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陈舜臣十八史略:兴亡无常


作者:陈舜臣,廖为智   日期:2016-01-09 15:15:53



历史作家史杰鹏、姜鹏、梅毅、蒙曼、袁腾飞联袂推荐!
  陈舜臣为日本历史小说一代大师,在历史写作上卓有成就。国内知名历史作家史杰鹏、姜鹏、梅毅、蒙曼、袁腾飞读后都觉得其作品堪称经典,值得一读再读,因而隆重地推荐给国内读者。日本人*爱看的中国历史读本。
  陈舜臣以推理小说成名,转向历史小说写作后更成就其畅销神话。《小说十八史略》首先在周刊连载,1977年推出全六卷,短时间内销量便超出一百万册。之后,又改版为十二卷,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还有新版本出版,成为在日本长销不衰的中国历史作品。“历史+推理”成就日本历史小说大师陈舜臣代表作品
  陈舜臣认为历史小说多半就是作者依据史料的推理和虚构的混血儿,历史时代要靠资料及其他来把握,而把握的方法终归不外乎推理。严谨的历史观,让内容扎实可信。推理写作的功底,则让细节丰满可观。“历史+推理”正是《陈舜臣十八史略》的独特魅力所在。
  旅日学者李长声评价陈舜臣的历史小说:有意识地把历史题材与推理手法结合起来,既是历史小说,又是推理小说,具有两种可读性。《十八史略》为宋末元初曾先之所撰,采撷正史、《资治通鉴》等史书,是简明地叙述中国历史的初学者启蒙书。至明代大为畅行,更东传日本,并且在日本产生了长久的、特殊的影响。
  陈舜臣所著的《小说十八史略》,将从上古到宋灭亡之间的历史小说化。尽管与曾先之的著作无直接关联,但是在将历史用简明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大众读者这点上,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作品首先在周刊连载,1977年出书,全六卷的销售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超出一百万册。之后,又改版为十二卷,也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还有新的版本出版,成为在日本长销不衰的中国历史作品。
  《陈舜臣十八史略:兴亡无常》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的第三本,讲述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贯穿本书的主题是漫长乱世的兴亡无常。承接上一本情节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就此展开。作者笔下的人物,有与传统形象不同之的精彩之处。董卓除了残暴之外,也有幻术增兵的智谋和另立献帝的政治直觉;孔明政治才能高超,但是在蜀国国力疲弱的情形下,也只能用将自己神化的方式来凝聚蜀国的人心和战力;司马懿与孔明确实棋逢对手,但是其后期的示弱与谨慎是为了更好的隐藏和保全自己的野心;有着“统一天下以安万民”的理想和民族宽容心的苻坚却在淝水不可思议地溃败;对北魏的汉化倾尽全力的崔浩,可谓死于自己推行成功的汉化之下……乱世的人性、欲望、血腥、权谋,尽在本书兴亡无常之中。
  作者简介:
  陈舜臣,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大阪外国语学校印度语学科毕业。1961年以小说《枯草之根》荣获日本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一举成名。1968年以《青玉狮子香炉》获得代表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的直木奖。此后开始转向历史小说和随笔创作,先后出版了《小说十八史略》、《甲午战争》、《太平天国》、《秦始皇》、《成吉思汗一族》、《鸦片战争》、《诸葛孔明》、《中国历史风云录》、《茶事遍路》、《西域余闻》、《日本人与中国人》等,以其博学多识和丰富的想象,赢得广泛赞誉,收获众多奖项,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小说大师。
  目录:
  ○一黄巾军起
  ○二黄巾军不死
  ○三八校尉
  ○四皇帝一死
  ○五杀尽宦官
  ○六幻术增兵
  ○七勿须容情
  ○八命运之流箭
  ○九董卓毙命
  一○吕布发威
  一一偷袭
  一二复仇之鬼
  一三起内讧
  一四天子东归
  一五建安序幕○一 黄巾军起
  ○二 黄巾军不死
  ○三 八校尉
  ○四 皇帝一死
  ○五 杀尽宦官
  ○六 幻术增兵
  ○七 勿须容情
  ○八 命运之流箭
  ○九 董卓毙命
  一○ 吕布发威
  一一 偷袭
  一二 复仇之鬼
  一三 起内讧
  一四 天子东归
  一五 建安序幕
  一六 欲为皇帝
  一七 徐州攻防战
  一八 二次败走
  一九 吕布之死
  二○ 未完成的梦
  二一 官渡之战
  二二 兴亡无常
  二三 三顾之礼
  二四 曹军南征
  二五 逃吧,刘备!
