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德国婆婆中国妈


作者:叶莹  日期:2015-05-21 14:03:21



 《德国婆婆中国妈》是侨居德国的中国才女叶莹第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鑫子是一位在广州的银行工作的女白领,眼看就要步入“剩女”的年龄,妈妈整天帮她物色如意郎君,有一天却鼓动她去德国留学继续深造。在男Gay蜜的支持下,鑫子毅然踏上了德国之旅。但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会是一场跨国婚恋的前奏……故事从鑫子在德国的大学生活,写到她与德国靠谱男的相识、恋爱、结婚、生子,与德国婆婆的文化“摩擦”以及中国妈妈对女儿远嫁万里之外的犹疑怨念。最终,时间馈赠给这几个不同年龄、身份和国籍的女性的,则是爱的和解与颂歌。书中同时穿插着对德国社会、人文、风光的描写,对德国住房、养老、医疗等问题的观察。在与飞速发展的中国的对比之下,相映成趣。
  作者简介:
   叶莹,广东罗定人。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本科,德国因戈尔斯特应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任职外贸公司、商业银行、德国儿童保护机构、德国红十字会等。2001年起侨居德国,为德国各大华文报纸、国内报刊、育儿杂志撰稿。
  目录:
  第一章女大当嫁/001
  1.母亲的愿望/002
  2.男闺蜜支持我出国/006
  第二章柏林,柏林/011
  1.这里是德意志/012
  2.语言学校/017
  3.时差党回家/033
  4.被德国大学录取/036
  第三章蓝色的多瑙河/043
  1.德国大学生活/044
  2.番茄炒蛋的爱情/054
  3.意外事故/063
  4.初见阿妈/072 第一章女大当嫁/0011.母亲的愿望/0022.男闺蜜支持我出国/006第二章柏林,柏林/0111.这里是德意志/0122.语言学校/0173.时差党回家/0334.被德国大学录取/036第三章蓝色的多瑙河/0431.德国大学生活/0442.番茄炒蛋的爱情/0543.意外事故/0634.初见阿妈/0725.日尔曼好“基友”/0836.番茄炒蛋式求婚/088第四章中国媳妇/0991.婚礼/1002.回娘家/1053.居家的日子/1164.女人你要怎么做?/1245.舍不得老/127第五章千山万水总是情/1371.故乡的味道/1382.在慕尼黑租房/1443.初为人母/1494.父母在德国的日子/1575.剩女传说/1646.大枫林谷/1727.沉重的爱/1768.婆婆的礼物/1829.天伦之乐/189第六章爱蔓延/1971.婆婆手中的抹布/1982.又是飞翔时/2023.毕太太买房/2144.做一名义工/2185.幸福的含义/2236.中国护照,德国居留/2277.快乐暑假/2328.爱蔓延/240第七章嫁给德国人,你图个啥?/2451.寡妇街的故事/2462.左右为难/2493.嫁给德国人,你图个啥?/2584.德国妇女再就业/2655.背负沉重历史的德国人/2706.养老上门护理/2777.德国人的“排外臆想”/2818.礼物/2869.祖国,我的母亲/290第八章夕阳红/3031.养老院的调色板/3042.收获的季节/3143.不讲理的房东/3214.养老院:琴声悠扬/3245.德国式的“公平”和“不公平”/3316.夕阳无限好/3367.母亲的理解/340第九章永远的安宁/343前言
