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远去的王者


作者:李鹏  日期:2015-01-21 13:49:14



英雄的价值就是人类的价值,没有了英雄,人类会感到生命缺乏了意义与光彩。书中用史诗般的语言深入刻画出37位世俗帝王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带给我们修身、齐家、治国等诸多思考。他们是……
  阿提拉
  英雄阿提拉将匈奴人的血性和冒险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也把这个伟大的民族在历史舞台上最后的表演推向了高潮。血性并不是我们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至高道德,血性原本就深植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血性,是一种来自生命本源的张力,一种游走于心性间的渴望!血性不是粗鲁与野蛮,不是残暴,不是粗糙的皮肤和浓密的胸毛。血性绝对不是杀戮的代名词,更不是嗜血成性的暴戾。而是人们生来就该具有的一种性格:不屈服、不言败、不被世事所奴役驱使。
  利奥尼达
  英雄能产生足够与世界抗衡的力量,当列奥尼达等人面对数十万的波斯军队的时候,不仅仅是勇武,他们的精神与自由的信念显得更加可贵,这才是希腊人在波希战争中最后获胜的根本。斯巴达人对战争的看法是从情感上,而不是从利益上考虑的……
  拿破仑
  “翻开尘封的史册,纵观古今英雄人物,只有你能吸引我的双眸,震撼我的心灵。”歌德曾经这样评价一个人,他就是拿破仑。拿破仑是伟人,也是凡人。法国民众曾经这样的评价说:“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忽,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不是神,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忽中仍然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然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他用自己辉煌的业绩创造了一个不论悲剧还是喜剧,却专属于他的英雄时代——拿破仑时代。
  汉尼拔
  这是一个战士,一个将军,可不是一个政客。他要的是快意恩仇,而不是源源不断的利益。无论是勇往直前的勇气,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是沉稳的性格,机敏的头脑,都是他战无不胜的理由,也许就是这样一个驳斥文明,酷爱野蛮的人,却的的确确是一个天生的将军。他被称作“最伟大的统帅”,他是一名迦太基人,但他不像同族人那样过于吝惜生命。
  图特摩斯三世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具有真正意义帝国的人,他也是第一位世界英雄。他的一生从来没有打过一场败仗,在十七年的征战生涯中,他神奇的毫发无损。他不仅使人对他的时代产生了一个世界广泛性的印象,而且更产生了一个新秩序的印象。他的伟大使那些可怜的叙利亚君主们黯然失色,像强风扫除阴霾,使东方政治的空气为之澄清。直到他的帝国瓦解后的几个世纪中,还有人追忆他的英名,把他的名字写在护身符上,当做权力的象征。
  大卫王
  在以色列的所有古代的国王中,大卫王被描述成最正义的国王。他是被神管教的孩子,原本只是一个放羊的牧童,因击败了巨人歌利亚而获得了伟大的名声。他的一生布满了危机,他不是一个完美的国君或者完美的人,在他独处的那些年代里,黑暗中的谦卑和永未终结的磨难造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在颠沛流离中他找到这样的解答:幸福是稍纵即逝的情感。对于大卫来说,那些煎熬和痛苦,混沌和困惑的岁月让他获得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快乐。
  所罗门王
  犹太人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有智慧的民族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所罗门。所罗门被称作智慧之王,他所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为犹太人注入了一种“智慧精神”。他推崇智慧并且依靠智慧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伟大的民族。他的子民因具备了智慧找到了幸福的生活,并养成了崇尚智慧的习气。所罗门王说“请相信智慧吧,她可以帮你解决任何难题。”几千年过去了,犹太人总喜欢说:“什么都可以不带,但必须带上智慧。”
  秦始皇
  他是一个史诗般的理想主义英雄,扑朔迷离的传奇出身、大器晚成的少年秦王、冷酷严峻的政治斗争,气吞山河的统一战争、改天换地的建国策略、不可思议的帝国崩溃……他用二十年的时间建造了一个伟大的帝国,又在顷刻间灰飞烟灭。这样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却是改变了世界历史,建立了中国,并且领先世界上其他国家几个世纪的伟大君主。世界都可能被他征服,除了他自己……
  目录:
  01阿提拉——有血性的神
  阿提拉,匈奴最后一位单于。他的身上流着狼的血液,散发着男人原始的血性。他用“战神之剑”劈开了欧洲所谓的文明世界,将那里搅得鸡犬不宁,他将匈奴人的血性和冒险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也把这个伟大的民族在历史舞台上最后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02亚历山大大帝——伟大梦想的缔造者
  亚历山大,一个与神齐名的人。他不信奉任何神灵与宗教,他将制约自己雄伟抱负的一切障碍统统推倒。亚历山大,他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所征服的城市,他用自己的名字来标榜人类的伟大,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亘古不变的信念——人定胜天!
  03列奥尼达——斯巴达精神之王
  列奥尼达,斯巴达的国王,同时也是一位普通的斯巴达战士。和其他的斯巴达战士一样,他用自己的躯体阻挡薛西斯的大军如洪水般疯狂的进攻,用盾牌抵挡敌人刺来的长矛,用士气证明了斯巴达人的勇敢与坚韧。他是斯巴达精神的代表,他以鲜血捍卫正义,以牺牲换取永世不朽的荣光。
  04拿破仑——无须神化的英雄
  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拿破仑是一个冬天的神话;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说,拿破仑是一个不老的传说;对于以后的时代来说,拿破仑是一首不朽的史诗。也可以把他看作是一个艺术家,他以后的历史便是他的作品!
  05汉尼拔——坚韧成王
  汉尼拔的伟大从不因其悲剧的失败而被消磨半点。在罗马人看来,汉尼拔是一个任何人都难以与之匹敌的英雄。他那高贵的品行正如浴火重生的凤凰,借助身躯的死去而达到了01阿提拉——有血性的神
  阿提拉,匈奴最后一位单于。他的身上流着狼的血液,散发着男人原始的血性。他用“战神之剑”劈开了欧洲所谓的文明世界,将那里搅得鸡犬不宁,他将匈奴人的血性和冒险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也把这个伟大的民族在历史舞台上最后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02亚历山大大帝——伟大梦想的缔造者
  亚历山大,一个与神齐名的人。他不信奉任何神灵与宗教,他将制约自己雄伟抱负的一切障碍统统推倒。亚历山大,他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所征服的城市,他用自己的名字来标榜人类的伟大,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亘古不变的信念——人定胜天!
  03列奥尼达——斯巴达精神之王
  列奥尼达,斯巴达的国王,同时也是一位普通的斯巴达战士。和其他的斯巴达战士一样,他用自己的躯体阻挡薛西斯的大军如洪水般疯狂的进攻,用盾牌抵挡敌人刺来的长矛,用士气证明了斯巴达人的勇敢与坚韧。他是斯巴达精神的代表,他以鲜血捍卫正义,以牺牲换取永世不朽的荣光。
  04拿破仑——无须神化的英雄
  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拿破仑是一个冬天的神话;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说,拿破仑是一个不老的传说;对于以后的时代来说,拿破仑是一首不朽的史诗。也可以把他看作是一个艺术家,他以后的历史便是他的作品!
