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应峰 日期:2016-10-05 11:53:26
心灵文字,各有各的写法;生而为人,各有各的活法。有人粗犷豪放,宜于慷慨悲歌;有人禀赋天成,精于自然婉约。 《在输得起的青春遇见美好的自己》将向我们展现出一些世界著名的文人骚客生活中的独特经历,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只有坚守到*后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再圆满的人生都有缺憾,纵使是名人也不例外:爱情会崩溃,人生会离别……本书收录了近百位世界名人生活中亮丽灼人的华彩乐章和光影斑驳的苦涩苍凉,通过展现这些名人生活中独特的经历来告诉读者人生总会有起起落落,只有那些坚守信念的人才能遇见最好的自己,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每天每夜,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好像一根鞭子在抽我的心,眼前是无数惨痛的图画,大多数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它们使我的手颤动。我不停地写着……忘了自己,忘了周围的一切。——巴金
杨绛:关门与开窗读杨绛短文《一百岁感言》,爱不释手。她说:“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置身于人生边缘,杨绛先生短短的几句话,道破了得与失的生命玄机。 关门,开窗,在日常生活中,这是再熟悉不过的动作。但是,这些熟悉动作里蕴藏的玄机,不是每个人都悟得出来的。人生的得失,事业也好,爱情也罢,其实就寓于这些日常的简单的动作之中。关门与开窗,左右着生活的进退,左右着心中的希望,左右着世事的轮回。没有人能预期生命世界每天会发生什么,事物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人生很多时候,必须走过从门到窗的距离,这样一段距离,也许超乎想象的艰难,但只要走过去了,你就可以见到蓝天白云下潮落潮起的生机。 杨绛是个自由思想者,一生却惯于忍让,她关上了还击之门,却打开了另一扇窗户,那就是内心的自由和平静。她曾说:“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决不还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所以含忍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人生在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一个人,能否得到快乐,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知道什么是不可逆转的,知道以什么方式实现梦想,知道以什么心情面对苦难。关门开窗之间,窗外风云变幻,窗内四季分明,禅坐的心境,依然清新美丽。 树上的叶子,叶叶不同。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尘世之间,幸福和完美都是相对的,身前身后,总少不了无法逃离的痛苦和残缺。做人如此,为文何尝不是如此?有生之年,拼搏挣扎,总期盼得到他人的认可,只有到了生命的尽头,才知道心灵文字构架的世界,永远属于自己,与世俗功利毫无关系。 张爱玲:苍凉的蝴蝶 体态瘦小的张爱玲离开这个喧嚣的世界时,躺在自己房间里一张相当精美的地毯上,如一只静静地歇息着的再也不会醒来的蝴蝶,美丽而苍凉。 是的,她是一只美丽苍凉的蝴蝶,不曾在她的文字里显露出她的追问和挣扎,但她却能以她迷人的文字片段,将读者的心“凿成一眼枯井,让他们眼里慢慢地浮起一颗冰凉的泪珠”。她有心无心地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在等着你,时间的荒原里,你总会在一个恰当的时候遇见你要遇见的人。她的苍凉让回忆有了气味,如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她的苍凉又如指缝间的流光,更改着一个人对世事的感觉。 拙于世故人情的张爱玲,一方面倾心于“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另一方面对男女之情又看得太过透彻。在她看来,男人憧憬着一个女人身体的时候,就会从容自如地说爱上了她的灵魂。唯有占领了她的身体之后,他才能够忘记她的灵魂。她甚至洞悉到每一个男子至少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作为一个女人,那么清楚明白地审视着世间的男女,该是怎样的一份苍凉? 她曾说:“相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唯有那满地狼藉的黑白瓜子壳。”说归说,同所有的女子一样,张爱玲在骨子里是爱美的,是留恋青春的。当她在老迈之年翻出年轻时的照片一张一张地看下去时,她默无声息地微笑着、微笑着,苍凉的泪滴便不知不觉地滴到了稿纸上。她知道,她再也无力振翅高飞了,属于她的不多的日子注定是“满目荒凉”。 正如《倾城之恋》里她写到的一样:“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世界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处。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事实上,张爱玲的命运与白流苏一样,上海的陷落成就了她。兵荒马乱的天地之间,这个年轻的女子如一只振翅的蝴蝶,在茫茫世间找到的恰恰是遍布的苍凉。 “每一只蝴蝶都是花的魂,寻找着它的前身。”