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游游 刘铁 日期:2016-06-26 23:30:05
精品推荐:本书从独特的角度,用清新流畅的语言,以文学传记的笔法,详细、全面地讲述了慈禧的传奇人生,精细描绘了慈禧独特的个人魅力、非凡的政治头脑与平衡政局的能力,以及她对清朝末年政局的影响,旨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慈禧的人生经历,从中或了解历史真相,或有所启迪。本书以清新流畅的语言,从独特的角度为读者描写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着重讲述了她卓越的政治才能与非凡的政治手腕,以及在她统治期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旨在让读者了解真实的武则天,从她的成长经历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目录:
女人传.慈禧太后第一章慈禧的年轻岁月
第二章屈辱的条约
第三章两股势力的角逐
第四章富贵险中求
第五章统治中国的序幕
第六章怒罢“议政王”
第七章开展洋务运动
第八章诛杀心腹太监
第九章母与子的权力之争
第十章吴可读的“尸谏”
第十一章东宫病逝
第十二章甲申朝变
第十三章帝后两党的战争
第十四章甲午战争爆发
第十五章维新变法女人传.慈禧太后第一章 慈禧的年轻岁月第二章 屈辱的条约第三章 两股势力的角逐第四章 富贵险中求第五章 统治中国的序幕第六章 怒罢“议政王”第七章 开展洋务运动第八章 诛杀心腹太监第九章 母与子的权力之争第十章 吴可读的“尸谏”第十一章 东宫病逝第十二章 甲申朝变第十三章 帝后两党的战争第十四章 甲午战争爆发第十五章 维新变法第十六章 变法失败第十七章 重整朝纲第十八章 废帝计划的夭折第十九章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第二十章 两宫返京第二十一章 慈禧的新政第二十二章 两宫宾天第二十三章 回顾太后的一生女人传.武则天第一章女主降生第二章被遗忘的名字第三章初唐新贵第四章幸福的童年第五章家道衰落第六章入宫第七章太宗的赏识第八章恐怖的谣言第九章禁忌的恋情第十章埋下“情种”第十一章尼姑庵的惨淡岁月第十二章二次入宫第十三章夫妻同盟第十四章群臣的反对第十五章新皇后春风得意第十六章大唐的女主人第十七章“二圣”临朝第十八章抢了男人的风头第十九章铁腕夺权第二十章血腥与安乐第二十一章千古一帝第二十二章无字碑“谁叫我一时不痛快,我就叫他一辈子不痛快。”—— 慈禧太后她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悬挂于苍穹之上。—— 武则天晋升贵妃慈禧入宫后,咸丰帝让她住在了长春宫。在清朝,后宫人物的等级分别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慈禧入宫时是贵人身份,级别还算不错,但与比她级别高的后宫人物们相比,她的地位并不乐观。由于她有一种只想比上、不想比下的心理,所以,她开始处心积虑,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晋升机会。皇帝嫔妃众多,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她们有非常详细的了解,但有一个人却开始对慈禧有了一定的戒心,那就是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 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在历朝历代都存在。皇后对于才貌出众、表现突出的慈禧并不喜欢,但后宫的规律就是如此,皇后排斥的,皇上往往会视若珍宝——咸丰帝对这个新贵人可是非常喜爱。 也有一种说法,说是慈禧人宫时并不受咸丰帝更多注意,而不甘平庸的慈禧却运用了种种手段吸引了咸丰帝,终于以自己的才情打动了皇上,开始了她受宠的经历。但历史学家们却似乎更倾向于她人宫即受宠的说法,因为据种种资料显示,这种可能性似乎更大些。不过不管怎样,她都是咸丰帝极为喜爱的人,而皇后则因此产生了不满。皇后时常在咸丰帝面前有意无意地说慈禧的坏话,而慈禧则尽情地施展着她的才情,用她的娇媚吸引着咸丰帝。 皇后知道仅靠劝诫无法说动皇上,她开始使用种种手段,但都以失败告终。 