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炜 日期:2021-12-17 04:13:16
第一章 德英交恶记
有高人曾说,伟人降生,必有先肇。相传成吉思汗出生时手握形如苏鲁锭长枪的血块,小说中描写贾宝玉的出生则口含润玉,至于中国古代帝王,出生时大多也是声光电彩具备、飞禽走兽齐来,效果直逼央视的《动物世界》。
一手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更是个中翘楚。因为这个婴儿刚一呱呱坠地,就闹得英国和普鲁士两国差点大打出手。
1.小王子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写的一本儿童读物,一经出版就大卖特卖,虽然买书的大多是深受法式优雅熏陶的小资读者。本书的开章也以小王子命名,当然,此小王子非彼《小王子》。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肯定是王子,但王子长大之后会是什么?他又会做出什么来呢?
话说1859年1月间,普鲁士王子弗雷德里克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维克的爱情结晶即将诞生,两国睦邻友好的秦晋之亲即将诞下爱情的结晶,可一片喜庆气氛之中却逐渐有了不和谐的声音。海峡那头的女王骨子里仍认定普鲁士是2000年前罗马恺撒时代的那个吃生肉、穿兽皮的野蛮地区,执意派出一个精干的医疗团队前往柏林照顾女儿生产,团队中包括女王的私人医生、英国王室的产婆以及深受女王陛下青睐的另一位大夫。维多利亚女王的爱女之心本无可厚非,但此举却激怒了普鲁士医学界的最高学术机构医学互助学会。
要知道,英国公主生的是未来普鲁士王位的继承人。让未来的君主在一群外国人的手中降生,普鲁士的杏林同仁将来还有法混吗?于是,他们用给差评、游说王室、集体罢工威胁等手段,将英国医疗队排斥在分娩核心班子之外,想用普鲁士医生的高超医术给王室延后、给自己正名。
但遗憾的是,英国公主的肚子和残酷的历史现实,显然不想给普鲁士医学界这个面子。英国公主生孩子时出现了问题,胎位不正,一天半了也没将孩子生下来。眼看着母子难保,普鲁士医疗队这才傻了眼。于是,数千米之外的英国医生这时才获准得到消息,一路星火地从住所乘坐马车赶到现场。好事多磨,关键时刻,神医驾到,一切该峰回路转了吧?此时已时过近两天,早早就守在皇宫里等待高呼万岁的各国使节、文武百官、王公大臣们都饿得打晃了。
万众瞩目之下,英国医生爱德华·马丁以舍我其谁的姿态,甩开膀子、推开众人挤上前来,用镊子夹住孩子,一拎胳膊,孩子出来了。但是,没有人注意到小王子一出生就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疼得哭不出声来。由于英国医生接生时用力过猛,小王子一生下来左臂就脱臼,从而导致终生左臂畸形。此事引发的外交风波倒是其次,关键是这位身残志坚的王子殿下从小就有了心灵的阴影。
小王子的英国妈妈希望通过后天的变态锻炼来改善小王子左臂的血液循环,结果改变了的只有小王子对英国变态般的仇恨。正是这种仇恨和身体残疾的双重作用,驱使着小王子在历史的进程中一步步把人类推向毁灭的边缘。
2.暴发户
作为现代德国的前身,普鲁士的历史并不光彩,这并非虚言,因为历史上普鲁士被周边国家占领的时间几乎和普鲁士独立的时间差不多,但这并不妨碍普鲁士通过近代的一场场触目惊心的事件摇身一变为大国。当然,穷人乍富,祸亦随之。
其实,也难怪小王子的外祖母不待见自己亲家的老家,小王子出生时,德意志还是一个地理名词,而小王子所在的普鲁士只是这片土地上实力较强的王国之一而已。
在19世纪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作为古代日耳曼人守灶子孙的德意志人生活得非常不幸,周围强敌林立,他们所生活的环境,缺乏天然屏障,中欧平原及黑森林是四面八方劲敌来去自如的战场和通道。
匈奴人、波罗的海人、瑞典人、法兰西人、意大利人、丹麦人、西班牙人、英国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在这里横行无阻;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德伊教、萨满教以这里为战场。外患之余,国内则是一群袖珍诸侯的猎场,各大领主间你争我夺,夺不来则召唤外敌帮着抢。就在中世纪后期,西班牙、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纷纷变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之时,德意志基本上仍是一盘散沙、是任人宰割的“欧洲病夫”。
不是还有个神圣罗马帝国是德国人的吗?但这个国家到了后期基本上就成了欧洲的笑柄。说神圣,战场上任谁都能捏一捏它;说罗马,早被人抢走了;说帝国,则更是妄谈,放在当时欧洲政治舞台上,就一小不点而已。
