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與那霸润,何晓毅 日期:2016-04-26 00:44:04
●一本特殊视角的日本史引发热议。2011年底,一本名为《中国化的日本》在日本悄然上市,2012年上半年引起热议,并且长居亚马逊排行榜TOP100。2012年法兰克福书展,此书在“文艺春秋”展台首要位置,颇受注目。然而,这不是一部哗众取宠的书,这是日本年轻的史学家與那霸润在史学界常识的基础上写给普通读者的。诚如作者所说,这是思考中国模式,解决日本复兴的问题。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发文思考:“失去动力的日本只有走‘中国化’道路吗?”何谓“中国化”?就是从宋朝开始的“实行科举考试制度,废除贵族世袭制,身份自由化,迁移自由、选择职业自由,机会平等,自由竞争”的社会。这个社会千年不变,至今如此。●中日媒体广泛关注:《朝日新闻》为其做大幅专题采访,称“不是中国追上了日本,而是日本正在追赶中国”;《瞭望东方周刊》发表陈言的《日本流行“中国化”》;《社会观察》专访作者,刊发《“中国化”重整东亚》;旅日学者李长声在《东方早报》撰写评论《日本尤须中国化》。●李长声年度阅读推荐!旅日学者李长声在年度阅读报告中,推荐的三本有趣的书,就有《中国化的日本》(另外两本是东野圭吾的《麒麟之翼》和高桥诚之助的《神的老婆》)。 “中国化”:一种新的历史观 变化的日本,变动的历史认识今天,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国度,正处于历史性的大转折点。请回想一下。任何人只要追溯一下自己的记忆,肯定应该想起,不论朝着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总之肯定曾经多次感到过“历史终结”的瞬间。不论我们情愿与否,都得直面“富饶幸福日本”的终结。既然如此,那么造成我们今日苦境的原因,就不能只归结于地震。毋宁说我们很早以前就已经走入了死胡同,要想实现“当年曾有的幸福状态”这一意义上的“复兴”,实际上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我们只有寻找能解释“为何分明在亚洲取得最为成功的‘现代化’,战后也实现了‘民主化’的经济大国日本却走进了死胡同”这一现状的新故事(哪怕是一个令人不快的结果),从而才能思考“因此今后我们能做什么”。本书就是运用历史学的方法,重新描写这一新的日本历史故事。这里最为关键的是用“中国化”这一新概念,取代我们迄今为止频繁使用的“西洋化”、“现代化”、“民主化”等概念。这一词汇本身是我本人的创作。但是只从字面上看容易被人误解,但实际上我是根据近年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来的,有着坚实的学问佐证的概念。本书所谓的“中国化”,指的不是那种现实中日本与中国之间的明争暗斗你拉我扯,而是“日本社会的状态与中国社会的状态相似”之意。此处的“中国”的焦点,既不在古代史上,也不在(狭义的)近代史上,而是在两者中间,与专业历史学者的关注程度相比,一般的历史迷们关注程度相对较低的,“近世(初期近代)”的中国上。 “中国化”到底是什么? 我本人的专业是日本近代史,并不是中国历史或者中国社会问题的专家。关于日本历史,江户时代以前的历史我自己也没有研究。但是正是在我所专攻的日本近代史领域,其研究对象的“近代(Modern)”这一概念自身,将要被大大地重新改写。“近世(初期近代)”便是被这一研究潮流所关注的一个时代划分。到高中为止的世界历史教材都说“近代”是从欧洲开始的吧?所以日本史的教材长期以来也都把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追求西洋化、欧美化的时代称作“近代”。同时,在此之前的“近世”则指的是江户时代,是只有日本史才有的特殊的时代划分(比如,西洋史就只有古代、中世、近代)……诸如此类的说法都已经过时,其实现在的历史学界把“近世”翻译成EarlyModern(初期近代),作为全世界共通的,类似于近代前期来思考(相反,而迄今为止所说的“近代”,则可看作近世后期)。那么,世界上最早进入“近世”的地方到底是哪儿?——江户时代的日本?当然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完全不对。正确答案是:宋朝的中国。宋朝这一王朝,实行了与到唐代为止的中国完全不同的体制,皇帝主导人事、排除既有贵族、实行重商政策、振兴货币经济、身份流动自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划时代”的王朝,而且还可以说,这个宋朝开始实行的社会体制,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以外的)全世界,一直持续到今天。但是,刻意模仿到唐代为止的中国的日本,不知何故却没有接受宋朝以后的中国的“近世”,而是经过中世从镰仓时代到战国时代没完没了地打打闹闹,最后迎来了江户时代这么一个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另类“近世”。