  05汉尼拔——坚韧成王
  汉尼拔的伟大从不因其悲剧的失败而被消磨半点。在罗马人看来,汉尼拔是一个任何人都难以与之匹敌的英雄。他那高贵的品行正如浴火重生的凤凰,借助身躯的死去而达到了永续的传颂。
  06伊巴密浓达——崇尚光荣的战士
  和斯巴达人一样,底比斯人生来也是优秀的战士,但命运之神更眷顾底比斯人,她赐予了底比斯人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将军——伊巴密浓达。那个时代的人都众口一词地称颂他,后世的许多希腊名人都以他为榜样。伊巴密浓达用光荣的死告诉世人,英勇的光荣之处在于奋斗而非得胜。
  07图特摩斯三世——胸怀壮志的大征服者
  他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战士,一位从未打过败仗的军人,一位可以和任何伟大征服者相媲美的将军,一位缔造了埃及历史上最强大帝国的国王。史学家们称图特摩斯三世为“埃及的拿破仑”,因为他与拿破仑一样,有开疆辟土的雄心壮志,深谙领军之道,还喜欢攻城略地,但这位善战的法老也许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称号,因为拿破仑曾经一败涂地,而他却从未打过一场败仗,甚至在17场战役中毫发无伤!
  08大卫王——因苦难而永生的帝王
  大卫,一个介于神话与尘世间的英雄,一个被上天推举为国王的人,他的错误和他的功勋一样醒目,因为神对他的厚爱和管教一样沉重。大卫,只是一个被神管教的孩子,神让他经受苦难,面对现实的磨砺,正视自己的七情六欲,也正是这些煎熬和痛苦、混沌和困惑最终使他获得更深刻和更丰富的快乐。
  09所罗门王——顿悟人生的智慧之王
  所罗门王开创了以色列国有史以来的黄金盛世,然而这个盛极一时的王国在它的缔造者去世之年土崩瓦解。这位伟大的智慧之王用无奈的感叹告诉人们,人生的极致并非享尽荣华富贵,只有铅华洗尽之后,看到的才是人生的真谛。
  10伯里克利——崇尚美德的君主
  有人说雅典造就了世界,而伯里克利造就了雅典。他以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品性,深厚的学识修养,再加上他的坚毅冷峻、器宇不凡,创造了一个时代,后人将雅典的这个时代称为“伯里克利时代”。
  11秦始皇——仰靠自我的伟大征服者
  秦始皇,一个统一了互相混战的国家的征服者,他用自己全部的生命能量建立了一个矗立于天地间的多民族统一的帝国,他以自强的精神为亘古不衰的华夏奠下了一个辉煌的根基,缔造了自强不息的泱泱中国。他的生命就是一首史诗,在那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开天辟地的霸气,还有对自我的另一种征服。
  12居鲁士——一个文明的崇拜者
  居鲁士大帝,一个受命解救一切被奴役者的人,被人称为“王中之王”。他征服了巴比伦,释放了被尼布甲尼撒掳掠来的四万多犹太人;他曾把巴比伦强征豪夺的各城邦神像归还其主;他尊重巴比伦自身的信仰;他对失败的巴比伦末代君主予以优待和宽容。他是历史舞台上一个真正精彩的主角。、
  13阿育王——向善迈进的精神帝王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人能永远地完全控制住不义的尺度。阿育王用一生证明了一点:残暴的种子会结出仇恨的果实,仁慈的种子则会收获心灵的光明与平静。
  14汉武大帝——大汉精神的传承者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帝王,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个人就是汉武帝——大汉精神的传承者。
  15恺撒大帝——古罗马的勇毅者
  他是一个最高贵的罗马人。除了他一个人以外,所有叛徒们都是因为嫉妒恺撒而下的毒手;只有他才是基于正义的思想,为了大众的利益,而去参加他们的阵线。他一生良善,交织在他身上的各种美德,可以使造物肃然起立,向世界宣告:“这是一个汉子!”
  16庞培——永不妥协的古罗马战神
  绝没有任何一个罗马人具有人类的美善意志和全情投入比得上庞培,在贯穿命运的所有波折中更加热诚,更早地萌芽生发,随着事业的繁荣更稳定地增长,在逆境中更加坚忍不拔。在庞培身上,有许多原因有助于使他成为人们爱的对象,他的节制,他的作战才能,他的雄辩、正直的思想和言谈举止的谦恭有礼。没有人曾经更温和地寻求帮助,或者更仁慈地向他人施以援手。他付出时不求回报,而他却收获到了高贵和光荣的名声。
  17马可•奥勒留——审视人生的罗马皇帝
  自古以来,有操守、有修养的哲学家历代不乏其人,位居至尊、叱咤风云的皇帝也是史不绝书的,但是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哲学家者则除了马可•奥勒留恐怕没有第二人。
  18亚瑟王——骑士精神之王
  他不仅有天赋的神力,而且有远大的志向:他缔造了不列颠帝国,并且奠定了骑士精神——忠诚、平等、尊重女性,成为后人奉行的准则;他的骁勇善战和超凡气魄令优秀的骑士们为之折服,纷纷加入他的队伍之中,成为著名的“圆桌骑士”——并且从此开始了一场令人目眩神迷的寻求圣杯之旅,他就是骑士精神的代表,传说中的亚瑟王。
  19李世民——中国帝王的楷模
  李世民代表着常人不可企及的伟人梦,但同时代表着常人可以接近的英雄梦。他那醇厚的仁爱襟怀是由常人习性中培植起来的,他的身上那种纯净得几乎没有杂质的阳刚之美,是真诚的追求者可以逐渐接近的。
  20查理大帝——西方世界的救世主
  查理大帝,一个欧洲古典文化的“挽救者”、西方世界的“救世主”,甚至被后人看做圣骑士的化身,他身上体现了一个帝王所具有的一切品质,他的天赋智慧和他那种不论在顺境和逆境时的坚定意志,令他成为一个神话般的英雄。
  21理查一世——霸气狮心王
  狮心王理查一世以盖世的勇猛著称于世,过于傲慢的态度令他的同盟者对其咬牙切齿,但却赢得了对手萨拉丁的钦佩。凭借天生的霸气,他也深得英格兰民众的敬佩。理查一世转战数十载,最终以一个失败者的角色离开了世界政治舞台。他死后不久,他的王国便四分五裂,然而,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他的勇敢、敏锐和耐心,使他成为那个时代最突出的一位统治者。
  22萨拉丁——浪漫骑士的精神楷模
  萨拉丁的慷慨和仁慈不仅令部下万众归心,也得到了对手的由衷敬佩。他不仅在伊斯兰世界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而且他还以高贵的气度和宽厚的性格赢得了西方人的尊敬。萨拉丁用一生的言行向世人证明,刀剑无法化解世间的仇恨,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以良知磨合争端、以“为民”为最高道义。
  23成吉思汗——依循本性生活的天之骄子
  真诚与狡狯、高傲与谦恭、仁慈与残忍、雄狂与谨慎、大度与褊狭,相反相成的侧面,构成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复杂性格,又揭示了其赫赫武功背后的精神力量。他也正是依靠着这种力量影响了整个蒙古民族,甚至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草原文化。
  24奥托大帝——最具勇气的帝王
  尘世的一切荣光,奥托大帝早已厌倦。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一顶华美的王冠与强者的身份相称。既然一开始教皇未曾召唤其到罗马接受加冕,他便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成为帝国皇冠的拥有者。为了宣示自己对教皇和罗马教廷握有的权威,奥托大帝数次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迫使教廷服从自己的意志,他因此也成为最具勇气的帝王。
  25腓特烈大帝——教会普鲁士坚韧的铁血君王
  腓特烈二世是普鲁士霸业的缔造者,是普鲁士王国真正的创立人;腓特烈是欧洲近代最开明的封建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普鲁士民智开化,社会贤明,经济发达。腓特烈是欧洲近代集权统治的集大成者,他所建立的社会秩序,他所遗留的普鲁士军官团,都升华成了普鲁士精神,这个国王也以“战神”的形象留在青史之中。
  26忽必烈——胸怀世界的众汗之汗
  忽必烈的先辈们从不曾有过他那种统一并统治整个已知世界的梦想,后继者中再也没有人有过这样的襟怀。这位胸怀世界的众汗之汗以一种超乎人们想象的力量和精神,开拓了一个世界帝国,同时也被后人所铭记。
