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赫佩尔,郑双涛 日期:2014-07-24 01:46:51
迈克尔·赫佩尔致力于研究成功人士,他通过采访企业家、知名人士及政界与教育界的多位领袖,研究各行各业卓越人士的每日习惯,揭开了他们出类拔萃的“卓越”奥秘,并在本书中与读者分享。卓越人士的生活方式中,90%与常人并无分别,这本身并不奇怪,正是剩余的10%的习惯使得他们与众不同。通过辨别出这隐秘的10%的卓越“因子”,并加以提炼,迈克尔?赫佩尔向普通读者展示了常人如何利用同样的要诀以成就卓越。
作者简介:
迈克尔·赫佩尔是全球知名作家、演说家,著有《超级时间整理术》、《如何成就卓越》、《五星级服务》等畅销书。迈克尔的书被翻译成22种语言,在全世界超过80个国家销售,具有广泛的知名度。
目录:
第一章本能,直觉与洞察力
第二章卓越者周期
第三章习惯
第四章生活价值观
第五章释放你的热情
第六章卓越的自我修养
第七章成交不成交
第八章问出好问题
第九章与失败打交道
第十章保持镇定,继续前进
第十一章卓越人士的健康观
第十二章心理卓越
第十三章卓越教育
第十四章从顾问那儿汲取更多
第十五章继续前进,不断进步第一章本能,直觉与洞察力
第二章卓越者周期
第三章习惯
第四章生活价值观
第五章释放你的热情
第六章卓越的自我修养
第七章成交不成交
第八章问出好问题
第九章与失败打交道
第十章保持镇定,继续前进
第十一章卓越人士的健康观
第十二章心理卓越
第十三章卓越教育
第十四章从顾问那儿汲取更多
第十五章继续前进,不断进步
第十六章人才引擎
第十七章领导者的卓越特质
第十八章不会误导的魔法
第十九章承诺的代价
第二十章切忌凡事想当然
第二十一章卓越的决策能力
第二十二章卓越的演说家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十三章演说的诀窍
第二十四章明喻、暗喻与其他类比
第二十五章自我推销
第二十六章卓越人士愿意付出更多
第二十七章让他人如沐春风
第二十八章智齿恐惧症
第二十九章卓越雷区
第三十章行动决定结果
第三十一章回顾与总结
致谢词你的心决定你所见,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
——加思·斯坦(美国著名作家)
从始至终,迈克尔的团队都是优秀的合作伙伴。
——默罕默德·希德(微软公司MVP项目业务主管)
我享受成就卓越,因此我请迈克尔·赫佩尔做我的人生指导教练。
——西蒙·伍德罗夫(YO!寿司公司创始人)
在讨论有关“成就卓越”这个主题的会议时,我们除了邀请迈克尔之外别无其他人选。迈克尔所带来的远远超过了我们支付给他的报酬。”
——马克·福克斯(必胜客英国地区营销总监)你成功了!生活完美无瑕,事事一帆风顺,周遭之人无不羡慕嫉妒。
啊?说的不是你?
我猜,这才是你捧起这本书的原因吧。对生活有诸多不满,面对缤纷的大千世界,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为什么不能呢?看到成功人士,莫要心生妒忌,花点时间推敲一下他们的成功之道,揣摩他们的过人之处。他们的卓越究竟源自何处?
但凡成功必有迹可循。越是用心寻觅,成功便越触手可及。通过不断地求索和质疑、探究和尝试,你会愈发意识到,成功之路没有捷径。但总有那么一些规律、理念与策略,我们是能够习得、驾驭并为己所用的。从这一秒开始!
本书中此类内容俯拾皆是。只要你勇于尝试,它们就会很管用。这本书或许能够激励你,但只有在实践中检验书中的理念,你的未来才会大不同。文中诸多观点都源自笔者多年的研究对象——书中提到的卓越人士。你可以用很多标签来界定卓越:功成名就、大展宏图、星光熠熠、天赋异禀、才华横溢。这些字眼都很恰当。
开辟属于自己的卓越之路
虽不知本书中哪些内容最适合您,但我很清楚,其中有很多能极大地帮助各位挖掘潜力,实现卓越。文中有来自商界、体育界、军界、影视界及其他各行业中诸多精英的成功故事。我的初衷不是请你克隆他们,这也不可能。读一下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并不能让你立刻就变成亿万富翁。我希望你能够发掘自身优势,摸索出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并从本书中汲取灵感,扬帆破浪,迈向成功。
访谈
描写卓越人士的成功故事当然难免主观。我对于卓越人士的理解可能和诸位大相径庭。研究伊始,我本想尽可能多地采访一些成功人士。在沟通时,我最喜欢提的问题是:“你认为谁比较优秀?”出于深入研究的目的,如果我的交谈对象跟此人有交情,我会请求他对此人做进一步介绍。有些相当意外的名字会冒出来,读者朋友们有可能认为,他们与“成功”二字相隔甚远。
理查德?布兰森爵士1够优秀吧?我认为是的,可你或许不这么想。比起商界大亨,你兴许更崇拜体育巨星。这很好!事实上,拥有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并渴望向他们学习,我举双手赞成。但请不要戴有色眼镜来阅读本书。如果说谦逊是众多成功人士的一个关键特质,对于知识的不懈追求则是另外一个。在脚踏实地的同时能够高瞻远瞩也是一种关键技能。有些人甚至认为,像勤记笔记、有始有终这些小习惯也属于卓越特质的范畴。
