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下英子 日期:2016-10-05 11:53:27
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写给女性的生活方式指南,全球系列累计销量逾300万册! 断舍离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那个拼命的、困顿的、疲惫的、怠惰的、别扭的你,内心真实的样子。数百万人通过断舍离重新认清了真实的自我,过上了简单愉悦的生活,唤醒了心灵的自由与自在。 本书以两位虚拟人物“用力过猛小姐”和“得过且过小姐”为主人公,详细剖析女性囤积物品背后的心理原因,首次提出实践“断舍离”的正确顺序是“舍—断—离”。 无论是过分争强行为夸张的用力过猛小姐,还是不思进取一味逃避的得过且过小姐,只要通过察觉当下、勇敢舍弃、诚实面对、尝试抉择、离开群体、摆脱期待,都能找回自在纯粹的自己,过上轻松愉悦的生活。 从现在开始,告别用力过猛小姐和得过且过小姐,再也不做被人牵着鼻子走的可悲女人,向纯粹的自己进发吧! 无论是过分争强行为夸张的用力过猛小姐,还是不思进取一味逃避的得过且过小姐 只要通过以下七步—— ○舍step01察觉当下 Step02勇敢舍弃 ○断step03诚实面对 Step04尝试抉择 ○离step05离开群体 Step06摆脱期待 就能Step07找回自在纯粹的自己 无论是过分争强好胜、行为夸张的用力过猛小姐,还是自我放弃不思进取、一味逃避的得过且过小姐,她们都有一个共性——喜欢积攒东西。她们积攒的东西,既包括具体的物品,也包括压力、烦恼、执念等抽象的东西。 本书是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专门写给女人的生活方式指南,揭穿一味积攒物品的女人积攒行为背后真实的心理成因,介绍如何通过实践断舍离(如“舍弃积攒的物品”、“放下各种执念”、“切断麻烦的人际关系”、“放自己一马”等)让女人摆脱被有形的物品或无形的执念牵着鼻子走的可悲状态,重新掌握生命的主动权,让人生恢复生机,做回光彩亮丽、真实纯粹的自己。
作者简介:
山下英子 颠覆百万人生活方式的新型人生整理概念“断舍离”的创始人。 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从2000年起,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至今仍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断舍离的事业,分享断舍离的心得与成果,令更多的人从中获益。
目录:
序想成为另一种人的可悲女人
可悲女人的自画像
毫不自知的可悲女人
可悲女人的代表:用力过猛小姐和得过且过小姐
想要成为另一种人的用力过猛小姐
用力过猛小姐的可悲之处
怕麻烦的得过且过小姐
得过且过小姐的可悲之处
STEP01发觉堆积的物品
无法察觉的自我就藏在堆积的物品中
为何对闭塞视而不见
扫除盲点,把握现状
STEP02丢掉堆积的物品
住在破烂儿里的可悲女人
一切从改变行动开始序 想成为另一种人的可悲女人 可悲女人的自画像 毫不自知的可悲女人 可悲女人的代表:用力过猛小姐和得过且过小姐 想要成为另一种人的用力过猛小姐 用力过猛小姐的可悲之处 怕麻烦的得过且过小姐 得过且过小姐的可悲之处 STEP01发觉堆积的物品 无法察觉的自我就藏在堆积的物品中 为何对闭塞视而不见 扫除盲点,把握现状 STEP02丢掉堆积的物品 住在破烂儿里的可悲女人 一切从改变行动开始 深究囤积的物品 丢掉和现在的自己毫无关系的物品 重新思考物与我的关系 尽管痛苦,还是勇敢舍弃吧STEP03告别自欺欺人 直面物品,揭穿自欺欺人的心理 真正想隐藏的到底是什么 用力过猛小姐想隐藏情结 得过且过小姐想隐藏本心 隐藏之心源于比较 舍弃隐藏,才能获得新生 STEP04选择物品 再一次审视留在身边的物品 怎么都丢不掉的物品是什么 精挑细选的物品,都是亲密的朋友 STEP05跳出群体 人际关系这件麻烦事 渴望被人喜爱的可悲女人 想逃离又离不开的群体 困于群体时的叹息 跳出群体的池塘 STEP06离开对家人的期待 对家人过分期待是另一种可悲 一种新的观点:家人是他人 丢弃期待,认同差异 没有全能的关系 对家人的期待选择放手STEP07回归纯粹的自己 最后放手的,是深信不疑的自己 自己是自己命运的掌控者 接受过去的自己 学会爱上自己 在过去的延长线上发现崭新的自己 物品与自我、与人之间的适当距离 自由享受人生这一旅程后记理应被爱的用力过猛小姐和得过且过小姐 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张德芬
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翻看完,却足以改变你人生。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用不断的获取、占有来获得某种安全感和满足感,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垃圾,那些我们并不需要的衣服,本应该扔掉的食物,还有情感生活中那些伤害,那些该断掉的,该舍弃,就让它离开吧!
