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明乔,苏克勤 日期:2021-12-17 03:54:28
梅姓源出子姓,子为商汤后裔。三伉姓注:“梅出于子姓。”子姓是商朝王族之族号。传十四世成汤(即履,亦名天乙)因战败夏桀而即位于今河南偃师县西,国号商(前1600——前1046年)。至盘庚迁都于今河南安阳县之殷圩,国号殷。盘庚八传至武乙,移都今河南淇县。武乙崩,子文丁继位。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省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梅伯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有人来劝:忠言逆耳,免招杀身之祸。梅伯慷慨陈词:如果人人不敢直言,朝廷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于是凡遇纣王无道,即当庭指出,纣王怒将梅伯杀掉,还残忍地把梅伯的尸体剁成肉酱。梅伯因忠贞不屈而流芳。梅姓的另一出处是他族所改。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朝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梅姓。
梅氏宗亲人才辈出,代有名贤。如秦代长沙守备梅茂将军;汉朝梅钼,户部侍郎、台候,梅岭古庙有联志其功德;梅福,尚书;晋朝梅赜,著《古文尚书传》;北宋梅尧臣,尚书部官员外郎,著《宛陵集》等,被欧阳修推为现实诗开山之首;明朝梅篱,国子监助教,著《尚书考异》《古易考原》;梅殷,将军,宁国公主驸马;清朝梅曾亮,道光朝进士,户部郎中,著《柏枧山房文集》;梅文鼎,著《天文地理日历书》等18种,且一家四代通晓历算,故他与英国牛顿、日本关考和并列为17世纪世界三大数学家;梅雨田,曾为清廷“内庭供奉”,有“胡琴圣手”之称;梅光迪,美国哈佛大学文学博士,曾在该校教学,回国后任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著有《梅光迪文录》;梅贻琦,历任清华大学校长,1958年任台湾国民党“教育部长”;梅公任,台湾国民党某机构委员;梅兰芳,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文联副主席;梅龚彬,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梅长龄,历任台湾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央”电影事业公司总经理、“中国”电视公司总经理等职;梅林,作家,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梅恕曾,曾任国民党“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中央”通讯社、中华电讯社、重庆《民主日报》社长等职;梅益,国共谈判代表(周恩来是首席代表);梅桑榆,遣散日本军民回国署署长;梅畅春,铁道部设计局副局长、大桥工程局总工程师;梅焯敏,历任湖南北伐军总参谋长等职;梅子益,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任副师长、安徽省公安总队副司令员;梅可望,历任台湾“中央”警官学校、东海大学校长;梅含章,国民党少将;梅兆荣,1993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国公使;梅平,1995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纽约总领事……
作为梅兰芳家族诞生地的江苏,梅氏字辈并不一致。邳州梅氏字辈是:纪锡玉作,步兆占光,瑞德祥多(梅杰提供)。南通梅氏字辈是:贯日见义广,丛德叶玉曾,贤良继承善,庆保时克昌(梅叶青提供)。南通梅氏字辈是:相照有周,广崇德益,志成善庆,宝贵克康(梅文龙提供)。泰兴梅氏字辈是:本滋承世志,绍继克丰昌,富贵荣华盛,光明永远芳,存仁有余庆,积德显祯祥,尊祖家声振,敬宗福泽长(梅仁庆老先生校正)。沛县海子涯:廷献家修良,法善济世常,瑞雪兆丰吉,清新增宇祥,宗贤显宏志,俊杰伟功强,尊圣庆福齐,学正振永昌(上述字辈是自17——56世,梅法涛提供)。南京“金陵梅”字辈(一世祖梅钰成,系宣城“成”字辈,文峰梅17世,宣城梅25世),从第二世起:长茂孙枝,咸绳祖武,立学明伦,育才辅德,积庆锡光,启家华国(梅仁庆提供)。
江苏梅氏族谱有多种卷本,各地堂号不一。
南京《金陵梅氏支谱》十卷,(清)梅寿康纂修,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都梅氏族谱》,二卷,(清)梅鸿等重修,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崇文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常州梅氏宗谱》,著者待考,文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一卷,藏常州市图书馆。
P3-4
2014年是世界大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以《百年梨园第一家》向他致敬。
有关梅兰芳先生的书及论文真是不少,但至今仍没有一本写梅兰芳这个家族,特别是其作为近代梨园第一家的书,所以,我们来填这个空。作者之一的张明乔,跟梅兰芳是一个县(泰兴县)的人。加之多年来他一直关注、研究地方文史,对梅兰芳家族的情况了解得还是比较细的。为了获取更多更细的资料,我们找到了泰州政协文史委尹愚夫主任,尹主任非常热情,马上跟泰州市梅兰芳研究会(以下简称“梅研会”)联系,于是我们有幸认识了“梅研会”的会长陆镇余(曾任泰州市副市长)先生。陆会长即刻召开“梅研会”全体人员会议,布置支持我们采写事项。期间,我们还得到泰州史志办菊也等先生的帮助,这些都使我们激动万分。此后,我们又多次去上海、北京梅兰芳故居收集资料。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之一的苏克勤其实早有写梅兰芳的打算,家中藏书里有关梅兰芳的书就有10多本,这些书,对我们创作《百年梨园第一家》是有帮助的。有了这样一些必要的准备后,我们开始夜以继日地创作。创作期间,郑州大学出版社的骆玉安副社长除多次电话了解情况外,还特地从河南赶来江苏看稿,这种负责任的态度无疑鼓舞了我们。
本书写作时间较短,错漏难免,敬请各界文友批评与指正,你们的意见,一定会成为该书再版时的正确之音、至理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