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缪钺 日期:2014-12-07 13:15:34
居今之世,尊人尊己,举无一当。惟有镜照衡权,撷长弃短,镕冶为崭然之真新文学,兼蓄新质,而能存故美,庶几得之。——缪钺 本书收录著名学者缪钺与百馀位学者亲友的论学书札,经过精心整理,绝大部分为首次出版,极为珍贵。论学友朋中多为文史学界名家,如吴宓、刘永济、陈槃、劳榦、杨联陞等先生,内容广涉史籍考订、诗词品评及学界之书人书事,深具价值。其中与郑天挺、唐长孺、叶嘉莹诸先生学术合作期间的通函,尤见前辈学人治学的谨严风范。
作者简介:
缪钺(1904-1995),字彦威,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史家,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等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的顾问。著有《元遗山年谱汇纂》、《诗词散论》、《读史存稿》、《冰茧庵丛稿》、《灵谿词说》(合著)等著作。
目录:
下册:
与周策纵书(五通)
与钱鸿瑛书(二十一通)
与舒芜书(四通)
与龙显昭书(一通)
与黄良栋书(十二通)
与杨廷福书(一通)
与许总书(二通)
与施议对书(三十通)
与大平桂一书(四通)
与杨殿珣书(一通)
与王勉书(二通)
与黄葆树书(一通)
与陈少松书(一通)
与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秘书处书(一通)下册:与周策纵书(五通)与钱鸿瑛书(二十一通)与舒芜书(四通)与龙显昭书(一通)与黄良栋书(十二通)与杨廷福书(一通)与许总书(二通)与施议对书(三十通)与大平桂一书(四通)与杨殿珣书(一通)与王勉书(二通)与黄葆树书(一通)与陈少松书(一通)与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秘书处书(一通)与上海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书(一通)与日野开三郎书(一通)与张毕来书(一通)与《宋诗鉴赏辞典》编辑组书(二通)与田馀庆书(五通)与爱甲弘志书(一通)与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书(一通)与汤高才书(二通)与严寿澂书(十三通)与林家英书(十二通)与朱碧莲书(十四通)与单人耘书(一通)与黎子耀书(一通)与黄尊生书(二通)与万云骏书(一通)与裴斐书(二通)与林东海书(六通)与谢保成书(七通)与余英时书(一通)与彭靖书(一通)与郑克晟书(一通)与赵俪生书(二通)与吴世昌书(三通)与路志霄书(四通)与陶懋炳书(一通)与邓广铭书(一通)与周一良书(五通)与张秀熟书(一通)与陈贻焮书(十一通)与李文初书(一通)与星子县政协陶渊明研究会(一通)与王永兴书(一通)与卢达书(一通)与周伟洲书(二通)与沈善钧书(七通)与萧艾书(二通)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鉴赏辞典》编委会书(一通)与钟敬文书(一通)与何兹全书(五通)与严庆龙、贺银海书(一通)与张大可书(一通)与西川常子书(一通)与陈翔华书(一通)与郑小容书(八通)与中山大学“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备委员会书(一通)与黄烈书(一通)与刘梦芙书(十二通)与王运熙书(三通)与朱大渭书(十三通)与熊盛元书(十二通)与黄纪苏书(一通)与杜进科书(一通)与罗时进书(一通)与王文才书(一通)与林庆彰书(一通)与吴熊和书(一通)与《地名知识》编辑部书(一通)与杜兰亭书(一通)与马良怀书(二通)与徐续书(一通)与刘梦溪书(十三通)与张世林书(九通)与周退密书(二通)与施蛰存书(一通)与曾大兴书(一通)与王蛰堪书(一通)与卢为峰书(一通)与邱镇京书(一通)与尚永亮书(三通)与季聪书(一通)与张一璠书(二通)与富寿荪书(一通)与纪念晏殊诞辰千周年大会筹委会书(一通)与郝润华书(一通)与万绳楠书(一通)与何满子书(一通)
整理后记
缪钺先生致熊德基先生书
德基先生:元月十八日 手书及赐示大诗数首,均已拜读,至深感慰。来示说,去年收到拙稿《灵谿词说》之后,曾寄来一长函,但迄未收到。外来函件寄至川大历史系者,我都能收到,因为每天都有人从系办公室给我带来,不知 先生赐函何以失落,殊可惋惜。尊著《唐代民族政策初探》一文,已仔细拜读。资料丰赡,论析精覈。文中谓唐太宗以汉人而习染鲜卑,所以在民族关系上能破除狭隘界域,以宽广胸怀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此论深惬鄙怀。私见常以为,我国古代儒家所倡导的民族观念,认为,民族的界限,重在文化而不沾滞于血统,一方面讲“华夷之辨”、“夷夏之防”,一方面又主张“夷狄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此两种提法是一种辩证的结合。其目的在于保存当时华夏高度的文化与经济,不使其受到戎、狄等落后部族的干扰,而另一方面又想用华夏高度的文化影响这些落后部族,而引掖其前进于华夏之域,並不因为血统的不同而永远歧视、排挤他们(譬如像今日南非种族主义者那样)。这种开明的见解后来很见效果,使中华民族不断的发展壮大,增加新鲜血液。秦汉时期,春秋、战国时的戎、狄、舒、夷等族均不见了;隋唐时期,魏晋以来内迁的诸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也不见了;他们都是“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我常以为,唐朝所以能朝气蓬勃,成为盛世,魏晋以来四百年中的民族融合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给中华民族增添了新鲜血液。在古代君主中,在这方面有两个人最有贡献:汉族君主是唐太宗,少数族君主是北魏孝文帝。他们二人都是有远见大度,消除民族血统的偏见,以华夏——汉族的优秀文化,融合各族,在历史上是很有功绩的。我在讲魏晋南北朝史专题时曾涉及此问题,因读 尊文而略发之。 先生以为或有可取否?望进而 教之。来示谈到,已写《漫谈诗钟》一文,待刊出后当拜读。诗钟虽是游戏之事,但可以练习作诗的构思之巧与艺术之精。我记得前人所作诗钟有很精彩者,如咏物格,楼与刘备,“其中绰约多仙子,天下英雄惟使君。”(集白居易、陆游诗句,贴切、工巧、浑成。)又如嵌字格,“磨”、“画”二字,“去日暗惊磨镜老,看人多学画眉深。”(这是黄晦闻先生所作,隐喻感慨。)承 询“元、殿、花、眼”,殿何所指,这确实费解,我一时还想不出来。大诗四首均清峭有致。“偶因避祸欲逃名”句,“名”字入韵,与下文“真”韵不叶,改为“逃名去”,何如?拙撰《灵谿词说》续稿,又在《川大学报》82年第四期中刊出,兹寄奉一册呈 教。小诗两首,附博一粲。专覆,敬颂春禧 缪 钺拜上(1983年)元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