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不做麻绳的最细处


作者:金岩张梅  日期:2016-06-05 10:41:58



麻绳的作用常被人忽视,但如果它在关键时断裂,损失的就不只是麻绳,甚至可能是人的生命。“麻绳断在最细处”,一只木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都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根麻绳无论有多粗,它的牢固程度都取决于最细的那个环节。不做麻绳最细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自省态度,是一种查漏补缺的高度自觉,是一种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 
本书简介:
   “绳在细处断”对职场人士有相当大的启示,如果把一个单位比作麻绳,那么“最细处”的员工往往就是跟不上企业整体步伐的员工,他们的工作有盲区、有短板、有疏漏。要想真正不做“麻绳最细处”,就要在各个方面提升自己,让“细处”变为“粗处”。只有麻绳前后一般粗,企业才会稳定,才能顺利发展,也才能具有始终如一的竞争力。
  作者简介:
   金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读博士,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乐器学会专职副秘书长,京桥基业建设集团文化顾问,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已出版著作《实用文案与活动策划撰写技巧及实例全书》《无界营销》《做个懂幽默能包容心淡定的女人》等。张梅,现在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工会负责宣传工作,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兼任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地学哲学委员会委员,北京物联网研究会理事。曾任北京地质学会副秘书长,成功策划组织过多项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地学科普活动、决策咨询调研工作,参与多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组织出版了多部科普图书。
  目录:
  “绳在细处断”——你发现“麻绳”的问题了吗?/
  麻绳哲学:麻绳断了,损失的不只是麻绳/
  有盲区:意识盲区比视觉盲区更危险/
  有短板:取决于最细处而非最粗处/
  有疏漏:小细节背后隐藏大灾祸/
  你是没发现,还是熟视无睹?/
  麻绳变细的思考——为什么存在薄弱环节/
  “麻绳变细”在于平时“想不到”“不去想”/
  “麻绳变细”在于缺乏忧患和操心意识/
  “麻绳变细”在于缺乏认真和负责态度/
  “麻绳变细”在于缺乏学习和进取精神/
  “不做麻绳的最细处”——让自己从短板变为长板/
  不做“差不多”先生/“绳在细处断”——你发现“麻绳”的问题了吗?/麻绳哲学:麻绳断了,损失的不只是麻绳/有盲区:意识盲区比视觉盲区更危险/有短板:取决于最细处而非最粗处/有疏漏:小细节背后隐藏大灾祸/你是没发现,还是熟视无睹?/ 麻绳变细的思考——为什么存在薄弱环节/“麻绳变细”在于平时“想不到”“不去想”/“麻绳变细”在于缺乏忧患和操心意识/“麻绳变细”在于缺乏认真和负责态度/“麻绳变细”在于缺乏学习和进取精神/ “不做麻绳的最细处”——让自己从短板变为长板/不做“差不多”先生/不做“负能量”人物/不做“滑头型”员工/不做“借口型”员工/不做“糊弄型”员工/预防麻绳变细负责任:对自己该做的事负起责任来/选择了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提升能力/尽职尽责是标准,尽善尽美是目标/勇于承担责任,乐于担当责任/ 守忠诚:把企业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企业兴亡,人人有责/不背叛,面对诱惑要经得住考验/不离弃,与企业同舟共济/不浪费,节约的都是利润/共成长,把忠诚看成是生存智慧/执行到位:真正把每件事都做到100%/“100-1=0”:做到位才能创造价值/不打折:以“做好了”为标准/不走样:以“流程化”为标准/不跑偏,以“结果导向”为标准/不拖延:以“日事日清”为标准/让麻绳不断增粗 主动性:比要求更进一步/“期望二,做到十”:树立更高的标准/“多一盎司定律”:主动多做一点事/“眼里要有活”:比别人更自觉/“积极的补位意识”:做公司需要的事/“态度决定一切”:永远不要说足够好了/ 找方法:不要为自己找寻借口/别说难,先问问是否竭尽全力/找方法,就一定有方法/做正确的事,也要正确地做事/少说一些如果,多说一些如何/时代在变,方法也要变/ 勤学习:练就以一当十的本领/孜孜求索,学习力就是竞争力/边学边干,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勤学苦练,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不断充电,告别本领恐慌/善于学习,笔杆再沉也要拿/让麻绳永远不断忧患意识:即使居安,也要时刻思危/警钟长鸣:心中常存危机感/顺境危机感:谁动了你的奶酪/海因里希法则: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适者生存:像雄鹰一样适应环境/奔跑起来:永恒的竞争法则/ 团队精神:不要让自己成为掉队的人/认同团队,与团队目标一致/减少内耗,不要在窝里斗/与人分享,实现合作共赢/融入团队,抛弃个人英雄主义/协作配合,打造最优秀的狼性团队/ 追求卓越:成为团队里的领头雁/坚持标准,严格要求/感恩做人,负责做事/没人要求,自我要求/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完美执行,追求卓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这与民间俗语“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揭示的是同样的道理,对我们颇有启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的迅速更替,任何一个人都不要这样想:我只要在最低限度内完成工作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无论什么公司,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优秀的员工。
  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根麻绳,那么“麻绳”变细的背后是责任缺失,是借口泛滥,是低忠诚度,是执行不力,是团队协作感不强……员工不关心企业安危,责任心不强,遇到问题总是绕着走;员工满足于机械执行,落实企业政策走样,简单事也做不好;员工在位不在岗,工作不专心,缺乏工作主动性……正是如此种种的作为,将原本粗实的“麻绳”腐蚀变细,有了断绳之患。
  “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这给我们以警醒,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品质:责任、忠诚、执行、协作、学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这与民间俗语“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揭示的是同样的道理,对我们颇有启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的迅速更替,任何一个人都不要这样想:我只要在最低限度内完成工作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无论什么公司,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优秀的员工。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根麻绳,那么“麻绳”变细的背后是责任缺失,是借口泛滥,是低忠诚度,是执行不力,是团队协作感不强……员工不关心企业安危,责任心不强,遇到问题总是绕着走;员工满足于机械执行,落实企业政策走样,简单事也做不好;员工在位不在岗,工作不专心,缺乏工作主动性……正是如此种种的作为,将原本粗实的“麻绳”腐蚀变细,有了断绳之患。