我不知道,倾尽一生心力,在文字的芬芳里寻寻觅觅的才女张爱玲,在她去了的时候,可否飞出了她感觉中无涯的苍凉? 季羡林:甜美而苦涩的爱情 国学大师季羡林是可以从石头里敲出金子的人,他将民间大实话锻造成文学语言的功夫,颇像独具慧眼的老石匠。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季羡林谈到人中败类时,拿动物作了比较:“现在人们有时候骂人为‘畜生’,我觉得这是对畜生的污蔑。畜生吃人,因为它饿。它不会说谎,不会耍刁,决不会先讲上一篇必须吃人的大道理,旁征博引,洋洋洒洒,然后才张嘴吃人。”这看似大实话的文字,细细品味,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造诣和名气而高傲。相反,他性格平和、宽厚、朴实。总爱穿着一身洗旧了的卡其布中山装,据说常被上北大报到的新生误以为是老校工,让他代为照看行李。他表面上严肃得有点儿让人敬畏,内心却燃烧着热情的火焰,有着真诚丰富的感情,甚至常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之事忧愁。 他为人真诚,喜欢质朴、淳厚、诚恳、平易之人。他认为这样的人“真”字当头,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套,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最高水准就像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他对事真,对物真,对情真。在《留德十年》这部回忆录中,真诚地披露了自己30岁时一段鲜为人知的情事:因为需要将论文打出清样的原因,他和德国姑娘伊姆加德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彼此倾慕,双双坠入爱河。然而一想到自己是有妻子儿女的人,他内心深处便充满了矛盾与痛苦。他知道,如果敞开胸怀,让爱情的激流涌泻出来,和伊姆加德结合,自己未来的生活或许是幸福美满的。但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对妻子儿女的背叛,意味着把自己的亲人推向痛苦的深渊。尽管置身于没有爱情的包办婚姻中,他最后还是决定,为了不伤害或少伤害别人,还是由自己来咽下这颗苦果。他想,伊姆加德还年轻,她以后还会碰到意中人,还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会慢慢地忘记自己的。季羡林虽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但这段甜美而苦涩的爱情经历却融合在他一生的情感之中。 他披露这段情是因为这件事在他心中憋得太久了,他无法抑制住胸膛里跳动的真诚之心。但如此真诚的季先生,终究还是伤了另一个人的心。据说伊姆加德终身未嫁,在孤独中度过一生,只有那台可以见证她和季先生爱情的老式打字机被擦得一尘不染地,摆放在伊姆加德卧室中最显眼的位置,默默地和她相守相伴。 沈从文:生命中的微笑 很少有人不熟悉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油画杰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的脸蛋儿并不俊俏,穿着也不时髦。画中的她上身直挺,双手轻松地搁在胸前,一对明眸凝视着观众,她的表情有点叫人不可思议。透过那双略带忧郁的眼睛,你很难猜测她在想什么。她脸上挂着一丝神秘的微笑,是开心还是愁苦?谁也说不准。据说有机会走一趟法国罗浮宫的人,为商者,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商机;是作家、艺术家的,在她身上获得了灵感。她凝视着我们,更甚于我们凝视着她;与其说我们在关注她,不如是说她在关注着我们。 这是一幅将生活凝固在画中的微笑,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永恒而神秘的微笑。 每当看到这幅名画,或是埋首书案间解读大师们的文学艺术作品,总会不由自主想起沈从文,沈从文也曾年轻过,年轻的沈从文也曾对蒙娜丽莎的微笑有过深切的眷恋。从这位文学大家存留的照片看,不管在那个生命阶段,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的,那是有别于蒙娜丽莎的另一种微笑。他的微笑是他生平最为欣赏、最为自负的那种“妩媚的微笑”。不管从哪一种角度看,他的微笑里始终含有一种让人心动的东西。 若说鲁迅、张爱玲是梦醒了的作家,那么,“掌握住了文字”的作家沈从文,可以说始终是个有梦的作家,他的梦是干净的、透明的。他小说中描写的,是自然和人情,美丽和虚幻,你可以如痴如醉,从中得到启悟;你可以流连忘返,从中得到慰藉。当一个人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告诉你可以转过身来,转过身来还可以微笑,还可以品读到别样精彩,另一个世界。可谁又能料到,一个天才的,一个写出了无数篇令人沉醉作品的作家,在历史的变迁中,也只能心有不甘地搁下手中的梦笔。好在他生来就是乐观的,即使在百般无奈的境况中,依然能够微笑着说自己很愉快。他的微笑中,有一份忧郁,更多的是自得。他的笑自始至终是不经雕饰的天籁般的微笑。 沈从文为人豁达,处事从容,一生不在乎拥有什么高屋华堂,只在乎百年千年后曲巷是否仍有他的一座旧居;不在乎动用过多少文房四宝,只在乎红尘之中是否仍有他的文字飘香。他说,一切人一切事都会在时间下被改变,我对生活上的得失不大关心,却了然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长远意义。 由此看来,从历史风尘中透露出的沈从文的微笑,是一种唯愿地久天长的诠释,是一份本真自然地流露,更何况这种天籁般的微笑,在他的文字里随处可以窥视,随处可以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