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一纱 日期:2014-05-04 01:31:19
其实,有时写日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比如,在飞机上,在飞往麦加的万米高空上,打开小桌板,铺开纸笔,作者的快乐洋洋洒洒得以抒发;又比如,在麦加禁寺二楼大殿的窗下,作者依窗而坐,阳光透过斑斓的玻璃照在作者的日记本上,耳边萦绕着优美的诵读声,身边散坐着美丽的各国穆斯林妇女,作者的笔刷刷行走,作者在回想,作者在描述……作者想,世间最美的写作场景也不过如此;再比如,在阿勒法特的帐篷里,在等待汽车驶往穆兹代里法的空隙里,作者就着帐篷里那盏明亮的白炽灯,书写着,祈求着。
虽然,作者常常是坐着,将日记本放在膝头写字,字体歪歪扭扭,目不忍睹。但作者很珍视作者的那些歪斜的字迹,很珍视那个磨了边卷了页的软皮日记本。那些字迹连同那个本子,都对作者有着不同于一般的意义。作者想作者可能会丢弃一切的笔记本,但这个本子会被作者珍藏一生。它是作者生命之歌的咏叹者,是作者梦想成真的见证者。
这本日记以朝觐为主线,贯穿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思想感悟,以及有关朝觐的教法规定、有关伊斯兰的历史。
作者简介:
作者是一位神秘的穆斯林女性,她用心灵感悟着生命的奇迹与卑微,用泪水宣泄着对信仰的无限真诚。 “当我踏上麦加这片土地的时候,我的亲睹与亲历,我的感动与震撼,我的体验与感悟,要求我将澎湃的激情化作如流水般的文字,于是,我不得不写,不得不诉说。”这是作者阿一纱朝觐归来的一段话。 “真主给了我许多特慈。”作者如是说,这位生活富足,家庭美满,却又经历坎坷的女性,会在她的手记里告诉我们什么呢?
目录:
行前准备:充满快乐的时光
一最向往的地方是麦加
二朝觐者
三皈依
四亲情
五他们启程了
六报到了
七托运行李
八出发
麦地那:宁静平和的时光
九降落吉达机场
十前往麦地那
十二探访先知寺
十三夜间拜
十三参见圣迹遗址行前准备:充满快乐的时光
一最向往的地方是麦加
二朝觐者
三皈依
四亲情
五他们启程了
六报到了
七托运行李
八出发
麦地那:宁静平和的时光
九降落吉达机场
十前往麦地那
十二探访先知寺
十三夜间拜
十三参见圣迹遗址
十四在萨里海家做客
十五晋谒圣陵
十六副朝受戒
麦加:感知神圣的时光
十七麦加,我的梦想之城
十八初见卡尔白
十九骄阳下去看热合麦山
二十凡人都有一个恶魔
二十一和睦与友爱是贵重的
二十二学者是引路人
二十三扫尔山洞前鸽子依旧
二十四吉达一日游
二十五工作并快乐着
二十六世间最古老的清真寺
二十七完善一切美德
二十八常记死亡
二十九走失的老奶奶
三十在禁寺礼主麻
三十一做客伊朗朝觐团驻地
三十二相聚麦加
三十三感知幸运
正朝:神圣而激越的五个昼夜
三十四正朝受戒
三十五饮水日
三十六阿勒法日
……
辞别:依依难舍的时光
尾声
伊斯兰基础知识释义
后记
一切赞颂全归安拉,全世界的主宰;
一切赞颂全归安拉,万物非主,惟有安拉,安拉至大。
我出生在一个回族家庭,可以说,在摇篮里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了安拉,就已经受到了安拉的特慈。长大以后,我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成为一个穆斯林。但后来,我渐渐迷失了自己,我开始迷茫、困惑、犹豫、彷徨、叛逆、痛苦……最后,在我出生三十年之后,安拉慈悯了我,赋予我信仰的力量,安拉用伊斯兰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前程,纯净了我的思想,规范了我的言行,终于,我回归了,皈依了人生的正道,踏上了伊斯兰的坦途。
皈依和年龄并没有密切的关系,只是一种苏醒。这种苏醒,可能会在童年就拥有,也可能要等待暮年。但无论何时,一旦拥有,生活就会鲜花烂漫,就会充满光明、感恩、宁静和幸福。
这种鲜花烂漫的生活不是很容易就能够得到的。在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皈依,要土壤,要环境,更要阳光。阳光就是真主的赋予,是真主的特慈和恩赐。如果没有真主的喜悦和疼慈,不具备天赐的感悟伊斯兰的强大能力,恐怕穷其一生也无法获得伊斯兰的真谛。
我无法确定对麦加的向往起于何时,也无法确定朝觐的念头是哪一天开始在我脑中突现。我记得,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朋友的父母去朝觐,送送迎迎对我来说是一个麻木的过程,没有惊喜,更没有感悟,好像一切都与我没有任何关系,一切都离我很遥远。只是在他们回来后,看到他们带来的“麦加朝觐盛况”录像带时,我莫名地像触电般颤抖,我哭了,泪流满面。
少不更事,我不懂事的时间真是太久了。十多年以后,当我渐渐惊醒之后,我开始渴望学习伊斯兰的知识,渴望拥有伊斯兰的生活,并且开始礼拜、封斋,并尽量在允许的时间里戴纱巾穿长衣……这一切不是任何人的强迫,不是受到什么刺激,也不是突然间的觉醒,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感觉有一盏灯,渐渐明亮在我生命的路上。我拥有土壤,然后又拥有了环境,拥有了安拉恩赐的阳光。我可以明确地体会到,我开始离暗出明。
