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随着叙利亚库尔德小难民艾兰·科迪(Aylan Kurdi)遇难照片的曝光,本次欧洲难民危机引发了全球前所未有的强烈关注,由此激起的舆论正促成各国对待难民态度的微妙转变。难民危机考验着欧洲以至全球的应对能力,该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关于这一问题,我们整理了如下书单,试图从难民、移民问题本身探讨至族群、权力、政治及现代性等当代多元问题。
1.解析国际迁移和难民政策:冲突和延续
作者: (英)罗斯玛丽·塞尔斯
出版社: 上海世纪格致
译者: 黄晨熹
出版年: 2011-3
国际移民特别是庇护已成为欧洲尤其是英国的一个重要政治议题,它对福利、就业和“社会融合”的影响饱受争议。尽管庇护政策日趋惩罚性,但各级政府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对移民劳动力的依赖性。《解析国际迁移和难民政策冲突和延续》为读者理解这些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作者罗斯玛丽·塞尔斯通过研究大量文献和原始资料,着重对英国的移民政策进行分析:先探讨了理解迁移流和迁移策略的不同理论视角,剖析了国际移民政策、福利和社会排斥之间的联系,再总结了移民在协商和挑战这些政策过程中的经验,最后对移民调控是否具有伦理或实务基础提出质疑。
2.现代欧美移民与民族多元化研究
作者: 梁茂信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11-11
作者在全球化视野下,依据丰富的史料,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最新成果和理论的基础上,以实证分析和理论构建相结合的方式,对20世纪欧美发达国家的外来移民潮、非法移民、民族同化、民族多元化趋势和各国政府相关政策及其演变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与分析,重点说明了移民与人口流动在市场经济社会流动性机制的发展中的缘起、地位、作用与影响,进而为今后中国处理相同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3.拯救陌生人
作者: 尼古拉斯·惠勒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译者: 张德生
出版年: 2011-4
本书以坚实的理论为基础,发展一套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并用极其丰富的史实资料,对理论加以检验。这本书最大的两个特点,用我们中国人熟悉的话来说,就是具有深厚的人类同情心和理论联系实际。在救斯人于危难之中,作者不惜笔墨从道义上论让其合理性,并从维护人类文明价值的高度上看到“拯救陌生人”的长远意义。为了论证《拯救陌生人:国际社会中的人道主义干涉》的每一个论点,除了同情心之外,还用实践仔细证明,以阐明作者并非是在做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基于现实的深思熟虑。
4.印迹2:“种族”的恐慌与移民的记忆
作者: (澳)墨美姬 等主编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04-6
是用四个语种同时出版的国际性文化论集。本辑探讨了暴力、历史记忆以及“种族”与“种族关系”的问题。其中有文章分析了令人震惊的“排异性”,正是这种“排异性”导致了针对印尼华人的暴光力行为;有的文章研究了以前人们知少甚少的发生在中国清代对回教徒的迫害,研究了发行在韩国济州岛的导屠杀;还有的文章考察 了流行在澳大利业、日本、美国以及爱尔兰的围绕着殖民主义、移民、公民权与民族形成的沉重话语。
5.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作者: [美]亨廷顿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译者: 周琪
出版年: 2010-1
本书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再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长,曾多次访华。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冲突?》的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本书所持观点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但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对读者会有重大参考价值。
6.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作者: [美] 塞缪尔·P·亨廷顿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5-4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凝注的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广度和分析洞见是惊人的,并确立了亨氏作为他同时代人中最杰出政治学家之一的声誉。首先,亨廷顿论辩说,政治衰朽至少和政治发展一样可能发生。新近独立国家的实际经历是一种愈演愈烈的社会和政治混乱。其次,他提出,现代性中的好东西常常向交错的目标运动。特别是在社会动员超越政治机构发展时,新的社会行为者发现他们无法参与政治而产生挫折感。其结果便是亨氏名之为“普力夺主义”(praetorianism)的状况,也是导致反叛、军事政变以及软弱和组织不力政府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严丝合缝的组成部分。后者随着诸如政党和法制系统之类组织的设立或衍变为更复杂的形式而具有自身的、另类的逻辑。
7.另一片海
作者: 张翠容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阿拉伯之春、欧债风暴与新自由主义之殇
出版年: 2014-7
这是一本刻画地中海两端变局的见证之书,作者要讨论南欧国民面对欧债危机时的反抗和北非的“阿拉伯之春”运动。这两起事件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涉及更深层次的国际政治、金融问题。地中海无疑是迷人的:她是多民族、多国度进行贸易及文化交流的舞台,可是自从远方的大西洋世界崛起以后,地中海世界就衰落了,到了二十世纪它甚至成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边陲。如今,作为美国金融海啸最大余波的欧债危机和“阿拉伯之春”,都发生在这里。到底“地中海的变天”会造就一个“春天”,还是给世界带来“冬天”?《另一片海》就是作者带着上述问题进行实地采访后试图给出的答案。
因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严丝合缝的组成部分。后者随着诸如政党和法制系统之类组织的设立或衍变为更复杂的形式而具有自身的、另类的逻辑。
8.中东现场
作者: 张翠容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揭开伊斯兰世界的冲突迷雾
出版年: 2012-4
我们所处的21世纪第二个十年,看来是危机与机遇、绝望与希望并存的一个新革命年代,没有领导却个个是领导的年代,没有英雄则无处不出现英雄的吊诡年代。
中东可能是世界上最诡秘的新闻黑洞,它吞噬了多少记者的事业和生命。这一本书,是作者在风起云涌的中东地区,横跨十年 (2002—2011) 的见证、观察、记录。拨开这个伊斯兰世界的冲突迷雾,让我们也不得不思考,该地区与我们命运的关联。从阿拉伯的现在回望过去,或许让大家有更深的了解,而作者内心亦不禁百感交集。
9.美国生活中的同化
作者: (美) 戈登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马戎
出版年: 2015-2
