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丹燕 日期:2015-11-04 14:25:10
上海文艺出版社陈丹燕·外滩三部曲*“上海”的作家陈丹燕十年时间写就“外滩三部曲”《公家花园的迷宫》《外滩:影像与传奇》《成为和平饭店》穿越历史尘埃跨越外滩天际线陈丹燕与你一起探寻外滩前世今生的传奇本书简介:
《公家花园的迷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是否存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公园如何诞生?一段扑朔迷离的公案,造就了一座身世传奇的公园……小说讲述了公家花园,那个因“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著名公案而拥有了传奇身世的公园,从建造迄今150年中的故事。在作者笔下,传教士,满清民国遗少,中英混血儿,上海史专家,外滩市井居民,回沪知青子女……一个个与公园有着不解之缘的人物,其个人命运与公园历史纠缠在一起,互为见证,同时也成为百年来上海乃至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一道缩影……全书配图近50幅,引用了关于“游园规则”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话题的一些珍贵资料,其图、其注、其引文成为小说内容的另一种延伸;它们与故事一起,生动再现了公家花园的前世今生。1881年4月的一个上午,颜永京站在外滩公园门前。他像那些充满温暖感情的传教士,很容易激起人心中的爱慕。但他身上还有一种凛冽的道义,像出鞘的刀锋一样静静闪烁。自从被拒绝入园,他开始在报上发表文章,介绍什么是民主社会;又联合洋行买办和著名华商给工部局写信,要求向华人开放公园。这不是为了简单的平等,这一切,与新生的希望有关。秋阳照耀下的树丛和小花坛在阳光下渐渐松弛下来。旧日的公园,仿佛已永远留在那些粒子粗大的模糊旧照片里。十九世纪因为一条沉船而由淤泥堆积成的滩地,如今永远与陆地连在了一起。——陈丹燕《外滩:影像与传奇》陈丹燕以“非虚构”、“影像”的视角,以海派式绵密、细腻的文字讲述了外滩的前世今生,揭开了外滩这艘内蕴丰富的历史巨轮光影斑驳的面纱。在陈丹燕笔下,为逃避中国内战从外滩乘船离开的外国侨民,出生于上海、拍摄了1949年外滩的外国摄影师山姆·塔塔,携女儿到上海总会遗址追寻自己童年记忆的母亲,号称要重新点亮外滩的“外滩三号联合会”主席李景汉,以及租界时期连接外滩商业繁荣的洋泾浜英语,1950年代外滩长夜一般的寂静,1966年出现在友谊商店外墙上“全世界劳动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巨型宣传画,1970、1980年代的外滩恋人墙,1990年代的外滩改造工程……绵密的细节铺陈着那些与外滩有过特殊经验的人与事,使得历史具有了呼吸和温度。全书配图170多幅。影像式表达与非虚构讲述联袂,生动再现了外滩前世今生的传奇。外滩是上海的公共客厅。这里不再有瑟金特提到的十二种不同的语言袭击你的耳朵,但仍能同时听到不下二十四种来自全国各地的方言。人们在拥挤的堤岸上散步,看船,看房子,看别人。用国产的海鸥照相机照相,“笑呀”,人们彼此提醒着,郑重其事地对照相机露出微笑……他们的影像大多出现在底片中央,左边一半是外滩大楼,而另一半,是黄浦江和船。——陈丹燕《成为和平饭店》全书以一栋建筑为主线,讲述了和平饭店这一富有象征意义、遍布历史遗痕的上海纪念碑式建筑的前世今生。作者以非虚构小说的方式介入历史,以细节和史实为经纬,交织人物与故事,构成一部亦真亦幻的建筑生命史。成为“和平饭店”,成为上海的历史见证——陈丹燕为我们展现了一座建筑在时光穿梭中往复飘荡的风景,和一座城市在风云激荡中缄默却不息的记忆……没有一座纪念碑,能比和平饭店更胜任来做上海的纪念碑。不论那过往是如何在外滩堤岸上被移花接木,纪念碑是如何随着世事跌下与竖起,它总是面江而立,呈一个巨大的A字,好像一条载着无限往事颠簸前行的大船。——陈丹燕
作者简介:
陈丹燕,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多年来致力于青少年生活、上海城市变迁、旅行文学的创作。
1980年代以儿童文学创作步入文坛,1990年代转入成人文学创作,以非虚构纪实类作品和其漫游世界的旅行文学广受关注。主要作品有外滩三部曲《外滩:影像与传奇》《公家花园的迷宫》《成为和平饭店》,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上海的风花雪月》,另有《我的旅行哲学》《北纬78°》《永不拓宽的街道》《咖啡苦不苦》《漫卷西风》《心动如水》《一个女孩》《慢船去中国》《写给女孩的私人往事》《唯美主义者的舞蹈》等著。
作品在国内外广受赞誉,曾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上海书展畅销书第一名,华东地区优秀文艺图书一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宽容”文学奖,奥地利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金奖,德国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银奖,及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颁发的年度优秀图书奖。作品被译为英、德、日等多国文字。
前言“陈丹燕·外滩三部曲”序
从2003年开始写《外滩:影像与传奇》第一稿,到2012年写完《成为和平饭店》最后一稿,我的“外滩三部曲”(《外滩:影像与传奇》、《公家花园的迷宫》、《成为和平饭店》)写了十年。
1937年,美国作家豪塞在他描写外滩的书里写道:外滩是上海外置的心脏。而我,则在六十多年后描写了外滩如何成为新中国上海无可争辩的象征。上海是个反复经历沧海桑田剧变的都会,而外滩,则是这种剧变的纪念碑。
2014年,我的“外滩三部曲”集合成套,在外滩所在的城市——上海出版印行。时至今日,我想,自己努力承担了对养育我的城市的作家使命——尽我所能,为这条充满象征并不断变化的河滩留下有血肉的历史细节,为它的过去与现在,更为它的将来。
作为一个作家,我在十年来用文字和照片对自己居住的城市的探索中,摸索着表达它层层叠叠故事的写作方式,写作手法和词语库。我在努力尽到一个作家的本分。作为自幼“陈丹燕·外滩三部曲”序从2003年开始写《外滩:影像与传奇》第一稿,到2012年写完《成为和平饭店》最后一稿,我的“外滩三部曲”(《外滩:影像与传奇》、《公家花园的迷宫》、《成为和平饭店》)写了十年。1937年,美国作家豪塞在他描写外滩的书里写道:外滩是上海外置的心脏。而我,则在六十多年后描写了外滩如何成为新中国上海无可争辩的象征。上海是个反复经历沧海桑田剧变的都会,而外滩,则是这种剧变的纪念碑。2014年,我的“外滩三部曲”集合成套,在外滩所在的城市——上海出版印行。时至今日,我想,自己努力承担了对养育我的城市的作家使命——尽我所能,为这条充满象征并不断变化的河滩留下有血肉的历史细节,为它的过去与现在,更为它的将来。作为一个作家,我在十年来用文字和照片对自己居住的城市的探索中,摸索着表达它层层叠叠故事的写作方式,写作手法和词语库。我在努力尽到一个作家的本分。作为自幼随父母迁徙而来的移民,我是在长年对上海往事的探究中渐渐认同它为家乡的。外滩三部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工作。陈丹燕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