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少华 日期:2014-08-19 13:16:12
列强环伺时,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国脉微弱时,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日本肆掠时,蒋介石提出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新中国成立,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让中国人民彻底挺直了腰杆,而“以阶级斗争为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口号,也见证了那个激情燃烧至疯狂的年代。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发展是硬道理”、“三个代表”、“与时俱进”、“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等口号,都是对时代最简洁、最准确的概括。
作者简介:
马少华,生于八十年代。山东烟台人。曾以理科为业,转而为文,涉及历史、体育、科幻、武侠等多个领域,已在国内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曾获搜狐十大体育评论家称号,《读者·原创版》签约作者。现从事媒体行业,任历史杂志《旧闻新知》主编。已出版图书《Q版童话》、《世相西游》等。自任历史杂志主编以来,深感历史风云之厚重,尤其中国近百年来的坎坷历程,无时不激荡着人们的灵魂。故有此《百年口号》,与读者一起回味百年来的风雨历程。
目录:
1911~1920
【关键词】:共和、五四运动、天下为公、劳工神圣
“五族共和”
——“五族共和”思想是1911年武昌起义时湖北各界人士提出并议决的。同年在上海召开的共和联合会大会议决:取五族共和的意义,以五色旗为国旗。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向海内外宣布了“五族共和”思想及其政策主张。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1919年7月20日,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1号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指出“主义”变成“抽象名词”空空荡荡而骗人的危害,号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主义”,大家赶快下功夫研究中国社会实际问题,不要满足于谈论抽象名词。
1921~1930
【关键词】:建党、北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共产党万岁”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成都北路7弄30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党的中央局成员、地方组织的代表等1911~1920
【关键词】:共和、五四运动、天下为公、劳工神圣
“五族共和”
——“五族共和”思想是1911年武昌起义时湖北各界人士提出并议决的。同年在上海召开的共和联合会大会议决:取五族共和的意义,以五色旗为国旗。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向海内外宣布了“五族共和”思想及其政策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1919年7月20日,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1号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指出“主义”变成“抽象名词”空空荡荡而骗人的危害,号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主义”,大家赶快下功夫研究中国社会实际问题,不要满足于谈论抽象名词。
1921~1930
【关键词】:建党、北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共产党万岁”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成都北路7弄30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党的中央局成员、地方组织的代表等共12人,他们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蔡和森、邓中夏、施存统、王尽美、邓恩铭、项英、向警予、高君宇、张太雷。他们代表着全国195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也出席了会议。 “枪杆子里出政权”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是在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紧要关头召开的,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与会的不少人对陈独秀、共产国际代表、苏联顾问在处理国民党、农民土地、武装斗争等问题上表现出的右倾倾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党中央所犯错误中的一个错误是不认识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由中国国情特点决定的,即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无产阶级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夺取全国政权。1931~1940
【关键词】:长征、国共合作、抗日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这是毛泽东对红军长征这一伟大转移所作的高度评价,出自毛泽东1935年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17日上午,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正式发表《抗战宣言》,郑重宣布:“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发表的《抗战宣言》正式拉开了伟大的全民族的抗战序幕。
其后,在八年抗战中,该口号被反复引用,成为战争期间最具号召力的经典口号,其悲壮之态溢于言表。
1941~1950
【关键词】:解放战争、新中国、抗美援朝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1943年下半年,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缺员很多。为弥补兵源不足状况,改善兵源质量,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决定开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广泛动员学生参军。
1944年9月16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即席演讲称:“国家在此紧急战时关头,要先其所急,使知识青年效命于战场,因为知识青年有知识,有自动判断的能力,队伍中增加一个知识青年,就不啻增加了十个普通士兵。”他号召全国知识青年积极从军,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是毛泽东1945年9月9日在重庆谈判会见郭沫若时所说的,表达了当时代表人民意志的中国共产党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并指出了在实际中存在的困难,成为当时进步人士的共识。1951~1960
【关键词】:大庆精神、大炼钢铁、大跃进、人民公社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是毛泽东在50年代和60年代之间提出的一个口号。当时中国经历着一个重要的时代,毛泽东为了鼓励工人和农民劳动说:“人生活在世上是需要做不同活动的,也就是所谓的革命,但人要革命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身体,人一旦没有了身体,再好的打算也就只能算上是空想了。”这句口号简单明了地说明了锻炼身体对革命工作的重要性,成为人们加强身体锻炼的经典口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发言,认为把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在讨论中,还有人发言,建议在科学文化问题上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两个口号。
4月28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1961~1970
【关键词】:雷锋、阶级斗争、红卫兵、上山下乡
“造翻有理”
——文革时,《毛主席语录》中有这么一句十分流行的话:“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翻有理。有了这个道理,于是就革命、就造翻、就干社会主义。”1966年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认为他们的行动说明“对反动派造翻有理”,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同时要求他们“注意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从此,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红卫兵高呼“造翻有理”的口号,造“牛鬼蛇神”的反,揪斗“走资派”,还搞乱了地方党委。“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