而近代就是“近世的后期”,所以正像宋朝形成的社会体制在中国一直延续到今天那样,在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体制也一直延续到今天(也就是漫长的江户时代)。①为什么欧洲那样的“落后地区”能奇迹般地超越宋朝中国这个“发达国家”,引发产业革命? ②近代西洋凌驾中国的这种异常事态为何出现,而这种例外的时代又是如何迎来终结?③为什么丝毫谈不上什么“近代化”或者“西洋化”的那个国家(中国),最近却莫名奇妙地又返回到貌似大国的地位上了?④为什么在历史上几乎总是最先进国家的中国,却独独总是培育不出人权意识和议会政治?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绝不仅限于历史学家或者日本近代史范畴的重大事态。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看历史的视角,那么对于今天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在现实中对日本人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各种事情,我们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到这么一个时代。本书旨在提供思考有关今日日本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今后如何与中国社会打交道的契机的同时,还想把这种在专家学者之间早已成为常识,但在一般历史迷之间却很难推广的新的通史认识,通俗易懂地介绍给读者。怎么样?到底会是个什么样的答案呢?难道你不想马上知道吗?闲话休提,言归正传。我们下边就从世界最早进入“近世”(近代前期)的中国宋朝建国之时拉开大幕吧。 ◎ 精彩选摘PaxMongoliaVS.军国日本——13世纪的全球争端把建成横跨欧亚大陆巨大帝国的蒙古军看作“野蛮的侵略者、文明的破坏者”,只不过是根据当时欧洲人的记录而得出的一种偏见。其实最近的世界史(也就是最近大学所教授的GlobalHistory)常识是,蒙古帝国才是构筑了全世界市场统合基础的全球化的原点。蒙古人能在短期间内把那么广袤的地区征服并支配,是因为他们采取了短期决战型的战略。他们把服从自己世界战略的其他游牧民族作为新“蒙古人”编入自己的部族;对农耕文明也采用在以白银为国际通货的自由贸易原则下的间接统治形式,当地政权如果承认这一交易条件那就保证你万事安宁,甚至若发生不测事态蒙古骑马军团会奋力保卫。相反对于胆敢反抗的政权,则彻底攻打并消灭,杀鸡儆猴,威慑其他势力。对,若打个比方,当今东洋史学的见解是,蒙古帝国甚至可看作年年把新移民同化为自国民,保持强大军事力量并有效使用,以提供安全保障为条件把世界并入自国主导的经济圈里——今日美利坚帝国的先驱(杉山正明《游牧民看世界史》)。也就是说是这么回事儿:把在宋朝中国出现的那个堪称“后冷战”时期现代世界缩图版的社会一股脑扩大到东起朝鲜半岛,西至东欧的,就是蒙古帝国。一般认为特别是忽必烈废止了帝国境内的关隘和关税,实行了只要在商品销售地向帝国上缴售价3%的税金即可的简单的间接税制,促使了世界规模市场交易的活性化。如果你想想这就是你安全保障的代价,那么3%的税金其实也太便宜了吧(比现在的消费税还便宜呢)。日本人中自称“历史迷”的人滔滔不绝地说什么“织田信长开设乐市乐座,繁荣了商业。当今日本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器量大的领袖人物”之类的“历史观”的器量其实小得多么可怜,你现在感觉到了吧?你看看人家蒙古帝国,那可是全世界乐市乐座,两者之间的水平也相差太远了。所谓抗击元寇之战,其实就是因为“镰仓男子汉”们拒绝了希望把日本也编入这个蒙古帝国主导的自由贸易经济圈的要求而引起的,绝对是一次“不打更好”的战争。“国难当头?”到底什么叫国难?朝鲜的高丽王朝虽然蒙受蒙古骑马军团侵略,但国家却并没有因此灭亡(高丽王朝后来因为李氏朝鲜建国而灭亡)。只有那些不顾敌我战力相差悬殊一味鼓吹彻底抗战的武装势力用鸡蛋去碰石头,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而国王和王朝却平安无事堂堂正正一直得到延续(那以后的朝鲜与日本不同,最终成立了中国式文人上位、朱子学中心的王权。参见村井章介《中世日本的内与外》)。更不用说日本是一个隔着大海的地方。只要答应对方的要求,国家灭亡之类的事情本来就没有发生的可能。可是,即使如此,却高喊国难当头,不但欺骗民众,还欺瞒天皇,煽动绝不能向外国屈膝投降式的排外主义,伪装出一种完全没有和平余地的假象,驱使国民参战的无能的军阀政府,就是那个当年葬送了平氏政权,截断了全球化道路的镰仓幕府。正确地说我们应该把固执于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脱离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制,把一个仅仅是“从中国大陆撤兵”的要求炒作成似乎要成为美国奴隶,最终决定无谋开战的“那场战争”看做是抗击元寇之战的后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