  27伊丽莎白一世——精神女王的完美典范
  献身是一种人生追求完美的崇高力量,这种力量在伊丽莎白一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这位终生未嫁的女王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英格兰,以及她的人民,这位以事业作为生命从而有着献身精神的女王,在事业的延续中获得生命的永恒。
  28康熙大帝——勤奋成就的帝王
  天下太平是康熙的治国目标,勤奋则是他的为君之道。康熙皇帝一生都在遵循这样一个真理:凡事皆在人为,绝不用“天命”之类的话语来掩饰自己的庸碌无为。他深知没有一劳永逸的宝座,唯有勤奋才能成就永世的帝王。
  29彼得大帝——帝王改革家
  历史书里面毫不掩饰地说:“俄罗斯民族是在彼得大帝的肩膀上壮大起来的。”彼得大帝,这个为追赶欧洲强国的现代化步伐曾以学生身份四处寻师问道的帝王,凭借自己大刀阔斧的激进改革,将俄罗斯扩张成为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这位俄罗斯历史上思想最开放、最富有改革精神的帝王,用一生的作为明示后人:只有改变才能创造奇迹。
  30路易十四——期许伟大的帝王
  路易十四,不是一个帝王,而是一个敢于期许伟大的普通人,一个对光荣和荣誉充满强烈渴望的男人,一个不肯向传统世俗低头的绅士。他用一生向我们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一个敢于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的人,永远值得人们去缅怀他的伟大。
  31叶卡捷琳娜二世——征服自己的女皇
  意志,这个被人视做血性代名词的东西,这个被人奉若神灵的词汇,在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她不甘寂寞而积极地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生性让她以最彻底的方式来填补生命中的缺憾。所以有人说,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征服了那些皇宫贵族、政客之前,她首先征服了自己。
  32丰臣秀吉——终生向上的平民英雄
  丰臣秀吉,这位日本历史上的平民英雄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证明,谁也无法将时光倒流,教我们再投胎到豪门望族,成为一个幸运的二世祖,但任何人都可以扭转劣势,从零做起,石破天惊地开创一番事业。
  33德川家康——最伟大的“忍”者
  强者的强大在于他们骨子里的精神,也在于他们对强者的态度。有些人对于强者,更多是崇拜,既不过分向往也不嫉妒仇视,还有一些人对于强者,则是先屈服,后学习,最终超越他。德川家康的一生就可以概括成两句话——在忍耐中学习,在坚持中崛起。
  34乔治•华盛顿——人类精神的完美楷模
  华盛顿具有一种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气势,就像是美国结出的第一个真正的果实,也像是这个国家的化身。从来没有人像他担任公职时那样正直清廉,以致没有一点自私的情感;他血管里奔流的是对国家的热忱,他心中回荡的是对人类深深的同情,他脑中是深邃的思想,他是集责任、荣誉和国家信念于一身的典范。
  35玻利瓦尔——追求自由的革命者
  这位毕生都在追求自由的革命者,始终怀着一种带有平等意识的使命感,在许多场合耐心地向美洲大众灌输自由意识,并孜孜不倦地教诲他们走向自由的途径,这已经成为他毕生的使命。这种强烈的使命感构成了玻利瓦尔的活法和品行——他放弃了衣着光鲜地活着,而选择了衣不遮体的死。
  36圣马丁——懂得放弃的战士
  何塞•圣马丁,这位世人称道的英雄人物在他事业的巅峰之时,在世人的一片不解和讶然之声中抛弃了自己荣誉的桂冠,悄然隐退。这种高尚也正是圣马丁人格中的光辉亮点,正是他被世人所赞扬的原因。这位南美洲的“解放者”把自身作为南美洲自由的奠基石,他的品德和他的功绩一样不朽。
  37俾斯麦——实干的宰相
  德意志因俾斯麦而突然崛起于欧洲,但是,由他一手缔造的帝国仅仅在他死后二十多年就化为乌有,可他的功绩却成为不朽,他本人也获得了永世的名誉。这位伟大的奋斗家、斗士一生都在与停滞和无所作为做斗争。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有创造的生活,是从奋斗中得来的,无斗争则无生活”。阿提拉——有血性的神
  阿提拉,匈奴最后一位单于。他的身上流着狼的血液,散发着男人原始的血性。他用“战神之剑”劈开了欧洲所谓的文明世界,将那里搅得鸡犬不宁,他将匈奴人的血性和冒险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也把这个伟大的民族在历史舞台上最后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世界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民族,他们自称是狼的后代,刚烈、凶猛、沉着、果断、坚韧、冷峻,并且充满狼一样的冒险精神;他们没有姓氏,出生后由父母随便取一个俗名,一直用到死为止;他们没有文字,一切皆由口头传递,但他们对自己说过的话十分看重,常常言出必行,说一不二;他们是一群大地之子,逐水草而居,他们拥有强烈的占有欲,终其一生都要让自己在开阔的地方生活,并为之不惜一切地去厮杀,让人觉得他们就是为战争而生的;他们同样勇敢地去追求荣耀,享受荣耀……
  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曾这样形容过他们:“当他们站在地上时,他们确实矮于一般人,当他们跨上骏马,他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没错,他们就是匈奴人。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形容他们是“一股从西域雪山倾泻下来的雪水,他们渴望流入中原这个‘水库’中,找到一个立足之地”。
  阿提拉就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领袖,被人称为“匈奴最后一位单于”,欧洲人称他为“上帝之鞭”(意即上帝遣来惩罚自己的人)。他一生东征西战,曾经风光一时勇猛的罗马人也为之胆战心惊,面对阿提拉铺天盖地的军队,西罗马帝国怯懦的瓦林提尼安皇帝竟然吓得抛弃了易守难攻的拉文纳,跑回几乎不设防的罗马。甚至曾经是勇敢代名词的日耳曼人,在听到阿提拉的名字时也闻风丧胆。阿提拉的身上流淌着一种刚烈的血性,这位草原孤狼的后代用血腥的杀戮和征服将这种脾性发挥到了极致。
  崇拜英雄,依赖英雄,是草原民族文化的特点。阿提拉,作为匈奴西迁后最伟大的英雄,创建了庞大的匈奴帝国,成就了匈奴帝国的强盛崛起,其暴亡也使匈奴史在高潮中戛然收尾。从阿提拉时代的终结开始,震荡欧洲大陆的西迁匈奴人逐渐归于沉寂,直至在民族融合中淡出历史、人间蒸发。
  匈奴最后一位单于
  匈奴帝国首领阿提拉,是匈奴的最后一位单于,也是匈奴历史上走得最远的一位单于。这个充满血性的男人,在古代欧洲曾经实现了波澜壮阔的征服与统治。阿提拉死后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个帝国的地域之大、种族之多,超过之前的任何一个帝国。这个帝国随着阿提拉的死,也随即轰然倒塌。匈奴,这个历史上的民族再次销声匿迹,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阿提拉大约生于公元406年,历史上关于他的童年记述很少。但可以肯定的是,阿提拉从小便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和优秀的领袖。阿提拉的祖父——乌尔丁在公元408年入侵巴尔干的过程中,因部下日耳曼人的叛变而惨遭失败,从此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从此,阿提拉家族分裂成两个部落,阿提拉的两个伯父——鲁瓦和奥克塔各自统治着。阿提拉的生父门祖克在当时默默无闻,如果不是有布列达和阿提拉这两个儿子的话,我们很可能根本不知道他的名字。