——1966年8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毛主席和群众在一起》,这篇社论开头就说:“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穿着人民解放军军装,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以及其他同志,在天安门上检阅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百万大军。”8月22日《人民日报》的“报眼”(即第一版右上角刊登毛主席语录的地方)第一次写出了“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的口号。
8月31日毛泽东第二次接见红卫兵时,林彪讲话开口就是:“我代表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向各地来的同学问好,向大家问好!”从此,“四个伟大”的口号就在全国铺天盖地地流传开了,成为那个年代个人崇拜的代表性口号。
1971~1980
【关键词】:批林批孔、四人帮、拨乱反正、改革开放
“打倒四人帮”
——1976年3月下旬起,全国许多城市的群众利用清明节祭祖习俗,冲破“四人帮”的阻力,举行悼念周恩来的活动。北京群众自发汇集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集会,纪念周恩来,痛斥“四人帮”。4月4日,这一活动达到了高潮。当天晚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江青等人把天安门广场的事态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决定清理广场上的花圈、标语。4月5日,愤怒的群众与部分民兵、警察和战士发生了冲突。晚上,群众遭到了驱赶、殴打和逮捕。这次事件为半年后粉碎“四人帮”集团奠定了强大的群众基础。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迫不及待地要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在党和国家处于危急的时刻,1976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事件的通知》,一举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结束,自此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打倒四人帮”——这个口号若非亲身经历,永远都体会不到它的震撼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5月11日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署名是特邀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提出,成为此后解放思想运动的发端和依据。
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念权威性的确立,无数冤假错案得以纠正,一批批的农民分到了土地,自农村起步的改革开始了,人们不再把发家致富当作一种罪恶,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让国人眼界应接不暇,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人从此踏上了务实的道路,一句口号,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1981~1990
【关键词】:联产承包、打破大锅饭、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80年,在邓小平、胡耀邦等领导人的指导下,以胡乔木为代表的历史决议起草小组成员起草了一个历史决议初稿,后经过党内四千人的讨论修改和中央高层领导52人的讨论,最终形成了在党内外影响深远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稿。作为决议起草小组成员的龚育之在回忆文章中指出:在1981年5月16日准备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的修改稿中,第一次出现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提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87年秋,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此次会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同时,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1991~2000
【关键词】:香港回归、下岗、西部大开发
“三个有利于”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符合“三个有利于”思想解放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的谈话中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2001~2010
【关键词】:非典、汶川加油、奥运、世博“与时俱进”
——江泽民在2001年建党80周年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2002年中央党校发表的“5.31”讲话中,江泽民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他又进一步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从此“与时俱进”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理论上的要求,成为一个时代的口号。“以人为本”
——这是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服务人民、热爱人民的决心。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胡锦涛同志所有关于以人为本的论述,都十分明确地指出,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这里讲的人和人民,是同一个意思。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8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在天安门举行演讲大会,李大钊作了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说。李大钊的演说是根据协约国战胜同盟国是“公理战胜强权”的观点而发。李大钊认为,取得这次战争胜利的不是协约国的武力,而是人类世界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国的资本家的政府,而是全世界的庶民,胜利是“庶民的胜利”。这篇演说发表在1919年1月的《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上,同期还发表了李大钊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的观点,热烈赞扬俄国十月革命,预言:“由今以后,到所见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19年7月20日,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1号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指出“主义”变成“抽象名词”空空荡荡而骗人的危害,号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主义”,大家赶快下功夫研究中国社会实际问题,不要满足于谈论抽象名词。“中国共产党万岁”——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成都北路7弄30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党的中央局成员、地方组织的代表等共12人,他们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蔡和森、邓中夏、施存统、王尽美、邓恩铭、项英、向警予、高君宇、张太雷。他们代表着全国195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也出席了会议。“联俄、联共、扶助农工”——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发表改组国民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实现了国共两党联合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深得广大工农和革命人民的拥护。这次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