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小说 | 不知道这10本书别说你喜欢东野圭吾
很多人通过《解忧杂货店》认识东野圭吾,又因为《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变身东野大叔的脑残粉。
但想成为真正的东野圭吾的忠实读者,加贺探案集是最不可或缺的一个系列。
你一定也对加贺这个名字不算陌生,这个长寿的系列作品完整的为我们呈现了加贺恭一郎作为刑警近30年的故事。这个系列的作品很多也被改编成了影视剧。
从我一直以来力推的最最经典的《恶意》,到《红手指》,或者是反应亲情和社会交织情感的《新参者》《麒麟之翼》,本系列10部作品,总一款适合你。
谁是加贺
如果你没读过加贺系列,那请让我先结合这十本书,给你描述一下加贺的整体形象:
个子很高大。身形高瘦。肩膀宽阔。脸庞轮廓分明,眼神锐利。眉毛和眼睛的距离很近,目光犀利,眼神像能把对方看透。牙齿雪白,笑容爽朗。说话很柔和,完全没有刑警的威慑力,但周身上下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不算能言善道,亦非沉默寡言,性格沉稳严谨而重情重意,具领导气质。
对细节很敏感,富有强烈的观察力,经常能从毫不相关的事物上判断出与案情相关的内容,从人性角度剖析,不单注重破案,更在意每个案情背后的故事和隐情。喜欢让当事人自己承认过错,推理大胆,力排众议,喜欢独自断案,不被他人所干扰。表面严肃冷酷,其实人情味十足。
在大学时拿了全国剑道冠军,有喜欢的女孩儿叫沙都子,后来加贺从事过两年教师的职业,但深受父亲影响,后来走上了警察的道路。喜欢过一个芭蕾舞演员,但后来没有再交代两人的感情发展。
他的父亲加贺隆正也是警察,加贺在探案过程中遇到问题经常向父亲请教。后来加贺父亲病重去世。
母亲百合子在加贺幼年的时候离家出走,后来换上抑郁症,那个年代抑郁症在社会眼里就是疯子,大家很排斥。离家出走在仙台的小餐厅做了服务员,认识了另一个男人,也引出了另一段故事。
加贺知道母亲离家原委后,表面上埋怨父亲,认为是父亲对家庭的不关注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和父亲关系并不好,甚至在外人看来连父亲临终时刻都没有陪在身边。但实际上内心很尊敬父亲,也一直在背后默默守护。他和父亲有着男人之间的约定,因为母亲离开时父亲没能在身边,所以父亲离开时,加贺也不会在身边陪伴。
对加贺的年龄,和他爸妈出生年代感兴趣的,可以看知乎上苦艾酒馆的回答,说的很详细。加贺如果是我们身边的人,那他大概在43-49岁之间,也算是大叔啦~
总体来说
加贺的形象是越到后期才渐渐丰满起来的,尤其是看完祈祷落幕时之后更多的不只关注案情的发展,转而对加贺的身世也迷之关注。
我看加贺系列不是按顺序的,所以有时候总会有链条锁终于衔接上的恍然大悟的感觉。
很多人也问我看加贺系列到底需不需要按顺序来读,从案件故事本身来讲是不需要的。
就好比你看漫威的电影,每一部都是很完整的一个故事,即便你不了解前面的情节也不影响你对这部的理解。但是如果你按顺序来读,更了解整个的背景更了解的加贺的风格,对你的阅读体验肯定更有好处。
最先看的是我觉得东野圭吾所有作品里最最经典的《恶意》。之后是看的新翻译出版的《祈祷落幕时》,对加贺的身世已经有了很详细的了解。之后的《新参者》和《麒麟之翼》算是迷上集合探案集后被口碑的两部作品。再后面看了《红手指》,觉得写得特别打动人心。然后才开始把其他基本都拿来读。
相比之下,出名的那几本确实要比另外基本好看很多,第一二部加贺显然略显稚嫩,而且先入为主的形象总让我觉得带有感情戏份的加贺怪怪的。《谁杀了她》和《我杀了他》可以放在一起看,都是属于开放式结局,让读者自己去猜凶手的。犯案过程比较清晰,只是到底谁执行的不确定。《只差一个谎言》是很适合碎片时间阅读的短篇小说集。
具体到每一篇,按顺序挑重点说一下吧
《毕业》
这是东野圭吾加贺探案集的开篇大作。也是唯一一部加贺还在学生时代的作品。很多配图,雪月花杀人游戏是配合日本传统茶道艺术的,书中配了很多帮助理解的图片。
凶手就在平时玩的最好的一圈儿好朋友中,越是不可能的人越可能成为最终的答案。但是,
真相这种东西,无论何时都无聊透顶。
彻查真相有什么意义?对加贺来说,不为报仇,也不是刻意追求正义,而是将破案视作毕业仪式,生命中一个时代的完结。
《沉睡的森林》