  公元418年,年仅12岁的阿提拉,作为议和条约中的人质之一被送到罗马宫廷。同时,匈奴人亦获得了埃提乌斯作为人质交换。埃提乌斯这个贵族子弟比阿提拉年长5岁,此时已经算是经验丰富的外交人员了。他很快掌握了匈奴人的语言,赢得了胡王鲁瓦的信任和友谊,还提高了自己骑马和射箭的技巧,这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作为友邦的王子阿提拉,他的生活待遇是十分优越的,不仅在罗马宫廷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同时也从那里学习到罗马人的传统和习俗,还有他们奢华的生活方式。
  公元432年,匈奴人各部落在鲁瓦的领导下完成了统一。两年后,他便死去。他的两个侄子阿提拉和布列达随即继承了王位,两人共同统治着匈奴人。布列达获得了多数领土和人民,但阿提拉并不满足于给自己的兄长担任副手的角色。于是,阿提拉在436年将布列达杀害,并开始独揽大权。在吞并了兄长布列达的领土和部属之后,阿提拉此时已经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人。他的帝国疆域西至莱茵河、阿尔卑斯山,东至里海,北至波罗的海,南至多瑙河——黑海——高加索山脉,总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比同时期中国南北朝的总和还要大。无数民族匍匐在他的脚下,东、西罗马帝国、波斯萨珊帝国和周边无数的小国都必须向他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他的军队号称“控弦五十万”,而这还不包括仆从民族的盟军。作为“一个生来就是要震撼所有的民族,恐吓所有的国家的伟人”,阿提拉自己也是志得意满,打算首先消灭南方的三大帝国,然后统一全世界。
  一些西方的历史学家将阿提拉形容得过于粗鄙,一位叫约丹勒斯的人就曾这样形容他:“他身材矮小,胸部很宽,上面顶着一颗硕大的头颅,灰色的小眼睛,鼻子扁平,皮肤黝黑,留着稀疏的胡须。他发怒时令人害怕,他用他让别人产生的这种恐惧作为政治武器。确实在他的身上有着与中国史学家们所描述的六朝时期的匈奴征服者一样的自私和狡猾。他说话时,故意带着重音和含混不清的威胁性语调,是他战略的第一步;他所进行的系统征服和大屠杀的最初目的是想教训一下他的对手们。”
  不过也有一些历史学家把阿提拉形容得极其刚烈:“在他的人民中,他是公正和廉洁的法官,对其臣民慷慨大度,对那些真正臣服于他的人很和气。与那些过奢侈生活的蛮族同伴相比,他仍过着简朴的生活,用木制的浅盘子,而其余的同伴们使用金碟子……在战争中,他首先是一位指挥官而不是一员大将。所有这些品质加上他那奇特的、墨守成规的特点与符合习俗的特点,以至于似乎在任何时候正义都在他一边。”
  无论历史学家如何形容阿提拉,可以肯定,阿提拉具备了许多王者的素质。他严肃认真,待人和善,宽宏大量,不苟言笑;虽然身材矮小,但走路和骑马的样子却令人肃然起敬。在布列达死后,阿提拉并没有按着自己民族的传统迎娶自己的嫂子们,而是把她们安排到一个隔离的村子里,又送去许多仆人,让她们在那里过着富裕的寡居生活,这与其他匈奴单于截然不同(当然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清心寡欲之徒)。
  公元441年,雄心勃勃的阿提拉开始了他征服世界的梦想,他首先将矛头对准了东罗马帝国,对多瑙河北岸的城市不断进行骚扰,之后又渡过多瑙河,横扫巴尔干半岛。阿提拉的出现在欧洲掀起了一股飓风,史书中记载,阿提拉大军所经之地“杀戮无数,血流成河。他们抢劫教堂和修道院,遍杀修士与修女……他们彻底摧毁了色雷斯,使其不可能再恢复过去的旧貌了”。
  公元447年1月,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和色雷斯等省区发生强烈地震,阿提拉趁机大举进攻东罗马。东罗马皇帝狄奥多修斯二世只好乞降,阿提拉开出了每年缴纳6000磅黄金的和平条件。从此,东罗马的财政几乎濒于崩溃。而阿提拉获得了“上帝之鞭”的称号,他几乎成了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的梦魇,那些勇敢的欧洲战士只要听见阿提拉的名字,便会闻风丧胆;即使是坐在王座上的皇帝也会坐立不安,他们对这位匈奴王充满了恐惧。
  东罗马皇帝狄奥多修斯二世去世后,他的儿子继承王位。这位新国王登上王位之后便摆出强硬的姿态,拒绝再向阿提拉纳贡。但阿提拉的目标已经转向西罗马帝国,在他看来,东罗马已经一文不值了。
  公元451年初,阿提拉对西罗马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他的军队是一个庞大的匈奴联军,有东哥特人、日耳曼人、勃艮第人、阿兰人和法兰克人,据说有70万之众。可见阿提拉的雄心,他是要一举将西罗马端掉。匈奴人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无畏地拼杀,因为他们的骨子里有一种血性,那是一种战士品格。阿提拉正是这种品格的代表,他要取得更大的胜利,内心充满了冲动,征服罗马的想法就像一锅被烧开的沸水一样,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前进的脚步。
  阿提拉的大军抵达莱茵河畔。为了造渡船和木筏,他们几乎砍光了周围的森林。4月初,大军从科布伦茨附近渡过莱茵河,占领了美因茨。他下一个目标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高卢。随着阿提拉的军队向前开进,恐惧也随之在高卢城内蔓延开来。阿提拉很快又占领了莱姆斯、斯特拉斯堡、科隆、沃姆斯和特里尔在内的城市,并将那里洗劫一空。
  阿提拉率领匈奴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高卢的心脏——奥尔良。奥尔良的军队已经抵挡不住阿提拉的大军,很快就被匈奴联军围困在城中,一动不动。欧洲人开始恐惧了,这个从未被他们瞧上眼的野蛮民族,竟然如此凶狠,令他们一时间不知所措。不过,欧洲人经过精心策划,组织了一支同样强大的联军来迎击阿提拉,并推举罗马大将埃提乌斯为总指挥。埃提乌斯因在罗马衰败之时的勇敢行为,而被人称为“最后一个罗马人”。埃提乌斯和阿提拉小时候是互为人质在对方的王庭中长大的,没想到两人多年以后居然在战场上相见。埃提乌斯为保卫自己的帝国,做了许多艰苦的工作。他首先要把一个个软弱无能的罗马皇帝扶稳,不要让他们被强大的匈奴吓得从王座上摔下来。可以说,在当时除了埃提乌斯,没有第二个人能勇挑拯救罗马的重任。
  阿提拉首先发起了进攻,他受到了西罗马联军有力的抵抗。就这样,西方军事史上参战人数极多、厮杀最惨烈、战略起到最高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奥尔良战役爆发了。阿提拉遇到了一生中最强大的对手,他心中有一丝不祥的预感,他的血性和冒险精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煎熬。最后,阿提拉在这场大战中惨败,这是阿提拉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败仗,但他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大部分军队。
  阿提拉仅仅用半年时间便得以恢复,两年后,他汇集了更大的力量再次进攻意大利。这一次,他的目标是吞下整个亚平宁半岛。阿提拉带着他的部队,轻而易举地翻越过阿尔卑斯山,出现在亚平宁半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意大利的北部夷为平地,那些恐惧的罗马人这样形容阿提拉大军:“凡是阿提拉马蹄践踏过的地方,草将永不生长。”
  西罗马皇帝瓦林提尼安三世贪生怕死,逃回罗马城,西罗马帝国的总司令埃提乌斯居然成了光杆司令。西罗马帝国惧怕阿提拉的进攻,不得不派出由教皇利奥一世、元老院首席议员阿维努斯及禁卫军统领特里杰久斯等显赫人物组成的议和使节团,阿提拉最后接受了西罗马帝国的议和条件,班师回朝。
  公元453年初,回到自己皇宫的阿提拉又迎娶了一位新娘,然而就在新婚第二天的早上,阿提拉便死在自己的床上。听到阿提拉的死讯之后,他的战士们纷纷剪下自己的一撮头发,并用剑在自己的脸上刺下伤口。他们认为,“最伟大的战士是不应以女性的哀号和泪水,而应以战士的鲜血来哀悼的”。匈奴人哀悼阿提拉的挽歌被保留了下来:“阿提拉,门祖克之子,神圣的伟人,匈奴人的统帅,勇士的君主啊!你以无人能及的伟大力量,独立统治着西徐亚草原和日耳曼尼亚;你威胁着两个罗马帝国,征服了它们无数的城市;为了保证其城市的安全,它们全部向你纳贡称臣。在获得了所有这些成就之后,你最终既不是由于仇敌的陷害,也不是由于下属的背叛,而是在最为快乐的幸福中,在你民族的辉煌中,毫无痛苦地离开了人世。既然没有凶犯可以让我们为你复仇,那又有谁能说这是你生命的结束?”
