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玉红 日期:2016-01-06 11:45:16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代女皇,是开元盛世和大唐王朝辉煌发展的奠基者,她的丰功伟绩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名彪史册,功垂千秋。武则天的一生,本身就是个传奇,就很值得一探究竟,不只是她所经历的事情,而是这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人生感悟、成大事的心态等。她有很大的政治野心,为实现野心可以不择手段,再无情凶狠的手段都在所不计。她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巾帼不让须眉地创造出举世惊人的伟大业绩并推动了中国历史前进,后人对她的评说亦褒亦贬,但这褒贬里却都蕴含着无限钦佩。
本书简介:
武则天天性聪慧,精通文史,刚强机智,善用谋略。在治国方面,善于纳谏,赏罚分明,大力选拔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为“大周”效力;在经济方面,鼓励农业生产,主张“劝农桑、薄赋徭”;在军事方面,采取积极防御的措施,抵制外族骚扰,保卫边防。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大唐王朝进一步走向繁荣和富强,国家富庶,社会稳定。“贞观之治”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切实的巩固,并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留下一块“无字碑”,意在功过让后人来评说。本书全面叙述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丰功伟绩。
目录:
第一章皇后之路第二章走向天后第三章变局第四章斗争第五章则天皇帝第六章还李归唐前言一个女流之辈,却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荣登九五,享受全天下男人的顶礼膜拜。武则天,这位震烁古今的唯一女性皇帝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创造了真正的奇迹。
她,空前绝后,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端坐统治集团的最高位置,雄视八方,号令天下,无论是战功赫赫的武将,还是满腹经纶的文臣,都俯首于她的皇冠之下;她,政治生涯历时半个世纪,发展了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局面,奠定了唐玄宗开元盛世的基础。大唐帝国因为有了她才更加繁荣昌盛,大唐臣民因为有了她而更加自豪,国家富强统一,社会繁荣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生产持续发展。
武则天自幼聪慧敏俐,胆识超人。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她还是个美人,孩提时代,相面先生就惊叹于她的龙睛凤颈、方额广颐,初长成人之后,透出一种娇媚典雅、沉稳机智的魅力。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受封“才人”。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死去,武则天被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因早与武则天暗通款曲,重召其入宫,晋封为“昭仪”,进号宸妃。武则天一个女流之辈,却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荣登九五,享受全天下男人的顶礼膜拜。武则天,这位震烁古今的唯一女性皇帝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创造了真正的奇迹。
她,空前绝后,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端坐统治集团的最高位置,雄视八方,号令天下,无论是战功赫赫的武将,还是满腹经纶的文臣,都俯首于她的皇冠之下;她,政治生涯历时半个世纪,发展了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局面,奠定了唐玄宗开元盛世的基础。大唐帝国因为有了她才更加繁荣昌盛,大唐臣民因为有了她而更加自豪,国家富强统一,社会繁荣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生产持续发展。
武则天自幼聪慧敏俐,胆识超人。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她还是个美人,孩提时代,相面先生就惊叹于她的龙睛凤颈、方额广颐,初长成人之后,透出一种娇媚典雅、沉稳机智的魅力。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受封“才人”。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死去,武则天被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因早与武则天暗通款曲,重召其入宫,晋封为“昭仪”,进号宸妃。武则天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为了专宠,她先在后宫施尽了手腕,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扼杀,又在外朝拉拢羽翼,最终挤垮王皇后和萧淑妃。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武则天的皇后加冕典礼隆重举行,场面赛过皇帝的登基仪式。
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由于皇后处理政务果断而有章法,甚为群
臣敬服。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公元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
从上元元年,武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正式称帝的十六年中,她废立傀儡皇帝,镇压徐敬业叛乱,处死宰相裴炎,鼓励天下官民上京告密,重用酷吏,铲除李氏宗室,为自己改朝换代做好了准备。
到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一道圣旨颁下,自即日起唐室废却,新朝名曰周,武后改称圣神皇帝。改朝换代的大业终于完成。
她心如铁石,启用酷吏,发明了不少刑具与逼供手段,残杀功臣、对手与政敌。到武周政权正式建立以后,斗争趋向缓和,此风才有所收敛。她临大事而不慌,计算精确可靠,稳扎稳打,方寸不乱。残忍与聪明、疯狂与冷静,在她身上得到了惊人的统一。
她深谙用人之道,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和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晚年的武则天,在帝国继承人问题上费尽心思。最终她认清大势,还是选择了向李唐回归的政策,把太子的位置给了李显。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武则天死于富贵豪华的寝宫,享年82岁。
据说,武则天死前遗命:在陵前只立碑,不刻字。女皇叱咤风云50年,却在身后留下一块无字碑。有人分析其本意是功德无量,书不胜书。其实,那是武则天认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应自己吹嘘,还是由后人去评论。
吴江
2015年8月8日武则天雄心万丈,却大才难展,百事拂意,但她是不会认命的。她
头脑非常冷静,抑郁不达之情,决不形诸声色。她把满腹的情欲深藏起
来,但平时还是一如既往地尽她的职责,小心侍奉皇上,干练尽责,一
丝不苟。她对宴请朝廷命妇的各种礼节已是相当熟练,决不会出错。宴
乐的组织也天衣无缝,她撰写的歌词古朴典雅,仿效《诗经》,配合宫
廷乐曲,演唱起来酣畅淋漓。宫里的各种祭祀活动,她也了如指掌。而
她的兴趣还是“听政”,这种对处理朝政的关注,已经成为她的一种癖
好。在“听政”当中,武则天虽不能身体力行,但同样得到了磨炼。渐
渐地,朝廷上例行的公事,她似乎很懂,对周围的情形,也很了解。
令武则天在政治上加速成熟的是唐太宗晚年几次立废太子的事
件。在这些复杂险恶的宫廷政治斗争中,武则天更明确了要为自己谋
划未来。
长孙皇后给太宗生了三个儿子,即李承乾、李泰、李治。长孙皇后
死后,太宗对三个儿子都很疼爱。但储君只有一个,而且按封建礼法,
立嫡立长,这是避免宫廷之争、国家得以稳定安宁的皇位继承法。太宗
自己虽以次子而有天下,但对这种礼法还是遵守的,何况太子承乾起初
还令他满意,李泰已封魏王,李治已封晋王,职分已明。但随着时间的
变化,一场夺嗣之争终还是没能避免。
晋王李治与太宗的性格相去甚远,他生性仁慈懦弱。因此三子中
太宗还是对太子和魏王李泰较为偏爱。争夺储位就是发生在这两个儿
子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