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二十世纪简史


作者: 约翰·卢卡斯  日期:2016-07-28 10:06:40



一本书读懂二十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锐评两战后大国间的权力博弈洞悉世界范围内的思想角力 著名历史学家卢卡斯凝聚毕生心血的经典力作《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鼎力推荐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史的开先河之作一部充满英雄主义色彩和情节反转的世纪简史 
本书简介:
  2013年9月15日令人印象深刻、引人入胜的一本书。卢卡斯着重记录了一个世纪以来强大的国家、领导人以及思想。总体而言,他认为在历史的形成过程中,人类的信念比物质因素更为重要。——杰弗里·布莱恩,《澳大利亚书评》,2014年2月1日据我所知并没有特别庄重记录20世纪历史的书籍,而我本人写作此书的目的也并非要弥补这个空缺。在我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生活在20世纪,是这个时代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一名历史学家。我穷其一生所主张、教导和撰写的“客观”且“科学”的历史也并不是绝对正确的,而是“主观”的历史。对于认知者和被认知者,几乎与所有的人类知识一样,我们所掌握的历史知识都是个人的体会,并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也不会,且更不可能完全相悖。虽然我们并没有全然掌握真相,但必须坚持追求真相。因为很多看起来不完整的关于20世纪历史的真相仍然值得追求,或许将成为永久的追求。理论叙述到此为止。历史知识的反对与理解取决于描述而非定义。历史知识是由基于事实的词语和句子组成,而不是被包装的事实。“太初有道”,而“道”也将会在世界的尽头。关于“century”一词,大约出现在1650年的英国和法国,那时才有了现今所表达的意思,在此之前在拉丁语中意指百人团(centuria与centrion相互关联,意指百人队队长)。新含义的出现,以及Ancient(古代)、Middle(中间)、Modern(现代)三个与历史阶段相关的词的出现都标志着历史意识的形成。中世纪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中世纪的人。他们只知道事物正在改变,一些变得更糟,另一些变得更好,事实的确如此。由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所著的《中世纪的衰落》于1920年出版。在此五年前,无人或者说极少有人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在20世纪,我们的历史意识已经以多种方式和形式在进步了,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不知不觉地意识到我们正生活在中世纪的衰退中。同时,20世纪也意味着欧洲时代的终结,这也是本书的另外一个主题或者说是本书的次主题。现在,我们从历史而非数字的角度补充一下,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1914年至1989年一共75年,主要标志即两次世界大战(很可能是最后一次世界大战)、共产主义革命和苏联国家的影响,后者到1989年已经变得摇摇欲坠。(19世纪持续的时间更为长久,从1815年拿破仑的倒台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共99年。)另一个问题,即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这样的表述可能对很多读者来讲并不会感到吃惊,但却会让很多生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人感到惊讶。当我们听到或读到1914年至1989年是美国的世纪,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18世纪是法国的世纪时,我们并不会感到惊讶。这些特征不仅仅暗示军事力量、制海权以及帝国财产,同时还有很多其他的影响,然而陆军与海军力量尤其重要。在20世纪的众多重大事件中,两次世界大战至为关键,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所谓的冷战近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没有美国参与联盟,即使英国和苏联联合起来也不会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同样,没有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和法国也不可能取得胜利,至少不会在1918年取得胜利。但是这并不仅仅是陆军、海军和空军力量的联盟,它们意味着欧洲世纪的终结,很少有欧洲人承认这个事实,从地图上可以看到,1914年之前,欧洲不过是亚洲的一个半岛。英国政府,以及英国多数媒体认为它们必须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接受美国在一些方面至高无上的地位(尽管在1914年之前并未承认)。一直到1895年,华盛顿与伦敦对于委内瑞拉问题出现了较小的危机,然而,不到三年的时间,当美国在1898年决定对抗西班牙时,英国政府以及英国媒体几乎无一例外都支持美国。从此以后,在整个20世纪,英国政府从未出现过强烈反对美国的情况。在1914年之前的15年里,美国正在逐渐影响着英国人的生活。詹姆斯·布赖斯先生曾是英国驻美国大使,他对美国十分了解,甚至写道(在他的著作《美利坚联邦》中):“美国在一些方面超越了欧洲国家。它正走在它们的前面,而它们可能跟随其后。”特别是在讲英语的国家,还有世界其他很多地方,都感受到了美国的力量,美国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政治方面,还包括她无数的实践和发明。