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阎宇,徐时霖 日期:2014-05-08 20:21:05
《诗词中国》是一本优秀的青少年古典诗词启蒙读物,它以三千年来中华优秀诗词为脉络,讲述名诗创作由来故事,鉴赏文化意象内涵,体味诗人生命历程。从先民时期的诗歌雏形到《诗经》《楚辞》开创的伟大传统,从刚健慷慨的建安风骨到气势雄浑的盛唐气象,从质朴自然的乐府诗歌到真挚深厚的游子思乡……在今天喧嚣焦虑的社会,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感受到诗歌无穷尽的美,以及人生情怀,通过心灵的震颤、情感的沐浴,能将诗意融入到生活,以丰富温暖自己的生命世界。
作者简介:
阎宇,《诗词中国》纪录片出品人、总导演。
徐时霖,《诗词中国》纪录片总撰稿。
目录:
序:诗词就在生活之中/顾秀莲
第一讲诗的起源
第二讲远古的诗
第三讲《诗经》
第四讲《大风歌》
第五讲乐府歌诗
第六讲建安风骨
第七讲初唐四杰
第八讲《唐诗三百首》
第九讲《春江花月夜》
第十讲《枫桥夜泊》
第十一讲边塞诗
第十二讲李白
第十三讲山水田园诗
第十四讲黄鹤楼和鹳雀楼序:诗词就在生活之中/顾秀莲
第一讲诗的起源
第二讲远古的诗
第三讲《诗经》
第四讲《大风歌》
第五讲乐府歌诗
第六讲建安风骨
第七讲初唐四杰
第八讲《唐诗三百首》
第九讲《春江花月夜》
第十讲《枫桥夜泊》
第十一讲边塞诗
第十二讲李白
第十三讲山水田园诗
第十四讲黄鹤楼和鹳雀楼
第十五讲送别诗
第十六讲竹枝词
第十七讲应试诗
第十八讲亲情诗
第十九讲怀乡诗
第二十讲打油诗
后记从诗意中流出来韵动的空间,就是用空间感去写韵,涵盖了历史的时空,也是我们和历史的对话。——王蒙
诗已经成为一种诗意,是一种生活状态了,我们那么快乐,我们充满想象力,这都是诗化生存,就是诗已经融入到生活当中了。——余秋雨
诗人是带着他的生命写的,好的诗人就会把他的生命写到诗词里去,好的读者就要从诗里边读出他的生命来。——叶嘉莹
一部史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一部诗也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冯骥才
古诗词中有真正的中华文化的东西,我喜欢,思之若渴,这也是大家都会喜爱诗词的原因。——阎肃
从诗意中流出来韵动的空间,就是用空间感去写韵,涵盖了历史的时空,也是我们和历史的对话。——王蒙
诗已经成为一种诗意,是一种生活状态了,我们那么快乐,我们充满想象力,这都是诗化生存,就是诗已经融入到生活当中了。——余秋雨
诗人是带着他的生命写的,好的诗人就会把他的生命写到诗词里去,好的读者就要从诗里边读出他的生命来。——叶嘉莹
一部史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一部诗也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冯骥才
古诗词中有真正的中华文化的东西,我喜欢,思之若渴,这也是大家都会喜爱诗词的原因。——阎肃
古诗词传承着中国历史的优秀文化,它是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苏叔阳
中国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叫诗和词。《诗词中国》,很美,很好,它把我们中国纳入到一个文化很高、很优美的一种表现形式里面。——欧阳中石
诗词是朴实的,最接近人的感情,了解一个民族,要了解他的诗词,这些才是你最大的生活的、艺术的源泉。——韩美林
通过古诗词,去影响人,形成做人的底线,一个道德的底线,去寻找一种比较高尚的内心世界的情结。——盛中国
优美的诗歌,就是大自然之美,是上帝在微笑,影响着我们的身体情绪以及精神世界,具有改变人类灵魂的潜在能力。——袁熙坤山水田园诗
自然清新:花落知多少
春天来了,早晨起来,风吹在脸上已经不冷了,空气新鲜,小鸟在树枝上叫个不停,这都是春天带给人们的欢乐。这时候你一定会很自然地想起这首《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是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在一个夜雨之后春天的早晨,诗人把醒来时候所见到、听到的情景,平实地记录下来。全诗字句简单,却蕴含着浓厚的情致,令人百读不厌。
阎肃老师说:它妙在哪儿呢?有风有雨,早上起来,“花落知多少”。诗人的心总是一种很慈悲的,很善良的。哎哟,外头的花被风雨吹打了多少,哪些掉了,花瓣零落了,他到这儿戛然而止。他说到鸟,说到早晨拂晓的空气,说到夜来的“风”、“雨”,最后来了个“花”,是不搭界的,却又是浑然一体的,这一切糅成了两个字,叫“春晓”。
孟浩然是孟子第33代传人,世称“孟襄阳”。他才华出众,为人侠义。他曾经积极入仕,40岁时去考进士,却未能高中。后来就到江浙一带游历、写诗。他在官场困顿失意,于是寄情于山水之间。孟浩然的诗非常自然,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在文字和情境上也不刻意雕琢。他的诗淡而不薄,闻一多说:“淡到看不见诗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春晓》一诗看似非常容易理解,可是你真的读懂了吗?
