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和科学儿童关注的15本书


作者:著名作家  日期:2022-07-17 15:03:10



12月到了,我们的“2014榜中榜”栏目也开始了。以“替人读书”为己任的翻书党,将从今天开始“替人盘点”,帮读者翻阅12月的各种榜单。第一份,就从科普书开始吧,这是被誉为“最值得订阅的文化创意网站之一”的brain pickings的年度科普书。需要补充,这些科普书除了内容炫酷,封面,也很炫酷,不信你看。

1. 《宇宙何其巧:你自以为了解的世界》
——“如果有一天,我们认为自己彻底明白了我们是谁、来自哪里,那我们一定是失败了。” 物理学家、麻省理工人类学教授阿兰·莱特曼(Alan Lightman)新作。他曾带领我们走进爱因斯坦的梦中,听伟人漫谈。这次他想要在新著《宇宙何其巧》中解答的是,随着科学新发展而出现的哲学问题。
在这本书里,他参与科学与宗教对话;分析人类对于永恒的渴望与自然短暂性之间的冲突;利用暗能量解释宇宙只是一个偶然的可能性;探讨现代科技如何让我们无法直接感受世界;以及多个宇宙、多个时空连续体、超出三维的可能性。
在这所有的思考背后,他暗含的想法是:我们见到和了解的世界,不过是巨大的、无边的整体的一个微小碎片。正如卡尔·萨根在思考科学和宗教时所写:“如果有一天,我们认为自己彻底明白了我们是谁、来自哪里,那我们一定是失败了。”

2.《人类年代:我们塑造的世界》
——送个诗人过来描述我们如何将地球变成了自己的沙盒根据卡尔·萨根小说《接触》改编的电影里的有一幕,朱迪·福斯特饰演的角色注视着无法形容的宇宙奇妙景致,而她的任务是给人类描述这一切,最后,她只能喘着气说:“他们应该送个诗人来!”
讲述人类的故事也不是件易事,不过这次有诗人在,而且是萨根最爱的诗人:黛安·阿克曼(Diane Ackerman)。萨根曾将她精确描写星球的诗句寄给狱中的蒂莫西·利里。
她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位科学小说家和历史学家。她写人类如何走到今天:“人类一直是兴奋、不知疲倦、忙碌的存在。在过去的11700年里,仅仅是冰河世纪末期冰河消退后一瞬间,我们就发明了建筑、写作和科学。……我们建造奥兹国般的城市,离开我们的星球去旅行……摧毁森林,铲平地球……”
虽然看到了“我们将地球变成了自己的沙盒”这样的变化,但阿克曼还是一颗科技心,认为这样的改变“剧烈、不可逆,但也并非全然是坏事。我们的错误数不胜数,但我们的才能也难以估量。”

3. 《树之书:将知识的分支可视化》
——涵盖各个知识门类的两百幅树状图读图时代,数据可视化成为潮流,但可曾想过这种可视化在八百年前就已开始,而且使用的是常见到会忽略的树的形象?
设计师兼信息视觉化学者曼努埃尔·利马(Manuel Lima)对此深感兴趣且研究颇深。他以树状图的历史为主线,讲述数据可视化的过程。
书中最吸引人的当属两百幅细致的树状图,涵盖各个门类,有1780年版《法国百科全书》中艺术和科学的宗谱图,用树叶大小代表人类对学科的了解程度;也有1250年Lambert of Saint-Omer绘制的“美德树”各种美德从中央球茎中生长而出,成为一个个分支;还有第一幅树状组织结构图纽约厄尔铁路公司的组织计划(1855年)。

4.《人类的存在意味着什么》
——历史一直掌握在人类手中,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对孕育我们的世界给予同样的关注? 社会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之父、普利策奖得主爱德华·O.威尔逊(Edward O. Wilson)的最新作品。
延续他在前一本书《社会如何征服地球》中对“人类世”的阐释,威尔逊认为“人类已经对宇宙和自己足够了解”,是时候系统、科学地梳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生存的意义。
在说明“人类之谜”、“自由意志”、“宗教信仰”,警告“生物多样性的崩溃”,甚至描述E.T.时,威尔逊都坚信人类在已知宇宙中占有特殊位置。自一系列物理原因和影响交织而成的偶然造就了人类以来,历史就一直掌握在人类手中。
但他也呼吁道,鉴于人类已经拥有了这样的地位,是否“我们现在可以对孕育我们的世界给予同样的关注”?人类在按照自己意愿重新设计生物学和人类特性时,也是在抛弃自然选择,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可能将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

