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日期:2016-08-03 21:33:32
★孔庙三大名碑之一,汉隶走向规范和成熟的典范之作,金石家郭宗昌赞“可为百代模楷,亦非后世可及”。★清初拓割裱本,梁启超饮冰室旧藏,赏玩考证,珍爱有加。★善拓珍本,原本影印,精工细作,品质上乘,是收藏的佳品。
本书简介:
《史晨碑》阴阳分刻为两碑,学术界习惯性称为《史晨前碑》,今特沿用此名称。该碑立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庙,与《礼器碑》《乙瑛碑》一起,并称为孔庙三大名碑。碑阳为《鲁相史晨祀孔子庙奏铭》,东汉建宁二年(169年)三月七日刻,十七行,行三十六字,载奏请之章,是称《史晨前碑》。碑阴是同年所刻《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十四行,行三十六字,是称《史晨后碑》。此本为清初拓割裱本,每行仅存三十五字。外框高三十五·四厘米,宽十九·三厘米;内框高二十七·二厘米,宽十四·三厘米。前碑十四·五开,后碑十三开,高二十七厘米,宽十四厘米。为梁启超旧藏,有梁启超题跋,中多考证文字。钤“周赓寿印”“仰山收藏金石文字印”“饮冰室藏”等印。《史晨碑》是东汉后期书法名碑,是汉隶走向规范和成熟的典范之作,其前后两碑字体大小不一。书法沉着古厚,肃穆宏阔,是汉碑中最具庙堂之气的隶书。前言【前言】
《史晨碑》立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庙,与《礼器碑》《乙瑛碑》一起,并称为孔庙三大名碑。《史晨》阴阳分刻两碑,世称史晨前、后碑,皆隶书。
碑阳为《鲁相史晨祀孔子庙奏铭》,东汉建宁二年(169)三月七日刻,十七行,行三十六字,载奏请之章,是称《史晨前碑》。前碑尚无漫漶之处,首尾完备,文中奏词有:“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其文式和《乙瑛碑》相似,可见汉代奏章之式。碑中用许多荒诞谶纬之语赞颂孔子,说明桓、灵二帝时谶纬之学极为盛行。碑阴是同年所刻《史晨飨孔庙后碑》,十四行,行三十六字,是称《史晨后碑》。后碑先述飨礼之盛,罗列参与祭祀之人,后叙刘耽等捐募劳力来修路、补墙、建室、治渎通渠及偿还所收百姓钱财等诸事,这也是汉碑创例。碑末有武周天授二年(691)二月二十三日题记,记述长安金台观观主马元贞奉命带领弟子杨景初、郭希玄,在两名中使杨君尚、欧阳智琮的陪同下拜谒曲阜孔庙之事。
《史晨碑》是东汉后期书法名碑,是汉隶走向规范和成熟的典范之作,其前后两碑字体大小不一。《史晨碑》书法沉着古厚,肃穆宏阔,是汉碑中最具庙堂之气的隶书,康【前言】 《史晨碑》立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庙,与《礼器碑》《乙瑛碑》一起,并称为孔庙三大名碑。《史晨》阴阳分刻两碑,世称史晨前、后碑,皆隶书。 碑阳为《鲁相史晨祀孔子庙奏铭》,东汉建宁二年(169)三月七日刻,十七行,行三十六字,载奏请之章,是称《史晨前碑》。前碑尚无漫漶之处,首尾完备,文中奏词有:“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其文式和《乙瑛碑》相似,可见汉代奏章之式。碑中用许多荒诞谶纬之语赞颂孔子,说明桓、灵二帝时谶纬之学极为盛行。碑阴是同年所刻《史晨飨孔庙后碑》,十四行,行三十六字,是称《史晨后碑》。后碑先述飨礼之盛,罗列参与祭祀之人,后叙刘耽等捐募劳力来修路、补墙、建室、治渎通渠及偿还所收百姓钱财等诸事,这也是汉碑创例。碑末有武周天授二年(691)二月二十三日题记,记述长安金台观观主马元贞奉命带领弟子杨景初、郭希玄,在两名中使杨君尚、欧阳智琮的陪同下拜谒曲阜孔庙之事。 《史晨碑》是东汉后期书法名碑,是汉隶走向规范和成熟的典范之作,其前后两碑字体大小不一。《史晨碑》书法沉着古厚,肃穆宏阔,是汉碑中最具庙堂之气的隶书,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其归入“虚和”一类。明郭宗昌赞《史晨碑》“可为百代模楷,亦非后世可及”,清万经认为《史晨碑》书法特点是:“修饬紧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孙承泽更是认为《史晨碑》“字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世楷模”,是“汉石最佳者也”。 此碑明末至清乾隆间拓本每行仅三十五字,因碑体下沉,行末一字陷于趺眼,故《隶辩》《金石图》等书著录,每行皆少录一字。乾隆五十四年(1789)冬,何梦华升碑洗拓,每行得三十六字全本,前碑多出十字,后碑多出五字,均可句读。 《史晨碑》最早的拓本是何绍基旧藏残本,今藏历史博物馆;又有三十六字全本,“出王家谷”之“谷”字右中笔可见,“春秋行礼”之“秋”首上完好不连石花,是明初拓本,今藏故宫博物院;明拓有三十六字和三十五字之别,但基本“秋”字首笔可见,统称“秋”字本。国家图书馆藏顾千里旧藏明拓整幅本,十一行“春秋行礼”之“秋”字左首笔尚存,“出王家谷”之“家”字完好。此本为清初拓割裱本,每行仅存35字。一册,外框高三十五·四厘米,宽十九·三厘米;内框高二十七·二厘米,宽十四·三厘米。前碑十四·五开,后碑十三开,高二十七厘米,宽十四厘米。梁启超旧藏,有梁启超题跋,中多考证文字。钤“周赓寿印”“仰山收藏金石文字印”“饮冰室藏”等印。 《史晨碑》翻本颇多,一般特点是末尾没有唐人题名。(卢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