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褥子团契


作者:奥伯格  日期:2015-11-04 13:21:48



这本书将更新您的每一份关系,您所参与的每一个群体,除去当中的排拒和论断,带来拥抱与连接,以及转化人心的大能祝福。
  本书也在告诉我们:团契不只是美好的人际关系,更是进入三一真神的联合,神也要透过我们邀请所有愿意的人来经历这合一的美好。
  您将发现:虽然我们都像豪猪一样容易刺伤必须,但我们仍然可以一同起舞,建立牢不可破、完全接纳、甘愿为彼此的益处付出一切的——“褥子团契”。
  内容推荐
  本书不是在讲述美丽的故事的书,而是在阐释各样人际关系中正常人的“不正常”,引导人接纳、医治彼此的不完美。这是更美的故事。
  诚如本书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褥子。它代表人的破碎与不完美。是我‘不正常’的一面。”如果要经历生命的医治、灵命的成长、接纳与赦罪的恩典,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群体:在那里,不怕展露自己的褥子,也为彼此抬起褥子。而本书所诉的,就是这一旅程的追寻、挑战与盼望。帮助你和你所爱的同伴:坦然展露真实的自我,接纳彼此最深的软弱,用同理心互相了解,正视并处理关系中的冲突,经历饶恕与被饶恕的恩典,勇于指正彼此的错误,打破那造成隔阂的藩篱,在感恩中得着更大的爱。至终,人们将体会真正的合一是如此美好。
  作者以一贯的激动人心,幽默而生的风格,引入一个切身的主题:如何建立合神心意的群体生活?他指出我们都有瑕疵,在群体之中会有冲突需要解决,也会不自觉的批判与攻击,真实的团契关系得以维系,在饶恕、面对真相感恩等行动中,群体关系更能坚固而深刻。
  作者简介:
  奥伯格(JohnOrtberg,1957-),获得惠顿学院(WheatonCollege)的本科学位,以及富勒神学院(FullerThelogicalSeminary)的道学硕士和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美国作家。著有《褥子团契》、《行在水面上》《神隐上帝》、《一场游戏一场空?》、《信心,不怕怀疑》、《上帝爱你这幺多》等书。奥伯格现为美国加州门洛帕克长老教会的教育牧师,为《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Today)杂志专栏作家,文章亦见于《教牧领导》(LeadershipJournal)杂志。
  目录:
  Part1“正常:没这回事的,亲爱的。”…………………………………………001
  01豪猪的困境………………………………………………………………002
  02合一的美妙………………………………………………………………020
  03褥子团契:忠诚的友谊…………………………………………………043
  Part2如何“挨近而不受伤。”……………………………………………………067
  04揭去帕子:真实…………………………………………………………068
  05放下手中的石头:接纳…………………………………………………097
  06解读人心的艺术:同理心………………………………………………118
  07社群是值得捍卫的:冲突………………………………………………142
  Part2如何“挨近而不受伤。”……………………………………………………167
  08属灵的手术:饶恕………………………………………………………168
  09没人想要的礼物:面对真相……………………………………………193
  10拆除藩篱:进入内圈……………………………………………………213Part1“正常:没这回事的,亲爱的。”…………………………………………001
  01豪猪的困境………………………………………………………………002
  02合一的美妙………………………………………………………………020
  03褥子团契:忠诚的友谊…………………………………………………043
  Part2如何“挨近而不受伤。”……………………………………………………067
  04揭去帕子:真实…………………………………………………………068
  05放下手中的石头:接纳…………………………………………………097
  06解读人心的艺术:同理心………………………………………………118
  07社群是值得捍卫的:冲突………………………………………………142
  Part2如何“挨近而不受伤。”……………………………………………………167
  08属灵的手术:饶恕………………………………………………………168
  09没人想要的礼物:面对真相……………………………………………193
  10拆除藩篱:进入内圈……………………………………………………213
  11心中有爱的秘诀:感恩…………………………………………………237
  12终于正常了:天国………………………………………………………256
  附注………………………………………………………………………………277
    你有没有需要放下的石头呢?