艺术人生的世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理解,对于舞蹈家,画家,音乐家来说,舞台,画笔,琴键也许比生命还重要。故事发生在芭蕾舞团,对他们来说,圆满的演出比保存杀人现场更重要。
更多时候,大家惺惺相惜,联合作案。而在这里,加贺也收获了一段爱情,尽管之后的作品里没有再提无疾而终,但仍让我们看到了大警探严肃冷静背后的一面。
前两部相比之后的,个人觉得推理和完整度还是稍显弱了一些。
《恶意》
不同人的口吻来叙述不同章节,可以说是加贺探案集中最好的作品没有之一。一个真正的作家一个影子写手的故事。所谓的影子写手不只是文字署名的表面含义,更多是活在别人背后的阴影的意义。
前半部分完全把我们代入了“正常思维推理“的陷阱,在“过去之章”里逐渐表露真实面目。杀人动机的魅力远远超越了凶手和作案手法以及推理。读到最后,你的背后也许会有一丝凉意,你会明白忌妒的力量有多可怕。
很多时候,人的恶意的产生年轻时候埋下的火种。如果你身边有一些不优秀内向又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不要在他们面前太过抢眼,因为你所认为的帮助在他们眼里是一种施舍,反而让人更加反感。
《谁杀了她》和《我杀了他》
第三部和第五部作品,可以放在一起来看。内容无关联,但都是没有直接表明凶手的作品。总体来说还是挺好看的。
其中《我杀了他》到现在还让我很疑惑,三个嫌疑人每个人都很像凶手,犯罪动机充足,推理到最后已经分不出了。并且,采用不同人的口吻来叙述不同章节的感觉也让人觉得身临其境,很有代入感。
《只差一个谎言》
这本是短篇故事集,五个故事,五场犯罪。基本都是在明显知道凶手的情况下进行的步步逼问和推理,主角人物很少,重点在洞察作案方式和心里描写。
比较出彩的是《失控的计算》这一篇。和出轨的爱人联合计划杀害丈夫,却不料被丈夫发现反将情夫杀害,更神奇的是丈夫也立刻在车祸中死亡。悲痛的女人只能自己收拾残局,把真相深深掩埋,骗过了所有人也骗不过加贺的锐利。
《红手指》
同样是母子之情,母亲和儿子你选哪一个?父母可以为了孩子的未来而陷害老人家么?
在火车上看完这本书,最后20页哭成傻逼,也是在最后形成了巨大的反转。
这部涉及到的是养老和家庭矛盾,每个家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日本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主人公选择了愚蠢而浅薄的犯罪,幸好在最后良心发现,不然想起最后,老人孤独颤抖落泪伤心的背影真的太让人难过了。
你以为疯的人也许并没有疯,疯的是你而已。
《新参者》
不同于其他的东野圭吾的作品,这本书中所有的动机都让人感到温暖。
父女争吵,母子误解,婆媳矛盾,在市井生活的平凡外表下,加贺抽丝剥茧,不仅破解情感之谜,还原疑案真相,更秉持悲悯之心,疗治案件带来的创伤,给痛苦者鼓励,让受挫者前行。
从单亲妈妈,到女儿离家出走的父亲。看似剑拔弩张的婆媳关系,其实都在默默关心对方。也许我们都是这个社会的新参者,学着如果与亲人相处,如何传递温情。
《麒麟之翼》
日本桥桥头的标志性雕塑带翼麒麟,象征着战后再次腾飞的日本,寓意“悲剧过后,祈愿希望”这一主题。在小说里更是被暗喻成那些曾犯下错误想努力悔改者的起点
父亲发现了儿子三年来一直藏在心里的秘密,看似对家庭毫不关心的他开始了对儿子煞费苦心的暗中帮助。在闷热的车厢里折千纸鹤,去水天宫祈祷,拍照片,继用儿子的邮箱给博客发评论,完成他未送完的关怀,弥补他未补完的愧疚。
然而真相确实孩子们之间的秘密。校园的孤立事件对每个当事人都是一种伤害。
《祈祷落幕时》
这本更像是一场围绕加贺母亲展开的追寻身世之谜的亲情之作。
月份的数字,东京十二座桥的名字。所有的故事都藏在这些线索里,边看脑中就会不自觉的呈现出推理画面,画面感非常强。杀人手法是惯用的隐藏方式,从24节开始进入主角自我回忆,逐渐揭示多年前事表达原委解释动机,也是全篇最好看的地方。
当年差点被猥亵的少女失手杀了坏人,碰巧是父亲因为躲债被追到走投无路想要自杀的境地。于是父亲想出偷梁换柱的方法,让自己在这世界上消失,真正的替死鬼则是已经被少女失手杀掉的人。从此父亲过上隐姓埋名的生活,父女怀着最深的亲情和信念想尽办法见面。
我常觉得,如果只是单纯的想看推理,那可能东野圭吾未必是你的首选,但如果想看关于人性的剖析和社会的反思,在紧张和纠结中展开的思考,那东野圭吾是你的不二之选。他作品越来越弱化推理部分,而是在人性剖析部分越来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