  说来这也是缘分,我和作家叶莹是在两年前,在德国慕尼黑我的一场演讲会上认识的。那晚,演讲会结束后,叶莹捧着我写的书《浪——一个为自由而浪迹天涯者的自述》走说来这也是缘分,我和作家叶莹是在两年前,在德国慕尼黑我的一场演讲会上认识的。那晚,演讲会结束后,叶莹捧着我写的书《浪——一个为自由而浪迹天涯者的自述》走到我面前,要我签名。我这个人喜看面相,总觉得人的善恶,都长在脸上。她的那种执着和眼睛中透露出的那种诚恳、善良的神情,给我印象很深。我的妻子珮春在旁,也有同感。按理说,见过一面,早就忘了。现在她忽然写信来,希望我为她的长篇小说写《序》。我是一个不太愿意为他人写序的人,一方面,怕自己不够格,还要花去很多时间,另一方面,写出来对方如不满意,登也不是,不登也不是。何故自寻烦恼呢?但这次我很快就答应了。原因是对她的印象记忆犹新。再看看叶莹叙述的故事,重点是写该书主人公的家庭趣事以及德国的风土人情。我也有一个好妈妈和一个善良的德国丈母娘,也爱上了德国这块土地,有不少共同语言。此外,她的文笔优美、流畅,内容多彩多姿,拒绝她是一种罪过。   我们知道,中国国画有工笔和泼墨之分,读了叶莹这部书,我下意识感觉到“书中有画”。作者是一个感情细腻、思想丰富的工笔作家。她对妈妈和婆婆,爸爸和丈夫、以及至亲好友和社会风情的描绘,就好像国画家画梅兰竹菊,红花突出,绿叶陪衬,下笔和着色,和谐不苟,人物性格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同时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笔下的鑫的性格——温柔、孝顺、善良。她描写母亲、婆婆两种不同的爱,清晰生动。母亲感性的爱至深,爱得有时会使你心碎;婆婆理性的爱至善,爱得使你心醉。她笔下描写的故事,和一些英、法国经典文学著作,如《简爱》《块肉余生》《基督山恩仇记》等等完全不同,后者里面充满了仇恨、嫉妒、算计、阴谋、暗杀。而此书充满了爱情、信任、和谐和友谊,它设法把来自两种不同文化的善良的一面,凝聚在一起。我们当前的世界充满了暴力、战争,是与西方现代主流媒体的电影、电视、小说、报刊的某些不健康的教育和影响有关。我们目前迫切需要改变人间这种恶性循环状态,应该多出版些和谐民主、与人为善的文学作品。和德国人相处共事几十年,对德国人的一般性格,尤其是知识分子,我太了解了。我常常把他们中的好人描写为暖水壶,外冷内热。就像叶莹书中写到的那样,鑫和她婆婆的关系尽管很亲密,但婆婆在她的家总是“我的厨房我的事”,不需要鑫去帮忙;在婆婆入院时,鑫照顾了公公几天,婆婆也要给她钱,让她对婆婆这种分明的“楚河汉界”做法觉得很受伤。可是,当鑫为人母以后,婆婆却任劳任怨地去帮助她。另外,在全世界都一样。当一个女孩做了人家的媳妇后,婆婆总感觉,夺走了她儿子的爱。在中国,婆媳关系一般较难处,在德国也不例外。但是幸运的鑫,来到德国,不但和丈夫相亲相爱,还能和婆婆一见面就如此融洽无间,这太难能可贵了。我发现,鑫的命真好。婆婆有鑫这媳妇时,已经八十岁了。一般来说,八十岁的婆婆和四五十岁就做婆婆的妇女想法当然不一样,老人已看破红尘,与世无争,也不会那么妒忌媳妇了。而且她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有这么一个天上掉下来的、亲切懂事的中国媳妇,高兴还来不及呢!真心希望她儿子一生幸福。这部著作在描写鑫和她妈妈的母爱关系时,写得入木三分。农民出身的妈妈对女儿爱之愈深,怨之愈切,不断怪她嫁到西方,不能留在自己身边,早晚相处。这种感情完全是真实自然的流露;而同时,鑫对妈妈依恋之情的细腻描述,催人泪下。另一方面,作者又不惜纸墨,描写鑫与德国婆婆的关系,那么自然和谐。她婆婆是个知情达理、作风严谨、为人宽宏大量的女人,书中字里行间描写得淋漓尽致。越多看几遍,感受就越深。因为婆婆,鑫熟悉了德国的养老体制,她感叹德国养老体制的人性化。而即使是在如此完整的一个养老体制下,家属对老人的关怀,依然很重要。于是,她终于对妈妈那份“自私”的爱有了更理智的认识。目前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一般来说,无论中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写真实故事的纪实文学,比一本杜撰的小说来得更受欢迎。作者在文字处理上,有一个特点,就好像一个人吃酸甜的橄榄,回味无穷,例如她描写鑫姑娘参加柏林的“爱情大游行”,其中一段写道:“我被这场能让爱能量无止境释放的大游行吸引。