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悦读书单 | 不想读坏东西,如同不想过坏生活
“不想读坏东西,如同不想过坏日子。”
“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如何在快节奏的今天,走近经典,阅读经典,本期分享的这几本名家的读书随笔也许给你一点灵感,
在看书单之前,先来摘抄两篇名家随笔,这两篇文章表达了针对阅读的两个基本观点,值得赞同:
1.独立性才是一个读者所拥有的最重要的品质;
2.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个人应该怎样读书
首先,我要请大家特别注意我这个题目末尾的问号。对于这个问题,即使我能为我自己做出回答,这个回答也只适用于我自己而不适用于你们。
因此,关于读书方面,一个人能对另一个人所提出的惟一劝告就是:不必听什么劝告,只要遵循你自己的天性,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作出你自己的结论,就行了。
如果我们之间在这一点上能取得一致意见,我才觉得自己有权利提出一些看法或建议。
因为你们决不会允许它们去束缚你们自己的独立性,而这种独立性才是一个读者所拥有的最重要的品质。
因为,说到底,对于书能制定出什么规律呢?
▲毛姆:阅读是一种享受
首先,我要坚持的就是: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
它们(书)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更圆满而感到快乐,如果你真能享受这些书的话。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会与别人完全相同,最多只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而已。如果认为这些对我具有重大意义的书,也该丝毫不差地对你具有同样的意义,那真毫无道理。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开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我说“几乎”,因为我不能强辩说阅读可以缓和饥饿的痛苦与失恋的悲哀。但是五、六本精彩的侦探故事,再加上一个热水袋,却能使任何人不在乎最严重的感冒。
如果我们被迫去读那些令人觉得厌倦的书,又怎能养成为阅读而阅读的习惯呢?
名家读书随笔
带你走近经典读书世界的花园
一.《如何读,为什么读》
读哈罗德·布鲁姆的评论……就好像在读石火电闪般的经典
“阅读只有在孤独的个体上才可能具有的伟大意义”。 哈罗德·布鲁姆在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作者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谈论他从童年到晚年喜爱的诗、小说、戏剧。
“我快七十岁了,不想读坏东西如同不想过坏日子,因为时间不允许。”
二.《为什么读经典》
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以前的解释的特殊气氛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习惯)时留下的足迹。
三. 《毛姆读书随笔》
毛姆用小说家的特殊才能为他笔下的那些大作家们描绘了一幅幅逼真的肖像,勾画出那些天才的性格特征——他们不再是崇拜的偶像,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个性、也有缺点的人。
他让我们重新发现那些伟大作家以及他们作品的伟大价值。而他的叙述又是那么简洁明白、委婉动人,仿佛一位慈爱的长者与你促膝而谈。
读他的书,可再一次激起我们阅读的欲望——爱读书的人是幸福的。
四. 《叔本华美学随笔》
本书包含12篇文章:论思考、论阅读和书籍、论文学、论历史、论语言和语言学习、比喻和寓言、论判断批评和名声、论学者和博学、论大自然的美、论音乐、论写作和文本、论死亡。
在这些文章中,叔本华讨论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素材,所用的语言又都平时自然。叔本华以他准确的判断力、深邃的思考深刻阐述了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在《论思考》中说:“只有经过深思的东西才能成为我们的真知”,“只有自己的根本思想才会有真理和生命力”。
在《论阅读和书籍》中,他指出:“坏东西无论如何少读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嫌太少。”“阅读好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不要读坏书,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
他主张“没有什么比阅读古老的经典作品更能使人们神清气爽的了。”
他在书中的诸多论述距今已经200年了,但仍像一股清新自然之风迎面吹来,他的思想之深刻阐释了“历久弥新”的含义。
五. 《伍尔夫读书随笔》
“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也就有了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了。换言之,他一生都会有一种适度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没有哪个女作家能像弗吉尼亚这样广博、雄辩,她对前辈及她同时代作家大量的评论,显现出她视野的开阔和非凡、睿智的评判能力,显现出她言语的精确和思想的深邃。
“我们的趣味仍然是我们读书的指路明灯,因为唯有趣味才能使我们身心激动不已,我们是凭着感情来读书的,我们不能压制自己的癖好,就是加以限制也不行。”
这本书多为伍尔夫的读书心得和感想,而且写得比较随意,不拘一格,故称为“读书随笔”。主要内容有:如何读书,书和女性生活有何关系,如何看待名家名作,以及如何评价当代文学。
伍尔夫的这些令人几乎永远难以读完的随笔,背后作支撑的是她巨量的阅读。她一生真正沉迷的只有两件事,看书和写作。
在《伍尔夫读书随笔》中她写的最后一句话是,“得做饭去了,这是我扮演的另一个角色。”......然而平衡人生一向不是她所擅长与希望的,1941年,在写完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幕间》后,她又一次陷入了精神疾病的痛苦之中。于是将自己的一生结束在一条河流之中。
六.《歌德谈话录》
本书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包括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及言论,较全面地反映了歌德的思想及活动。全书语言优美,文笔流畅,通俗自然。
在书中,可以领略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读这本谈话录,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
插播一个小故事:话说一次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行的小路上和一位批评家相遇了。“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批评家说。“我恰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
“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