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冈察洛夫,张耳 日期:2015-11-04 14:25:12
彼得堡之恋——平凡的故事
俄罗斯作家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处女作
一个单纯的农村青年融入大都市成为庸人的故事
世界上大多数人的人生版本
看现实如何一步步征服*初的梦想和爱恋
1.世界文学经典名著
2.国内权威译本
3.本丛书由翻译名家柳鸣九主编,多位著名翻译家、学者编选,极具收藏价值
本书简介:
《彼得堡之恋》(原名《平凡的故事》),是1844年冈察洛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847年发表于《现代人》杂志。小说中描写一个在外省贵族庄园长大的、不谙世事的、满脑子充满幻想的青年亚历山大,在农村养尊处优的度过了20年,开始不满足于这种生活,觉得“家庭这个天地太狭小了”。他疯狂地向往城市生活,然后带着满脑子的田园式浪漫主义幻想来到彼得堡,与新兴资产阶级实业家彼得叔叔相处,彼得堡新兴资产阶级文化与传统的贵族庄园文化和宗法制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二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激烈碰撞。亚历山大在彼得堡风花雪月地混了7年,一事无成。母亲去世后,他第二次来到彼得堡,决心为自己开辟一条新路,他终于认同了叔叔的一套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经过曲折的道路最终取得了成功,也成了有产者。小说结尾时,他已经是一个气派十足的挺着大肚子、脖子上挂着勋章的六品文官了,并且找到了一个拥有30万卢布陪嫁和500个农奴的未婚妻。
作者简介:
:
冈察洛夫(1812—1891),19世纪俄罗斯著名作家,在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出生,父亲是富裕的商人。1834年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毕业后到政府工作达30年。184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堡之恋》(原名《平凡的故事》)出版,描写一个地主少爷顺应资本主义兴起的局势,成为一个实业家的故事,赢得了评论家别林斯基的好评。1852年至1855年间作为海军中将叶夫菲米·普佳京的秘书随他航行到英格兰、非洲和日本,后经西伯利亚返回俄罗斯。冈察洛夫据此旅途写作的游记《战舰“巴拉达”号》在1858年出版,翌年又发表长篇小说《奥勃洛莫夫》,大获好评。1867年,他辞去政府职务,并发表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悬崖》(1869年)。冈察洛夫终身未婚,1891年在圣彼得堡逝世。作者总论自己的三部长篇小说,捍卫现实主义,反对自然主义和“为艺术而艺术”,在当时颇有影响。
译者简介:
张耳:浙江温州人,汉族,1934年出生,1956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做编译工作。译著有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托尔斯泰的《黑暗的势力》、谢德林的《戈洛夫廖夫老爷们》。
作者简介:
:
冈察洛夫(1812—1891),19世纪俄罗斯著名作家,在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出生,父亲是富裕的商人。1834年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毕业后到政府工作达30年。184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堡之恋》(原名《平凡的故事》)出版,描写一个地主少爷顺应资本主义兴起的局势,成为一个实业家的故事,赢得了评论家别林斯基的好评。1852年至1855年间作为海军中将叶夫菲米·普佳京的秘书随他航行到英格兰、非洲和日本,后经西伯利亚返回俄罗斯。冈察洛夫据此旅途写作的游记《战舰“巴拉达”号》在1858年出版,翌年又发表长篇小说《奥勃洛莫夫》,大获好评。1867年,他辞去政府职务,并发表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悬崖》(1869年)。冈察洛夫终身未婚,1891年在圣彼得堡逝世。作者总论自己的三部长篇小说,捍卫现实主义,反对自然主义和“为艺术而艺术”,在当时颇有影响。
译者简介:
张耳:浙江温州人,汉族,1934年出生,1956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做编译工作。译著有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托尔斯泰的《黑暗的势力》、谢德林的《戈洛夫廖夫老爷们》。
目录:
译本序
第一部
第二部
尾声冈察洛夫的小说在彼得堡博得了热烈的喝彩,成就是空前的——它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益处啊!它对于浪漫主义、爱好空想、温情伤感和乡下人的保守落后等现象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打击啊!
——【俄国】别林斯基
早先安东-伊万内奇穿的是肥大的灯笼裤和后身打褶的立领上衣,现在平日里穿普通礼服和长裤子,每逢良辰佳节便换上一件样式极古怪的燕尾服。他那外表挺福态的,因为他一直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虽然他好像一辈子都在忧他人之所忧,劳他人之所劳;不过尽人皆知,他人的愁苦和烦恼是不会使人消瘦的,人们都是这样认为。
实际上谁都不需要安东·伊万内奇,可是婚礼、葬礼等各种礼仪缺了他似乎就不成。他出席各种宴会、晚会,出席各家的家庭会议,似乎离开他就寸步难移。也许有人以为他挺有用,能完成某种重要的托付,请他出出点子,办点事情——根本不是!谁都不把这类事情托付他去办,他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既不会去法院里张罗,也不会做中介人,不会做调解人——什么都干不了。
不过也有人托他办点小事,比如顺路替某人去问候某人,他一定会办到,而且顺便在人家那儿蹭一顿早饭;或通知某人,说某种文书已经收到,至于是什么文书,人家则没有告诉他;托他往某处送交一小桶蜂蜜或一小把种子,叮嘱他不要溢了、撒了;或让他去提醒某人某日过命名日。还有一些不便派仆人去做的事也用得着安东·伊万内奇。“不能派彼得鲁什卡去,”他们说,“他准会搞错的。不,还是让安东·伊万内奇去一趟好!”或者说:“叫下人去不合适,某人会见怪的,还是让安东‘伊万内奇去一趟为好。”
如果在某处的宴会或晚会上忽然见不到他,大家似乎都会感到惊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