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之秋 日期:2015-11-16 16:59:16
《宋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变革》是围绕当下改革热点话题,讲述宋代变革故事的通俗读物。本书探讨了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大小变革兴起与失败的深刻原因。在宋代这持续百年的大变革时代里,围绕着“变”与“不变”,王朝内部的派系分化与权力的沉浮,与国家命运、社会发展相互关联,每一次社会变革,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官运、国运、民生无不改变,各种利益冲突复杂多变,所以每个阶段的每一步改革,无不步履维艰。
宋史是一面镜子,总结宋代变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无疑对当下的社会变革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本书紧扣时代变革脉搏,既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百年变革史,一部发人深省的官场启示录,还是一本探讨人生的励志书,堪称“最好的教科书”。
《宋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全面展现宋代三百年沉浮史的一套系列图书。本书是其中的“变革卷”,“崛起卷”正在推出,敬请持续关注本系列图书的出版。
作者简介:
叶之秋,新浪文史名博,多年从事教育工作,长于两宋、三国历史文化写作,其文字多描绘官场沉浮,刻画人物百态,探究人性善恶。出版图书《大宋最官场》。
目录:
第1章吕夷简时代一去不复返
失仪风波辅弼功臣整人专家尴尬局面
倒吕浪潮最后恩宠
第2章富弼进入宰执班子
西北变乱临危受命折冲樽俎进退有据
第3章千呼万唤的范仲淹
精彩亮相褒贬守礼废后风波引领士风
再度回归
第4章“天章阁对策”掀变革浪潮
欲进还退举荐风波天章对策
第5章滕子京落马的政治博弈
飞来横祸善恶难辨众怒难犯激愤之火
长远之策
第6章分裂革新派的水洛城
精明韩琦水洛地位不同角度忠奸难辨第1章吕夷简时代一去不复返
失仪风波辅弼功臣整人专家尴尬局面
倒吕浪潮最后恩宠
第2章富弼进入宰执班子
西北变乱临危受命折冲樽俎进退有据
第3章千呼万唤的范仲淹
精彩亮相褒贬守礼废后风波引领士风
再度回归
第4章“天章阁对策”掀变革浪潮
欲进还退举荐风波天章对策
第5章滕子京落马的政治博弈
飞来横祸善恶难辨众怒难犯激愤之火
长远之策
第6章分裂革新派的水洛城
精明韩琦水洛地位不同角度忠奸难辨
曲直难分
第7章欧阳修《朋党论》的祸端
三份奏章千古奇文善恶一念最后稻草
离京大潮
第8章庆历新政匆匆落幕
一笑泯仇回马一枪聚餐风波乐极生悲
又是朋党秋风落叶
第9章变革在权力更替中走远
尴尬出身坎坷路途即位风波帝后失和
流氓手段濮议之争
第10章逐欧阳修为变革换血
又是失仪不二法门绯闻绯闻追尊余波
少年天子
第11章王安石与“宋朝第一札”
野狐转世孺子其朋不为俗吏倾心一谈
百年无事札子
第12章宋神宗为王安石铺路
赐座事件阿云事件地震事件脱困之道
治国有方
第13章变与不变的是是非非
十大罪状有无均输青苗取利免役是非