  二六 决断时刻
  二七 赤壁一战惊天地
  二八 赤壁战后
  二九 领地被夺
  三○ 众英雄退场
  三一 刘备含恨而逝
  三二 泣斩马谡
  三三 天下三帝
  三四 丞相病倒
  三五 五丈原秋深
  三六 孔明死后
  三七 洛阳异变
  三八 隐藏野心
  三九 司马一族夺权
  四○ 摇曳的统一
  四一 大乱序曲
  四二 搜猎美少年
  四三 斜阳照帝国
  四四 流浪千里一皇后
  四五 亡命王朝风雨飘摇
  四六 后赵兴亡录
  四七 不可思议的溃败
  四八 江南风波恶
  四九 田园将芜胡不归
  五○ 暴君狂主
  五一 雄霸北方
  五二 迈向文明之路
  五三 长命皇帝登场
  五四 北朝分东西
  五五 文武之道不再
  五六 亡国之音魏晋南北朝,也许是中国最动荡、最混乱甚至是最黑暗的时期,发生了许多沧桑分合的巨大历史变迁,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同时,它又是历史上一个最解放、个性最张扬的时代。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鲜卑子,汉家儿,羌中杰,氐族雄,羯族豪,匈奴英,弯弓走马,飒爽俊逸,玄言味永,飞鸿荡天,真个是精彩绝伦。
  历史大家陈舜臣在历史的细节和人性的解读上,最见功力,读之常令人拍案叫绝。
  ——历史作家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1
  “这个小鬼硬是要得!”
  董卓立刻有了这个想法。
  被人畏如猛兽的董卓,有一种野兽般的敏锐直觉。这个直觉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的。他认为“硬是要得”,不是纯粹因为皇弟聪明而内心佩服,而是认为这个人可以大加利用。
  陈留王刘协一点也不像一个小孩,把这次在宫中发生的事件说得有条不紊。
  感佩的不只是董卓,连群臣也由衷地露出佩服的表情。不似宦官或宫女,廷臣过去绝少有机会和陈留王接触。
  “听说陈留王很聪明,却没想到聪明到这个程度……”群臣都如此想。
  日益中落的汉王朝,能否由这名少年挽回颓势,重建往日雄风?——这好像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国家连连发生乱事,而万人之上的皇帝虽年已十四,遇到事情时只会哭泣,根本欠缺作为统帅者的资格。
  正因为皇帝是个颟顸无能的少年,所以,陈留王的才华更加显得耀眼。由于厄运连连,陈留王的辩才无疑更引发人们对他的信赖感,甚至视他如救主一般。
  董卓立即做了有利于自己的打算。
  废掉庸愚皇帝,让这位聪明伶俐的皇弟就帝位吧!废立皇帝当然不是一件小事,自然会引起极大非议。
  ——暴逆董卓!
  因此声讨董卓的人,一定遍地皆是。他们团结起来进行讨伐是意料之中的事。但,这个团结会真正稳固吗?
  为何反董卓团体不会稳固?原因不外乎是,连最反对董卓的人内心也赞成他所做的废立皇帝之举。
  ——陈留王才值得信赖!
  ——今皇未免太窝囊!
  目睹刚才情形的群臣,全都有了这样的强烈印象。要是办得到,他们自己也想废今皇而新立陈留王为帝。表面上否定心中肯定的事情——这样的人绝不可能产生极大的力量。
  董卓正有意进入洛阳,执牛耳于天下。他当然能预期自己将会面对无数反对者。
  董卓此时致力的方向,在于击溃反对者的结盟力量。为此,他使出的手段是——把被反对的事情换成不会引起反对者由衷愤慨的事情。
  这是一种幻术。
  董卓以他的野性嗅觉选择了自己该走的路。
  孔明知道自己病重已是众所周知之事。因此,“孔明死矣”这个消息,将不致使人怀疑,魏军一定认为这正是粉碎蜀军的绝佳机会,此刻自己周遭的幕僚群情哗然就是最好的印证——孔明当然会预测到这一点。
  认为良机莫失的魏军,一定会一反过去不受挑衅的姿态,对蜀军猛然发动全面性攻击——
  越是这样的时候,越可能中人圈套。何况这是孔明最爱用的策略。
  “说不定这是陷阱……”仲达道。
  听到这句话时,幕僚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有谋略之神称谓的诸葛孔明,既然要死,绝不可能平白死去。他会利用最后一次机会,大大发挥自己的谋略,这是十分有可能的事情。听到主帅司马仲达说了这些话时,魏军幕僚开始有了“陷阱”意识。
  “蜀军确实可能设下陷阱,那现在我们该如何是好呢?”一名幕僚问道。
  “我们最好随机应变,看看情形再说,多注意蜀军动向。”仲达道。