逐渐地,咸丰帝因为宠爱慈禧,有时早朝也不上了。 历史上的各朝各代,但凡后宫人物能够迷得皇上不上早朝的,一般都会有祸患发生。于公于私,皇后都不允许这种事发生,她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把祖训搬出来让太监诵读,总算让咸丰帝恢复了正常的理政时间。但皇后准备惩戒慈禧的种种手段也没能成功,这主要还是因为慈禧聪明机智,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种种危机,得以一直保全自己。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应在慈禧身上似乎有了真实的写照,她在咸丰帝的宠爱下不断获得晋升。到了咸丰六年,她生下了大阿哥载淳之后,就已经升为了懿妃,又一年,升为懿贵妃,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 咸丰帝当政期间,内忧外患。可惜的是,他一直不争气,既没能力也没意识去改变这一切,所以无论是国家状态还是他自己的身体情况,都是每况愈下,而他却并不担心。慈禧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渴望皇上能够清醒过来,勤于理政,稳固自己的江山。可惜她生不逢时,咸丰帝的种种表现让她一再失望。也许,最初的她很满足于自己的宫中地位与人生境遇,而后来的种种,都与她对咸丰的失望有关。不过无论是她一直蓄谋在心,还是随机而变,总之,她的未来都是出乎这个庸庸碌碌的皇帝的意料的。 这个时期,仅仅二十二岁的慈禧,在后宫中就已经地位显赫了。然而,至少在短时间内,她不会去冒然觊觎皇后的位置,毕竟那是一国之母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但她显露出的才华却已经远远超过了皇后。毕竟,当一个人的身份很难与对手抗衡时,就应当选择修炼本事。无论当时的慈禧是否打过皇后的主意,她都走了另一条路,即开始掌控国家的权力。她通过各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展现自己的政治才华,让咸丰帝对她有更多的认识。 其实,在封建时期的朝廷,后宫是不能干政的,所以慈禧的这一步棋有些冒险,就看咸丰帝怎么对待了。而事情正是向着有利于她的方向发展,咸丰帝并没有警惕她的行为,这也给她逐渐攫取权力提供了一定基础。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是因为咸丰帝沉溺于酒色之中,身体每况愈下,再加上国家一直动荡不安。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遇到这种自己的精力已经远远无法应付的状况时,要么会精神崩溃,要么会消极回避,而咸丰帝正是选择了后一种情况。已经并不关注政治局势与走向的咸丰帝,又哪会在乎一个女人对政治的野心呢?或许,这个时候他巴不得有人来帮他,这也就无形中给了慈禧更多的机会。 与其他嫔妃不同的是,慈禧的文化修养比较高,工于汉文、擅于书法。 咸丰帝体弱多病,而当时国家又值多事之秋,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英法联军的侵略。咸丰帝便经常口授,让慈禧代理批阅奏章。后来,开始允许慈禧发表自己的政治意见,使得慈禧逐渐有了政治资本。太宗去世,高宗即位,武则天与众多宫女一起被送人感业寺为尼,这期间她的整个人生走到了最低谷。一个女子到了后宫本来就前途莫测,得皇帝宠爱的机会很少。皇帝死了,变成了尼姑庵里皇帝的未亡人,出头的机会几乎已经不存在。因为所谓“未亡人”,就是这个人虽然还没有死,但她今后生命的唯一目标就是等死,等着到九泉之下去跟皇帝会合。被送往感业寺的那天,宫人们被驱上几辆破旧的马车。当马车离开皇宫时,车里的宫人抱作一团,放声痛哭,阵阵哭声伴随着车轮碾在石板上吱呀吱呀的声音,撒在了此去的路上。只有武则天一个人低着头,似乎陷入某种沉思冥想之中,对于身边宫人的哭声充耳不闻。穿着白色丧服,垂着头走进感业寺的宫人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举行落发仪式,从此青灯伴古佛,一心一意为皇帝诵经祈福。斩断了三千烦恼丝,也就代表着和之前的俗世生活划清了界限。等着接受剃度的宫人排成一队,感业寺的住持照例向她们宣讲道:“各位在过去,随侍在先皇身侧,为皇室效力。