“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这给我们以警醒,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品质:责任、忠诚、执行、协作、学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否避免“断绳”的命运,关键在于每个人能否自始至终保持优秀的职业品质,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坚决杜绝和克服忽视“麻绳越磨越细”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发生。有人说,工作的时间长了,人就会麻木。麻木是工作中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请记住,工作不能等闲视之,而需要时时刻刻融入责任、忠诚、协作……如果能够做到:凡是规章制度都不折不扣地执行,凡事都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树立角色责任意识;不给自己留隐患,不给自己留退路,不给自己找借口;凡是工作都能真正做到自动自发,养成一种习惯,培育一种品格……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企业这根“麻绳”永远也不会有断裂的可能。我们应该牢牢记住“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的警示,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谨慎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以你漏我堵、你缺我补的主人翁般的责任感处处盯住问题,在每个岗位上都认真对待,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个人的持续成长。我们每天在工作之余不妨问一下自己:“今天我有没有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有没有把自己平时的工作做到位?是不是自觉自愿、自动自发地开展自己的工作?”“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是不是勇于打破自我限制,把卓越和完美当成自己不懈的追求?”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这表明你很可能就是“麻绳的最细处”的人,那么你就应该警醒自己了,应该要朝着负责、忠诚、主动的方向去努力。麻绳的最细处也许最初就较细,也许是天长日久被磨细的。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对其熟视无睹,发生断裂就成为必然。不要在“麻绳”断裂后才慨叹自己当初“没想到”。预防“绳断”就要把“补牢”之功用在“亡羊”之前,多些认真和负责,少些敷衍和麻痹,真正把工作做到最前面。那么,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京桥基业建设集团董事长 韩双桥 第一篇不做麻绳的最细处 习近平总书记说:“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这句话对我们有相当大的启示。如果把一个单位比作麻绳,那么“最细处”的员工往往就是跟不上企业整体步伐的员工,他们的工作有“盲区”,有“短板”,有“疏漏”。要想真正不做“麻绳的最细处”,就要在各个方面提升自己,让“细处”变为“粗处”。第一篇不做麻绳的最细处 “绳在细处断”——你发现“麻绳”的问题了吗? 一根麻绳,不管整体看上去多么粗壮、结实,只要有一点细的地方,问题就可能在这个地方出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个别成员的懒散和疏忽可能导致整个团队计划和目标的失败。即使只是一个小到几乎可以忽视的小问题,我们也不应该让自己有“盲区”、“短板”和“疏漏”,只有这样,企业这根“麻绳”才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麻绳哲学:麻绳断了,损失的不只是麻绳麻绳一般取自各种麻类植物的纤维,其粗细均匀,结实,耐用,广泛应用于包装、捆扎、吊挂重物等。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甚至看到麻绳断裂带来的严重后果。麻绳的作用常被人忽视,但在关键时断裂,损失的就不只是麻绳,甚至可能是人的生命。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2015年4月14日,南充市营山县小桥镇小学,一名徐姓教师因房门钥匙被锁在房间内,找来开锁匠也没有打开。情急之下,徐老师就去学校体育器材保管室,找来一根拔河用的绳子,然后叫上几名男同事帮忙,准备用绳子吊着进屋拿钥匙。一行人爬上宿舍天台,徐老师将绳子在腰间拴好,同事们则将他缓缓放下。徐老师小心翼翼地从楼上向下滑,上面的同事则死死地抓住绳子。“都快到3楼了,没想到意外发生了,太奇怪了。”其中一名老师称,就在徐老师下降到3楼附近时,只听见“叭”的一声,粗实的拔河绳居然断了。掉地后的徐老师随即被送往医院,但因伤势过重,最终不治身亡。据知情人士说:“徐老师去体育器材保管室随手拿了根拔河绳准备索降。保管室里的拔河绳不只一根,事后检查其他绳子都很结实,几十个人都拉不断,但当时他偏偏拿到那根坏了的。到达楼顶之后,鉴于拔河绳十分粗实,谁也没想到先试一下它是否结实。各种因素加在一起,悲剧最终发生了!”悲剧本可以避免,一条有损耗的麻绳竟然成了伤害人命的元凶,这不能不让人扼腕痛惜。无论是悬吊重物还是包扎物品,麻绳一旦突然断裂,将给人带来难以估量的麻烦,绝不是损失一根麻绳那么简单。麻绳的断裂,是源自对麻绳质量短板的疏忽,是源自个人责任的缺失,才酿成了绳断人亡的悲惨一幕。虽然麻绳只是某处稍微有损耗,或许只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一点点损耗,但灾难的源头却正在于此。因麻绳断裂所导致的灾难难道不可以避免吗?答案肯定是能。这里,我们可以概括出错误链的发展模式:首先,一个小的磨损发生了,没有被发现,或没有被解决;随后在工作过程中加剧了麻绳磨损处的破坏力和严重性;有关人员仍然有所疏忽,未能立即评估问题的严重性;当意识到情况已经完全失去控制时,重大灾难性事件发生;最后,在对事故进行的调查和反思中发现,错误链的第一环——初始的“小问题”总发生在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其实你可能早已经发觉,“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似乎随时可见。在现实生活中,麻绳与一般的企业表面上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但“绳在细处断”所揭示出来的“错误链条”模式却与绝大部分企业的“坠落”过程惊人的相似。如果把一个企业的工作比作麻绳,那么最细处往往就是落实的盲区、质量的短板、人为的疏漏,而企业的失败往往是从这些“最细处”开始的。那么,你是不是在无意中也成为“麻绳的最细处”呢?市场竞争力强大,企业这艘大船表面上是那么的安全,但是只要看看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疏漏,我们就会强烈地感觉到:它危机四伏!有人认为,只要自己不是“麻绳最细处”就可以了。事实也并非如此,“麻绳断裂”对谁而言是灾难性的呢,是领导还是所有员工?其实,这个问题是需要全体人员共同重视的,每个人都有责任不成为“麻绳最细处”。因为只有麻绳前后一般粗,企业才会稳定,才能顺利发展,也才能最具有竞争力。小小的疏漏往往会造成永久的遗憾,让人痛心不已。小错误很容易酿成大祸,这警示我们:不要完全避免孤立和偶然的疏漏,我们应该立刻采取措施,将麻绳的细处增粗,防止灾难性事件的发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那些用事故总结出来的前车之鉴,我们不能不借鉴。能否避免麻绳“断裂”的命运,关键在于每个人能否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心,时刻做到警钟长鸣,时刻牢记“绳在细处断”的道理,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有盲区:意识盲区比视觉盲区更危险“麻绳细处”一般隐藏在不为人注意的地方,而这样的地方往往就成为视觉盲区。正是这样的盲区导致了各种悲剧的发生。反思各种麻绳断裂的事故原因,难道真的就只是视觉盲区?从更深刻的角度来看,麻绳断裂更多往往源于人们意识的淡薄。视觉盲区或许并不为多数人所了解,但是当发现时至少能通过基本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可能有危险,要特别小心!