  阿提拉死后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东起里海、莱茵河和阿尔卑斯山、南抵多瑙河、北到波罗的海。这个帝国的地域之大、种族之多,超过之前的任何一个帝国。然而,这个帝国随着阿提拉的死,也随即轰然倒塌。为了纪念这个无畏的民族,匈奴人的青铜雕像至今仍屹立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英雄广场上。
  血性阿提拉
  阿提拉将匈奴人的血性和冒险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也把这个伟大的民族在历史舞台上最后的表演推向了高潮。是血性和冒险精神造就了阿提拉,让他成为一位杰出的匈奴王,一位开创历史的人。
  在西方人的词汇里,匈奴人是极端凶恶的人的代名词。他们来自落后的地区,而且缺少文明,所以西方人习惯称他们为“蛮族”,但当西方的城市被掠夺,建筑被无情地摧毁,高贵的东西被凌辱,乃至文明被撞击得摇摇欲坠时,西方人便惊呼:“上帝之鞭”出现了。今天,在当年匈奴人曾经统治过的土地上,人们仍然敬仰和怀念阿提拉的英雄气概。至今在匈牙利和土耳其,阿提拉仍然是男孩子们用的名字,甚至有人自称是阿提拉的后代。
  阿提拉只是匈奴这棵大树历经近千年的融合、分裂、迁徙之后才结出的一颗伟大的果实。普里斯科斯的传记中唯一没有提到的是阿提拉的长相,但他对阿提拉的性格分析很到位:“他傲慢地走过来,眼睛炯炯放光。通过他的举止,人们可以感觉到他的权力的存在。虽然他喜爱战争胜过一切,但他行事还是再三考虑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受理智支配。在别人乞求他时,他表现出对他们的同情。对所有臣服于他的人,他都宽宏大量。他既充满智慧又心存狡猾。当他威胁别人时,从不让人感觉到他的威胁。”
  从阿提拉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匈奴人的影子。他的果敢、刚烈,甚至是一意孤行的行为,全来自于这个古老民族的血性。他们怀有伟大的梦想,用疯狂的行动去完成他们的设想。他们充满野性,但却散发着无法阻挡的力量。这股力量不仅影响他们的信念和意志,同时还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可以说,从古至今,匈奴人自始至终都被刚烈的血性左右着,只要他们想去做一件事,他们便率性而为,在充满危险的道路上艰难勇敢地前行,同时也在这种冒险的过程中体会着兴奋和快乐。
  阿提拉为世界带来战争和死亡,而后又重新为其布局,他用行动把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坚强的信念引领着他去完成伟大的事业,他高举的“战神之剑”就是最好的证明。当一个牧人发现在他的牛群里有一头小牝牛跛着脚行走的时候,他发现了那头小牛在吃草时不慎踏到一把剑。他赶忙挖出了那把剑,并呈献给阿提拉。阿提拉认定这就是传说中的“战神之剑”,认为这是上天指定他要统治世界的象征,并会使他在往后的征战中无往不利。
  阿提拉为什么要攻打罗马?要知道,当时的罗马可是欧洲一座无人撼动的大山。但在阿提拉的眼里,罗马帝国只是他征服世界的前站。从某种意义上讲,当阿提拉准备进攻罗马的时候,他已经不是自己了,蛮横、残忍的血性左右着他的思维,冒险精神影响着他的行为。他让自己变成了一个“精神上的阿提拉”,变成了另一个自己,甚至是一个浑身充满由匈奴血性铸就出来的神。正因为此,阿提拉才敢于挑战罗马,他将罗马的同盟看做是乌合之众,说“罗马人手里的武器轻得就像灰尘一样,一点小伤就足以使得他们士气低落”。
  同时他也大声询问自己的士兵,“是谁为我们的祖先打开了从亚速海到这里的通路?是谁在保佑我们的军队上百年来所向披靡?是谁在正牙牙学语的你们的腰间别上刀剑?又是谁把正蹒跚学步的你们扶上马鞍?是那永生之神,我的勇士们!”
  阿提拉告诉士兵们,只要用我们“习惯的耐力去战斗”就会胜利,“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战争更让你们感到熟悉呢?对一位勇敢的武士来说,又还有什么事情,比亲手复仇更加甜美呢?满足自己复仇的欲望,是自然母亲赐予我们人类的伟大礼物。所以,让我们立即向敌军发动猛烈的攻击吧……拿起你们的武器来!谁要是受伤了,就要用敌人的死亡来回击!谁要是还没有挂彩,就要用敌人的血肉填饱自己的饥肠!”
  阿提拉的话显得那么坚定不移,他将匈奴人的血性和冒险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也把这个伟大的民族在历史舞台上最后的表演推向了高潮。是血性和冒险精神造就了阿提拉,让他成为一位杰出的匈奴王,一位开创历史的人。
  做个有血性的人
  血性并不是我们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至高道德,血性原本就深植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血性,是一种来自生命本原的张力,一种游走于心性间的渴望!
  什么是血性?血性不是争强斗狠逞匹夫之勇的一时冲动,不是心胸狭窄动辄拳脚相向的小肚鸡肠,不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也不是以生命为注决斗拼命的生死赌博……真正的血性,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肝义胆;是急人所难、济困扶危的古道热肠;是不畏强敌敢于亮剑的英雄气概;更是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血性更是一种光芒、一种精神、一种品德,是刚强的浩然正气,是热血沸腾、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人生中不可缺失的正义力量!
  有学者认为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冲突使人生一开始即成为一场战斗,一场本能的甚至是矛盾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有人坚定地维护了自己的自然人性;也有人屈服于物质世界的压力,丧失了本来的血性。再看看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这是一个温情甚至滥情的时代,是个浪漫而又暧昧的时代。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多是柔性的教育,幼儿园里是清一色的女性老师,孩子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嗲声嗲气的“乖孩子,听话”之类。温柔乡里是培育不出有血性的人的。曾经有人说过,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诗意缺失的时代,现代通讯手段淹没了“家书抵万金”的狂喜与浪漫。其实,我们缺失的岂止是诗意,我们缺失的还有血性!