我尽情感受着那些自由天空下奔放的灵魂与疯狂的躯体。走向归途时,我回望中心公园的那座金色凯旋柱,对思诗(她的中国女友)轻叹:德国人真好,可以这般自由地放纵自己。但是我想象不出,我以后会找一个德国男朋友。我的脑际又掠过了那袒露着茸茸黄毛的胸膛,刺鼻的香水味,还有像公鸡尾巴般多彩的发式,我坚决地对自己摇了摇头。”这段描写不但精彩,谈到自己的真实思想,而且还埋下伏笔。因为读者从书名中一早就知道,鑫姑娘后来嫁给了一个德国人,她又是如何忍受的呢?读者就希望在以后的章节中找到答案!这本书,作者在突出女儿心、母女情的同时,也非常巧妙地糅进了德国的历史片段、古典文学、家庭习俗、风土人情。作者一方面介绍主人公鑫子的婚礼的场面,同时也谈到了德国人离婚再结婚的麻烦手续与困境。书中穿插了德国美丽的风景、宗教的排斥、养老院的民主和大学生的浪漫生活,甚至还涉及到全球金融危机、德国总统被赶下台的新闻轶事,但都只是作为调料,自然地穿插在故事情节之中,写得既真实、生动,也增加了两地文化碰撞下的趣味性。我给报纸写专栏和著书已经有几十年了。为了有可读性,尽量要求自己具有趣味性、通俗性、知识性和逻辑性。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读者。但是,当一个文学作家、写一本小说时,那你除了这四点外,还要加上文学性、艺术性。叶莹这部小说,趣味性很浓、知识性很广,生活写得很真实,且文字优美生动,有艺术色彩。她说这是她写小说的处女作,真难能可贵。这部书中,她对鑫的两个孩子着墨不多,我相信这是作者有意这样做的。叶莹给我的来信中写到:“这本书写完了,是我对自己心灵获得安静的一个交待。不管这本书的市场反应如何,我都准备继续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走下去。目前我的愿望是在儿童文学,特别是关于青少年成长的纯文学创作方面尝试下去。希望能在作品中把德国的某些积极元素融合进去。”我已经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叶莹下一部作品的问世。预祝她并深信,她将成为一位成功的作家。     关愚谦 2015年元月于德国柏林 这本书,作者在突出女儿心、母女情的同时,也非常巧妙地糅进了德国的历史片段、古典文学、家庭习俗、风土人情。作者一方面介绍主人公鑫子的婚礼场面,另一方面也谈到了德国人离婚再结婚的麻烦手续与困境。书中穿插了德国美丽的风景、宗教的排斥、养老院的民主和大学生的浪漫生活,甚至还涉及到全球金融危机、德国总统被赶下台的新闻轶事,但都只是作为调料,自然地穿插在故事情节之中,写得既真实、生动,也增加了两地文化碰撞下的趣味性。 ——前欧洲华人学会理事长、德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作家、学者关愚谦 这里是德意志柏林特格尔飞机场很小,和我想象中豪华气派的国际大都市机场相差甚远。我在离出站口很远的地方便看见了思丝。思丝比我早两个月到达柏林。因为我还没有自己的宿舍,便暂时寄住在思丝那里。思丝告诉我,明日在柏林有个大规模的“爱情大游行”,她想带我一起去看。她说是机会难逢啊,今年这个大游行轮到在柏林举行,一定要去开开眼界。第二天,吃完早餐后,思丝带我去买了一个电话卡。我到电话亭去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然后我们坐地铁去柏林蒂尔加滕中心公园参加“爱情大游行”的活动。柏林的地铁站和广州的相比,实在是有点过于脏旧。地铁站口的外墙上,横七竖八的涂鸦随意地装点着没什么特色的砖头。铁轨道里,密密麻麻横躺着长短不一棕黄混色的烟头。但是,这里的地铁没有检票口,乘客能够自由进出,上车买票全凭自觉,大家可以在站台上的自动售票机买票。我们在地铁里转了一趟车,便到达了目的地。这天的天气极好,天空的那抹湛蓝把拥挤的人群染成一片蓝色海洋,海洋上漂着五花八门的旗舰队。护舰的人群和航船的水手,都像是炙热夏日烤制出来的一团团芝麻烧饼,他们热情高涨,异香纷呈。我紧拉思丝的手,在这片疯狂的海洋里任凭自己浪起浪落。