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预知到危险就成了安全意识的“盲区”,这远比视觉盲区更可怕!“没事的,这里安全,不用戴安全帽”,“我一直都是这样,也没见有什么问题”,“这样既省时又省力,何况大家都是这样,又不是我一个”……正是由于这些思想上的轻视,结果酿成大错。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是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这些不安全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时,也就给日后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现实工作中的事故和失败,常常不是由于十恶不赦的错误,而恰恰是那些“意识盲区”的存在。 一位勇士发誓要排除万难去攀登一座高峰。从优良的身体条件和过人的勇气和毅力来看,他是最佳人选。于是,他在众人期待与敬仰的目光中出发了。然而,他失败了。出人意料的是,使他放弃的只是鞋中的一粒沙子。在登山途中,险峻的山势没能阻止他前行,疲惫、饥饿和寒冷没能使他畏惧,恶劣的气候没能使他退缩,但不知何时他鞋里落入的一粒沙子却成了他攀登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起初,他是有时间将那粒沙子从鞋里倒出来的,但是他并没在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勇士的眼里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的确,和悬崖峭壁相比,那粒沙子的存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然而随着路程的增加,那粒沙子钻进勇士的皮肉,越走下去越是觉得磨脚,最后每走一步都伴随着一阵锥心刺骨的疼痛,他终于意识到这粒沙子的危害。但在陡峭的崖壁上他实在没有力气屈身脱掉鞋子取出沙子。当他终于把沙子取出来时,脚已被磨出了血疱,伤口很快就被肮脏的鞋袜感染而化脓。最后,除了放弃,他别无选择。沙子虽小,不能像巨石般挡道,甚至把人绊上一跤也不可能,但在登山途中却成了勇士无法战胜的“高峰”。同样,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流程都有可能成为“麻绳的最细处”,如果我们看不到其中潜藏的危机,不能及时修补,事故就不可避免。企业经营管理中经常面对的是看似琐碎简单却最容易被忽略、最容易错漏百出的事情。一个企业有着辉煌的目标,但如果在某一个环节上,在某一个细节处理上不到位,都会导致其最终的失败。海尔集团有一种“问题管理”机制,就是提早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予以迅速解决。这些不足可能是自己主动找出的,也可能是从用户的批评和建议中感知的。对于“问题管理”,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先生声称,海尔注重问题管理而非危机管理模式,就是把企业出现的任何危机消灭在萌芽阶段。企业规模越大,一根麻绳的长度越长,越容易出现多个“细处”,因为人们很容易忽略一些小的方面,就如登山的勇士一样,无暇去顾及鞋内的一粒沙子,而意识盲区往往会带来大灾难。我们要尽量在危机发展过程中准确地辨认出危机并有效地解决它,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宝洁公司对它的产品“Rely”牌卫生棉条被担心可能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早期反应就是一个例子。宝洁公司在得到并不充分的且结论不完全一致的一些证据后,就立即停止生产这一产品,并将它们从市场上收回,这一举动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赞赏。管理层勇敢地迅速采取措施,以保护宝洁产品用户的健康(这同时也保护了公司的声誉),这个决定在短期内确实使公司蒙受了部分损失,但与公司长期获得的收益相比就微不足道了。公司由于遵循了一条商界管理者都认同但经常在危机中忽视的原则——顾客利益至上原则,从而避免了公司长期利益受损。很明显,在考虑自身健康和安全问题上,宝洁公司的客户最大的担心是这家他们多年使用其产品的公司是否真正值得信赖。宝洁公司把与客户的相互信任和沟通置于公司关心的问题的首位,使它成为一位长期的商场赢家。 《淮南子·说山训》中有“一叶而天下知秋”的说法,“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意思是说一个人见了树叶落下,就能够预见到秋天即将来临,这和道家庄子所说的“飓风起于萍末”是一种思想。我们看到的台风力量是十分猛烈的,但它在水面上初起的时候,只见到水面上的一叶浮萍稍稍动一下,紧接着水面上一股气流冒上来,慢慢大了才变成台风。道家这句话是说,个人也好,家庭也好,社会、国家、天下事都是一样,如果不在乎小事,则大问题都出在小事上。“飓风起于萍末”,大风暴是从一个小风波来的。同样,在工作中,事故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生活中没有偶然的现象。大部分危机并不是由单一事件引起的,而是微小的、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系列事件综合引发的结果。在工作中见微知著,打破意识盲区,是每个员工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盲区容易导致危险的发生,麻痹大意就容易犯错误。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那些重大事件的起因往往都是微小的、容易被疏忽的小错误,但也正是这些很难察觉、让人容易麻痹大意的意识盲区导致了无法收场的严重后果。意识盲区比视觉盲区更危险,我们必须克服“不把小疏忽当回事”的心理,真正做到时刻防患于未然。有短板:取决于最细处而非最粗处短板说法来源于“木桶原理”。木桶原理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如此看来,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根据这一结论,“木桶原理”还有三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木桶才能盛满水;如果这个木桶里有一块木板不够高,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其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的高出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高的部分越多,浪费越大。其三,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对这个理论,初听时你或许会怀疑,最长的怎么反而不如最短的?继而就会表示理解和赞同。确实,木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为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麻绳细处”就相当于“木桶短板”,作为受力均匀的麻绳各部分,麻绳并不取决于麻绳的粗处有多粗,而是取决于麻绳的细处有多细。一个聪明人应该把“麻绳最细处”迅速找出来,并抓紧做长补齐,否则它带给你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因为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毁了所有的努力。任何一个区域都有“最细处”,它有可能是某个人或是某件事情。这个道理充分说明,团队的成长局限于“最细处”的成员,他会使整个团队的发展受到限制甚至是阻碍;个人的成长同样局限于个人“最细”的部分,它会使个人的整体能力受到制约甚至是延滞。一个人要不想成为“麻绳最细处”,就应该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不断超越,不断进步,让自己由团队“短板”变为“长板”。孔祥瑞从普通工人成长为“蓝领专家”,正是他不断学习进步、不断突破自己的成果。 20世纪70年代初,初中毕业的孔祥瑞到天津港当码头工人。当时作业条件艰苦,加上天津港离市区远,一开始孔祥瑞并不太安心工作。当时孔祥瑞学的是门机操作,门机当时是港口用来吊装货物的先进设备,他的师傅老金说:“这是港里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岗位,你干好了,别人说你行,你干不好,别人说你是笨蛋。”