通过上千年的结亲或战争,欧洲几乎各大列强都能在这片四分五裂的土地上找到自己的当地代理或是能够插手的空间,一旦他们在别的方向上的扩张受到了遏制,他们总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新的甜头。其间不是没出现过神武之人,只是德意志四战之地的现状,任骁勇善战如独抗法、奥、俄三国的腓特烈大帝也徒唤奈何。
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退位时曾有一句名言,堪称一语中的:“I speak Spanish to God, Italian to women, French to men, and German to my horse.”这句话的中文意思为:“我以西班牙语与上帝沟通,以意大利语和女人调情,用法语同绅士寒暄,而用德语来调教马匹。”
但是到了1815年,反法同盟彻底打败了拿破仑和他的法国,从而为普鲁士这个二流小国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通过战后的《维也纳协定》,出钱、出力、出兵,还拿出整个国土当战场的普鲁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利益,除了波兹南、萨克森等地区的大片土地,普鲁士还取得了原属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势力扩展到莱茵河两岸。除此之外,政治上,普鲁士还在列强支持下,成为德意志联邦中仅次于奥地利的副主席,一下从德意志的七大选帝侯之一跃升为老二。
但穷人乍富向来不是什么好事,国家也一样。小王子诞生的年代,正是德意志命运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刻,因为普鲁士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首相。
P1-4
杜文龙(著名军事评论员):
能看到多久的历史,就能悟出多远的未来,战争往往佩戴着面具出场,而面具后的恶魔常常惊人的相似。
顾玉龙(央视著名战地记者,南联盟战争、伊拉克战争亲历者):
总觉得历史是一座沉重的山、历史是坚硬的石,但看了石炜的书后,忽然发现大山也可以清翠,石头也可以充满着活力。
癫狂岁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在人类最美好的年代里进行的最愚蠢、最惨烈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了以往的战争传统,更以跨越式的步伐,让人类机械时代的文明过早地诞生在硝烟炮火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让电线的力量战胜利了钢铁,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君王的意志从此一蹶不振。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退位后一直被苏联秘密监禁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被红军处死,但他的死并没有终结俄国的苦难,他身后的俄罗斯大地此时依旧战火纷飞,还将用无数人的死亡换取一个浴火重生的崭新帝国。
佛朗茨皇帝早在1916年就已与世长辞,与他过早离世的爱妻合葬一处,他们静静地看着传承千年的奥匈帝国在他死后两年内瓦解成了一堆碎片。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德国彻底投降前的1918年10月30日签订了停战协议书,关于签字地点的选择,英国人考虑了很久,最终选择了在“阿伽门农号”战舰上举行,从而给此次英土战争赋予了特洛伊之战延续的盎然古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土耳其结束了名存实亡的苏丹制,转而成为共和国。拜丘吉尔那次拙劣的战役筹划所赐,在加里波利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凯末尔成为土耳其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带领人民除旧布新,坚持和平崛起、四邻和睦的外交方针。结束了土耳其历史上征战四方或是被四方所征战的状态,使版图大大缩水后的土耳其成为了真正的现代国家。
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旧有版图上分裂出来的地区和国家则面临着迥异的处境。在阿拉伯地区,英国特工劳伦斯以英国将支持阿拉伯地区彻底独立建国为号召,指挥当地反土耳其统治的酋长与战士与土军展开了长达3年的浴血奋战,并成功收复了加沙、大马士革等名城。但战争结束后,英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一反前诺,将这些领土全部收入了囊中,从此与阿拉伯人结下了世仇。对西方的不信任,从此深深植根于世代阿拉伯人的心中。在现当代的历史演变中,这种根深蒂固的仇恨至今仍在。
