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巴文克,赵中辉 日期:2014-03-02 11:58:19
本书是改革宗支柱性人物巴文克的浩瀚巨著《改革宗教义神学》缩写本。这可以看作是一本基督教信仰在教义真理方面的教科书。关于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真理教导,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以圣经为本,系统、整全又简练的阐述。但它又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教科书,甚至不是一般意义上关于基督教教义真理的教科书,因为它并不只是简单罗列一些关于基督教教义真理的命题。“真理”对实至名归的基督教信仰来说,意味着“生命”。这本书就是对这句话的一个精彩阐释。
温和的巴文克以一种学术大家的风范,既能在各种看法中发现关于上帝的真理,同时又基于圣经和信仰的立场对不合理的成分加以拒斥。本书中采取的是改革宗传统的架构,但所呈现的又绝不是某种狭隘的宗派主义神学,而是真正大公教会神学的精髓。是他深厚学术修养的体现,更是他基于信仰的深刻表达。
作者简介:
巴文克,1854年12月13日生于荷兰的牧师之家。1880年毕业于莱顿神学院。1902年接受邀请出任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教授。为荷兰最著名的神学家,现代杰出的加尔文主义神学家。
巴文克作为职业神学家、教义学家、改革宗事业的勇士,一生著述涉及宗教与神学、哲学与应用伦理学,尤其是心理学和教育理论,已发表的作品约六十多部。除代表作《改革宗教义神学》、《我们合理的信仰》外,《赞美的祭》、《上帝的国度》、《启示的哲学》以及专著《进化》等,一直广受欢迎。他对现代学术与科学进行有条件的批判性考量,从而促进了改革宗神学脱离1750年以来的僵死冷硬的状况。他也从启示的哲学中寻求人生与世界问题的答案,一个既能满足人心、也能满足头脑的答案。他曾满怀深情、极富洞见地号召所有基督徒积极地投身世界,不要逃离世界,离群索居地逍遥遁世。
著于一百多年前的《我们合理的信仰》,用简洁、浅显、晓畅的语言讲述了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对改革宗神学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内容涵盖上帝论、基督论、人论、罪论、救赎论、圣经论等诸多方面。
目录:
英译者序你不可不知的巴文克/亨利·锡尔斯塔
汉译者序在真道上有根有基/赵中辉
中文版序信仰告白:赞美和感恩之歌/赵刚
第1章人之至善
1.人之至善就是上帝,仅靠物质世界不能满足人
2.科学、哲学、艺术、道德都不是满足人的至善
3.人心如果不在上帝里面,就得不到安息
第2章有关上帝的知识
1.整本圣经都在见证上帝是人所追求的至善
2.有关上帝的知识,其起源、内容和本质不同于其他知识
第3章普遍启示
1.唯独在上帝启示的范围内人才能认识上帝
2.上帝启示的来源、内容与目的英译者序你不可不知的巴文克/亨利·锡尔斯塔
汉译者序在真道上有根有基/赵中辉
中文版序信仰告白:赞美和感恩之歌/赵刚
第1章人之至善
1.人之至善就是上帝,仅靠物质世界不能满足人
2.科学、哲学、艺术、道德都不是满足人的至善
3.人心如果不在上帝里面,就得不到安息
第2章有关上帝的知识
1.整本圣经都在见证上帝是人所追求的至善
2.有关上帝的知识,其起源、内容和本质不同于其他知识
第3章普遍启示
1.唯独在上帝启示的范围内人才能认识上帝
2.上帝启示的来源、内容与目的
3.上帝的启示有普遍与特殊之分
4.普遍启示:上帝在自然、历史中启示自己
5.上帝不仅在人以外也在人心里启示他自己
第4章普遍启示的价值
1.不能高估或低估普遍启示的价值
2.普遍启示与特殊启示的关系
3.该隐族与塞特族的分裂直至大洪水的历史
4.洪水后上帝与挪亚缔结自然之约
5.挪亚之约将人与世界的存续置于稳固的根基之上
6.上帝使人类分散,叫以色列人成为启示的对象
7.放弃以色列以外的其他民族乃上帝自己的主权
8.历史印证圣经的见证
9.从宗教道德的观点看异邦民族的历史
10.异邦宗教内的改革家及其改革
11.人类无法由普遍启示见到真神
第5章特殊启示的方式
1.普遍启示的不足与特殊启示的必要性
2.普遍启示与特殊启示的区分
3.不同方式的普遍启示与特殊启示
4.启示的方式:外在的客观方式
5.作为外在启示的神迹
6.启示的方式:内在的主观方式
第6章特殊启示的内容
1.特殊启示的历史
2.给亚伯拉罕的特殊启示
3.律法不能使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失效
4.赐律法给以色列人的目的
5.赐予摩西的律法为要成全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
6.为使以色列人成为祭司的国度与圣洁的国民,必须赐律法给他们
7.上帝与以色列民同在的历史
8.被掳后以色列人中的余民
9.旧约凡事指向基督,新约凡事得自基督
……
第7章圣经
第8章圣经与信经
第9章上帝的存有
第11章创造与护理
第12章人的起源、本质与目的
第13章罪恶与死亡
第14章恩典之约
第15章恩约的中保
……第1章 人之至善
1.人之至善就是上帝。仅靠物质世界不能满足人
上帝,唯独上帝,才是人之至善。
在一般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上帝乃是他一切所造之物的至善。因为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与维护者,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是一切美善的根基。一切受造之物每时每刻的生存皆本于他,他是独一、永恒、无所不在的。
但至善的观念往往包含一个想法。即受造者本身承认并享有这份良善。当然,无生命、非理性的受造物并非如此。无生命的受造物只是存在而已,毫无生命的原则。其他受造物,如植物,它们本身虽有生命原则,但却无任何知觉。动物虽然感到自己的存在,对生命有某种意识,然而这种知觉只限于可见的、外在的感官。它们的知觉是属肉体的,而非属天的:它们的知觉是实际的、愉悦的、有用的,对于真实的、良善的、美丽的,却毫无所知;它们有一种感官上的知觉与欲望,因此它们可以得到肉体上的满足,但却无法了解属灵的事。
至于人,情形则完全不同。人从起初就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和样式造的,这种由上帝而来的根源并属上帝的关系,永远都不能被消除、被毁坏。虽然人因为犯罪的缘故,失掉了上帝形象中的知识、仁义、圣洁等荣耀的属性,但在他里面仍有受造时被赋予的上帝形象的“一点点残存部分”。而仅存的这一点,就足以指出他现在的罪责,也足以证明他从前受造的荣光,并继续不断地提醒他上帝的呼召和他属天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