  蜀军这边,由于失去孔明这一精神上的支柱,全军正在一片哀叹声中。在这个状态下,要打仗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孔明是否为真正的军事天才,这一点还有不少疑问,但他的确已将自己的超人能力发挥到最上限了。
  ——作战之神。
  孔明自知配不上这个称谓,却也不反对被人如此称呼。为人谦虚的他,事关自己不拿手的战争问题,也就不否定渲染性的传说。
  ——我们蜀国有智谋如神的大军师诸葛孔明。
  孔明下意识地在蜀军内部培植了这样的信仰。蜀军由于有了这样的信仰,才得以发挥实力以上的战力。反过来说,一旦失去孔明,战力将245244
  会降到实力以下甚至有战意丧失殆尽的可能。
  司马仲达白白地让蜀国大军逃逸而去。五丈原的人们称此为: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若有人再说无礼的话,让我听到,就把人抓起来。”
  秦朗如此报告时,仲达只说一句:
  “让他们去说吧!”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实际上,使住民传诵这句话的正是逃走的司马仲达本人。
  被死人吓走——这样的事情传扬出去,颜面上非常不好看。就算真有过这样的事情,当事人也一定会设法掩饰才对,而司马仲达偏偏刻意使这句话流传出去。
  结果,“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这句幽默之语一直被人们传诵着。
  由骠骑将军晋升为大将军已四年的司马仲达,现在已是魏王朝坐第一把交椅的人。由于多年征战,他对军队影响力之大,已到无人能望其项背的程度。
  这样的人物对朝廷而言,是必须警戒提防的。篡夺前汉的王莽曾是大将军,取代后汉的曹氏一族也是以武力背景起家的。
  两年前去世的曹植(曹操三子),之所以在成年后仍处不遇的状态,便是由于他除了是一流诗人之外,在各方面的才华也都非常卓越。
  廷臣绝不可受到警戒。引起朝廷疑心的人,迟早会被铲除——这是明摆着的历史教训。《史记》和《汉书》是当时士大夫必读之书,而这两本书中详细记载了汉高祖刘邦如何逐步肃清建国功臣的经过。
  因此,成为“被死诸葛吓走”的揶揄对象,就明哲保身而言,是很好的。仲达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设法使这句话广为流传。
  汉功臣被杀是建国大业完成后的事情。这时天下已经统一,再也不需要有才能的将军。
  ——狡兔死,走狗烹。
  这句谚语在《史记》中也有记载。
  狡兔——即强敌——全被清除时,将军本身会变得岌岌可危。留着强敌,朝廷就不敢不尊重对军队有极大影响力的将军。
  孔明殁后,要大破正在南归途中的蜀军,并不是至难之事。但就大将军司马仲达的立场而言,与吴一样,蜀这个敌对势力,有必要在不甚虚弱的情形之下使其残存。
  使敌人存在的同时,必须也使自己成为被嘲笑的对象。地位快要升到极点的仲达,内心苦笑道:越来越难做人了……
  宽容确实是理想形态。然而民族间有偏见或差别观念存在则是现实问题,担任政事的人应该明白现实问题,在作为上有所斟酌。无视于现实问题的结果,也是免不了要走上灭亡之途的。
  前秦苻坚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氐族首领苻洪,原本在后赵石虎麾下,其子苻健却趁后赵灭亡时据长安自立,是为“前秦”;也就是说,中国北部至此分为东方鲜卑族慕容部的“前燕”及西方氐族的“前秦”两大势力。苻健死后,其子苻生成为天王,但由于这个人是无法无天的暴君,因而其堂弟苻坚便将他推翻,自己成为天王。这是公元357年发生的事。
  正当此时,东晋桓温企图兴军北伐,攻打前燕。前燕慕容暐(儁之子)于是向前秦苻坚央求救援。
  前燕内部纷乱,欠缺人和。国中声望最高的是国家柱石的皇族慕容垂,然而慕容评等人却因心生嫉妒,企图谋杀他,慕容垂迫不得已,亡命至前秦苻坚处。其后,虽然击退桓温的北伐军,慕容垂去国后的前燕却已势力大衰,最后,在前秦的铁蹄践踏下很快就灭亡,幼主慕容暐也成为俘虏。
  前秦苻坚对亡命之徒或归降之人一概来者不拒。攻城时碰到善战的敌将,都能饶他一命,并且使之投入自己的阵营。
  前秦遂统一大部分的中国北部。这个政权其实是在汉族宰相王猛的政治及军事手腕下,迅速发展的。虽然是氐族政权,但他们甚为厚待其下的鲜卑、匈奴、羌以及汉族。
  “统一天下,以安万民”这是苻坚的理想。他的理想主义毋宁说较领土野心为强。为一统天下,南征攻灭东晋是必然的事。南征时,苻坚准备使用最为善战的氐族军队,因此,他将氐族壮丁军团移驻到东方。结果,国都长安因氐族军团的移出,驻扎的尽是如鲜卑慕容部等异族军团。
  这是个反常现象,家臣为此进谏时,苻坚笑着回答:“我有志向和理想。我对待大家一视同仁,这样,什么人会背叛我呢?”
