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院士的故事


作者:邢筱萍  日期:2014-05-07 11:43:51



科普讲座请最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多元文化交流长年地向学生传播着极品艺术,武术比赛蝉联十次市级冠军,航模屡屡在国级市级夺魁获奖、红十字会成为市级先进、Om比赛实现北京市零的突破,获世界金奖……德育更是以各种渗透人心的形式教育学生爱国,教会青少年做人。周恩来班与周恩来奖章的设立,南京教育基地的确定,主编邢筱萍征集了院士的题词和校刊连篇刊载成《院士的故事》,《院士的故事》中有动人心弦的成人仪式,建队仪式,毕业典礼……。中关村中学打开校门与全国各地,与世界十几个国家交流,让师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与科研更是凝注了干部与教师的心血,整合课程资源,初步形成了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化教学课程板块;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抓教学改革,抓教师基本功,中考、高考成绩在稳步提高。干部教师八仙过海,群星闪烁,学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腾飞状态。
  目录:
  序言
院士的故事
用在狂风中织网的精神干事业——访电工学家严陆光院士
严陆光院士“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箴言
学笃风正,满腔热忱报效祖国——记我国现代大气科学奠基人叶笃正院士
我国国防水声科研事业奠基人汪德昭院士
我国第一枚火箭设计与制造者王希季院士
千年飞天圆梦人王永志院士
声学大师马大猷院士
被誉为“我国氢弹之父”的于敏院士
读懂黄土是他倾情一生的事业——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
为祖国毕生勘探石油的刘光鼎院士
第一个走遍神州大地的农学家卢良恕院士
学习成就了他的人生伟业——访著名物理学家周光召院士
科学与艺术融于一身的冼鼎昌院士序言
院士的故事
用在狂风中织网的精神干事业——访电工学家严陆光院士
严陆光院士“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箴言
学笃风正,满腔热忱报效祖国——记我国现代大气科学奠基人叶笃正院士
我国国防水声科研事业奠基人汪德昭院士
我国第一枚火箭设计与制造者王希季院士
千年飞天圆梦人王永志院士
声学大师马大猷院士
被誉为“我国氢弹之父”的于敏院士
读懂黄土是他倾情一生的事业——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
为祖国毕生勘探石油的刘光鼎院士
第一个走遍神州大地的农学家卢良恕院士
学习成就了他的人生伟业——访著名物理学家周光召院士
科学与艺术融于一身的冼鼎昌院士
系统真菌学家女院士郑儒永
著名数学家王元院士的成名之旅
被誉为“当代毕异”的王选院士
深切缅怀王选院士
用梅花精神办梅花事业——访梅花院士陈俊愉
家贫如洗的茅屋走出了大科学家——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曾庆存院士
他在生态科学的园地上孜孜采撷和探求——记生态学家阳含熙院士
成长感悟眷注后人——控制论与人工智能专家戴汝为院士自述
农家茅舍飞出了金凤凰——访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院士
叶铭汉院士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我国计算机的先躯张效祥院士
数学王国的巨人吴文俊院士
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钱学森
激情燃岁月烈火铸永生——记为我国现代国防事业英勇献身的郭永怀院士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访郭永怀院士的夫人李佩老师
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第一位中国人——访李方华院士
美丽夜空有一颗王绶琯星在闪烁
当代神农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昆虫学家张广学院士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付商抄)
科学家的期望
学生的读后感
体会“学贵于行”——读周光召院士的故事有感
历史将记住这位老人——于敏
联想蜜蜂采蜜之程——读冼鼎昌院士故事有感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读王永志院士的故事有感
传承他的精神,立志成才——读王希季院士的故事有感
做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向王元院士学习
一生之计在于勤——读刘光鼎院士的故事有感
致曾庆存院士的一封信
我眼中的叶铭汉院士
读冼鼎昌院士的故事有感