甚至在1940年,希特勒几乎赢得“二战”胜利的时候,如果没有温斯顿·丘吉尔和富兰克林·罗斯福,他很可能早已达到目的了。与此同时,英国对于美国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不列颠群岛一度是前往美国移民的主要来源,但是在1914年之前的15年,来自不列颠群岛的移民一直在减少,但当时其他前往美国移动的欧洲国家的人数仍然在极速增长。美国最伟大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意识到了这点,他主张的新民族主义,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民族主义,而是针对当时的新移民特别是来自东欧和南欧的新移民者,为了使其尽快地融入美国环境中。在20世纪,罗斯福的主张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显然,民族主义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美国就是一个例子,进一步来讲,这本书的主要论点我们也可以称为民族主义(与守旧的爱国主义相关但又并不相同),当时民族主义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政治情感,几乎无处不在。[1]“上帝以曲代直”,这是一句意义深远而富有智慧的葡萄牙谚语。不相信上帝的人可能对此表示怀疑(我不会),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是必然的,同样美国的历史进程也不是必然。历史并不是由无数的选择组成,而是在每一个人类事件的产生和发展中形成,事实被不同的可能性所掩盖。例如,德国可能有潜力成为20世纪最强大的国家。希特勒在弥留之际曾说道:“欧洲最后的希望。”(某个希望)[2]但他并没有真正想到自己就是一个欧洲人。(他也没有看穿英国对于美国的极大依赖。)在奥托·冯·俾斯麦临终之时,他被认为曾表示,在即将来临的20世纪,美国人讲英语将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尽管如此,德国是能够成为世界的主导者的。一些为数不多的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主张英国与德国联盟(他们中一些人是为了种族原因)。在美国人民以及美国的一些领导者中间,有一股强烈的反英情绪,虽然长远来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当一个人沉思欧洲的历史时,当然是1945年之前的历史,许多现实本来可能是不一样的。1900年、1914年,甚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的冲击与影响一直在扩大,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政治方面,思想还是文化和知识方面,抑或是工业以及技术方面,几乎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至少在1939年至1942年这段时间,德国距离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近在咫尺)。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就是一场“欧洲的战争”(它的正式名称自始至终是由英国政府所命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其他的陆地和海洋,美国的军事和政治领导早已决定先联合击败德国,再对抗日本,事实证明这样是正确的。尽管如此,八千万的德国人对抗近五亿的英国、美国、法国以及苏联的大联合队伍,持续了近六年的时间,最终德国才被击败。远东人可能会提出异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是爆发于1939年9月的波兰,而是爆发于1931年9月的中国。当时,日本军队从东北三省和朝鲜一路前进侵入中国本土,到处扫荡,占领中国的主要海滨城市,并在接下来的十年侵入中国的内陆城市,最终导致日美两国之间战争的爆发。但是上述观点也未被充分证实。早在1931年之前,日本就有了在远东一带建立日不落帝国的野心。当时,反殖民主义运动也在各地纷纷爆发。而反殖民主义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英国、法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开始出现一种不安的情绪,人们都不愿意继续扩张,甚至不愿意保有他们在一些海外殖民地的地位,这些海外殖民地大多是在19世纪获得的。更为重要的是,日本乐于看到1939年爆发于欧洲的另外一场战争。这里我必须强调,两次世界大战都爆发于欧洲。1914年的大事件,引发蝴蝶效应,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政治家以及各个政府的说法不一,历史学家也为此争论了近一百年,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定论。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于一个人,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假如1939年希特勒没有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另外一场欧洲的战争也不会出现。假如希特勒征服欧洲多数国家,那么美日战争也可能不会发生。但是“也许”和可能性并不代表事实。知道了上述内容,我想问问,20世纪是否比我和其他人看到的更短呢?它是终结于1989年还是1945年?我本人讲述20世纪的历史景象,主要以两次世界大战及其相关内容为主导。1945年以后,世界大战结束,这样的战争也许不会再发生了。毕竟,国际历史的结构发生了改变。1945年之后的战争变小了,但是规模并没有什么改变。