如今先皇驾鹤西去,诸位遵制和我佛结缘,皈依佛门,受佛祖庇佑。贫尼在此恭贺各位。今后,为不辱先皇的英名,各位应痛下决心,斩断浮世一切烦恼,在此用心修炼。”一席话伴着香炉中的檀香,散向大殿的每个角落。住持讲解完后,站在宫人身后的诸尼开始诵经。在响起的这片祝祷声中,落发仪式开始。宫人们每次有五六名坐在小凳上,散开自己精心留了多年的长发。垂下来的长发,闪着长期用皂角梳洗带来的光泽。一名尼姑送来有架的水盆,另外一名尼姑就用水润湿头发,由住持在每个人的头上,做出剃发的样子,立刻有五六名尼姑,以熟练的手法,把一个个宫人的头发剃光。宫人眼中的泪水,随着一缕缕被削断的长发不断滴落。事到如今,她们已别无选择,只能眼睁睁看着寒光闪闪的剃刀在自己头上滑过,把自己心爱的头发剃除殆尽。后面其他等待剃发的宫人,看着前面五六个同伴转眼之间变成了光头,那模样要多怪异有多怪异。可她们此刻早没了宫中那种好动好奇的活泼,她们只看到了自己即将面对的命运——一身缁衣,一卷佛经,一段凄凉的余生!在感业寺里,武则天的生活比她之前在宫中还要寂寞难耐。宫中至少有锦衣玉食可以享用,有万卷藏书可供阅读,还有无数个未知的机会在等待她。如果后宫还可以算是一座华丽的牢狱,这里就是埋葬一切希望的坟墓。吃的是素斋还好说,但不准外出,也不准会客,完全丧失了自由。为了避免宫人将宫中的生活,特别是天子寝殿里的秘事泄露出去,宫人被严密地和外面隔离了。虽然她们没有被拉去给先皇陪葬,但这种情形无异于活的殉葬,她们只是一群多了呼吸和感情的人俑。这样的境遇,实在是让人生不如死。武则天入寺之后,法号为明空。这似乎也意味着,她再也不是那个千娇百媚、才华出众的“武媚”,而只是个遁入空门潜心悟道的世外之人。甚至连她本人,也形同无物,一无所有。她仿佛看见,无形的岁月在这里化为有形,一笔笔画上宫女旧日姣好的面容;那些熟悉的、原本充满青春活力的面孔,如今就像秋日里的黄叶,没有了半点光泽,呈现出的只有一种压抑的枯槁。昨日之种种美好,如今看来已如隔世般久远。时间一长,有的宫人逐渐精神失常,被监禁在房间里不许出去,没多久就发疯死去。也有的宫人因为无法适应这样的生活,虽然没有发疯,但内心长期压抑,因而病倒,最后在得不到适当诊治的情况下郁郁而终。还有的宫人实在受不了这种精神上的折磨,选择了自行了断。和那些进宫不久又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同伴相比,武则天的境况相对还好一些。她有着极强的适应力,在宫中十多年的磨砺中,养成了极为坚毅的个性。她又读书明理,凡事十分看得开,源自母亲的佛教信仰也在这时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如果说别的宫人人寺是迫不得已,那么武则天至少可以在这里重温她童年时的信仰。而且她心中还一直有个支撑她活下去的希望,那就是李治当初的许诺。尽管武则天与当今皇帝李治有过别人不曾有过的爱情,李治对她也曾信誓旦旦,但这些能靠得住吗?对于自己的奢望,有时连她自己也觉得不切实际。别的不说,仅从子纳父妃这一点上来说,传统的伦理道德不允许,朝中那些饱学儒典的文臣不允许,曾驰骋疆场为国尽忠的武将们更不允许。包括武则天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生活在由伦理纲常编织的网中,没有人能够免俗。武则天很犹豫,她不是一个会轻易死心的人,可是现在,她的希望眼看着由太阳变成了一盏灯,而这盏灯马上也要灭掉了。夜里,武则天趴在鸳鸯枕上,历经一遍遍的希望与失望,烫脸的热泪将枕头反复沾湿了不知多少回。这是她偷偷从宫中带来的枕头,她曾枕着它睡了十几年。它记录了她无数天真的美梦,无数的希望和痛苦!“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容颜虽未改,韶华总难留,她每次揽镜自照,无不痛哭失声。但哭泣又能减轻多少酸楚和哀愁?昔日为了争宠,为了品级的提升,多少宫人费尽心机,争相打扮,倾轧对手,如今,太宗驾崩,她们全被扫地出宫,在尼姑庵内自生自灭。“那个与我海誓山盟,那个总是温情软语哄着我的李治,难道忘了之前许下的盟誓?也忘了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些欢乐时光?”武则天仍能忆起,出宫前,她曾连续几天睡不好觉,盼望他派人来。可一次次等待,换来的只是一次次失望。这是怎样锥心的想念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