  古罗马的历史学家阿米阿努斯•马尔塞利努斯在《历史》一书中这样形容匈奴人:“四世纪中叶,在伏尔加河流域出现了一个游牧部落,他们不事耕种,四处漫游,没有法律,没有国王,但受‘大人物’的松散统治;他们整天骑在马上,行动迅速,使用带有磨制的骨镞的投标、剑和套索等武器,被罗马人视为最可怕的敌人。”
  被欧洲“文明人”形容为“蛮族”的匈奴人有一种强大雄浑的“血性意识”,几百年来他们一直依从这种意识行事和战斗,血性意识不仅让他们成为罗马人最可怕的敌人,还让整个欧洲都为之震颤。这些匈奴民族身处草原,抱朴守拙,朴素的爱憎观使他们不去过多地纠缠权谋和研究策略,他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各种生物置身在这个巨大的食物链中,都摆脱不了吃或被吃的命运,当然也包括他们自己。要想占据“食物链”上端的有利位置,就必须在残酷的现实中磨炼自己的神经,造就卓越的品质。因为草原残酷的生存状态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生存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于是,他们将自己比喻成狼的后代,因为在几千年的时间里,草原狼能够顽强地活下来,靠的就是那股血性。这些匈奴人从狼的身上,学会了顽强不屈、桀骜不驯、决不屈服。
  当然,血性不是粗鲁与野蛮,不是残暴,不是粗糙的皮肤和浓密的胸毛。血性绝不是杀戮的代名词,更不是嗜血成性的暴戾。而是人们生来就该有的一种性格:不屈服、不言败、不被世事所奴役驱使。血性是摒弃软性文化及脂粉文化的骨气,是敲得响的铮铮铁骨,是坚贞不屈的气节,是博大而文明的内心世界。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是血性;藐视困难,力挽狂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血性;不盲从,不苟且,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开创风气,是血性。
  每个有血性的人都有“英雄情结”,这是一笔财富,也是一种高贵的品格。这种品格在一个士兵的身上出现,那么他就会成为战斗中的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名将,被人称为“血胆将军”的巴顿,在有人问他在开战之前是否感到恐惧时,他说:“有,我常常在重要的战斗前,甚至在交战中发生恐惧。但是,我决不向恐惧屈服。”巴顿是一个有血性的将军,他的部下也是一群有血性的士兵。那是一种原始的厮杀:拼刺、砍削、生命的对撞与关照、瞬间的存活及湮灭——飞溅的是殷红的血液,弥漫的是腥膻的死亡,昏暗的是阴霾的天空,张扬起的是一种血性的威严。在胶着中,在生与死直接的对抗中,战争与战役理念上的意义在以肉体作出诠释,肉体的激荡所折射出的是一种信念的较量。这就是血性,一种来自生命本原的张力,一种游走于心性间的渴望!
  每个时代都不乏有血性的人,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傲岸坚贞的孟子,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敢作敢为的西楚霸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果决选择的林则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舍生取义的谭嗣同……有血性的人敢于担当重任,他们身上有一种来自血液里的道义和发自秉性里的刚强、果断!
  可惜的是,一部分现代人的“血性”已被“男性阴柔、女性野蛮、明哲保身、追逐财色”等等所替代了,很少有人去谈论气节、自尊和血性,反之的是安逸无忧地嚼着口香糖,吃着汉堡,放纵自如地搭着各种流行风,朝着未知的方向漫漫走去。
  做一个有血性的人吧,做一个有血性的人,才可以叫做人。血性并不是我们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至高道德,血性原本就深植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
  拿起你们的武器来
  ——阿提拉在卡泰隆尼战役之前对士兵的讲话
  军人们!在击败了那样多的民族,征服了那么广阔的土地之后,你们终于有资格站在这块原野上了。因此我感觉,自己在现在这种环境下,还想用演说再进一步激励你们的行动,显得有些多余和愚蠢,好像你们还不明白,目前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情况。嗯,对一位新入伍的士兵,或一支从未参过战的部队来说,这可能还会起点作用。事实上,我也的确想不出什么你们乐意听的话了。
  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战争更让你们感到熟悉呢?对一位勇敢的武士来说,又还有什么事情,比亲手复仇更加甜美呢?满足自己复仇的欲望,是自然母亲赐予我们人类的伟大礼物。所以,让我们立即向敌军发动猛烈的攻击吧!哪一方首先开始战斗,就说明他们比敌人更勇敢,而两军相逢勇者胜。
  让我们蔑视这些乌合之众吧!依靠同盟的力量保护自己,恰好是他们懦弱的证明。甚至在我们的攻击开始之前,他们的心中就会满怀恐惧。瞧,他们现在正忙着占领丘陵和高地,并为自己贸然下到开阔地带和我们作战而后悔呢!你们知道,罗马人的武器轻得就像灰尘一样,一点小伤就足以使得他们士气低落,而且这还是在他们保持着阵形,高举着盾牌的时候!
  用你们习惯的耐力去战斗吧,不要去关心敌人兵力的多寡!让我们冲垮这些阿兰人,压碎这些西哥特人!在这敌军主力所在的核心地带,我们最容易迅速地赢得战争的胜利。当我们的第一条弓弦被拉断的时候,他们的队伍就必然会开始动摇,敌军阵形的骨架就支撑不住它的躯干了。这便是你们运用你们的勇气,发泄你们熟悉的怒火之时!
  胡人们,我阿提拉请求你们,拿起你们的武器来!谁要是受伤了,就要用敌人的死亡来回击!谁要是还没有挂彩,就要用敌人的血肉填饱自己的饥肠!胜利者是永远不会被敌人击中要害的,那些战死者在和平时期反正也一样会死。是谁为我们的祖先打开了从亚速海到这里的通路?是谁在保佑我们的军队上百年来所向披靡?是谁在正牙牙学语的你们的腰间别上刀剑?又是谁把正蹒跚学步的你们扶上马鞍?是那永生之神,我的勇士们!
  我在你们的面孔上为什么看到了不安和恐惧?如果天神自己并不准备把胜利赐予他人的话,为什么胡人多年来百战百胜的幸运之路又要在这里结束呢?你们知道,胡人犀利的目光向来是其他民族所不能承受的,而神谕也已经作出了对我们有利的裁决。
  今天你们脚下的这块战场,已经许诺给予我以如此辉煌的胜利。你们不要让我为与胜利擦肩而过而懊丧,请速速把敌军主将的首级提来见我!让敌人的财富填满你们的钱袋,让敌人的骷髅装饰你们的胸膛吧!
  愿苍天和众神和你们在一起!我阿提拉和你们在一起!我本人将首先向敌人射击。如果有谁胆敢在阿提拉作战的时候犹豫观望,他就将第一个丧失自己的生命!