更重要的是,之后的战争常常爆发于民族与部落之间,而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的存在先于国家的形成,但是前者比后者更为长久,因此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1945年,世界历史还发生了其他标志性的改变。几乎大部分的战争都是不宣而战。其他则主要是空中作战。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1945年之后,多数人(包括许多美国人)开始认为世界政治格局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共产主义阵营,另外一个则是夺取并统治全球大多数地区的非共产主义阵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966年,在戴高乐将军访问苏联之后,他曾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超级大国,那就是美国。)然而,并非美国施压而导致苏联的瓦解,这只是俄罗斯帝国逾期的解体。与此同时,美国的存在或许远远超过它实际的力量。1945年之后,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数量不断缩减,士兵也都被遣散回家,但到了冷战时期,事实却恰恰相反。1956年,美国已经拥有了超过150个横跨全球的陆地、海洋以及航空基地。当年,共和党为此欢喜雀跃,呼吁美国的军事基地应该遍布全球各地。在美国与苏联冷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这样的军事基地已经达到900多个(至今仍存在)。我们甚至有理由认为美国总统,或者甚至是国防部长都不能够将这些基地全部列举出来。说来也奇怪,与大多数的英国人、荷兰人、葡萄牙人、法国人或是意大利人不同,仅仅有很少一部分的美国人能够完全意识到美国的强大地位。而在一个世纪以前,这些国家的人们都为自己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感到骄傲,至少是持赞同态度的。美国人却不这么认为。与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情况相同,它们所拥有的国外基地与它们殖民地的自然富饶并无关系。与此同时,大多数美国人支持对外战争,冷战期间以及冷战之后,美国的士兵都很积极地作战。对美国来讲,在1950年至1953年间,也就是朝鲜战争期间,这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但是对于美国军事力量入侵近东、越南和伊拉克并不是那么合理的选择。在这些混战中,美国通常所普遍支持的烧钱的战役逐渐消退。尽管罗纳德·里根先前有一些夸大其词和民族主义的言论,但是,当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解体时,美国并没有表现得多么沾沾自喜。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混入另外一场大国之间的战争,这也是因为在1945年,美国人、英国人以及欧洲分裂出的欧洲大陆人对此都并不赞成。(同时还由于斯大林及其继任者的深思熟虑。)这也是斯大林避免与美国开战的主要原因。他坚持要统治东欧的大部分国家。1944年10月,丘吉尔对戴高乐说,虽然现今苏联野心勃勃,食欲旺盛,存在不少的麻烦,“但现在是饭后消化时间”。斯大林在去世前,也承认了这点。1952年10月,斯大林提出和解,重新联合美国中立德国(美德两国的联盟是斯大林主要担忧的一点)并与美国签署互惠条约,但是没过多久,斯大林就去世了。不久,苏联开始放弃其在1945年取得的战利品。1955年,苏联又交出了其在奥地利和芬兰的基地(同时还包括其在中国的基地),同时与南斯拉夫达成和解。1956年匈牙利爆发的革命以及波兰民族主义的崛起让人感到有些意外与沮丧。苏联从东欧逐步撤退,并一直持续到1989年苏联解体,虽然期间不时被迫有过中止。取得胜利的美国政府以及多数美国人都不愿意对此表示承认。1959年,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并与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进行协商,在很多方面赫鲁晓夫都表现得毕恭毕敬(在其他问题上,他提议美国与苏联合作一起对抗共产主义的中国)。美国方面的主持者曾早在14年前就很热情地支持美国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如今见到苏联客人却一副臭脸,对其丝毫没有兴趣。1952年,反共产主义俨然与支持美国民族主义是同义词。随之而来的是美国保守主义运动的出现,较早之前,保守派在美国并不受欢迎,但是三十年之后,很多美国人却更能接受它。1945年之后,第三世界的历史是与众不同的。从美国建立初期开始,反对殖民主义就成为美国的信条之一。虽然这个信条不过是加速欧洲世纪衰退的一个间接因素,但其依然很强大,最终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葡萄牙、意大利当然还包括日本都交出了它们的殖民地。在1945年之前,几乎整个非洲都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20年后,无论是在非洲还是亚洲,都不再有属于欧洲的殖民地了。在1920年之后,土耳其帝国交出了几乎所有邻近的殖民地,这里的殖民地住户都不是土耳其人。自1990年,这样的反殖民行动甚至在苏联一些比较老派的国家也有迹可循。然而,把反殖民主义或是非殖民化作为一种全世界的民主进步就会误入歧途。冷战期间,无论是否受此影响,在世界一些地方包括中南美洲的国家和民族,偶尔出现了共产主义或是亲共的政权。在欧洲,苏联以外的领域(除南斯拉夫之外),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但在古巴以及其他较小的西班牙殖民地则建立了共产主义政权。有时候,他们歪曲事实,宣称反抗殖民主义早在法国革命以及拿破仑战争之后,也就是在大约1815年之后就已经发生了。