但,是忍,还是走?都需要从长计议分析利弊。
忍下来,你要怎么重新制订明年的计划,如何反省自己的不足:
是与人沟通能力不够?
还是和上司定期汇报做得不到位?
明年要提升什么?如何改进?
想走,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吗?
你手上有多少机会,出去之后可能面临哪些风险,薪水增加多少才符合你对这些风险值的预判?
谈判场上没有输赢,只有折中。
高阶的领导可以做到长袖善舞,事后平衡安抚。万一遇到粗放型的领导,不太会体恤他人,你好歹也要明白自己这一战失利是因为弱在哪里,应该如何补全。因为即便你日后跳槽出走,也迟早会面临下一次的提升加薪不是吗?
方法千变万化,但逻辑则是万变不离其宗。每一场谈判都一定是以基础为根本,之后尽量做到知己知彼,最后方能达成目标。
但无论怎样,参与这场谈判是需要一张入场券的,你需要先让自己通过努力变得不可或缺,毕竟价值是要通过一些成果体现的。而人与人之间的薪资差距也是因为在这些成果下,每个人所体现的重要程度截然不同而产生的。▲
——小川叔
LinkedIn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小川叔(ID:xiaochuanshu007)。只聊职场、不写故事的萌
叔,骂过无数职场迷茫之人依旧被大家爱着,最近出版《努力,才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