  大卫王——因苦难而永生的帝王
  大卫,一个介于神话与尘世间的英雄,一个被上天推举为国王的人,他的错误和他的功勋一样醒目,因为神对他的厚爱和管教一样沉重。大卫,只是一个被神管教的孩子,神让他经受苦难,面对现实的磨砺,正视自己的七情六欲,也正是这些煎熬和痛苦、混沌和困惑最终使他获得更深刻和更丰富的快乐。
  在以色列所有古代的国王中,大卫王被描述为最正义的国王。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战士和统帅,还是音乐家和诗人。大卫是《旧约》中性格最鲜明的人物,他不像亚当那样懵懂未开,不如摩西那样威严慑人,没有所罗门的庄严宏大,也不似以赛亚深沉渊博,但他比任何一个人都伟大。无论是犹太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都视大卫王为他们的英雄。
  在那个以神为人间主宰的遥远年代里,国王很难享受到唯我独尊、身为“人主”的感觉。国王只是神的侍者,是神管理人间的世俗工具。国王的职责就是指挥民众,引领百姓去信奉神的旨意。在神看来,这个工具若能保持永久的锋利,则可以长期使用,一旦生锈无用,将被神永远抛弃。至于高贵的权力能否世袭,也要听从神的意思。因此,即便是最低贱的人,有朝一日也可能被推举为王。
  大卫正是这样一个人,他原本只是一个放羊的牧童,因击败了巨人歌利亚而获得伟大的名声。不仅民众们热爱他,就连扫罗王的儿女们对他也是大为倾倒,《圣经》中数次提到扫罗王的儿子约拿“爱大卫如同爱自己的性命”,公主米甲对大卫更是痴迷不已;而这引来了扫罗的嫉恨,大卫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涯,也正是这段漫长的磨难造就了一个传奇国王的灵魂。
  大卫的王冠如同荆冠,万般荣耀中却有着锥心之痛。他的命运几番起伏,一生充满磨难,他带着怅然若失的心登临光辉的顶端。他是牧童、国王、音乐家、军人,更是忠实的朋友、悲愤的逃亡者、伤心的父亲;他有勃然的兴起,他也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顶峰,但他更有惶恐、无奈、迷茫和堕落……
  大卫的一生布满危机,他不是一个完美的国君或完美的人,在他独处的那些年里,黑暗中的谦卑和永未终结的磨难造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在挫折、痛苦中,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不断寻求人生的意义;在生命处于颠沛流离之时,大卫对生命的意义有着一番更深的探询和追求:人生的幸福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呢?一个完美的生命体现在哪里呢?大卫王用一生的探索,作出了极为简明的解答——他知道幸福和快乐是不同的。幸福是有赖于行为的稍纵即逝的情感,然而,快乐是有赖于存在的长期思想过程。对于大卫来说,那些煎熬和痛苦、混沌和困惑的岁月最终使他获得更深刻和更丰富的快乐。
  一个被神管教的孩子
  大卫只不过是一个放羊的牧童,幸运地被神选作以色列未来的国王,但他不是一个利欲熏心的政客,可以面不改色地跨越亲朋好友的尸体;他也不是一味贪欲始乱终弃的男人,他愿为来路不正的爱情饱受惩罚;他只是一个被神管教的孩子,他在战斗中获得称赞与荣誉的同时,也在苦难中获得了永生。
  自从摩西带着犹太人走出埃及来到地中海东岸之后,犹太人就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并分化成北部的以色列部落和南部的犹太部落。在凶悍异常的“海上民族”腓力斯人一波又一波惊涛骇浪般的打击中,以色列部落和犹太人部落逐渐建立起严密的组织。为抵抗外敌,维护共同的利益,两大部落共同推举扫罗为民众的国王,从此犹太人进入了国王时代。
  扫罗王是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一位君主,关于他的传奇都被记录在《圣经》中:扫罗生于小康之家,父亲叫基士,是个大能的勇士,住在基比亚。基比亚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村落,扫罗出身平凡,平素帮助父亲耕田赶牛,寻找失散的牲畜。扫罗为王之初,就表现出他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动员33万兵丁,一举打败亚扪人,成为以色列的英雄。不过扫罗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国王,他个人欠缺自制力,更重要的是他对神潜伏一种悖逆的心。因此,扫罗执政不久,神就透过撒母耳对他说,神弃绝他做王。
  扫罗既然被神弃绝,必须有人补其空缺,为此,神吩咐撒母耳尽快找到候补者。按照神的指点,撒母耳来到伯利恒见到一个名叫耶西的人,撒母耳命他领子前来。耶西一共有8个儿子,只来了7个儿子,但每一个都被神否定了。当时最年幼的第8个儿子大卫,被留下看管家中的羊群。撒母耳坚持必须领他前来,而神也认为大卫正是他们要找的人。当时的大卫只有15岁,他在父亲与兄长们的注视下被神推举为以色列的第二位君王,尽管这距离他实际统治以色列还有很多年。
  虽然大卫只是一个放羊的牧童,但他多才多艺,不仅熟悉音律,而且还是一个诗人。于是在被神推举为王之后,很快升为显要,成为扫罗的宫廷乐师。由于不是正式的军人,所以每逢农忙或扫罗出征的时候,大卫便会回家去帮父亲放羊。
  有一年,腓力斯人东山再起,再次侵犯以色列人。双方的军队隔着山谷相互对垒,腓力斯人派了一个人站在两军之前的谷地里骂阵,这个人就是巨人歌利亚。《圣经》中记载,歌利亚高大无比,一张老虎口,身材伟岸,声音洪亮。他头戴铜盔,身穿铠甲,甲重5000舍客勒(当时犹太的重量单位),腿上有铜护膝,两肩之中背负铜戟,铜戟的杠粗如织布的机轴,铁枪头重600舍客勒。歌利亚对着以色列的军队站立,喊道:“你们摆出队形来做什么?我不就一个人吗?你们也选一个人出来,和我比试比试,他若能与我战斗,将我杀死,我们就做你们的仆人;我若胜了他,将他杀死,你们就作我们的仆人,服侍我们。”扫罗和以色列全军听见这位腓力斯人的这些话,都惊慌失措,极其害怕。扫罗下令如有能杀歌利亚者,必重金加赏,免其赋税并嫁长女为妻。可是40天过去了,以色列仍然营门紧闭,没有人敢出去应战。
  此时,大卫自告奋勇决定出战。扫罗只知道大卫会弹琴,认为他根本就不是歌利亚的对手,便拒绝了。但鉴于大卫的热诚与信心,扫罗最后还是同意他前往。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大卫没有戴头盔穿锁甲,只携带日常惯用的武器——甩石的机弦与五块合用的石子。大卫只用了一颗石子,击中歌利亚的前额,歌利亚当场倒下,不省人事。大卫立刻奔向他,用歌利亚的刀割下了他硕大的头颅。大卫因这无比的勇气与信心,为扫罗与以色列人赢取了一场光荣的胜利,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名声。
  大卫英雄的美名传遍了以色列,所以他每到一个城市,那里的妇女们都出城迎接,她们欢欢喜喜,打鼓击磬,载歌载舞地唱道:“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无论到哪座城市,百姓们都唱着这首歌。没过多久,这首歌传到扫罗耳朵里,引起了扫罗的嫉恨。表面上,扫罗装作很赏识大卫,答应将女儿米甲许配给大卫,但要求大卫以100张腓力斯人的阳皮作为聘礼,扫罗这是要用腓力斯人的手杀死大卫。可规定的日期还没有到大卫就将200个腓力斯人的阳皮交给扫罗王。扫罗不得不把米甲给大卫为妻。米甲嫁给大卫以后,相亲相爱,米甲在事业上也成了大卫的帮手。
  大卫在国王的部队中领兵作战,百战百胜,忌恨和恐惧又使扫罗精神失常,他胡言乱语,不思饮食。大卫为扫罗弹琴,帮他医治疾病。扫罗突然发作,拿起身边卫兵手中的枪,向大卫刺去,大卫一侧身,枪刺在墙上。这一次,大卫下了决心,非逃不可。从此,大卫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
  扫罗王将大部分时间都耗在逮捕大卫之中,而大卫因与扫罗王关系的变更经受了诸多磨难,最主要的是内心挣扎。大卫知道自己曾经是国中的宠儿,是以色列常胜军的领袖,是为人所赞扬的,现在竟沦为逃亡者。他要面对新的生活方式,需要心理上的适应,实在不易。大卫躲过扫罗王的无数次追杀,直到扫罗王战死,才最终结束流亡生活,重返以色列。