“处处”是什么?“处处”在诗中的意思是“时时”,而非“到处”。如王维的诗“遥知兄弟登高处”中,“处”也是指登高的时候,而不是登高的地方。孟浩然在自家门口感受春的景色,没有到处闲逛,他住的地方从早到晚,一直都能听到鸟叫。
那“夜来”又是什么呢?
阎肃老师说:“夜来”就是昨天晚上。现在到陕西去,你跟当地老乡一块聊天,还是说这个“夜来”,这是唐朝留下的语言。
《春晓》这首诗流传了一千多年,人们发现《春晓》不仅仅在写春天,写景色。小时候看到的是一幅春天的图画;成年后觉得它写的是情;等到老了以后再品味这首诗,就会觉得它写的是人生。
诗的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也从一种春的景象慢慢演变为一种心境,一种人生感悟,被后世很多文人所引用。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第一个大力描写山水的诗人,在诗坛地位很高,李白也非常喜欢他。他的诗朴素直白,很容易理解和传诵,他留下了很多名篇,例如《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于丹老师说:你看孟浩然写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就是说我们家新宰了一只老母鸡,新小米打下来了,到我们家吃点小米饭,就着炖鸡喝点酒,然后看一看绿树,看一看青山。那聊点什么呢?“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无非都说说种地的事儿。喝完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再约一下,等到重阳的时候再接着喝,这是田园。田园这个东西一定是朴素的,是不矫情的。
田园生活从古到今一直是许多人心中的理想追求,孟浩然用他的诗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安逸的生活画面,孟浩然真可以称得上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一座高峰。
于丹老师说:孟浩然在官场上有过多少困顿?“欲济无舟楫”,想入仕没有入,只能在家闲着;“端居耻圣明”,又说不过去;“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是多么纠结?所以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走不通的路,但起码你还有田园,而田园小吗?田园是连着山川的。孟浩然在自己的家乡襄阳登岘山,走上去一看,“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千古江山,今天我来了,这气势小吗?
阎肃老师说:孟浩然,我认为可以不朽了。我就佩服这样的,就是他不是有意为之,不是刻意的,比如我苦心经营,我吟得双泪流,我想得搜索枯肠,我锤字炼句,我折腾半天。他没有。他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了,但是流露出来就是千古名篇,就可以几千年下来人们都忘不了它。这是多大的魅力啊!