本书是著名社会学家米尔顿·M. 戈登的代表作,该书开创性地提出了分析族群同化的变量体系,既有历史学的纵深视野,也有社会学的广泛考察,堪称种族和族群问题研究的经典之作,对于当下的种族和民族问题研究有着较好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这是首部对美国少数族群的同化进程展开全面研究的社会学专著。全书从美国社会的整体视角出发,将各族群及群际关系置于文化、政治、经济等不同维度组成的综合体系中进行系统而深入的考察,开创性地提出了理解和分析族群同化的变量体系,条分缕析地对“盎格鲁一致性”、“熔炉”和“多元文化主义”等族群同化理论进行了概括与评论。这本族群社会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对于当下的种族与民族问题研究有着较好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10.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
作者: [美国W.I.托马斯 / [波兰]F.兹纳涅茨基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张友云
出版年: 2000-3
本书是移民史的一部经典著作。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大批波兰人移民到美国,构成了美国一个相对独立的移民社区。本书对这一部分波兰移民进行了考察,揭示了移民心态的变化。此后,作者谈到了伴随移民活动而出现的美国社会的混乱,并对波兰移民社区中的种族问题进行了评析。
11.种族与历史·种族与文化
作者: (法)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 于秀英
出版年: 2006-01
本书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的一种,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001年版本翻译而来,是列维-斯特劳斯两篇文章的结集。
在书中,作者针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甚嚣尘上的种族主义理论进行了理论上的批判,同时指出,任何文化,无论多么地微不足道,都是人类共同财富部分的持有者,为了文化多样性的需要都应当保留。
作者试图把进步观念与文化相对主义结合起来,他的相对论承认任何一种文化都存在着合理性,认为没有一个标准可以绝对地评判一种文化优于另一种文化。
12.民主的阴暗面
作者: [英] 迈克尔·曼
出版社: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译者: 严春松
出版年: 2015-5
当同一片领土上,两个对立的种族民族主义组织都声称自己拥有国家主权时,危险产生了;当弱势的一方由于外部的支援而不愿屈服、选择战斗,或者强势的一方认为自己能够骤然展开锐不可当的武力行动时,冲突便升级了……行动升级并不只是“邪恶的精英”或者“未开化的民族”的杰作,它同样产生于领袖、激进分子以及种族民族主义的“核心拥护者”之间的复杂互动。
曼的解读聚焦于社会中的政治权力关系,令人信服地阐明了种族清洗的源头及升级过程,有助于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13.想象的共同体
作者: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吴叡人
出版年: 2005-05
民族和民族主义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它们在历史上是怎样出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为何它们能够在今天拥有如此深刻的情感上的正当性?这些都是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学者们试图要解答的问题。本书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以“哥白尼精神“独辟蹊径,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出发探讨了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体“,力图提出一个解释上述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新的理论典范。安德森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 他认为这些“想象的共同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通过比较史和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安德森对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进行了论证:他否定了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的观点,认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南北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才是“第一波“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经由美洲而散播至欧洲,再到亚洲和非洲。安德森百科全书式的欧洲史素养与当代东南亚研究权威的背景,以及他对东西方多种语言的掌握能力,使得他的论证更具说服力。
14.历史上的人权
作者: 林国荣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9
作者是从人权的形成过程而不是从人权概念的出现和变化来讲述人权历史的,“人权故事”与“人权理论”各司其职,从英国第一部《权利法案》的诞生到法国大革命后《人权宣言》的宣示,再到德国的解放与人权斗争,对17—19世纪的人权斗争历史进行了个性化讲述,对人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梳理,并在学理上予以思考与辨析。
作者认为,要警惕将人权理论纳入实证科学的一般性范畴和哲学概念的普遍真理中,理论无法统摄丰富的历史细节,而这些细节与类比正表明,历史上的人权理论阐释史就是人类的自我意识觉醒的历史、有关人类个性的斗争历史。
15.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作者: [美]斯蒂芬平克
出版社: 三辉图书 / 中信出版社
译者: 安雯
出版年: 2015-7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阅读了血腥的战争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罪行之后,不由得掩卷发问:“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但是我们很少问:“过去的世界究竟有多糟糕?”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畅销书作家斯蒂芬·平克在这本令人震撼的新著中告诉我们,过去的世界更加糟糕,事实上,我们正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的时代。
我们身边导出都是血腥历史的证据:《旧约》中的大屠杀,《新约》中的十字架;莎士比亚戏剧和格林童话中血淋淋的肢解;英国王室对家眷的处斩,美国建国者之间的决斗;还有对殴打妇女、虐待儿童、灭绝原住民的司空见惯和冷漠接受。
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套装上下册)》中展示了上百幅图表和地图,佐以大量的数据资料,量化暴力减少的趋势:部落间战事的死亡率比20世纪的战争和大屠杀要高出9倍;中世纪欧洲的凶杀率比今天要高出30倍;奴隶制、残酷刑罚和滥用死刑曾经是人们生活中的常态,但如今被废除了;发达国家之间已经不再发生战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死亡人数也只是几十年前的一个零头;强奸、家暴、仇恨犯罪、严重骚乱、虐待儿童、虐待动物——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