  他是何等自信。
  汉人宰相王猛临终遗言道:
  “请千万不要攻打东晋。对鲜卑慕容部和羌族要特别注意。”
  虽然苻坚为王猛之死涕泣,却未能遵守他的遗言。这是因为若不打倒东晋,则不能实现他统一天下的理想。
  王猛为何留下不可与东晋交战的遗言呢?
  虽然由各民族联合而成,前秦军队的骨干毕竟还是汉族。对汉族而言,东晋是自己的老东家,这个意识依旧存在于他们的心底。因此,一旦与东晋交战,他们的士气不可能高昂。然而前秦天王苻坚却不如此认为。他对自己的“宽大”评价过高了。
  由于崔浩的孜孜努力,太武帝是确确实实地汉化和文明化了;这也意味着,他的意识形态已经起了质变。连崔浩都始料未及的想法,也在太武帝的心中萌芽了——“民族自尊心”,作为鲜卑拓跋部的民族自尊心。
  “着手编纂国纪。”
  太武帝对崔浩下了这个命令。太武帝想到要编纂北魏历史,大概也是民族魂在他的心里燃烧起来的缘故吧?点燃这把火的,当然是崔浩的汉化教育。
  “编纂时必须以忠于史实为原则。”
  太武帝对负责编纂的崔浩道。
  崔浩身边有许多奴颜婢膝、处处以说奉承话为能事的人,其中的一个——著作令史闵湛——进言道:
  “编纂国纪乃未曾有之盛事,必须让它能留传到万世之后。因此,我们最好把它刻在石头上。”
  “或许这样比较好。”
  崔浩表示赞成。
  蔡伦发明纸张距当时已三百五十年。虽然纸张非常便利,但比起木简或竹简却脆弱许多,这样的东西是否能留存后世,委实值得怀疑。为了留传后世,最好的方法是将纪文刻在石头上,后世人需要时,可以随时利用这些石头拓写。
  崔浩于是在平城西郊天坛东侧竖立起无数石碑,将“国纪”刻于其上。竖立的石碑有“方百步”,也就是每边为一百五十米的正方形。
  由于这些石碑矗在路边,所以任何人都可以站在前面阅读。结果是,读了纪文的鲜卑拓跋部族,无不勃然大怒。因为上面详细记载着未进入中原前的鲜卑拓跋部的未开化状态。
  “这些纪文把我们写得无异于禽兽!”
  “对!这是在侮辱我们!”
  “把我们说成只知利而不知义,岂有此理!”
  拓跋部人倘若未汉化,理应不会阅读石碑上的汉字,而会读汉字,倘若未经精神上的汉化,也应不会因读了“国纪”而怒不可遏了。
  说他们在塞外专事掠夺,实际上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为若不掠夺他人,自己就会遭人掠夺。弱肉强食有何不可?如果不成为强者,只有死路一条啊!父亲死后,将自己生母以外的父亲妻妾纳为自己的女人,又有何不可?若非如此,这些女人要由谁来保护呢!
  上面写的这些是极其自然的事情,所以,即使读了纪文也不应发怒。拓跋部人读后勃然大怒,是不再视此为当然之事的缘故,也就是说,他们已在精神上汉化了。
  他们把这件事情向太武帝诉说。太武帝听后暴跳如雷,在拓跋部中,他是汉化最深的人。
  崔浩遭逮捕后被处死刑。除此以外,他的族人、姻戚,包括宗钦在内的执事部属,甚至府邸佣仆,五族全都被杀。用囚车被拖往城南的刑场时,数十名卫士轮流爬到囚车上,向崔浩撒尿。
  对北魏的汉化倾尽全力的崔浩,可谓死于自己推行成功的汉化之下。
  ……







阅读提示:陈舜臣十八史略:兴亡无常的作者是陈舜臣,廖为智 ,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陈舜臣十八史略:兴亡无常下载地址

上一本:晚明民变:底层暴动与明朝的崩溃
下一本:民国人物风流录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