德皇威廉二世投奔荷兰,因为这是周边邻国中他唯一没有得罪过、侵略过的国家,当年他甚至为此不惜冒着与容克地主集团翻脸的风险,强行勒令小毛奇修改了“拂袖海峡计划”,让德军绕过荷兰、只通过比利时侧击法国,结果导致拥挤不堪的部队被迫屯兵列日要塞下,错过了横扫法国的大好时机。但此举却给他晚年找到了一个如花园般静谧安详的归宿。在远房亲戚、荷兰女王威廉明娜的悉心关照下,荷兰回绝了协约国提出的引渡德皇回国受审的要求。威廉二世在这里成了一位人畜无害的老人,他唯一的过分要求就是侍从们天天必须戎装上班,并随时接受他的检阅。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唯一走到了时代前列、享尽了凯旋荣耀,最后却不得不黯然辞官亡命他乡的鲁登道夫,在他的流亡地瑞典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在这里,鲁登道夫试图潜心学术,开始撰写他日后闻名遐迩的著作《总体战》,为未来的另一场战争提供了夺取更多生命的理论基石。不过生性好动的鲁登道夫在老搭档兴登堡成为德国总统后,再次返回了故土。在这里,他除了享受英雄般的礼赞外,还发掘了一位“人才”希特勒,并和他并肩奋斗,直到希特勒的政党登上德国权力的巅蜂。幸好,1936年,鲁登道夫及时地去世了,这使得他免受未来一场更大规模失败的羞辱,并让他尚能因生前的著作而仍旧享誉至今。
作为和平时代来临的象征,1919年6月28日,英、法、美、日、意等协约国与德国在法国首都巴黎凡尔赛宫正式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该和约共15部分、440条,于1920年1月20日正式生效。
在英国和法国的主导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面临着可怕的命运:青壮年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国内百业萧条,大片领土和人民被《凡尔赛和约》割让了出去,损失了7.3万平方千米土地和700万人口,丧失掉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举国背负上巨额的战争赔款。这些无不让德国人恨之入骨,因此就连协约国善意的举动,在德国人看来也充满了罪恶。
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代表们也为德国的未来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与规划。在他们的亲切关怀下,一个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人造政权正式得以建立,这个名为魏玛共和国的政权,基因里涵盖了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良好希望————民主选举、议会制度、多党制度、几近完美的宪法等。协约国在狠狠地处罚了德国后,企图让德国的人民饿着肚子来接受这一套看似完美绝伦、花哨无比的礼物,以表达对这个国家未来无限美好的愿景。但事与愿违的是,这个人造的政权唯一缺少的就是人民的认可,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则使得魏玛共和国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德国人心目中英国和法国等仇敌的形象画上了等号。
《凡尔赛和约》规定,作为对德国未来军事性崛起的预防性手段,德国国防军只能维持10万人的规模,几乎没有任何重武器。德国仅存的舰艇大部分被拖曳到了英国重要军港斯卡帕湾————战争期间德国人两度想潜入偷袭却未能得手的重要军港,面临着被一一凿沉的命运。
一边处理德国,协约国之间一边又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
损失惨重的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而英国出于欧洲大陆力量均衡的考虑,一开始对此不置可否,而拥有大量德裔人口的美国则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见美国开了腔,英国也加入了法国的阵营里,他们认为,现在欧洲已经和平了,内部事务已用不着美国插手,该是到了让美国人把手缩回美洲去的时候了,于是欧美两方刚刚还把酒庆功、亲如兄弟,一下子就又开始纠葛不断。
尽管在这场战争的后期,美国出力甚伟,但在国际外交舞台而言美国还是个新人,相对于外交手段老辣、政治智慧充盈的英国和法国,美国不过是个体格发育异常强健的小学生而已,在欧洲的200万大军并不能增加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一丝话语权。