师傅的一句激励使孔祥瑞对自己和自己所干的工作有了重新的评价,他决心做一个超越他人、超越自己的技术能手,不给团队拉后腿。“没有学历行,没有知识不行”,看到师傅因为技术好特别受同事的敬佩,孔祥瑞决定“干就干出个样来”!他开始主动研究技术,平时一有空闲,就把一些坏了的机械部件拆开,弄懂里面的结构。孔祥瑞把工作岗位当成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友当作老师,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他找来设备说明书,一页一页地学,一项一项地啃,不明白的找资料,不懂的找人问,直到把厚厚的说明书弄通弄熟。孔祥瑞的家住在天津市区,到港口有50多公里的路程。那些年,他每天上下班都要坐汽车、倒火车、再换汽车,来回要走5个多小时。孔祥瑞总是带着书,如饥似渴地学习。岗位上的刻苦钻研,使孔祥瑞逐渐成长为一名专家。孔祥瑞对所在岗位的各项设备了如指掌,对操作技术参数烂熟于心,他不仅克服了自身的“知识屏障”,而且练就了“听音断病”的一手绝活,成为“门机大王”和“排障能手”。不言而喻,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弱点和短处。对于某些人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另一些人可能比登天还难。如果这些弱点和短处干扰了优势的发挥,就需要想出一些策略来找到它们,并控制它们。1.了解自己的短处作为企业的一分子,不做团队的短板员工,要从了解自己的短处开始。我们可以按照了解自己长处的方法,通过自省、对比和评价来了解自己的短处。对于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发现,了解自己的短处比了解自己的长处要容易得多,很多人对自己的缺点要比自己的优点敏感得多。人们更容易想起你的坏处,而通常会忘记你的好处。2.补齐自己的短板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致力于将自己的“短板”变长。这就要靠不断学习了,通过学习,提高我们的劣势。3.扩大自己的优势要让自己的“长板”更长,对自己的一技之长保持兴趣相当重要,它可能是你改变命运的一大财富。这些业务上的优势或技能方面的长处往往是我们在永恒的生存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保证。 有疏漏:小细节背后隐藏大灾祸我们在慨叹不少“断绳”的悲剧时,也会做出一些假设:假如任何一个人责任心强一点,履行职责到位一点,发现解决问题及时一点,那么这些事故不就避免了?也许只是一点点疏漏,但当疏漏导致麻绳变细变薄时,带来的可能是惊天动地的灭顶之灾。俗话说“绳子常在磨处断”,细小的疏忽带来大灾祸,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小题大做。世界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用一句话评价过一场战役:“马,马,一马失社稷!”这场战役就是著名的波斯沃斯战役。英国国王理查三世作为这场战役的领袖,他率先冲向敌群,可就在他与敌群近在咫尺时,战马跌倒了……谁曾猜到他的江山社稷仅仅就因为他的马夫随便给他的战马钉上了一颗不合适的铁钉。如果我们再假设:如果他的马夫恪尽职守;如果战马没有摔倒;如果在战前他做了仔细检查……然而再多的“如果”也无济于事,因为理查三世已经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马克思十分推崇并在经典著作中多处引用的“马蹄铁现象”,它说明由于事物的内在联系,某些初始条件十分细微的变化,可能对事物的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二战期间,驻守索伦港的英军与总部的一次无线电通话被德军截获,因通话中一处保密上的疏忽而“泄露天机”,结果被德军全歼;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由于用简易密码联系淡水供应问题而被美军破译,以致惨败。诸如此类小事酿大祸的例子不仅在战争中比比皆是,在其他领域中也并不鲜见。如果你翻开历史的记载,不难发现:一个数据的计算错误等于宇航员和亲人的天人永隔,一块隔热瓦等于“哥伦比亚号”的坠毁和七条生命的消逝。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途中着陆时意外发生爆炸,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举世震惊。事后的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是一块脱落的隔热瓦。“哥伦比亚”号表面覆盖着2万余块隔热瓦,能抵御3000摄氏度的高温,以免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时外壳被高温所熔化。1月16日“哥伦比亚”号升空80秒后,一块从燃料箱上脱落的碎片击中了飞机左翼前部的隔热系统。宇航局的高速照相机记录了这一过程。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精密的食品和浩大的工程需要对细节的精确把握和关注。其中一个部件出问题,可能就会造成整个发射活动的失败而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惨痛的事故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可能的疏忽。工作中,有的人总是存在侥幸心理,总觉得出不了事,这样时间久了就会渐渐形成习惯,对手头的大部分工作都马马虎虎应对。当“绳子”越磨越细最后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灾祸就会发生,到那时所付出的代价就不是一点点了!这些失败都源于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节。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危机的萌芽,刚开始很容易驱除,但如果因一时大意被忽略,就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一些微小的错误造成了大灾难,这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一些看似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整个局面的分崩离析,如果我们不对那1%的小错误加以提防,等到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时再处理已悔之晚矣。生命中的大事皆由小事累积而成,没有小事的累积,成就不了大事。所以,我们在做出决定之前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尽量把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周全,尽可能避免出现1%的漏洞,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把事故比作一场大病的话,病入膏肓通常都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许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早期症状,从而使一连串小错误导致了大损失。沃顿商学院教授罗伯特·米特斯雷德在他的《下一个错误可能致命》一书中提出:“企业家需要有一种医生般的敏锐,在这些错误的早期症状出现之前,防患于未然。”人们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会关注那些以往认为“无关紧要”的小事,才会培养自己做事一丝不苟的美德,力争成为最负责任的人。有人或许会想,工作性质因人而异,正如麻绳的用途也不一样,即使“麻绳断裂”并不是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也许你的工作只是文件内容打印错误,顶多是重做、被领导批评;对待客户不够尊重,失口说错话或是带来经济损失,结果至多被开除。可是你为什么要愚蠢地选择放弃一次出色完成工作的机会、放弃收获成功的经验和喜悦、放弃得到领导的赏识、放弃加薪升职的机会?难道这些不是我们的代价?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勿以事小而不为。疏漏虽小,请不要当它演变成大代价后再重视它。“小细节,大代价”到“小细节=大代价”,或许就在一念之间。你是没发现,还是熟视无睹?有资料显示,在人为责任事故中,90%以上的事故原因是责任人心存侥幸心理而导致的。