——杨澜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然后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追求,从而获得幸福。放弃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烦恼的精神活动,简单生活,从而获得精神自由。
——《人民日报》 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张德芬 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翻看完,却足以改变你人生。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用不断的获取、占有来获得某种安全感和满足感,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垃圾,那些我们并不需要的衣服,本应该扔掉的食物,还有情感生活中那些伤害,那些该断掉的,该舍弃,就让它离开吧! ——杨澜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然后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追求,从而获得幸福。放弃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烦恼的精神活动,简单生活,从而获得精神自由。 ——《人民日报》 断舍离是一种个人物品处理,乃至思维方式上的减肥。对事物的断绝、舍弃、抛离,也是对自我经历的重新梳理和思考。个人生活上是这个道理,在工作、交友、人生规划上,亦如是。 ——《新京报》 人生,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修行的过程。无论是生活状态还是内心世界,都应该随时处于一种不停地吸收、学习、反思、决定的过程。那么就跟随“断舍离”与自己,以及与被留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与物展开一次崭新的相遇吧! ——《东方早报》可悲女人的自画像·毫不自知的可悲女人 对于别人的事情,我们通常能看得比较清楚,可以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评价。不过对于自己,我们往往会当局者迷。也许,最不了解自己的人,正是自己。 我总觉得我们的身体里面住着一个自己无法察觉的自己。其实,这样的自己有一个名字,叫盲目我(blindself),指的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了解的部分。 自己完全无法察觉,却被周围人一眼看穿。如果我们知道自己会有这样的状态,肯定会觉得毛骨悚然吧。如果刻意隐藏的话(hiddenself),即使被看穿也没什么关系,至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行为还在掌控之中。 但要是只有自己无法察觉呢? 可悲女人就是处于盲目我中的人。她们会无意识地变成众人眼中的小丑,但即使大家窃窃私语“那个人真是令人无语”,这样的声音也不会传到她们耳中。 当然我们都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大家都希望自己坦率出色,但是有的时候无意识说的某句话可能就会引起别人的不快,或者迫切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反而过犹不及给别人留下了糟糕的印象。 比如,有人会在背地里说“那个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这就是我们会遇到的可悲的境遇。 仔细想来,我们对“可悲”这个词相当熟悉。当然,这个词在这里并不是描述精神上或者生理上感受到痛苦,而是理解为描述人某种言行举止的词语,例如会错意,说话不分场合或者让人感到不快、不满的行为等等,和羞耻、悲催、丢人(难堪)等意思相通。 精神上或者生理上的痛苦能为人感知,但是这种痛苦,自己却无法感知。本人应该感觉到的难堪、难为情,被别人感知时所产生的无地自容,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可悲”。例如,年轻人通常喜欢表现自己,总是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或者为了扮酷耍帅而摆出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但是作为旁观者,看到这样的言行举止会觉得很不好意思,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年轻气盛。 就我本人而言,有时想到自己年轻时一些鲁莽的行为,都会觉得特别不好意思。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年轻不懂事的气盛和成人之后的可悲是有很大区别的。 有的人非常努力,给人很拼命的感觉,甚至拼出了一种悲壮感,这就是成年人的一种可悲。而有的人从不在乎自己的外表,也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这也让人觉得有点可悲。 年少时的轻狂可笑可以被他人理解和包容,但这种包容和理解都是有期限的,我们显然已经过了这一期限。这也就是说,用年轻作为借口来掩饰这些得到理解和包容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成年人不自觉表现出来的可笑是悲哀的。周围的人不会告诉你可笑在哪里,他们表面上对你不予置评,内心则持否定态度,因此你总是对自己的状况一无所知,被人贴上“可悲女人”的标签,别人也会对你敬而远之。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你无法和他人正常交流,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这样的话听上去有些可怕,我并没有责备你的意思,因此你也不必感到害怕。 值得为之担忧的是不自知。不过,只要我们用心体会,意识到这种不自知,就能将自己从狭隘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平时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加以细致的观察,找出隐藏在不自知背后的东西,就有希望找出解开这个疑点的证据。 关于寻找证据,我们会在之后的章节仔细讲解。首先,我们要彻底分析可悲女人这个现象,不要逃避,拿出勇气直面这个问题,如果还能从中解决现实中自己的问题,那岂不是一举两得。要知道,只有将不自知意识化,才能有意识地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