不仅在欧洲问题上矛盾重重,为了拉拢日本这个新伙伴,英国在中国问题上也不准备卖给美国面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为了争取中国参战,威尔逊总统曾当面向中国方面许诺,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中国争回德国在山东的主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威尔逊总统的这句承诺,中国向欧洲派出了数万名青壮年华工,他们远渡重洋,从事战地物资搬运、抢修工事等危险工作,西线历次战役中,都有华工出生入死的身影,有时甚至还要直接以血肉之躯参与战斗。
为了协约国最后的胜利,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有5000名华工永远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切全变了。
英国为了巩固英日同盟关系、制约美国发展的考虑,竟然执意要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原封不动地转给日本。权衡再三,美国总统威尔逊屈从了英国的意见,但这在美国国内却掀起轩然大波。美国人同情弱者、痛恨强权的国民性,使英国在美国一夜之间完成了从舆论同情者到舆论抨击者的转变,各大报刊纷纷抨击总统牺牲弱国、取媚英国的行径,这一风波直接影响了美国的总统大选。
带领美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威尔逊总统,本该作为林肯之后最杰出的英雄而载入史册,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问题的处理不当,却让他黯然下野。
随后,在战争债务偿还上,英国人也紧随法国人的脚步,开始向美国赖账,声称战败国还多少,他们才会还美国多少。这种用着人时脸朝前,用不着人时脸朝后的市侩嘴脸,给美国朝野上下留下了恶劣的印象,甚至直到20多年后二战全面爆发了,美国大多数民众仍旧没忘英国当年的这份龌龊,以至于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来打破这层坚冰。
日本凭借此战之胜,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以往20年的崛起史上,日本靠着三次并不光彩的不宣而战,打败了中国、俄国,这次又偷袭了德国在远东的地盘,又一次在中国的领土上获得了完胜的战绩,终于在仅供列强表演的舞台上站稳定了脚跟。从此,日本彻底丢弃了廉耻,只拜伏“强权即真理”,任由欲望摆布……
最可怕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主导的以民族自决为基础的和平体系,也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理论上说,以民族划分疆域看上去很对,但这是从西欧比较稳定的形态来看的,但人类除了血缘这一个属性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属性,比如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认同等,只取一样而不及其余地将一片片土地人为地割裂为国家,为以后的纷乱与战争埋下伏笔,这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后世人们造下的最大的冤孽。
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本身是欧洲最腐朽的两个王朝,长期以来,它们最令人诟病之处就是境内容纳了那么多的民族和信仰,但也正因如此,这两个帝国客观上限制了欧洲种族主义的蔓延,庞大的帝国疆域也经受住了内部各个民族间的冲突与摩擦,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两个奇怪帝国的瞬间消失、各小国的纷纷独立,却让这些麻烦统统成了国际问题。更有甚者,各国间犬牙交错的民族人口状态,反倒为日后的冲突留下了无尽的伏笔。当20年后,希特勒以民族自决的口号找上门来要求领土时,凡尔赛体系的继承者们既不敢否认,也不能接受,战争就成为唯一的选择。
甚至直到今天,欧美所主导的民族自决制度仍时时引发着各类规模不等的政治地震。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事实上的肇事者,战前的小国塞尔维亚在巴黎和会上成了最大的赢家,虽然自己的靠山沙皇俄国已不复存在了,但英国和法国仍对这个巴尔干的小兄弟给予了力所能及的照顾,让塞尔维亚实现了几乎所有的梦想,兼并了奥匈帝国的大片领土,一跃成为了东南欧一带首屈一指的强国。