保甲安民
第14章让王安石罢相的偶然事件
风起青萍侠之大者内忧外患惠卿邪谋
第15章王安石复相难挽狂澜
“孔颜之交”祸起萧墙面目全非内外交困
第16章治水神钯与相州劫杀案
荒唐治水模范工程蔡确崛起相州风波
案情背后良苦用心
第17章新旧冲突中浮沉的苏轼
少年成名初仕受挫造福一方乌台诗案
牢狱之灾黄州五年金陵之会
第18章改变政局的皇权交接
婚变背后迷离纵火嗣君人选太后垂帘
第19章司马光用礼法撑起旧秩序
道德君子礼法斗士闲居积德宰执天下
大贤去后
第20章新旧党争的恶性循环
只见臀背母亲受辱天地合日章惇不羁
绍圣绍述
第21章无法扭转的王朝衰颓
端王轻佻章惇落魄奸佞当国亡国论调
变法之殇
附录一北宋中后期变法的基本进程及宰执变化表
附录二本书主要人物生平
后记人生,那件华美的袍
废后风波宋仁宗的原配郭皇后乃是刘太后指定,但郭皇后极为骄横霸道,宋仁宗很不喜欢她。刘太后去世之后,宋仁宗没有了约束,开始宠幸尚美人和杨美人。
郭皇后不忿,要打两个妃嫔。宋仁宗前去劝架,不巧,郭皇后的指甲划伤了宋仁宗的脖子。宋仁宗积聚多年的怨恨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有心要废黜郭皇后,但又畏惧百官言论。于是宋仁宗身边的宦官阎文应找到吕夷简。郭后曾经进言吕夷简奸邪,导致吕夷简一度被罢相,此时吕夷简有机会报一箭之仇,怎会放过。很快,两人联手共同策划了一场废后运动。
在吕夷简的授意下,朝中不少御史向宋仁宗进言:依照祖宗遗训、宫廷礼法,划伤龙颜乃是杀头之罪;加上起因是郭皇后与后宫打斗,已经犯下妇人七出之一的忌妒之罪;更有立后九年,依旧无子之罪,凡此总总,都证明郭氏已经失去了担任天下国母的资格,恳请皇帝废黜皇后郭氏,以正宫规,明国法。
于是,宋仁宗下诏,废黜郭氏皇后之位。
消息传开,百官议论纷纷,但都只是在背后议论。当时宋仁宗亲政不久,正是杀鸡骇猴以立皇威的时期,吕夷简更是为相多年,权倾朝野,和这两位作对,还不是死路一条?百官审时度势观察风向,大多噤口不言。
此时,范仲淹巡查江淮灾情回到京城,以右司谏身份出任盐铁判官。听闻此事,范仲淹急忙上表仁宗,极力陈诉不可废后。范仲淹认为,废后乃是前代昏君所为。从太祖、太宗立国以来,前后70多年,从来没有发生过废后一事。
陛下为人子孙,却不能遵守祖宗礼法,废黜皇后实乃不孝。且郭后乃是章献太后为仁宗选定,废黜郭后就是对母亲的不敬。若宋仁宗不能齐家,又如何能够安抚天下?可是,奏章递交之后,久久没有回音。范仲淹于是再写一份,结果中书省官员竟然拒绝接受范仲淹的奏章。
范仲淹也火了,找到老友代理御史中丞孔道辅,之后又联络了十多位言官,共同到文德殿前跪坐请愿,绝不允许本朝出现废后这样的荒唐事。吕夷简料定言官们会聚众闹事,早就命官门守官不得通禀。众言官呼号许久,宫内都无人出来应答。于是言官一起大叫:“皇后被废,为何不听言官劝谏?”坐在文德殿中的宋仁宗焦虑不安,可又不敢亲自出面,只得让人传话:聚集大殿门口实在有损大臣体统,不如诸位都前往中书省,有什么诉求可以向宰相吕夷简说明。
范仲淹一行人前往中书省,找到宰相吕夷简。范仲淹等人说:“臣子侍奉君王就如同子女侍奉父母。现在父母不和,作为儿女的本就应该劝和。吕相公怎么能够劝父亲把母亲休掉呢?”范仲淹一说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吵嚷个不停。吕夷简说:“之所以废后,其中是有苦衷的。”大家要吕夷简说个明白,吕夷简无奈,才勉强说出郭后划伤龙颜一事,并且提出,在这类事情的处理上,史册早有先例。众人沉默,这件事情确实可大可小。