麻绳从出现磨损到最终断裂的过程,反映了一个人的责任心,很多时候并不是没发现,而是对麻绳的磨损熟视无睹。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绷紧安全这根弦,检查到位,不漏过一个细节,措施到位,不漏过一个疑点,真正做到“宁操百倍心,不冒半分险”,那么麻绳断裂就能及时避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怕一万次的重复,就怕万分之一次的疏忽,稍微疏忽一点就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由于麻绳变细本身并不是事故,麻绳变细也并非必然导致恶劣后果,因此,麻绳变细往往不被察觉或不为人重视,日积月累,最终才导致了灾难的发生。很多人对正在发生的“麻绳变细”现象熟视无睹,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平静且正常的,这正应了狄摩西尼的话:“没有什么比自我欺骗更容易的了。因为人们渴望什么,就相信什么是真的。”这种心理并不能帮助人们提高对“麻绳变细”的警惕,相反,只能更加纵容自己对于“麻绳变细”的麻痹心理。悲剧和意外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人们没有很好地防范错误而造成的。只有防而不实,没有防不胜防。近几年发生的最大石油泄漏事故莫过于2010年发生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石油爆炸事故。自事故之前的2010年4月24日,该钻井平台底部油井就漏油不止,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就是事发半个月后,各种补救措施仍未有明显突破,沉没的钻井平台每天的漏油就达到5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积不断扩大。此次漏油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从理论上来讲,作为防止漏油的最后一道屏障,“防喷阀”安装在井口处,在发生漏油后关闭油管。但“深水地平线”的“防喷阀”并未正常启动。而美联社报道,自从美国联邦政府监管人员放松设备检测后,数年间数座钻井平台的“防喷阀”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如果“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所属公司和租赁公司有防范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落实到实处,那么,2010年4月20号的危机就有可能避免。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把防范事故的责任意识贯彻到每一个负责人的行动上,在防范的基础上,让任何事故消灭于萌芽时期。熟悉航海活动的人都知道,由于船舶运行的故障和磨损、海水较强的腐蚀性、海洋生物强烈的附着力和快速的生长力,使得船体很容易出现问题,产生难以清除的锈斑、锈皮,严重影响船舶的行驶效率和行驶安全。所以必须对船舶进行定期检修,这样才能不出问题或者少出问题。美国一家船运公司每年都评选一次最优秀的船队,这样的船队首先要满足一个条件:出海的过程中出现事故最少。有一个船队每年都会被评上,因为在海上航行的时候这个船队几乎没有出过什么事故,当然,一些自然事故是无法避免的。当有人问及是什么让这个船队如此优秀时,该优秀船队的船员说:“其实没什么,我们只是定期进行仔细的船舶检修,尤其是航行前。因为我们知道: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仅此而已。” 当翻看以往那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时,无一不让人感到惋惜和痛心,但是深究其根本都是细小的隐患惹的祸。由于变化不知不觉,警觉性不高的人很难预防到事故,因为它往往被一些表面的事物掩盖。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会用“放大镜”看问题,更要学会用“显微镜”看问题,看清事物表象下面所隐藏的危机,这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漏洞和隐患,而这些漏洞和隐患能否及时得到解决将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如何才能避免漏洞和隐患对组织和个人造成影响呢?就是要用“显微镜”让其显形,即丝毫的隐患都不能放过,让微小的隐患都无所遁形。当然,隐患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它绝不会轻易暴露在明处等着你去发现,它会隐匿在各个死角,丝毫的疏忽都会为它们创造存活的机会。过去,我们因总抱有侥幸心理而遗漏了一些小的隐患,而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家伙”给我们以沉重的打击。鉴于此,对付隐患就得出高招,即用“显微镜”让它们逐一现形。也就是说,平时就将工作全面精化、细化,严格执行各类专项检查,逐一排查、各个击破,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任何一个漏洞,坚决摒弃“差不多就行”的危险思想,让隐患存活的概率为零。 麻绳变细的思考——为什么存在薄弱环节一根麻绳的断裂往往是因为有薄弱环节,即“细处”。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这些薄弱环节往往就在于责任缺失、借口泛滥、忠诚度低……想一想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这些做法往往正是企业这根“麻绳”断裂的根源。“麻绳变细”在于平时“想不到”、“不去想”把麻绳比作企业的整体工作,不断发现不少环节的“变细”、“变薄”,原因在于不少人平时“想不到”、“不去想”,思想上对工作疏忽懈怠所致。如果员工具有工作使命感,能以最优秀的工作态度完成每一项任务,就不会忽略任何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一些企业中,不少员工只是将工作当成一件养家糊口的、不得不从事的差事,谈不上什么使命感。甚至有很多员工认为:我出力,老板出钱,等价交换,谁也不欠谁的,谁也不用过分认真。他们懒懒散散,对于工作压根“不去想”,认为完成个“差不多”就可以了,这样的心态怎么可能不导致“麻绳变细”?“想不到”、“不去想”是世界上最容易办到的事情之一,因为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借口去自我安慰,掩饰自己的疏忽和懈怠。当我们千方百计“想不到”、“不去想”时,时间已在悄然流逝,麻绳已被悄然磨细,自己也已悄然成为企业中的最薄弱环节。那么,很多企业的制度没少制定,教育没少做,管理没少抓,为什么员工总还是“想不到”、“不去想”?究其原因,员工觉得这些都是外界强加给自己的,只是被动地接受。唯有真正站在主人翁的角度,员工才会明确“麻绳变细”的严重后果,才能理解企业管理层的良苦用心。主人翁意识在深处扎根,企业制度才能当成是有效的保护,企业教育才能当成是善意的提醒,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地入脑入心。王家峰是鞍山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配电运检室带电作业三班的技术员,这位80后年轻人被誉为“辽宁带电作业第一人”。所谓带电作业,是指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对用户电力故障进行检修。带电作业无疑是一项高危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危险。以配电带电作业为例,1万伏电压等级高、危险性大,线间距离只有60厘米,人相当于置身于带电体与接地体之间,对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稍有疏忽直接会导致人身伤亡。自从进入公司来到带电作业班后,王家峰就没有把自己当成“外人”,他勤奋刻苦。“带电作业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分心,必须全神贯注,否则一不留神,后果不堪设想。”到带电作业班工作后,王家峰经常这样提醒工友,提醒自己。在他的勤奋努力下,王家峰很快在配电带电作业检修工作中崭露头角。作为班组的技术员,主要工作是管理班组技术资料,可王家峰在每次开工作票的时候他都会把自己的名字加在“斗内电工”上。很多老同事都说:“你管理好技术资料就行了,干嘛这么累自己。”