但这个以南斯拉夫人为主,名叫南斯拉夫的国家并不幸福,各个族群间矛盾尖锐,特别是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这些曾长期接受奥匈统治的地区,文化发展程度更高。虽然同为南斯拉夫人,但他们却对日耳曼文化有着更高的认同度。这个“强扭的瓜”一直存在了80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各族群间的裂痕才最终演变成一场让全世界揪心的种族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乌克兰人散居在奥匈帝国、保加利亚、俄罗斯境内,民族特征并不明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人为地复活了波兰。2013年年底,乌克兰地区爆发了新的政治冲突,族群分裂,社会动荡,其何去何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俄罗斯与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也是隔空舞剑,各不相让。其实,乌克兰西部亲西方的那部分,以前正是奥匈帝国的传统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并入了波兰,而乌克兰东部则长期处于俄罗斯统治下,二战后,两个乌克兰才合二为一,但两方各自接受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形态,习俗不同、文化各异,非按民族划分、人为地掺和一块去,能捏得起来吗?
在遥远的中国,《凡尔赛和约》激起的轩然大波改变了这个古老国家文明嬗变的步伐。当发现自己作为战胜国却被盟友出卖后,整个国家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热潮————当民族主义在欧洲主导了100年之久、并因过度的滋养而引发了一场骇人听闻的世界大战之后,在中国重新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从此之后,这个古老没落的老大国家以西方的各类方式,开始了脱胎换骨的转化与实验。面对这个古老对手的再度觉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利甚丰的新贵国家日本开始坐卧不安,从此开始了两国间漫长的血拼。
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正式在法国签署。当时任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的法国元帅福熙得知该和约内容后仰天长叹道:“这不是和平,这只是20年的休战!”一语成谶。
甚至该和约墨迹未干,世界上已经打成了一团,靠着协约国之力人工复活的波兰,民族情绪极度高涨,先是与苏俄大打出手,接着又和陆军缩减到10万的魏玛德国打成了一团。协约国人为建立的其他各个小国问围绕边境、人口无不陷人了一场场纠纷之中,巴尔干地区甚至上演了多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各国间也因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而这一切也正好中了《凡尔赛和约》幕后推动者英国和法国的心意,他们就需要一个并不太平的欧洲,需要一个到处一盘散沙、各国争相讨好他们的欧洲。
英国在大陆问题上的一意孤行和对美国的排斥,反倒使德国战后意外获得了转机。亲眼目睹英国的势利表现,美国气不打一处来,自己费了半天力气,却因为英国的排斥,自己连欧洲的精英俱乐部都没挤进去,商业利益更是无从保障,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复员回家的上百万军人,他们的生计问题,若干年后差点颠覆了美国的立国基础。
此外,美国总统战前一再宣扬的和平体面的停战没有实现,被妖魔化的德国在战后显示出的脆弱无助,使美国上下都对德国抱有深深的同情。客观而言,德国战后经济的恢复美国出力不小,德美之间,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因为这场战争反而走得更近了。1924年的“道威斯计划”,将美国的投资引入了德国,帮助德国重新走向繁荣。而随着经济的恢复,对凡尔赛体系深恶痛绝的德国人又开始了重新武装的步伐。
英、美、德、法、俄之间这场妙趣横生的“列国演义”,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仅是开场歌舞而已,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他们还将以各自不同的表现演绎着或慷慨激愤,或凄苦悲凉,或卧薪尝胆,或笑里藏刀的各类春秋故事。打开电视,国际新闻里尽是他们的最新剧集,而如果想看看“前情提要”,就请在此书中寻找答案吧。
2014年7月于北京西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