卓越箴言
我对卓越人士的定位可能与诸位有所不同。
本书所分享的多种观点都是被卓越人士广泛认可并身体力行的准则。我是否应该指名道姓,告诉各位这些理念的出处呢?我曾问过受访者,是否介意自己的观点被引用,几乎所有人都给出了否定答案,一些人甚至连名字都不愿被提及。这并非由于他们言不由衷,只是因为他们不愿被旁人误解,自诩为成功人士。
关于本研究
我的研究谈不上十分科学。我既没和某高校合作,也没有一个科研团队来检测成千上万的实验对象。在过去的18年中,我一直致力于个人发展领域的研究,我总共完成了37次针对卓越人士的正式访谈,非正式访谈更是不计其数。我确实也读过几篇学术论文,偶尔也在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或推特(Twitter)上发布一些想法,然后从网友回复中汲取灵感。
文中的许多例子都是源自本人的亲身经历。在下虽不优秀,可生活还算色彩斑斓,酸甜苦辣也都尝过。某些经历和教训感觉有必要在本文中书上一笔。它们是我生命中的里程碑,是我的高兴时刻与难忘瞬间。我依然记得生命中那些里程碑般的瞬间:当我发现了恪守价值观生活的真谛;当我跟同学们一起见证老师跳窗而逃,仅仅因为他错误地认为教室马上要爆炸。
初稿写作临近尾声时,我把整本书稿拿给团队中的两位成员审阅,并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做,但结果却非常好。在此过程中,我那位无与伦比的妻子克里斯汀,同时也是我的商业与写作伙伴,始终积极地提出了许多范例、分析、想法和(大量的)修正意见。所以如果您字面上读到的是“我”,请把它理解为“我们”。
浓缩即为精品
过去,我总是被人家批评:要么概念复杂化,要么概念简单化。“细节烦琐”、“深度欠缺”,他们是这么说的。因此最好事先声明,虽然我为大伙儿写出这部书,可我们却素不相识。我并不清楚你希望这本书写得多么透彻或者多么直白。所以在撰写过程中,我决定为读者提供大量信息,但却是以短脉冲的形式,而不是通篇的细节赘述。我这么做是有理由的,因为我猜你的时间可能并不宽裕。我总得尊重这个事实,所以本书尽量避免长篇累牍式的啰唆。如果你希望学到更多,别着急,条条大路通罗马,你总会如愿的。这也是为什么,你手中的这本书如此短小精悍。
懂得VS行动
我也清楚你想尽快地出人头地,而且你的首要目标是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本书里的有些理念其实相当简单。实际上,你可能一边翻着书,一边心里嘀咕,“这些东西我本来就知道,读这些怎能帮助我变得成功呢?”道理是这样的:每10位《卓越论》的读者,就可能有10种截然不同的想法。每个人对于简单还是困难、基础还是高级的看法和尺度可能都不一样。因此,如果你确实发现有些篇章有点老生常谈的感觉(你肯定会),就请先退一步思考一下,现在你在该领域表现如何,是否足够优秀。
卓越人士的关键特征之一:他们会先欢迎新的想法与理念——之后再处理细节。我们不妨也这么做。我撰写这本书时,把重点放在发掘卓越的关键领域。不过,我清楚自己会漏掉某些内容;我也清楚你会有自己的倾向喜好。为了满足各位这方面的要求,本书在设计上允许读者对内容进行跳跃性遴选。读者朋友,(如果你比较挑剔)请拣出最感兴趣的章节来阅读;(如果你是大忙人)可以只翻阅某些章节来对症下药;(如果你时间相对宽裕而又不那么挑剔)欢迎你从头读到尾。
卓越人士
在写作初期,有件事让我总是非常郁闷。每次在描述一位拥有卓越品质的优秀人士时,我都不得不表达成“那些拥有卓越品质的优秀人们”(好长啊!)。经过深思熟虑,我们想出了“卓越人士”这个词。这个词儿或许不那么完美,如果你想出更好的词汇不妨告诉我。反正总得起个名嘛,暂时就用“卓越人士”吧。如果你喜欢,好,在书中它会多次出现。不喜欢的话,我相信这个字眼会慢慢在你心里生根、发芽。
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你会反复地看到这个“卓越箴言”的标记。
这个标记就是所谓的“卓越箴言”:看上去像是本书中的一些附加信息。有些是对关键论点的总结;有些是为了激发读者朋友们的思考;有些只是在那儿起分页符的作用。我虽然并不提倡在阅读本书时用“卓越箴言”来导航,但如果想抓住某些章节的精髓,那么浏览“卓越箴言”无疑非常便捷。
最后,就像我在每部作品中所提出的,阅读这一本书恐怕远远不够。必须检验书中的理念,挑战书中的概念并把相关内容付诸实践。在调研阶段,我所访谈的首批人士中,就有一位恰好指出了这点。他问我:“您不会认为人们能通过读一本书就变得优秀吧?”
“当然不,”我回答道,“但我真心相信,有了您和其他友人的帮助,我的读者可以在书中找到足够的信息,并通过阅读来得到鼓舞。然后当他们检验这些想法、应用这些理论的时候,自然会发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进步。而正是通过鼓励读者们采取行动,才能帮助他们真正发掘自身的卓越特质。”
他说:“这个主意不赖。”
秘诀不在于懂得——在于行动!让我们此刻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