他很感激同事们的关心,但依然总是抢着干活,他说:“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但我不能这点儿年纪就闲下来,那不把师傅教的手艺都扔了嘛!”于是,高空带电作业总能见到他的身影,需要加班时他更是“抢在”前面。他经常主动加班,以至有同事开玩笑:“家峰省钱啊,整天除了工作服就是工作服。”王家峰被各种荣誉包围了,于是经常被邀请参加学习、培训等活动,但是作为公司的技术员,他没有对本职工作疏忽懈怠,白天没时间,就利用晚上和周末加班完成。 具有主人翁使命感的人会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企业工作中,他们会为落实好每一项工作而尽心尽责。要想麻绳不“变细”,必须加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也只有全员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加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麻绳”们的不安全行为。如果每个员工能够安不忘危,乐不忘忧,责任到位,严格按规章办事,日常检查到位,不漏过一个细节,措施到位,不漏过一个疑点,企业这根大的“麻绳”将不会有“细处”,将会永远保持麻绳的结实性。企业发展,人人有责。要将“主人翁”几个字铭记心中,不打折扣地遵守企业规程,真正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我们的企业就能长盛不衰,我们每个人就能成为“强韧麻绳”的重要组成部分。“麻绳变细”在于缺乏忧患和操心意识孟子曾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荀子也曾说过:“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麻绳变细”并不是突然发生的,“麻绳变细”是可以预防的,“麻绳变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忧患和操心意识。如果安于现状,看不到将可能发生的“麻绳变细”现象,就有可能发生“麻绳断裂”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杞人”需要“忧天”。一味沉湎于表面的平静,只能让自己停滞不前,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在西方文化中,流传着一个关于“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名叫狄奥尼西奥斯,他住在一座美丽的宫殿里,里面有无数美丽绝伦、价值连城的宝贝,一大群侍从恭候两旁,随时等候吩咐。国王有个朋友名叫达摩克利斯,他常对国王说:“你多幸运啊,你拥有人们想要的一切,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一天,国王对达摩克利斯说:“你真的认为我比别人幸福吗?那么我愿意跟你换换位置。”于是达摩克利斯穿上了王袍,戴上金制的王冠,坐在宴会厅的桌边,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鲜花、美酒、稀有的香水、动人的乐曲,应有尽有,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他举起酒杯时,突然发现天花板上倒悬着一把锋利的宝剑,尖端差点触到自己的头,达摩克利斯身体僵住了,笑容也消失了,脸色煞白,双手颤抖,不想吃也不想喝了,只想逃出王宫,越远越好。国王说:“怎么了,朋友?你怕那把随时可能掉下来的剑吗?我天天看见,它一直悬在我的头上,说不定什么时候什么人或物就会斩断那根细线。或许哪个大臣垂涎我的权力想杀死我,或许有人散布谣言让百姓反对我,或许邻国的国王会派兵夺取我的王位,或许我的决策失误使我不得不退位,如果你想做统治者,你就必须冒各种风险,风险永远是与权力同在的。” 这就是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危险是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我们要时刻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对公司、对行业、对市场保持清醒机敏的头脑,明察秋毫,防患未然。当危机来临时才能及时、巧妙地应对,化险为夷。为了确保麻绳的任何部分都不变细,我们应时刻保持忧患和操心意识,将准备工作做到前面,能够采取有效的手段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新情况。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曾经任职于苹果电脑公司。一次,他和公司CEO史考利受到美国当时最红的早间节目“早安美国”的邀请,在节目中演示他们发明的语音识别系统。这对于公司的产品宣传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但是如果在演示的时候失败了,对于企业的声誉也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史考利和李开复的心里都有一点紧张。上节目前,史考利问李开复对于演示成功有多大把握。李开复回答有90%。史考利问能不能把这个可能性提高到99%。李开复回答可以。节目如期进行了,一切都很顺利。这次成功的演示让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2美元。史考利真诚地对李开复表示感谢,然后问他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取得成功,是不是没有休息一直在改程序。李开复回答说,其实系统和昨天没有任何差别。史考利吃惊地问,你该不是冒着这样大的风险上的节目吧?李开复坦然回答,成功率是99%,因为他带了两台电脑,并把它们连在了一起。如果一台出了问题,他们马上可以切换到另一台上。这样一台电脑失败的可能性是10%,两台电脑连在一起失败的可能性就是10%×10%,也就是只有1%,所以成功率就是99%。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在工作中都必须具备强烈的忧患和操心意识,时刻保持紧迫感。只有多想多做,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形势,从容应对一切问题,取得工作上的胜利,事业上的成功。即使在麻绳没有任何破损的前提下,我们也要具备忧患和操心意识。李嘉诚说“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这是一种忧患和操心意识,其实质是“做最坏处打算,但向最好处努力”。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一个充满危机感的团队,正是这种危机感成为他们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相反,一个骄傲自满的人一定是很少有危机感的人,这样的人只会故步自封,一生也很难有很大的作为。“麻绳变细”在于缺乏认真和负责态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论什么事情、什么难题,最怕认真和负责的态度。想想看,如果总是以敷衍马虎的态度对待工作,每天被动、机械地应付差事,同时不停地抱怨工作的劳碌辛苦和枯燥,“麻绳变细”注定是早晚的事。改变这一切,首先从改变我们的态度开始——认真和负责的工作态度! 在技术日趋进步、分工日趋精细的现代社会,要想出色地完成一件工作、一桩任务,都离不开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无论个人的成长、企业的成败乃至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也许是因为“认真”和“负责”我们听过太多次,反而忽略了它的价值和重要性,有些人甚至厌烦与此有关的所有说教,有些人总梦想着找到一条不劳而获的快捷方式。然而,从古至今,马虎和敷衍只会为自己和企业的发展埋下不小的隐患。不仅如此,马虎和敷衍正是“失败之源”——无论是一种重复了千万次的日常工作、一个技术上的细节,还是一位陌生的新客户,只要稍微有些不认真对待,恶果放大、发酵后就可能加倍“回报”我们。也许每份工作看起来都很简单、平凡,但正是一个又一个的平凡,铺垫了不简单、不平凡的成功。如果我们用敷衍、马虎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每份工作,我们最后只能像迷失方向的鲸一样,搁浅在海滩上不能动弹。那些自恃聪明却工作马虎的人,对企业来讲,是一笔“负债”,而不是有价值的“资产”。