5.《天空的边际:关于无所不包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用一千个基础单词解释宇宙大爆炸、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现代宇宙学中的重要发现和谜团,理论宇宙学家罗伯托·特洛塔(Roberto Trotta)都用最常见的1000个英文单词清晰解释。
物理、能量、银河系,甚至宇宙,这样的词,都以更简单的词语替换,仿佛穿越回还未为那些物理现象发明专有名词的时代。
怀着文学实验和普及科学的想法,特洛塔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科学家用大型强子对撞机(大环)演示,发现和理解未知现象,用地球上最大的望远镜(大观看器)在宇宙(无所不包)中寻找暗物质。

6.《莎士比亚的科学:对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宇宙的新观察》
——莎士比亚的戏剧写作,真的受到了天文学的影响 威廉·莎士比亚如果真的存在的话,生活在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天文学萌芽的时期。那时起,人类开始将对天堂的古老渴望转化为科学上的新追求。
科学记者丹·弗克(Dan Folk)在书中试图证明这一观点:莎士比亚的戏剧写作,受到了这一新学科的重要影响。
他最有力的论据是莎士比亚的悲剧《辛白林》:最后一幕中,主人公朱庇特在梦中见到四位已去世的家人的鬼魂环绕他旋转。朱庇特的名字曾多次在莎士比亚的后期剧作中出现,但在这里人物才首次现身,那四个鬼魂似乎正象征着伽利略新发现的环绕土星的四颗卫星。因为从时间上看,《辛白林》创作于1610年秋,伽利略讲自己早期天文发现的《星际信使》发表仅数月之后,或许并非巧合。

7.《蛰刺的故事:我和大黄蜂的旅程》
——从小在英国什罗普郡养各种宠物的他,对大黄蜂一网情深戴夫·格尔森(Dave Goulson)深爱各种野生动物,儿时在英国什罗普郡养各种宠物,长大后研究和拯救大黄蜂。
短毛大黄蜂曾经常见于肯特的沼泽地里,但现在只能在新西兰的野外生存,那还是19世纪运过去的蜂后的后代。作为英国大黄蜂保护协会的创立者,戴夫一直致力于将它们重新带回原本属于它们的土地。
他对大黄蜂的热情,从他对大黄蜂习性、历史与大黄蜂的关系的原始研究,以及对后代保护大黄蜂的建议中,都能看得出来。他借助一个热爱自然的小孩的成长故事,讲述大黄蜂的重要性,也提醒农业对蜂类的潜在威胁。

8. 《宇宙:顶尖科学家探讨宇宙的起源、谜团和未来》
——听那些这个时代最棒的脑袋一起解释宇宙 约翰·布罗克曼主编的网站Edge.org邀请了数位顶尖科学家解释我们已知的宇宙。
阿兰·古斯(Alan Guth)和安德烈·林德(Andrei Linde)描绘了宇宙学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和他们创建的暴胀模型(2014年3月,大爆炸引力波的发现,证实了这一模型);李·施莫林(Lee Smolin)讨论了时间的性质;丽莎·蓝道尔(Lisa Randall)和尼尔·图洛克(Neil Turok)解释了从线性理论衍生而来的胚理论和二维结构;赛斯·劳埃德(Seth Lloyd)探讨宇宙如何像一个自定义程序的计算机一样运作;劳伦斯·克劳斯(Lawrence Krauss)提出关于中立、暗物质和空空间的新想法;布莱恩·格林(Brian Greene)和爱因斯坦的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共同推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会如何看待21世纪的理论物理;已故的努瓦·曼德博回顾漫长的分形理论研究生涯等等。

9.《神经科学》
——用绘本展现大脑世界神经科学家哈娜·罗斯博士(Hana Ro )和神经学博士转型插画家马特奥·法莱拉(Matteo Farinella)在世界最大的医学基金会之一Wellcome Trust的资助下,合作了这一绘本,用黑白图片展现大脑世界。
走进去,迎面一片神经元森林以及许多的记忆穴和欺骗城堡;沿途,会遇到为科学实验献身的巨型乌贼、海蜗牛和神经科学的先驱者巴普洛夫以及他1897年在俄国做的著名记忆实验。
感知、记忆幻觉、情感回忆、意识,以及思维和大脑的区别,关于大脑的一切,两位科学家都想到了办法表现。

10. 《参与决斗的神经外科医生们》
——那些逆转的案例都是研究大脑功能走到极端的机会早期对人类大脑功能的研究采取的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等待人们发生中风、心脏病发作、感染、脑额页切除等不幸,而后观察患者如何反应。很多病例中,患者的康复都像奇迹,虽然性格会完全改变,观察者只能惊叹这种好转。某一部分的伤害可能致使患者再也认不出亲人,有些创伤会让人变成病态赌徒、恋童癖或骗子。但有少数科学家意识到,这些案例都是研究大脑功能走到极端的机会。
科学作家山姆·凯恩(Sam Kean)重拾这些早已被遗忘的真实案例,解释大脑内部的运作方式,同时向那些为现代神经科学发展做出贡献的医生致敬。