思丝把外套脱了系在腰间,露出火红的小背心。她把她的柯达大相机挂在胸前,“咔嚓咔嚓”拍个不停。一对上身袒露,红毛绿发的小伙子从我身旁经过,看见思丝手中的相机,他们马上揽住我的肩膀,对着镜头搔首弄姿一番。从他们身上飘过来的浓郁香奈儿味,让我有种晕船的迷惘。抬头张望蓝天,瞥见路边的电线杆上,也成了人们向世界宣爱的制高点。我被这场能让爱能量无止境释放的大游行吸引。我尽情感受着那些自由天空下奔放的灵魂与疯狂的躯体。走向归途时,思丝还在兴奋地盘点着今天镜头的收获,待心中的狂热慢慢恢复平静后,我回望中心公园的那座金色凯旋柱,对思丝轻叹:“德国人真好,可以这般自由地放纵自己。但是我想象不出,我以后会找一个德国男朋友。”我的脑际又掠过了那袒露着茸茸黄毛的胸膛,刺鼻的香水味,还有像公鸡尾巴般多彩的发式,我坚决地对自己摇了摇头。思丝赶忙用手指顶着双唇“嘘”了一声。她说:“这些话不能说,一说就破。”我怔了一下,赶快补充:“万一真被我说破了,我不小心找了个德国男朋友的话,那么他不能打扮得这么奇形怪状的,而且他要能跟我回中国去的。”思丝这回低下了头,回了我一句:“如果爱情能让人规划的话,便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大游行了。”她的这句话触及了我的内心深处,我好像突然明白,为什么自己过去几年那颗追求爱情的心渐行渐钝——因为我们习惯了在爱情还没来到我们之间时,就开始了相互的规划:年龄,身高,相貌,家境,收入,住房。可往往是规划蓝图看起来很好的人,待到和对方谈吐一番以后,却要打退堂鼓了。柏林很快就让我喜欢上它了:这里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这里一打开水龙头便可以有冷热水,这里的空气很好,天空很蓝,房子很别致,小园林独具匠心,还有,这里的人们,也都很友好,路上看到的,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也会对我点头说一声“日安”!被德国大学录取火车到达因城时,天已大亮。和昨日柏林阴沉沉的天气截然不同的是,这个南部小城洒满阳光。常青藤盘桓着的遒劲枯树,迎着炽白的光线,投下斑驳的影子,透露出对初春的渴望。蓝色多瑙河从城中间蜿蜒流过,把小城分为南北两部分。思丝说德国南部经济发达,风景如画,面貌气息和穷首都柏林迥然相异。柏林城里林立的那些火柴盒般的高房子,在南部是很难看到的。南部处处都是花园别墅,精致可人。思丝喜欢有韵味的房子,所以她衡量一个地方美丽与否都是用房子来做参照物的。我喜欢流动的东西,所以只要一个城市有河流,有湖泊,我就看到了活力。同样有河流横贯城市,柏林的美,却在于其大气容纳,像旧日妻妾成群的王公家里那位元配夫人,虽然皱纹爬上了美丽的容颜,却依然努力以最优雅的风度来管理好那一大家子。相比之下,这个南部小城的美,只是一个有着桃花面容的清高女子,她的小院独自含芳吐蕊,爱慕她的,需是那些耐得住寂寞深院一树梅的人。沿着路牌指示,我走到了河边的一座古城堡。白墙红瓦之间,散落着一些兵器塑像,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再拐弯,马路对面,是一座现代的玻璃建筑。我知道目的地到了。德国的校门,不会像中国学校般,大门口总是有着醒目的或楷书或行书写就的校匾,它们只会在入口处漫不经心地用最不张扬的色彩,标明一下自己的身份。面试办公室外面的走廊里,三三两两汇集了一些人。他们和我一样,都是来参加面试的。我走过去打招呼。原来他们中有的已经面试完,正在那里向后来者指点迷津。我侧耳细听,倒抽了口凉气。与其说是指点迷津,还不如说是危言耸听,让人未赴战场志已衰。来自匈牙利的亚力斯,告诉大家要准备好宏微观经济学里的理论知识。可是,我怎么也不会想到面试要翻出十年前学的凯恩斯理论来。当年用中文来学,我也只能凑乎着通过而已。工作数年间,能留在脑海里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只是些个天天用天天看的术语而已。轮到我了,我壮了一下胆子,强装出一副从容不迫大无畏的样子走进去。