其实,认真和负责是一种态度,跟工种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不同的位置对每个人都有一个最起码的做事要求,那就是摈弃“糊弄”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的工作树立严格的标准。王忠诚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有“万颅之魂”之誉,2008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人们经常说,“才不近仙者,不能为医。”但王忠诚认为,自己不但不聪明,而且“比别人反应都慢”,这当然是自谦的说法,不过认真和负责的工作精神却是他不断突破医学禁区的重要法宝。人脑里包含着密如纱网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支配人的知觉、思维、语言、内脏功能和肢体活动等,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中枢神经细胞极为脆弱,缺血缺氧5分钟就告死亡,而且不能再生。在直径不到一毫米的血管上做吻合手术,无异于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无影灯下,王忠诚那双曾拯救过许多生命的手,小心翼翼地揭起一块颅骨。刹那间,一团粉白色颤悠悠搏动着的脑体显现在眼前。他端坐在手术台前的圆凳上,透过花镜和放大10倍的外科显微镜,给一位偏瘫患者进行小脑血管吻合术。每一次手术前,王忠诚总是从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想到病人可能出什么情况、怎样预防或怎么挽救,尽量让手术达到理想的效果。他总是以最认真的态度面对每一次手术。几十年来,王忠诚创造了令国内外同行叹服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他豪情满怀地说:“现在,世界上能做的神经外科手术,我们国家都能做,而且手术技巧和质量都是世界一流水平。” 其实,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需要认真和负责的精神,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都不能糊弄工作,如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自己就可能成为企业工作链中最薄弱的一环。当我们已经把认真工作培养成为一种质量的时候,就能从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当然,这种认真工作的质量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是对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现实中,很多人缺少这种认真和负责的态度,虽然抱着远大的理想,却在马马虎虎做着眼前的事情、眼前的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能力提升缓慢,工作结果自然也不理想。能否做到认真细致,说到底是一种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问题。只有树立起“守土有责”的意识,严谨细致,一以贯之,才能稳扎稳打,胜利前进。其实,一旦“认真”和“负责”深入到自己的骨髓,融化进自己的血液,你也会焕发出一种令所有的人,包括自己都感到震惊的力量。“认真”和“负责”不是别人对自己的要求,而应当成为自己必不可少的工作习惯!拥有认真的态度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能做到,也不用做什么大事,就是尽力把眼前的工作做到最好。把眼前的工作认真地做好,无论从事何种岗位,都要培养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作风,坚决克服工作中马虎、粗枝大叶、不认真、不细致、不负责的现象。“麻绳变细”在于缺乏学习和进取精神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人不知不觉就成了“麻绳最细处”,成为拖后腿的人。探究背后的原因,在于其缺乏学习和进取的精神,一味沉湎于过去,不思进取,让自己停滞不前,最终成为团队的短板。在信息技术革命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时代,学习已经超越了时空,变成了终生的事业,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组织,如果不学习、不会学习,就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大潮。英国科学家詹姆斯·马丁研究表明:人类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每50年增长一倍;20世纪中期,每10年增长一倍;20世纪70年代每5年增长一倍;目前估计每2~3年增长一倍。在高度激烈的竞争时代,不思进取足以使“长板”变为“短板”。正如爱默生所说:“坐在舒适软垫上的人容易睡去。”在时代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只有抱着永争一流,朝着“数一数二”进军的心态,不断实现自我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不会成为掉队者。 约翰·伍迪是一位成功的体育教练。年轻时,他多次参加奥运会,累计得过10枚金牌。在他执教的20多年里,又培养了11位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您认为一个人要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一天,在一次训练的过程中,他的一个学生问他。“永争一流,总是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约翰·伍迪说。约翰·伍迪认为,作为一名运动员,在其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阶段,在任何一个阶段安于现状,都可能导致运动生涯的终止。比如,一个运动员如果取得地区冠军就满足了,他绝对不可能取得全国冠军;当他取得全国冠军就满足了,他绝对不可能取得世界冠军;当他取得一项世界冠军就满足了,他绝对不可能取得下一项世界冠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经常这样教导我的队员。”约翰·伍迪说,“他们没有让我失望。”具备学习和进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自身不断进步、不断进取的过程,更是重塑自我的过程。当运动员们尝试跳得更高一点儿时,他们实际上就是要重新塑造自我。这个新的自我所处的位置更高,必将会有更杰出的工作表现。而一个人如果进取心不足,在工作中抱着应付态度,自然不会主动提升自己,更不要指望他提出建议性意见,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对此,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为我们上了一堂“活法”课:“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比任何人更多钻研,而且一心一意保持下去,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绝不能被当前的“大好形势”所迷惑,导致自己放缓脚步、虚度光阴。不然,曾经优秀的你最终可能成为企业短板。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拥有学习和进取精神的员工,因为公司需要永远发展。一家公司被外资公司兼并了,这时大多数员工才意识到外语的重要性。却有一位员工显得悠闲自在,令多数人都想不到的是,这位新员工比老员工更优秀,他竟然在新公司干得如鱼得水。原来,这位员工在大学刚毕业来到这家公司之后,就已经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许多不足,从那时起,他就有意识地开始了自身能力的储备工作。作为销售部门一名普通员工,他看到公司的外资客户很多,而自己外语并不擅长,每次与客户的往来邮件与合同文本都要找翻译帮忙,有时翻译不在或兼顾不上的时候,自己的工作就要被迫停下来。自此,他利用工作之余,有计划有目的地练习自己的口语。同时,为了在和客户沟通时能把公司产品的技术特点介绍得更详细,他还向技术部和产品开发部的同事们学习了解相关的技术知识。 必须具备学习和进取精神。价值是一个变数,今天你可能是一个价值很高的人,但如果你故步自封、满足现状,明天你的价值就会贬值,被一个又一个智者和勇者超越。