    定罪与论断已经如此根深蒂固地深植于人性之中,我们无法想象,若没有这两样东西,还能否正常生活。我们必须让别人知道,我们对他们反感的程度———特别是对那些我们讨厌的人。还有,当然,我们会得到丰厚的奖赏———优越感,是这种定罪在我们内心所滋生的。
  魏乐德写道,他未来的姐夫有个美好的原生家庭:
    这个家庭有种精神,至少是我从未遇到过,也许以后也不会再遇到的———就是不定罪。他们努力工作,正直得几乎不可思议,而且用心管教儿女。但是我从未看到或感觉到,他们有丝毫的定罪或推诿的怪罪……他们让我体会到,即使不以定罪去惩罚或控制别人,还是能够过个有力而美好的生活……耶稣此刻仍在宇宙中行事,当我们进入与耶稣团契的生活,就站在一个崭新的实在中:定罪与我们根本是不相干的。
  使徒保罗说道,那些在基督里的人,根本就“不被定罪”。(罗8:1)“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罗8:31)保罗如此诘问着。
    那么,你有没有必须放下的石头呢?或许它原本是打算掷向你的母亲或父亲,或前夫(妻),或老板同事,或一个伤害了你的人。
    你带着石头已经好一阵子了,以至于忘了没有石头时的生活。
    放下那石头。
  这可能表示你需要采取行动:
    ——如果你已经散播流言蜚语———去向你所中伤的人道歉,弥补过失。
    ——如果你对某人冷酷严厉———为他做一件事,并不要告诉任何人。祈求神改变你的心态。
    ——如果你对某人的行为恶劣———去找他们,今天就去,请求饶恕。
  有时候,家人也会互掷石头,或许只是一颗小石子。不过一旦习惯成自然,丢石头的人就会不自觉了。C.S路易斯问道:
  谁会没有以下的尴尬经验:应邀参加人家的家庭餐会,那位父亲或母亲,当众给成年子女难堪,这要是换作别的年轻人,恐怕就要翻脸了。有些父母老是不懂:“为什么他们总往外跑?为什么会喜欢别的地方胜过自己的家?”他们却不想想自己总是很教条地论断那些孩子懂而大人不懂的事、常无礼地插嘴、断然地反驳,要不就取笑孩子认真看待的事……或者在言语中侮辱他的朋友,你说谁会愿意不受尊重,而欢迎粗暴的态度?
    贝斯(DorothyBass)写到有个家庭以独具匠心的方式来守安息日。他们约定好,每个礼拜天在家中不得有批评论断。她发现,最惊人的结果是,孩子的朋友们周末都喜欢待在他们家里。
    杜尼耶是位才华横溢的思想家与作家,或许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基督徒心理治疗学家。世界各地有许多医生,千里迢迢地到他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家中向他求教。“每次有学生到这里来学习我的‘方法技巧’,都会有些小小的尴尬,”他表示,“因为他们离开时,总是有些失望。其实我所做的,就是接纳别人。”
    诚如前面说过的,接纳一个人,并不表示认同此人所有的行为。我们看到,耶稣对于这个女人的过去,并不赞同。接纳也不是容忍。有些人可能包容我———包容我的存在,甚至我的过错———但这并不会带来医治。大家需要的不仅是包容。罗素(BertrandRussell)写道:“尽义务的心态在工作中能派上用场,但在人际关系中,则会触怒对方。人们希望被喜爱,而不是别人用耐心来逆来顺受。”
  这是耶稣对人如此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一般而言,当我们遇到在某方面优于我们的人,只要他们能耐心忍受我们,就已别无所求。聪明人不会乐于忍受愚昧的人;耀眼的明星也不会和三流角色一起搭车。但是当生活混乱的罪人来到那位从古至今唯一无罪的人面前,他不仅耐心忍受他们,更是真心喜爱他们。
    接纳是内心的行动。接纳某人,就是肯定他,向他表示,有他真好。表达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最有力的方式,是在他们倾吐心底黑暗的秘密时,以耐心与怜恤去倾听。有个母亲,憎恶自己家里的幼童,有时候会因为孩子对她的要求大发雷霆,然后又满心罪咎,认为在儿女心目中,自己肯定是只怪兽。有个企业家,发现自己想和一个比他年轻20岁的女业务员发生外遇!有个牧师发现自己内心对于他所宣讲的上帝,充满疑惑。有个!0岁的男孩,发现自己爱慕其他男性,无法自拔;他哭喊、他祷告,但是感觉仍在,因此他轻看自己。
    这些人没有说出心中的秘密,因为他们很肯定,掷石者会迫不及待地展开行动,因为他们经常向自己抛石块。如果他们幸运的话,会找到一些愿意倾听,而又不致厌恶地掩面而去的人;一个不仅是逆来顺受、包容他的倾听者;一个看到黑暗,而又持续爱他的人;一个手中没有石块的人。
  这个女人找到了这样的人。在故事结尾,只剩下耶稣和这女人———还有一堆石头。耶稣有资格丢石头。他有这个权力。
    然而,他并未如此,相反,他却做了一件奇妙的事。他问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参约8:10)
    其实耶稣不是要问他们去了哪里。他在阐述一个重点。他说的是:“到头来,你和这群人其实没什么不同。他们是破碎的罪人,你也是破碎的罪人。他们在灵命上自命不凡,其实你们处境一样。没有人定你的罪吗?”