长长的会议桌上,我的对面坐着三位男主考官。中间那位头发已经秃顶,可是还长着一撇胡子。靠在他左侧的那位,四十开外,留着齐肩长发,帅气逼人,一副搞艺术的嬉皮士气质。他们都端端正正地坐着。只有右边的那位主考官,一会儿站起来拿笔记本,一会儿拿着鼠标在电脑里翻腾。我毕恭毕敬又不失风度地和他们问安,可是心却脱兔般跳着,连脱下大衣的从容也突然失去。我把小背包放好,整理一下身上的长大衣便坐了下来。胡子考官先发问了,一些营销学上的案例分析,我尽量语调轻松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我很注意自己说话的速度和声音的响亮程度。鼠标先生也问了不少问题,我觉得自己的回答虽然不是完美无缺,但应该也能差强人意。我暗自舒了口气,以为自己可以免了凯恩斯。因为我想象不出来,剩下那个嬉皮士般的“艺术家”考官,会问我那些干巴巴的经济理论。我能想象的是,他是属于提一些诸如你对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作品有什么看法之类问题的人。嬉皮士抬起头来,甩了一下他那头柔软的齐肩发。我微笑地看着他。嬉皮士的嘴巴张开了,他说出了一个公式,请我解释一下。我还以为是哪个艺术家的译名,我一下子搞不懂。他又重复了一遍。我还是不懂。嬉皮士有点失望,他在本子上记录了点什么。我觉得天地一片混沌,只是半个小时的面试,身上的长大衣已把我捂出一身汗来了。道别的时候,鼠标先生说,两个星期后我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被录取。我却已经知道自己的梦该划上句号了。这两天里那一直跟随着我在东西半球上飘荡过的希望,也许就要毁在这个帅得令人目瞪口呆的嬉皮士那里了。我起身出门。脑子里像是旋转着一个大风车,风力很足,风车的速度足以把我击倒。我才发现,自己今天连早饭都没吃,体内偏低的血压开始变成一只只饿食的蚂蚁,疯狂地蚕食我的身躯。我把自己重重地摔坐在走廊里的长椅子上。亚力斯仍在那给后来人指点迷津。他看见我,便走过来关切地拍拍我的肩膀。我疲倦地耸了耸肩。亚里斯指了指我背后那堵墙上张贴着的东西,说申请这门课程有二百多人呢,最后挑选了六十人来参加面试,也不知道最终会录取多少人。听说上一届才录取了十五个学生。这门课程很新,今年才是第二届,是州政府出资资助的课程。如果被录取了,只需每个学期交二十多欧元注册费而已。走出学校门口,我抬头望见街道对面的广场上,一群乌鸦来回盘旋在一株寂寞的橡树周围。树底的长木椅子上,一个老人正用手掏纸袋里的面包片,纸袋发出的窸窣声像是给乌鸦发出了一道食令,它们如一团乌云般紧紧拥在老人周围,等待着争夺他手中的白面包。没有一只乌鸦注意到,就在不远处的一个阳台上,阳台的主人用心拉了一条绳子,绳子上绑着一袋袋等候鸟儿光临的瓜仁干果。因城是一座有着七八百年历史的古城,市中心步行街的路是石头砌成的。我那天穿的靴子带点鞋跟,这样的石路让我一不小心便一个踉跄。我没有心思把整个下午继续打发在这里,便坐上了回柏林的火车。到达柏林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十一点了。柏林依然守候着昨天我离开时的那份湿冷。这个温度更适合我的心情。今天是大年初二,每年的这天,都是我陪母亲去走亲戚的日子。年少的时候,我对这个日子最向往。因为我有五个舅舅,每一趟的走亲戚我都能收获满满一兜的利是封。只是到了最近两年,走亲戚成了我害怕的事情。因为舅妈们总会在我背后悄悄地对母亲叹息:“怎么我还没找到好人家呢?是不是太挑剔啦!”想到这里,我觉到胃部在轻轻抽搐,下意识地把手指头塞在牙齿间,用力咬下去的时候,却尝到一股咸咸的暖流,那是沿着双颊门淌下的泪。我一边挑出一件草绿色的毛衣穿上,一边思量着:思丝也许会有什么好主意,教我几门招数,让我学会如何把德国人丢掉的绿色西瓜皮变废为宝。只是一个月没见思丝,我却发现思丝的脸上多了一份与德国这个阴冷寒冬不相符的阳光色彩。思丝把挎包往我们坐着的长椅子上一放,伸手往里面掏出一大摞照片来。“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便一直往南部走,走到维也纳再回来。