富兰克林认为,“花钱求学问,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如果有谁能把所有的钱都装进脑袋中,那就绝对没有人能把它拿走了。”只要你有学习的理念,任何时候都不算晚;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学习,如果你停止学习,就会被不断学习的人赶超,你就成了团队的短板,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不做麻绳的最细处”——让自己从短板变为长板一根麻绳,不管其他部分的绳有多结实,“最细处”才是决定整根麻绳的关键因素。因而,在进行企业团队整体建设时,每个人都不能成为团队“拖后腿”的人。拒绝让自己成为企业的“短板”员工,需要向“糊弄”“抱怨”“借口”等大声说“不”!不做“差不多”先生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现象:安全措施都做完了吗?差不多了;设备检修结束了吗?差不多了;工作做到位了吗?差不多了……乍一听,感觉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问题,这“差不多”其实只是完成了表面的工作,还有一些环节被疏忽了,或者是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被“差”掉了。而这“差”掉的部分往往会成为“麻绳断裂”的元凶。1924年6月28日,国学大师胡适先生在当时的《申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差不多先生传》的文章。文章对“差不多先生”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90多年过去了,现在看看我们周围,“差不多先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依然普遍存在。“基本”“好像”“几乎”“大约”“估计”“也许”“大概”等“差不多”现象可谓与日俱增。当把事情做得“差不多”当成自己的行为准则时,最终只会导致“断绳”的结果:个人工作马马虎虎,人生将失去价值;企业运营马马虎虎,企业将失去客户,丢掉市场。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小错误,如果不能及时纠正,最终就会酿成大祸。创建于1925年的雪印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乳品企业,它生产食品的设备是按宇航食品的要求严格设计的。2000年,在雪印公司生产流水线上工作的一名员工错把未曾洗净、消毒的一个器皿送入了生产流程。就是这个错误的操作,最终导致1?4万人中毒入院。这也成为日本史无前例的一起中毒事件。事件发生后,雪印公司总经理辞职谢罪,企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0亿日元。在此之后,雪印公司再也没能改变其走下坡路的命运。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变成“差不多先生”时,这些员工最终也将会成为企业的短板,成为麻绳的最细处。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将超乎人们的想象。”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往往因为他们马虎大意、鲁莽轻率。工作态度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折射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些人喜欢在做完一件事后说“差不多就行”“足够了”,至此,此项工作就可以告一段落,不再做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尽管从表面看来,他们也很努力,也费了很多工夫,但由于这种“差不多”抹杀了他们原本具备的优秀品质,最终使他们成为现实中的企业短板人才。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不是“差不多先生”的中学校长,他就是叶志平。汶川大地震让很多人记住了“史上最牛校长”叶志平。对于“不一定”“不确定”的因素,他坚决防范。危楼会倒吗?可能性很大。桑枣中学实验教学楼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的新楼,楼梯的栏杆摇摇晃晃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却是水泥纸袋,楼层间甚至能看到缝。他下定决心进行维修加固。从1997年开始,连续几年对这栋楼进行改造加固。第一次,他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拆除了与实验教学新楼相连的一栋质量很差的厕所楼,在一楼的安全处重新建起了厕所。第二次,他将楼板间缝隙中的水泥纸袋去掉,重新实实在在地灌注混凝土,使楼板的承受力大大提高。第三次,他对这栋危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标准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浇灌水泥,加粗为直径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之后他亲自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整整加粗了15厘米。在地震当天,学校外的房子几乎全部损坏,学校里的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可让他担心的、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叶志平在根治可能性大的事故隐患的同时,也不放过小概率事件。桑枣中学每年都必须搞一次疏散演习。2005年第一次演习的时候,全校师生花了9分钟才集中到操场上。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地震波骤然袭来的短短1分36秒后,桑枣中学31个班级的2200多名师生分别从8栋教学楼集中到操场上,师生无一人伤亡。不忽视小概率事件,不放过可能性小的隐患,因为再小的概率,一旦发生也是百分之百的损失。有人问叶志平如何评价自己,他答道:“‘认真负责’四字已然很好。”的确,因为“认真负责”是对抗“差不多”的灵丹妙药。差不多究竟差多少?其实差太多。差的是按章操作的规范习惯,差的是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差的是精益求精的高标准、严要求。因为一个螺丝没拧紧,一个阀门没关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小工作,很可能就是发生“断绳事故”的罪魁祸首。有不少人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最普通的员工,每天只是在重复一些枯燥乏味的工作。于是,他们对工作的要求降低了,以“差不多”作为标准,对小错误、小疏忽不屑一顾。殊不知,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错误就可能引起轩然大波,一次无意的疏忽则可能导致灾难的降临。克服“差不多”心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端正态度。对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防止和克服小进则满、小进则安的思想,自觉做到坚持一流标准,争创一流业绩。二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工作时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防止出现差错。做完每件事后要坚持“回头看”,检查是否有漏洞和差错。三是要建立一套严密的工作制度。采用项目化管理,把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项目,实行责任制,责任到人,使抱有“差不多”心态、喜欢敷衍塞责的人失去生存的土壤。







阅读提示:不做麻绳的最细处的作者是金岩张梅,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不做麻绳的最细处下载地址

上一本:活法肆
下一本:步步为赢职场高效晋升六阶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