11.《假如:严肃地回答荒谬的假设性问题》
——假如我在装满废弃核燃料的池子里游泳,会有什么后果? 兰德尔·门罗(Randall Munroe)原为在NASA供职的机器人学家,转行做漫画家后,在自己的xkcd网站上发表关于浪漫、讽刺、数学和语言的网络漫画,同时用手绘图表和科学知识回答读者关于万物的假设性问题。问题五花八门,有的只是很怪,有的则真的是很邪恶:
假如我在装满废弃核燃料的池子里游泳,会有什么后果?
你能造一架装备向下发射的枪炮的喷射机吗?
如果纽约发生里氏15级地震,会变成什么样?
火旋风有可能实现吗?
门罗的回答总是简明幽默,但数学计算是不可或缺的。书中集结了网站中最精彩的问答,还收入了一些从未公布答案的问题。

12. 《乌有》
——21位科学家讨论完nothing后表示,理解nothing有时是理解某些问题的关键《新科学家》杂志的主编杰瑞米·韦伯(Jeremy Webb )携两位《自然》前编辑和19位重要作家和科学家一起探讨“乌有”的意义。他们谈真空、超导体、退化器官、催眠、安慰剂效应,发现理解乌有有时是理解某些问题的关键:
为什么被误诊后,病人仍会感受到痛苦?
乌有状态真的存在吗?
最近的实验表明,挤压理想真空不明原因的会产生光。
韦伯说:“你也许会认为一本讨论乌有的书听起来自相矛盾。但好在有很多可以探讨,因为这一话题已经被讨论了2000多年。……以零这个表示不存在的词为例,它的一部分公元前300年左右产生于巴比伦,1000年后印度人将这一概念同一个古老象征结合时,又出现了一部分;又过了400年到达欧洲,起初被当作是一项危险的创造。17世纪左右它终于获得认可。如今对你使用的每个数字都意义非凡。”

13. 《三十天》
——30首诗写给DNA这部诗集的作者xYz原名乔安娜·蒂尔斯利(Joanna Tilsley),八岁开始写诗,一直写到读完生物学学位。
2013年4月,因精神状态不佳,她和朋友参加了年度创意写作项目NaPoWriMo,参与者需要每天写一首诗,坚持一个月。当时正对宇宙学和量子物理感兴趣的乔安娜,将那份热情转化为诗句。
她的三十首诗,写DNA,写克卜勒62,一颗“超地球大小、比太阳小且温度低的行星”;写全变态,毛虫变为蝴蝶的过程;写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她还边写边画,使用古旧的纸张、老式的字体和19世纪的艺术作品(电脑处理后作为背景)。
正如E·O.威尔逊所说:“理想的科学家像诗人一样思考,像图书管理员一样工作。”

14.《数据潮》
——用数据揭示人们的本来面目 以前,研究者依靠取样调查或小规模实验来研究人类行为。如今,由于我们的生活大部分在网上,他们可以直接通过数据观察我们。
克里斯蒂安·拉德(Christian Rudder)是美国在线交友网站OKCupid 的创始人之一。该网站曾根据收集来的数据得出结论,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约会,该功能曾红极一时。哈佛数学系毕业的拉德就是幕后数据分析师之一。
这一次拉德不是指导约会,而是希望通过数据揭示人们的本来面目。他将从Google搜索、Twitter更新和Facebook收集来的数据分为三类:将人们联系起来的数据、区分的数据和只与个人有关的数据,从而描绘出人们在政治、性向、身份和行为等方面的模式。
Facebook的“喜欢”按钮如何预测一个人的性向,甚至智商,而且结果惊人地准确?为什么必须有人恨你你才会红?人们私底下和公开场合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拉德都用数据做了解答。

15.《进化》
——可以互动的人类进化彩绘 这是一本童书。
从书名就可看出,是讲人类进化故事:自然选择、大陆漂移、谁杀死了恐龙、鸟类的诞生以及其他人类得以走到今天的重要过程。毕竟我们曾是变形虫,现在却能在iPhone上用手指打字,这一过程想想就让人惊叹。
彩图由常驻伦敦的芬兰插画家安努·吉尔普兰恩(Annu Kilpel inen)绘制。与一般彩色绘本不一样的是,这本加入了很多和小读者互动的元素:可以打开的盘古大陆地图,藏在岩石下的化石,以及可以打乱搭配的页面。
成人可补充阅读比尔·内尔(Bill Nye)的《不可否认:进化和创造科学》。







阅读提示:和科学儿童关注的15本书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和科学儿童关注的15本书下载地址

上一本:“1974
下一本: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度的热门书单!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