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岷县史话


作者:张福宏  日期:2021-12-17 04:14:05




  岷县境内的遗物及遗址列举
  古临洮(即今岷县)自战国建县治以来,成为秦国的边防地区,所以必定会有当时设防的遗迹及遗物,也应有秦长城遗址存在。多年来,笔者在岷县境内进行了大范围的踏勘与访询,谨以所得罗列三点:
  一、有大量的秦国货币
  岷县有大量秦半两钱出土。1947年,距县城以南5公里的中堡村发现一处秦代窑藏,出土半两钱多达数万枚。
  二、有分布广泛的秦瓦遗存
  十余年来,笔者在岷县境内采集到大量秦瓦,布点颇广,计有维新乡卓坪村、茶埠乡将台堡、寺沟乡巴仁寨、麻子川乡麻子川村、城郊乡龙王台村和白塔寺村。仅县城内就有多点散布,其中岷州卫城北垣内侧和冶家崖高地(县医院内)遗瓦尤多。1997年,笔者拆除老宅重建新房时,在院内堆积物中亦发现秦瓦残片3件。
  以上遗瓦有下列几种类型:
  Ⅰ型:面背均为绳纹;Ⅱ型:瓦背绳纹,面光无纹;Ⅲ型:瓦背绳纹,瓦面为锥窝纹;Ⅳ型:瓦背绳纹,瓦面为乳凸纹;Ⅴ型:瓦背绳纹,瓦面为菱格网纹,瓦端有搓板状弦纹即缸边纹。五种类型遗瓦的厚度为1.5±0.3厘米。
  笔者在临洮、渭源、陇西、通渭4县的5段长城遗址上,采集遗瓦百余件,共清理出6种类型,上列5种类型与之雷同,可以认为是同一时代的遗物。值得注意的是,岷县境内遗瓦散落点多在隘口或要冲地,如将台堡和龙王台,皆位踞洮河两岸的咽喉地带;白塔寺正当关陇经岷县南下巴蜀的古道;麻子川在南北分水岭下,过岭便是嘉陵江上游水系,在古代是南下巴蜀的隘口。
  三、有值得重视的壕沟
  在岷县西、北部山岭,遗存有人212壕沟,其中维新乡卓坪村与西寨乡关上村的几条壕沟引人注目。几年来,笔者对该二处壕沟进行过多次考察。
  卓坪壕沟位于卓坪溪沟西北侧的小寨山上,南距县城约40公里。壕沟由两部分组成,一条沿山脊西南侧向下延伸,过二级台地直达洮河滩头,长约4公里,当地群众称其为“古城壕”。另一条位于山脚前缘,在溪沟边与古城壕相接,向西北延伸至马莲滩村南,长约1.5公里,当地群众称之为“胡道”。古城壕宽5米~11米,深度多在5米以上,壕底被村民开垦,辟为农田。在部分地段的壕沟边缘有垒土,可见9厘米~11厘米的松散夯层。可知当初开挖时,将土方堆垒于壕沟内侧,并施以夯筑。因修造梯田,多数地段的垒土被平毁,残留无多。胡道的形制与古城壕相同,应为同期开挖,在县乡公路修通前,是沿洮河地带的通道。询之于村民,言称古城壕“亘古就有”。从民间传说中难以判断为何朝遗留。从采集到的遗瓦推断,应为秦人遗迹。
  古城壕遗瓦有两种类型。其一,瓦背绳纹,纹距0.3厘米,瓦面为锥窝纹,厚1.5厘米。其二,瓦背绳纹,纹距0.5厘米,光面。厚度有1.8厘米和1.2厘米两种。古城壕遗瓦既见于临洮、渭源县秦长城沿线,也见于岷县境内其他秦瓦遗落点,可为断代依据。
  关上村壕沟在盖背沟两侧山坡,南为马柴坡,北称滚木坡,溪流汇入关上沟,南下出冷地口入洮河。南北两段壕沟自谷底夹溪而上。马柴坡一段长约200米,底宽约5米,口宽约8米,深1米~3米,坡面前缘有一四方堡寨,群众称为“熟羊城”,为明代遗存。曾闻有人在附近发现过绳纹筒瓦,笔者步踏数次,未见任何古代遗物。倒是一个错位的民间传说引发联想:
  洮河流经岷县83公里,在境内形成大转弯,经县城折而向北,曲折流向西北而后出境。县北的卓坪村与县西的关上村在河曲部位的直线距离只有约20公里。其间山岭绵延,地势险峻。卓坪西北5公里处的元山坪有铁城遗址,北宋军曾平定吐蕃鬼章部于此,谷底有一段明代边墙,沿坡面亦有壕沟遗迹,当地群众传称:鬼章被“明军”包围,困守铁城,设迷阵吸引明军,暗率部众循地沟逃至关上城堡,埋锅烹羊,食未毕而追兵已至,熟羊城便以此得名。传说把平鬼章事与明初西征元军残部事件混为一谈。此类传说属民间讲史,类似于“关公战秦琼”的错位现象是常有之事。不过这一传说提示我们,从岷县北部的元山坪、卓坪村有壕沟通往县西的关上村,形成一条防御屏障线。因这一线地处荒僻,道路不便,惜未实地考察。
  对秦长城形制及起点的认识
  秦长城是比较完备的防御体系。其构成绝非单一的墙体,而是由墙体、壕沟、烽燧、亭障组成的多形制防御系统。以墙体和壕沟为主体,与烽燧、亭障相配套。这种理解既符合文献记载,也能得到田野作业的验证。P18-19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展示甘肃省各市、州、县、区悠久的历史、浓郁的地方文化、秀美的山川和丰富的物华,弘扬甘肃的人文精神,赞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促进经济腾飞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批准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丛书的编纂和出版得以顺利实施。