  重返以色列的大卫厚葬了扫罗王,并在公元前1009年成为犹大王。七年后以色列北部部落也接受他为王,他成为统一后的犹太国王。然而,当了国王的大卫并非一帆风顺,虽然他在位四十年,国力强盛,经济发展,贸易繁荣,但同大多数在位时间太长的帝王一样,他晚年逐渐变得昏聩自满。他对于儿子们过于娇纵,结果导致了诸子争位,骨肉相残的惨剧。
  在大卫的众子中,押沙龙最得大卫宠爱。向来惜墨如金的《圣经》还用了两节铺张地描述押沙龙的俊美:“以色列全地之中无人像押沙龙那样俊美,得人的称赞。从脚底到头顶,毫无瑕疵。他的头发甚重,每到年底剪发一次。所剪下来的按王的秤称一称,重200舍客勒。”出色的外表,父王的宠爱,再加上精明的政治手腕,押沙龙开始不安分了。他结党营私收买人心,归附他的人越来越多,大有当年人们离开扫罗投奔大卫的势头。押沙龙对大卫推举所罗门为继承人很是不满,最后终于发动叛乱,企图夺取王位。大卫被迫去剿杀自己的儿子,最终取得了胜利。
  大卫并没有因这场胜利而感到高兴,相反因为儿子被杀而受到很大刺激,一天天消沉下去。但大卫王家门的惨祸并没有画上句号,几年后又发生了他另一个儿子亚多尼雅企图发动政变的事件,结果是所罗门替父出征,并处死了自己的哥哥,然后又将对他有威胁的异母兄弟全部杀害,并逼大卫将实际权力移交给自己。大卫从此在黑暗的角落里了结自己的余生,那一年是公元前973年。
  根植于内心的信念
  大卫王用一生描绘了一幅彻底受煎熬和折磨的生活画面,却一直保持内心的罗盘总是指向“正确的北方”。我们大多数人寻求生活中基于外界环境的幸福,而大卫却发现了根植于内心自我的更深刻的喜乐。我们大多数人为外界一时的幸福而奋斗,大卫则教给我们走向更深刻的福祉,那里我们有信仰和希望。
  大卫是那个击败巨人歌利亚的金发牧童,他还是那个充满智慧的犹大王,统一了以色列各部族并立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将大卫描述为勇猛的武士、机变的外交家和天才的音乐家。从世俗的角度来讲,大卫具备了一个人成为王者的所有资本:他外表出色,并且多才多艺,从小便被推举为国王,名声、财富、权力、战功、美人、运气,哪一样都不缺,然而,尽管他拥有无数个伟大的名衔,他的一生却颠沛流离,他的名望和伟大都源自那段极度煎熬和疑虑的时光。
  《圣经》记载的大多是他的苦难和悲伤:他被扫罗憎恶驱赶,与挚友生离死别,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刚生下来便死去;他保住了王位,却失去爱子押沙龙;他和拔士巴的爱情招来了连绵的祸事;儿子所罗门用武力逼迫他交出王权……无数苦难都加在这个伟大的国王身上。
  大卫的声名越大,扫罗对他的嫉妒就越深,最终精神失常,屡次拿起身边卫兵手中的枪向大卫刺去。扫罗压抑已久的嫉恨,最后还是变成了明目张胆的剿杀。大卫被迫终日奔波,常常数十天躲在死海边上的山洞里,此时的大卫真正开始面对一些生命中的难题。
  当他独自在黑暗中或奔跑在敌人的领地上时,他敞开胸怀,诚实地分享他的想法、矛盾和恐惧。他不仅英勇面对现实历练,还能正视自己的七情六欲。在忧伤,缺乏,软弱,恐惧中,他迫切地渴慕神,求告神,仰望神,赞美神。在那个遥远的年代,神便是信仰,更是希望。也正因为这份忠贞的信仰,锻造了他的榜样性格和坚定信念。
  大卫曾因上天对他生命的安排感到沮丧,他把这种沮丧写在他每日的祷告里。在漫无边际的荒野中,他首先让自己要忍气含怒,用爱心宽容一切磨难。扫罗不遗余力地想要杀死大卫,大卫却从未想过要找机会杀死扫罗。他告诉自己,要忍耐、要宽容;他时刻提醒自己,若不能自制,则无法保护自己与追随自己的人。
  从大卫的诗歌中可见,他整个生命都是被宽容与慈爱所充满,而这也是他能写出这么多诗歌的原因。大卫的人生可谓喜乐的人生。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他的诗歌都是在喜乐的时候唱出的。这种喜乐不只是在外表,而是在心境上的;如果在心底里没有喜乐,又怎能唱出真正喜乐的诗歌?当然,大卫知道幸福和快乐是不同的。幸福是有赖于行为的稍纵即逝的情感,然而,快乐是有赖于存在的长期思想过程。对于大卫来说,那些煎熬和痛苦、混沌和困惑的岁月最终使他获得更深刻和更丰富的快乐。
  大卫王用一生描绘了一幅受煎熬和折磨的生活画面,却一直保持内心的罗盘总是指向“正确的北方”。我们大多数人寻求生活中基于外界环境的幸福,而大卫却发现了根植于内心自我的更深刻的喜乐。我们大多数人为外界一时的幸福而奋斗,大卫则教给我们走向更深刻的福祉,那里我们有信仰和希望,这是外部现实无法达到的。大卫应该是我们在世为人的范本。当我们心头忧闷不安时,不要责备它,不要轻视它,不要抽打它。像大卫一样,将一切的重担与忧虑都交给信念,并从中获得信念的帮助。
  苦难是孕育信念的母体
  苦难不仅是最好的教育,它还是孕育信念的母体,而信念是我们灵魂的指南,它在经历饥饿、贫困、焦虑、劳苦、不得等挫折后,会变得历久弥坚。
  人世之书十之八九皆为苦难之作,没有苦难就没有人类,没有苦难就没有文明。《圣经》是西方文学的源头著作,是一部关于生命灵魂的苦难书。里面所有的故事大都包含了两个字:苦难!圣书里没有天堂,只有人世的苦难。《圣经》还认为,苦难是最好的教育。这与中国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同样一个道理。
  大卫王逃亡时,曾在荒野中写下这样的诗篇:“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寻求你。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其实不单单是大卫,每一个人,即使贵为君王,有一天也会陷在苦难中,这是人生不能逃避的事实。面对苦难,我们又将如何呢?世人说:“上帝关闭了你一扇窗,必定会给你打开一扇门。”
  史前的那场大洪水中,诺亚一家人躲在自己建造的方舟中,等待命运的安排。方舟四面都是紧闭的,唯有朝天的窗开着。上天并不是要挪亚一家人观看周围的险恶环境与苦难,而是要他们身陷绝境、灾病、劫难之中时,学会仰望,靠着自己的信念竖立起人生的旌旗。
  学会仰望,坚定信念,才是战胜苦难的关键。要知道,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相反,在很多情况下,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不是所有的苦难都能转化为创造的动力,苦难转化为创造的动力是有条件的。这首要的条件就是苦难的承担者必须具有非凡的毅力,超人的心智,以及对自己牺牲较低价值换取更高价值这一信念的坚定不移。
  苦难是一位考验我们意志的考官,它不断地提醒我们不要被骄傲打倒,不要在微不足道的成绩面前沾沾自喜,苦难让我们这些凡人在步履人生的幽谷时感受到信念的存在。
  司马迁曾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贝多芬耳聋创作出天籁之音《命运交响曲》,至今演奏起来仍能震撼人心,唤醒沉睡或迷惘的灵魂。罗曼•罗兰将《名人传》的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理由就是希望那些“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借以自慰”。高尔基也说:“在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走路的本领时,它就给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而现代科学家霍金无疑为这句话作了最完美的诠释。
  有信念在,就有希望在。有句俗话这样讲:哀莫大于心死。试想,这心已死的大悲哀,不是首先摧毁生命的盼望吗?人若没有了盼望,还妄谈什么希望呢?
  苦难不仅是最好的教育,它还是孕育信念的母体,而信念是我们灵魂的指南,它在经历饥饿、贫困、焦虑、劳苦、不得等挫折后,会变得越来越坚定。一个信念坚定的人在经过患难之火洗礼后,就算他的生命还没有达到老练和丰盛的程度,也会因为生命遭遇苦难而变得异常坚强。
  ……







阅读提示:远去的王者的作者是李鹏,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远去的王者下载地址

上一本:富贵的良心
下一本: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