范仲淹博览群书,自然明白吕宰相指的是什么事情。范仲淹说:“皇后乃一国之母,身份贵重。岂能因小过而废黜,此举难服天下人心。吕相公所说的无非是汉光武帝废后的事情。可史家早有评价,认为废后之举乃是光武帝失德。
这等荒唐事情岂可效法?”吕夷简无言以对,只能一拱手,说:“诸君不如亲自去见皇帝把这番道理说明吧。”大家看看和宰相也说不清楚,时间又太晚了,于是相约明天早朝面君时和宰相当廷辩论。
大家出官,各自回家。
不想吕夷简又一次走到了大家前面。他即刻入宫,禀奏仁宗,宣称言官聚众进谏,有损皇帝圣德,应予以薄惩,以儆效尤。宋仁宗应允。
第二天该上早朝了,范仲淹的妻子拉着范仲淹的衣衫,要他今天不要出门,说今天一去,搞不好就要身败名裂,可范仲淹头也不回地走了。不过,到了宫门前,他就看到前来传旨的宦官。宋仁宗下了一道诏令,命令范仲淹出任睦州知州,即刻上任。范仲淹还在犹豫,可宫中的侍从已经把范仲淹架起,逐出了皇宫。孔道辅外放为泰州知州,其他参与请愿的官员每人罚铜20斤。按照朝廷法度,外放官员本应该向皇帝辞行,皇帝多少会说一些鼓励的话。可这次宋仁宗却明白告诉二人,即刻出京,不得停留。
可是,朝中那些遵循礼法、正道直行的官员、儒生们,听闻范仲淹、孔道辅被罢免,没有被吓退,反而连续上书。不但批评废后一事,更对吕夷简打压朝臣、压制言论提出抗议。出仕不久的将作监丞富弼上书朝廷,表达对范仲淹的仰慕追随之意,斥责吕夷简阿附皇帝,批评宋仁宗为了个人小忿,不顾朝廷公议,必然被天下人耻笑。
范仲淹到睦州上任后,放下个人恩怨,积极投身工作。半年之后,苏州发生数十年未遇的大水灾,朝廷调派范仲淹前往。范仲淹闻命即刻上任,招募百姓,疏通河道,把太湖水引入大海,基本解决了苏州水患问题。因治水有功,范仲淹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天章阁侍制,第三次回到京城。
范仲淹刚到京城,宫中就传来废后郭氏的死讯。
群臣闻讯,议论纷纷。原来,宋仁宗在废掉郭氏之后,心中也略有愧疚。一日前往冷宫,宋仁宗见到废后郭氏,生出许多感慨。宋仁宗感动之余,告诉郭氏,假以时日,自己必然会把她再度迎回宫中。郭氏大喜,而随行的宦官阎文应则非常惊恐。要知道郭氏一旦复位,对宋仁宗自然感激涕零,对吕夷简也未必能奈何,可要整治一个宫中宦官,那就如捏死一只蚂蚁一般。阎文应就买通郭氏贴身御医,在其饮食中下了药。没过数天,郭氏竟然就暴毙身亡。
范仲淹立刻写下奏章,要求严惩阎文应,彻底追查废后郭氏的死因。范仲淹把家中后事托付给自己的长子,告诉妻儿:“我这次若不能成功,宁可一死!”朝中大臣在范仲淹的带领下,连续数十人上书皇帝。
宋仁宗不得已,只得将阎文应赶出皇宫,调任地方。
此后,吕夷简对范仲淹则更加忌惮,虽然毒杀郭后的事情吕夷简并未参与,可范仲淹疾恶如仇,不管对方是谁,只要做下不合礼法的事情,必然盯死对方,至死方休。吕夷简对范仲淹又敬又畏,曾经派人转告他,天章阁侍制并非言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何必对朝廷事务横加指责,得罪宰臣呢?可范仲淹却反驳说,侍制是皇帝侍从,辅佐君王正是本职工作。就算不是言官。也不敢忘记忧国。吕夷简无奈,只能请求宋仁宗,把范仲淹调任代理开封府尹,好让烦琐的公务拖住范仲淹。
……P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