  “先生,没有。”
  “好,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别再犯罪!”(约8:11)
    “去吧,别再犯罪!”
  耶稣没在这儿停下来。他还有件事要交代———就像科伦坡的时刻:“还有,女士……”
    然后耶稣说了几个字,直捣她的内心,使她回转重生。这些话使她充满痛苦,因为这些话向她显出耶稣知道她过去的一切。这些话又使她充满盼望,因为这些话向她表明有人信任她。这些话会存在她的脑海,直到她年纪老迈、满脸皱纹、头发灰白,周围围坐着的是爱她的丈夫、儿女与孙辈。耶稣说:“去吧,别再犯罪!”
    这非常重要:接纳,不是容忍所有她选择沉迷于其中的行为。
    有时大家会误以为,接纳,就是受虐的妻子必须忍受丈夫对她造成的所有伤害;或是知己好友必须眼睁睁地看着朋友做些将要摧毁自己一生的事,却闷不吭声。
  接纳他人,并不表示在他人从事一些可能伤及别人或是伤害他们灵魂的事情时,不愿提出质疑或挑战。
    范尼云写道:“接纳我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弱点,与懒散的自满是恰恰相反的。它不是宿命论式或是绝望的接受。它基本上是对真理的关注。"
    不敢提出质疑,不用爱心说诚实话,最终对社群成长的杀伤力,可能和论断具有同样的毁灭性。转述潘霍华的话,“当基督徒日日热切活在基督的十字架中,一则失去了人性论断的灵,另外对于自我的纵容也会毫无兴趣。所领受的,是神圣的试炼与神圣的爱。”
    “做出判定”与“论断”的差异有如天壤之别,魏乐德写道:
    我们不必———我们不能———为了避免定罪他人,而放弃慎思明辨这一正当做法。然而,我们能够操练自己,让别人负起责任,并与他们讨论失败的地方———如果我们是他们的上司,甚至可以略施惩治———而无须攻击他们个人的价值或是让他们感到被排斥。
    在《约翰福音》8章,耶稣接纳了那个女人。他赦免了她的罪———接纳而不愿赦免,就不是接纳。不过这份接纳与赦免,让耶稣付上了极重无比的代价。为了护卫她,耶稣树立了强敌。他不是不知道情势的险恶。拜利说过:“他们会带着更粗大的木棍回来。因为他为她所做的,耶稣已被视为眼中钉。以赛亚写道:‘因他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耶稣的接纳是免费的,毫无保留、让人无功受禄———但也是有所要求的。对这个女人而言,要测知自己是否完全被接纳,就必须迈进崭新的生活方式。将她从过去罪恶中释放出来的恩典也呼召她自此脱离这些罪恶。
    奇妙的是,彻底的接纳所能成就的,是定罪、论断或是鄙视所无法成就的———那是生命的改变。想象一下,如果你我效法耶稣,我们生活的小小世界,将会产生怎样的改变。如果我们就此不再做任何人身攻击、不再轻蔑他人?想象一下,做个绝不“捡石头”的人,将是怎样的滋味。
    那么,我们也将成为耶稣那彻底接纳的社群之一。我们能够加入他救生的团队。然后,以规模较小的个人方式,反照出在十字架上活出人道协会精神的那一位:“你得出去,但不一定要回来。”
  







阅读提示:褥子团契的作者是奥伯格,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褥子团契下载地址

上一本:受益一生的哈佛商务课
下一本:广告创意心理学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