给你看,汉德瓦萨的房子,像不像童话世界里的色彩。天知道,住在里面的人会有多幸福!”汉德瓦萨(Hundertwasser)在1928年出生于维也纳,他的父亲在他刚出生不久便离世,母亲是个犹太人,纳粹允许她把有着一半犹太血统的儿子抚养大,才得以存命。从小汉德瓦萨就喜欢画画,对色彩极其敏感。他的母亲说:“画家,那是饿肚子的职业!”但是他想向母亲证明:画家不会挨饿!他能深深吸引思丝,是因为他不仅仅满足于画画。他还乐于把画中物变成现实。他认为:人们的住所应该如同孩童的梦想——大家住在老树桩里,有很多角落与走廊,人们感觉非常惬意。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提出“窗户法”,每个人都应该允许在其住房窗户周边的墙画画。房子里面除了人,还应该让树木也住进来,而这些树,可以从窗户生长出去。屋顶的上面,也应生长着花草树木。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然保护主义者。维也纳这座城市给了他梦想成真的机会:1986年,他设计出来的“汉德瓦萨房子”颜色多彩,窗户看起来像在舞动着。多彩的柱子和金顶装饰整幢房子。房子的露台和屋顶天台上生长着250多颗树和一片灌木林。人们热烈地爱着汉德瓦萨房子。思丝是学中文出身的,爱写诗。她的诗歌有一种荡气回肠的纯净,更有一番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执着。往往在她随手写就的诗句里,我能读出一个绚丽经典的梦。我相信思丝会是这样一个人:总有一天,流淌在她诗行里的冲动,会是现实中的亭台楼阁,小院雕栏。“我在来欧洲之前,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会经历那么深的震撼。一切都会有可能,只要你执着于自己心灵的追求!”思丝合上最后一张汉德瓦萨的房子图片,兴奋的脸蛋比春天里的郁金香还要灿烂。“等我再回中国时,我要回我的家乡,一座美丽的西南古镇。我要在那里实现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盖一座旅舍,让所有到我们那里寻找心灵净土的人都喜欢入住的旅舍。”思丝只比我大四岁,可是她做事的魄力是我望尘莫及的。盖一座旅舍!我能想到的属于自己的追求,最多是买一套公寓房,然后弄点干芦苇花好好把它装饰一番。我坚信成功的事业虽然属于艰苦创业者,但更属于有天分的人。而我绝对不是他们中的一员。我觉得和思丝讨论自己的烦恼是毫无意义的了。我的路还得自己来走,思丝能做到的事情,我不一定能做到。我决定等两个星期录取结果出来后,再好好去计划将来的日子。日子按照它的速度静静流淌。面试后一个星期,我收到了两封来自学校的邮件。我拖着鼠标的手颤抖起来:不是说两周后有消息吗,这么早就来信,难道是拒绝函?!我哆嗦着手点开邮件,第一封信里写着:亲爱的鑫:今天我们收到您的托福成绩单。您的英语成绩符合我们的招生要求。…………我快速地把下一封邮件也点开:亲爱的鑫: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谢谢您对我们开设的这个英语课程的兴趣,以及来参加我们的面试。我们很高兴地通知您,经过我们的筛选,您被录取了。…………我把这几行字读了又读。我甚至把电脑关上又打开,又重新把邮箱点开,以确信那封邮件是的确存在的。我没有笑容也没有眼泪,有的只是一份千帆过尽浪涛平的安静。好像又回到二十年前,那年当高考成绩放榜,我知道自己名列第一,能得到一份一千元的奖金时,自己只是静静地骑上自行车回家,告诉父亲:“爸爸,你不用为我上学的费用忧愁了。







阅读提示:德国婆婆中国妈的作者是叶莹,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德国婆婆中国妈下载地址

上一本:骚动的小城
下一本:魔法活船三部曲2:疯狂之船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