田园诗应该说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的,到了南朝,谢灵运、谢朓等人钟情于山水诗,但都是一己之力。直到盛唐,山水田园诗更向前推进了一步,发展成为山水田园诗派。对于这种继承和发展,孟浩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另一位诗人与孟浩然齐名,他就是王维。他们二人被合称为“王孟”,把山水田园诗推向了高峰。
诗中有画:空山新雨后
宋代苏轼曾称赞过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就是一幅美丽的秋色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阎肃老师说:我特别佩服这句“天气晚来秋”,春夏秋冬,“秋”字是一个名词,而在这首诗里变成一个动词、一个形容词的感觉。
天气晚来,到秋天了,感觉凉爽了,特别是空山。新下了一场雨之后,“天气晚来秋”。
接下来,明月、松间用一个“照”字相连,一下就让我们眼前有了一幅月光照松柏的图画。清泉、石上用一个“流”字牵引,这种景象我们也是经常看见。所以说好诗就是又简单,又能让我们眼前一下就能出现画面的那种语言。“竹喧”,风吹,“归浣女”,她们说说笑笑的。那个莲叶和莲花也在那里动弹,为什么?水面有一条渔船,打鱼的也回来了,画面这么具有动感,但你并不觉得喧闹,为什么?因为诗人的心是静的。
诗人王维天资聪颖,家境殷实。从小受家庭影响,一生都在修行,有“诗佛”之称。他名维,字摩诘,这出自佛教的一部经——《维摩诘经》。王维的仕途比较顺利,唐代宗时,他当过宰相,代宗很喜欢他的诗。他精通音律,善书法、绘画、篆刻,学者钱锺书更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王维是中国“文人画”的鼻祖,“文人画”不用太多颜色,不像宫廷画那么艳丽,用的主要是墨,所以画面看起来很淡雅。
阎肃老师说:水墨山水的宗师是王维,它不是青山蓝水,也不是金碧山水,就是不着颜色的,就靠墨,浓墨、泼墨、淡墨,“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淡墨一种墨就能分出多少色来,墨分五色,可以分成五种不同的层次来。他画一个山,通过各种手段,就可以画出远山、近山,高低远近各不同。
王维的诗,就像他的水墨画一样,用词清雅隽永,语句清新自然,没有特别浓艳华美的辞藻,令人读之有清丽脱俗之感,又回味悠长,很值得细细品味。
随着《山居秋暝》的今译文字,我们一起来欣赏:空濛的月色轻笼着秋山;皎洁的月光涔涔流动着,透过松柏清秀的身影,汇入了经过山的滤洗的雨水的清泉,更加地清透爽洁,淙淙流过山石。竹林“沙沙”地响动,那是浣纱女回来了吧;密挨的莲叶挤挤挨挨地动起来,那是打鱼人的小船回来了吧。啊,面对着这样一幕幕恬然自得的画面,真的是流连忘返,不忍离去呢。你看,作者又一次把自己也画进了画儿里。
看啊,整幅画面清素淡雅,不施粉黛,完全由墨色一气而成。焦石浓山留白月,飞水淡竹肥润莲。王维用词句代笔,意境为墨,在这首诗中,将墨的五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也成为王维作品中诗画相融的典型代表。
既然王维的绘画水平那么高,那他画过哪些画呢?
王维曾归隐辋川,并创作了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辋川图》。他还有一组很著名的诗《辋川集》,其中有很著名的一首诗《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里的“柴”字同“寨”,意为栅栏,鹿柴是个地名。这首诗写的就是鹿柴附近的空山,在傍晚时分的景色。这片深山空无一人,非常安静。微风吹来,远处传来了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晖透入林中,斑驳的树影映照在青苔之上。在“人语”响过之后,如此景色,让整个环境显得更加空寂。
阎肃老师说:“空山不见人”,这给你一个强烈的悬念。“但闻人语响”,就是只听见有人说话。“人语响”在某种时候是非常有用的,使得你没有恐惧,你感到有同伴在。
这首诗最能表现王维诗意境中的那种静,那种墨色。这是一幅典型的山水画,由远而近,先是山,再是路,又进入一片树林,最后目光聚焦在一块石板的青苔上,就像描绘了一段人生旅程,一种人生态度。
于丹老师说:田园是一种状态,田园就是绚烂至极归得平淡。人生没有过绚烂不会懂得真平淡,其实有时候就是你在世界上无垠的遨游,到最后归来,总会有这样的安顿。
翟俊杰老师说:热爱生活,心里充满了阳光,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时尚。
山水田园诗大多都是简单浅显的诗句,没有恢宏的气势,也没有边塞诗那么壮观的场面,但它就像午后洒满阳光的小咖啡屋,像农家小院,像图书馆,像林间小路。读几句山水田园诗,可以放松心情,让穿梭于城市的人们享受片刻的宁静;就像人生旅途中的客栈,让漂泊的行者有了暂时到家了的感觉。
于丹老师总结说:田园也罢,山水也罢,山水是一种长势,是无垠的时节;田园是一种敛势,是回归的内心。但是田园和山水绝不对立,它有内在的相通,就是大人生,大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