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在他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得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早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副社长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负责人,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排版、校对、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甘肃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车满宝既是本丛书的规划人之一,也是这套丛书的编校把关人之一,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他的智慧心血。
  省史志办巡视员、省地方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纂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面。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他渊博的地方文史知识和丰富的编纂经验使得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书稿最终达到了史实的确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当。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马成洋副部长、管钰年-副部长和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李玉政、袁爱华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对这一选题计划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全省各市、县党政领导对这套丛书的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他们的支持是本丛书得以成功出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各市、县主持编写工作的宣传部、人大、政协、文化局、志办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周密组织和编撰人员全身心的投入,保证了书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图质量。
  《岷县史话》为《甘肃史话》丛书之一种。为了在短时间内编成此书,编辑人员采用了本地作者以往刊发的文章。这些文章行文风格大多不符合“史话”的要求,这就加大了编辑人员甄别、筛选的难度,许多篇目是由编辑人员重新编写的。对于直接取自原作者文章中的篇目,本书都在文后署以原作者名。对于取自好几位作者的篇目,署以共同作者名。对于不好确定作者的,只能冠以书名或单位名称。在此,敬请谅解,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中共岷县县委书记陈国栋,岷县人民政府县长党建中,中共岷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福宏对终审稿样书从文字到配图逐页进行了审定修改,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确保了本书的质量。张福宏担任主编,从选调编写人员、拟定编写大纲、协调出版以至各栏目的内容安排等事宜全面组织实施,确保了本书在短期内顺利完成并出版。知名学者、地方史专家李磷先生作为顾问,从最初拟定编写大纲到具体栏目的篇目安排,到稿件的把关审定,均给予了全面指导,保证了本书的学术品位。包孝祖拟定了编写大纲,孟万春、刘琪、季绪才、王钧、刘复汉、包新田、牛树基、赵鹏、王亚红等人在稿件编写、资料提供、照片摄影等方面都为本书的出版作出了贡献,黄瑞萍、包孝祖、张润平完成了本书的统稿和修改工作。在此一并为记,铭之示谢。本书中所涉数据下限截至2009年8月,特此说明。
  悠久丰富的历史和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苍白的,都仅仅是撷取了几朵浪花。本丛书只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寻访甘肃大地历史文化蕴藏的线索图。有兴致的读者朋友们,不妨以本丛书为向导,顺藤摸瓜,寻幽探隐,以您的新发现,来批评、填补本丛书之缺憾。
  《甘肃史话》丛书编委会







阅读提示:岷县史话的作者是张福宏,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岷县史话下载地址

上一本:临泽史话
下一本:太平有象--汉画像六十品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