寄身立言要立足于祖国——读马大猷院士事迹有感
创新,成功之源——《院士的故事》读后感
我们学习的榜样——读张广学院士的故事有感
在院士光环的背后——读郑儒永院士的故事感想
求真务实,报效祖国
冰心一片暗香凝
天文设帐几书生——赞王绶琯院士
我敬佩刘东生院士
耐住寂寞静心研究五十年——记李方华院士
感受科学名人获取成功之启示
永远的坚守——感悟科学名人阳含熙
于平凡处见不凡
为而千里——读戴汝为院士故事有感
一条坎坷却宽敞的路——读郭永怀院士故事有感
真正的巨人——读《数学王国的巨人——吴文俊》有感
做中国的脊梁——读钱学森院士故事有感
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感
踏着他的足迹前进——深切缅怀王选院士
卢爷爷的精神鞭策我成长
编后语
后记——永久的感动我国国防水声科研事业奠基人汪德昭院士
1978年11月的一天下午,两艘供作水声科学实验的舰船,载着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的30余名水声科技骨干起锚出发,朝着预定的西沙群岛东北海域驶去,准备进行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深海水声实验。率领这支实验队伍的就是汪德昭教授。那年他已73岁,但仍然抱着对我国国防水声科研事业的满腔热忱,亲自出航,指导这一次深海水声实验。
南海浪高涌大,午夜舰船进入深海,开始刮大风了,船身就像摇篮一样,大幅度地摇摆起来,连素不晕船的汪老也剧烈地呕吐,但他还和大家一起坚持工作。最后,大家发现汪老口吐黄水,不得不“强迫”他躺下休息。不料刚刚躺下,一个大浪打来,船身剧烈抖动,竞把重近百公斤的汪老从床上抛到了空中,向桌子冲去。眼看他的头部就要和铁制的桌角相碰了,幸亏随行的一位同志反应机敏,纵身一跃,双手抱住了他的身躯,才避免了一场不堪设想的意外。这次出行,几遇险情,当他们完成实验任务后准备返航时,又遇到了更意想不到的事故——船舵失灵了。舰船在海上随风漂流起来,而且向着与回程相反的西沙群岛漂去。最后他们不得不发出紧急呼救信号,由我国南海舰队派出救生舰艇将实验船拖回了港口。
这次深海水声实验非常成功,当问及汪老为何冒如此大险时,汪老说:深海水声规律的研究,是实现远程和超远程水声探测的物理学基础,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同时这也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前沿课题。现在取得的成果表明,在这个领域的许多方面,我们已不再落人之后了。
这位热爱水声科研事业,热爱祖国的科学家就是中关村中学第一任名誉校长汪德昭院士。
聪颖勤奋技夺天工
汪德昭自幼天资聪颖,学习勤奋,从小学到大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他兴趣广泛,特别喜欢动手实际操作,总想弄清“为什么”,有时也难免犯些小“错误”。
有一次,家里买了一支体温表。汪德昭听说温度表可以测量温度,便端来一杯开水,想看看体温表可以显示出多少度。由于他不懂体温表与一般温度计的区别(体温表只能量35~42℃之间的温度),所以当他刚把体温表放人开水杯时,体温表立时就炸了。这个教训让年幼的汪德昭记一辈子,认识到在做事之前,先要仔细了解它们的特性,不可莽撞行事。
有一段时间,汪德昭看见钟表就想把它们拆开,看看里面的构造和原理是什么。他曾经把父亲的怀表拆开却装不上了,所以后来好长一段时间,妈妈见到他就把家里的钟表藏起来,生怕又让他给拆了。虽然如此,汪德昭还是从中弄明白了钟表是靠发条松动来带动指针转动的。
有一次,他听大哥和同学们议论:陶瓷和木头都是绝缘体,不导电。夏天,有一次突然闪电雷鸣,汪德昭就赶紧跳到饭桌上,手举两个瓷茶杯,想看看这样是否就可绝缘不被雷击。这个举动成为家庭的笑谈,虽然幼稚可笑,却显示了他自幼就对探求科学道理的热衷。
正因为他自幼喜欢动脑动手,所以他以后在北师大物理系学习时,对实验技术非常重视,加之受到重视实验技术的吴有训教授(我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的熏陶,后来做出了不少富有创造性的成果。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法国留学时为居里夫人解困一事。那是汪德昭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工作时,有一天,居里夫人手拿一件仪器,面带愁容,对他说:“汪,这是我天天用的Wolf型静电计——德国仪器,它的最关键部件是一根一个μ细(μ为微米,即千分之一毫米)的白金丝,长约45毫米。可是现在这根丝断了!因为战争关系,到德国买仪器是不可能的,而我的研究工作一天也离不开它。汪,请你务必帮我这个忙,另焊一根一个μ细的白金丝吧。”
一个μ细的白金丝,在一般的光线下看见它都不容易,何况焊接!再把它直接焊到铜柱上,根本是不可能的。为了这台仪器,居里夫人已找过许多高级研究员试焊,皆告失败。她说:“中国人手巧是世界闻名的,请你务必帮这个忙。”