时间和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十多年前的我叛逆、轻狂;十多年后的我皈依、虔敬。
其实无论我走了多远,我的脚步都没有太离谱,思想也没有游离于伊斯兰之外。我的血液里流淌着伊斯兰的血脉,骨子里烙着伊斯兰的印记,只是在行为和思想上漂移不定,忽远忽近。
在我人生的三十多年里,荣辱辛苦全都有过,婚姻生子也曾经历,却好比没有目的地的一叶小舟,只是朝前漂流着。某一日,因为偶然的因由,走进清真寺,忽然被震撼,才真正认识到信仰的力量,认识到伊斯兰的伟大。一瞬间,人生之舟有了航向,有了目的地。
我满含泪水,睁开了眼睛,我发现我的世界充满花香。我醒了,从迷雾中惊醒,眼前阳光炫目。
渐渐地,那个长久以来在我心底跃动的对麦加的向往开始强烈起来,开始像小蛇一样噬着我的心。我想去麦加看看,我想朝觐。
感谢安拉,是安拉慈悯了我,应答了我的祈求,让我梦想成真。
这一年,我随中国朝觐总团省级分团赴麦加参加朝觐组织管理工作并完成了自己的朝觐功课。
某个时刻就这样悄然而至了。
在这个时刻,我纯净得没有了对任何事物的挑剔,我只有感激,只有新生的欢娱。
在这个时刻,我清晰地审视我自己。一个三十多岁的穆斯林妇女,九岁起开始看大部头的小说,看古典名著、世界名著,至今却没有写成一部小说,而成天与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等等公文交道。我很感性化,易悲易忧易怒易喜。喜欢阳光和青草的味道,喜欢被子上被阳光晒出来的气味,喜欢一间有宽大落地窗和灿烂阳光的房间。我很知足,是一个容易知足的人,也许是没有过于远大的抱负,所以对自己目前拥有的一切很知感,感激真主。
在这个时刻,我想念我的父母。父亲病了,一生辛勤劳作,将妻儿的幸福和欢乐承载在自己的肩膀之上,承受着,承受着,终于坍塌了,积劳成疾,靠着真主的疼慈维持着生命。母亲悉心照料,诚惶诚恐,时时担心着那个天各一方的时刻来临。
我还依恋我的丈夫。丈夫的存在就是安全感的存在,是塌实。对于我这样一个性格上单纯直白,缺乏理性的人,个人生活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得承认一个事实:夫是我伊斯兰知识的入门老师。我在信仰上的坚定和执著,与他密不可分。婚姻是安拉的前定。安拉赋予我伊斯兰的光芒,同时在我经历失败后赐予我一个充满伊斯兰花香的环境,将他带到了我的身边,将我交到了他的手上。我们相约一起好好学习伊斯兰知识,互相勉励,互相督促,争取在人生的后半段携手阔步,走在伊斯兰的路上。
之所以决定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我的朝觐经历,主要是深感朝觐对于自己的珍贵,对于自己的来之不易;对于一个穆斯林的重要,对于一个穆斯林的精神震撼。如果要深究我的写作目的,我想应该是:
首先是为了取悦安拉。后世将至,今世即逝,除了取悦安拉的知与行,一切将不被接受。一个穆斯林所有的言行都应当是为了取悦安拉而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求。也只有为了取悦安拉的言行才是真正的穆斯林的言行。
其次是以求读到这本日记的人,能够和我一同感受朝觐的喜悦、幸福和澎湃的激情,一同震撼于百万穆斯林聚会的盛大场景,一同领悟伊斯兰的美丽,一同靠近伊斯兰,靠近安拉。
在繁忙劳累的朝觐过程中,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不太容易。
起初我并没有指望自己能够坚持将一个多月的日子记录完整,托靠真主,我竟然完成了。在每天睡眠不足四、五个小时的困乏中;在不停地往返于驻地和麦加禁寺的奔波中;在完成主命功课后,一遍遍环游着天房,一遍遍做着副功拜的辛苦中,我竟然坚持不懈地在饥饿不抵困倦,坐着都能睡着的间隙,挤出时间,坚持着写完了自己的日记。
其实,有时写日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比如,在飞机上,在飞往麦加的万米高空上,打开小桌板,铺开纸笔,我的快乐洋洋洒洒得以抒发;又比如,在麦加禁寺二楼大殿的窗下,我依窗而坐,阳光透过斑斓的玻璃照在我的日记本上,耳边萦绕着优美的诵读声,身边散坐着美丽的各国穆斯林妇女,我的笔刷刷行走,我在回想,我在描述……我想,世间最美的写作场景也不过如此;再比如,在阿勒法特的帐篷里,在等待汽车驶往穆兹代里法的空隙里,我就着帐篷里那盏明亮的白炽灯,书写着,祈求着。
虽然,我常常是坐着,将日记本放在膝头写字,字体歪歪扭扭,目不忍睹。但我很珍视我的那些歪斜的字迹,很珍视那个磨了边卷了页的软皮日记本。那些字迹连同那个本子,都对我有着不同于一般的意义。我想我可能会丢弃一切的笔记本,但这个本子会被我珍藏一生。它是我生命之歌的咏叹者,是我梦想成真的见证者。
这本日记以朝觐为主线,贯穿了我的心路历程、思想感悟,以及有关朝觐的教法规定、有关伊斯兰的历史。
祈求安拉喜悦我为这本书所做的一切努力,喜悦所有阅读此书的人们,祈求安拉引领我们,饶恕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