他们的主要目的旨在主张国家独立自主,然而他们的动机常常却又显得晦涩模糊。在古巴,菲德尔·卡斯特罗和他的支持者的主要动机(与其他一些中南美洲的独裁者一样)并不是为了支持共产主义,而是为了反对美国主义。值得称赞的是,除了一些简短、小范围、秘密的插曲之外,美国并没有在军事上打压这些被鼓动且不负责任的政府。菲德尔·卡斯特罗以及其他领导人很快获悉到他们所期望从苏联获得的帮助微乎其微。1962年,赫鲁晓夫同意菲德尔·卡斯特罗疯狂的请求,为古巴提供中程火箭(限制射程,并完全由苏联控制)以用来对抗美国可能的入侵,最终这场愚蠢的闹剧以美国严厉的反应包括海上封锁而告终。苏联迅速退出西半球。这件事的影响之一,即不到两年时间,赫鲁晓夫被苏共政治局驱逐;另外一个影响,即在随后的二十五年中,总体来讲,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断断续续获得一些改善。与往常一样,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与众不同。1945年的中国在世界上并不是一个强国,尽管,罗斯福总统曾公开表示中国是强国。但是,尽管拥有广阔的地域面积和巨大的人口数量,中国一如既往地仿佛是一个地缘政治的真空。如今日本早已远离中国,英国同样也卷起铺盖回家了。由蒋介石(虽然他最终失败但不应该掩盖他的功绩和政治才能)领导的中国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但是在1945年以及之后,华盛顿和它的美国军队一心想着如何在西太平洋包括中国海域立足。但它们几乎不涉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不同的国家形态)之间的内战,1949年,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了胜利。显然苏联也没有卷入中国的这场内战当中。1970年,苏联与中国军队在边界河一带不时发生冲突。当时,由理查德·尼克松和他的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领导的美国政府决定从根本上改善美中关系。几年后,毛泽东去世,中国继续保持共产党一党专政的国家政治体系。然而,在上面所提到的巨大发展包括日常生活以及全球亿万人民的命运,这是一种民主的进步。以下我们将进行一个必要的总结,尽管可能不够充分。欧洲世纪结束了,连同其视为珍宝但却脆弱的自由民主制一同消失了。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自由民主制常常是与君主立宪制联系在一起的。在过去的两三百年的时间里,这种制度保障了越来越多公民的自由与财产。然而君主立宪制在20世纪就不再那么广泛了,尽管,老一辈美国人反对君主立宪制的呼声也早已慢慢退去[1],但是美国人并不支持这样的政府。在全世界范围内,很多人将美国看作现代进步思想的主要典范。尽管在20世纪,有迹象表明现代化时期正在消失,20世纪是一个从现代(更确切地说,是一个从欧洲世纪)向某个时期的过渡阶段。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亚历西斯·托克维尔的伟大,这也是大家的普遍共识。早在差不多两百年前,亚历西斯·托克维尔就懂得了对历史的分割,如今我们依然沿用着祖先的这种习惯性的分类:古代(主要是希腊和罗马),中世纪以及现代(主要是欧洲,然后是美国)。然而,托克维尔看得更加深刻和长远:对早已经形成的民主时期,意指多数人统治代替少数人统治:总而言之,就是从贵族时代向民主时代的演变。他还认为,这不是社会结构、政治、活动以及历史复兴的简化,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复杂的变化。尽管,确定统治者想要什么,人民想要什么,距离现实还有一步之遥,他们的政治和社会选择经常是伴随着假借他们名义的其他人所说或所做的。毋庸置疑,这个话题的讨论已然超越了过去那个跌宕起伏世纪的简史范围。“保守的”与“自由的”这两个形容词是19世纪的意识形态,如今它们的使用越来越不精确,甚至常常显得毫无意义。不管怎样,20世纪所经历的创伤与发展包含着科技的进步,更确切地说,是更高程度的机械化以及日常生活的影响,既有其自身的危险也有无穷的可能性。举个例子,1945年之后,人类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进行自我毁灭以及毁灭他们的世界,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生。1945年8月,美军甚至在日本的两座城市投掷了原子弹,尽管这个行动令人惊骇,但最终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千上万的人民被屠杀和驱逐出境(例如,美军在土耳其的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计划的杀戮越发猖狂,其中有近500万的犹太人包括妇女和儿童被那些大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德国人所屠杀。当民族主义代替先前的爱国主义(每一位爱国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民族主义情结,但是,几乎没有民族主义者是真正的爱国者),自己的同胞成为敌人。因此,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产生了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约数百万移民。越来越多的不同种族人民的混合是否会带来一个全新的国际主义?没有人知道。哎,如今人民主权论是多数政府公开承认的基础,但它却常常依赖于民族主义情绪。但这本书是有关于20世纪的历史,而不是21世纪的历史。







阅读提示:二十世纪简史的作者是 约翰·卢卡斯,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二十世纪简史下载地址

上一本:论人民
下一本:傅斯年说中国史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