汪德昭想法国高级研究员做不成的事,看看我们中国人的!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台仪器修好,为中国人争光。经过苦苦的探索研究,他把一根较粗的白金丝直接焊上细铜柱。白金丝可以镀银,使直径变粗,再经过一般的拉丝技术,把银丝中心的白金丝直径拉成一个μ细,然后用淡盐酸溶液将银层去掉,经过大约三个多星期的实验,静电计居然修好了!居里夫人高兴地说“和原来的一样”。这件事情在巴黎科技界传开了,很多人要求汪德昭帮他们修类似的仪器。前几年,X射线专家Glnier访问中国时,在欢迎宴会上还特别提到此事,他说,汪为法国战时科学研究的进展起了作用。
藐视纳粹拥师依旧
1933年10月,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经物理学家李书华教授介绍,汪德昭投奔法国高等理化学院院长郎之万,并到他的实验室学习和工作。郎之万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不仅在科学上建树颇丰,而且是一位关心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志士。他担任了反战争、反法西斯国际常设委员会主席。他的爱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雅克·梭罗蒙被纳粹杀害,他的爱女被关进奥斯威辛集中营,他自己也身陷囹圄。郎先生被盖世太保逮捕的消息,引起各方强烈的抗议。巴黎拉丁区和凯旋门的游行示威遭到镇压,死伤多人。知名人士如爱因斯坦、卡皮察等,不仅抗议还想方设法营救朗之万出狱。因此,纳粹党人一时还不敢对他下毒手,而是先把他投入监狱,随后又将他送到距巴黎100多公里的TROYES小城拘留,虽允许他在城内活动,但不准离城,并要求他每两天到德军住所报到一次。
当时法国维希傀儡政府听从德军的指示,下令免去朗之万的一切学术职务。汪德昭作为一个外国人在非常时期,更要十分慎重,否则会遭到德国人的迫害。为了表示抗议,他终于想了一个办法,法国科学院出版的斛学院学报》(简称C.R.)有条规定:凡是在C.R.上发表的论文,必须由院士推荐。在正常情况下,汪等的论文皆由朗之万推荐,现在朗之万被免去一切学术职务当然也就无权推荐论文了;但汪德昭偏要寄论文给郎先生,希望他照例推荐。文章要是在学报上发表了,这就等于维希政府的命令无效,朗之万仍然是院士,用这种方式表示不承认郎先生被免职。汪德昭于是将自己的论文(伏气中的离子平衡》给他寄去,郎先生回信对论文表示满意,并感谢给他寄论文。同年12月30日这篇论文在C.R.上发表了。实验室的同事们很高兴并向汪德昭祝贺,因为用这种方式支持郎先生的方法胜利了。那时在镭学研究所工作的钱三强同志,赞成这个抗议办法,也把论文寄给郎先生,由郎先生推荐发表。
老鹰捕兔硕果累累
汪德昭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时,经常爱讲“老鹰捕兔”的故事。他说:你们见过老鹰抓兔子吗?老鹰在觅食的时候,总是先飞得高高的,在高空中盘旋,用它敏锐的目光搜寻猎物。等到发现了目标,就会迅如闪电地猛扑下,紧紧抓住不放。一个好的科学工作者就应当像老鹰捕兔那样,在开始工作之前,先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寻找并思考自己工作的“切入点”。等到酝酿成熟,就要下大力气,紧紧围绕课题锲而不舍地做下去,这样就有可能做出好成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几十年来,他在领导我国国防水声科研上,硕果累累。
在科研战略指导思想上,他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研究途径得到批准,即先研究近海、浅海,后研究远海、深海。他提出的努力目标是:在世界声学研究这首“大合唱”中,我们中国至少要有几个方面处于“领唱”的地位。
“文化大革命”后声学所恢复,仅一年时间,汪德昭即带领全所人员完成了近50项科研课题,其中意义重大成果有14项。为此声学所光荣地受到了国务院的传令嘉奖。声学所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都作出了直接的贡献,例如,在国防建设方面,由于声学所的研究成果,我国第一台近岸水下预警声呐(“声呐”俗称水下雷达,英语缩拼字“Sonar”的音译,原意是“声音导航和测距”)诞生了,结束了敌方潜艇在我国近海海域招摇的局面。此外,20号鱼雷声制导系统、鱼雷靶场跟踪系统、505潜用综合声呐……都在相应的岗位上发挥了作用。
在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声学所研制出了一种十分灵敏而别致的报警设备。利用声呐技术研制出761型波束渔探仪,不仅能搜索、跟踪鱼群,而且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指示鱼群的方位距离和大小。当年“沪渔387号”渔轮在试验作业中,利用这种仪器测到2000米远的大鱼群,结果一次网鱼21.2万公斤。不少著名的国际水声学家曾经表示,中国的水声研究水平可能仅次于美国。而美国Gouid公司国防电子部总裁则公开表示:在浅海声场方面,最有发言权的是中国,这其中,汪德昭院士功不可没。
P16-20







阅读提示:院士的故事的作者是邢筱萍,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院士的故事下载地址

上一本:金戈铁马辛弃疾
下一本:宋教仁传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