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岩 日期:2014-08-18 16:36:46
本书从心静如水、人淡如菊,世上本来无事、庸人心自扰之,用宁静心过滤浮躁心,以平常心破执着心,以知足心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心转化怒心,以智慧心转化愚痴心,放得下快乐自来等方面告诉读者只有心灵保持宁静,才能万事处之泰然。守住心灵的宁静,犹如品味深山间的一汪石潭,宁静而致远;守住心灵的宁静,犹如乡野里的一条小溪,悠然而自在。
目录:
序:用宁静泼墨淡定人生
第1辑:心静如水,人淡如菊
1.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不是生活无奈多,而是心灵抱怨多
3.因为心太满,所以累太深
4.修行就是修炼你的心性
5.静心才能反省,静心才能修身
6.平淡是来自于心灵深处的享受
7.以从容的心看生活,天地自宽
8.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9.要耐住诱惑,保留一颗淡定的心
10.“开”心是福,“关”心是魔
第2辑:世上本来无事,庸人心自扰之
1.境由心造,烦皆心生
2.做人不要自寻烦恼序:用宁静泼墨淡定人生
第1辑:心静如水,人淡如菊
1.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不是生活无奈多,而是心灵抱怨多
3.因为心太满,所以累太深
4.修行就是修炼你的心性
5.静心才能反省,静心才能修身
6.平淡是来自于心灵深处的享受
7.以从容的心看生活,天地自宽
8.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9.要耐住诱惑,保留一颗淡定的心
10.“开”心是福,“关”心是魔
第2辑:世上本来无事,庸人心自扰之
1.境由心造,烦皆心生
2.做人不要自寻烦恼
3.痛苦是因为修为还不够
4.抱怨能改变你什么?
5.不要只看到坏的一面
6.不为小事生气
7.斗气易受损,争气益身心
8.别给心灵施压,让心轻起来
第3辑:沉淀你的深刻,用宁静心过滤浮躁心
1.世事多纷扰,看淡心自宁
2.赶走浮躁,认真做好每件事
3.别让杂念搅累了你的心
4.别急,放慢你的脚步
5.生命因寂寞而厚重
6.豁达大度是种智者情怀
7.静心反省,一日三省吾身
8.欣赏自己,幸福便触手可及
第4辑:不思虑,不计较,以平常心破执着心
1.最贵不过平常心
2.得与失,平常心面对就快乐
3.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4.学会破除执着心
5.走出偏激的陷阱
6.越不计较就越幸福
7.别在意太多,看轻你自己
第5辑:淡泊名利,以知足心转化贪欲心
1.富贵在知足,心安才是家
2.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3.生活,不要祈求太多
4.身外物,不奢恋
5.充实内心,看淡功名富贵
6.万物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7.生活承受不起太多的虚荣
第6辑:勤修戒定慧,以慈悲心转化怒心
1.控制情绪,不要轻易发怒
2.不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3.忘记仇恨,冤冤相报终会了
4.学会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5.常思己之过,莫论他人非
6.少一份争执,多一份从容
7.人要常怀感恩之心
8.施比受有福,施恩不必图报
第7辑:心静则智生,以智慧心转化愚痴心
1.千万不要忘记了自己是谁
2.失败,只是一种心灵状态
3.翻过不幸,幸运就照亮我们的脸
4.坚守无人喝彩的人生
5.拥有豁达心境,别患得患失
6.懂得低头,才能更好地抬头
7.临危不惧,以不变应万变
8.有点儿抵抗力,别迷失自我
第8辑:看得开烦恼即去,放得下快乐自来
1.放下顾虑,把心思放在当前
2.放下包袱,才能走得更远
3.给不了就放手,得不到就回头
4.学会让步,退而求其次
5.懂得舍弃,有舍自会有得
6.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7.忘掉不快就是快乐
8.看淡生活中的不平事
9.把心放宽,就无怨了
第9辑:生活简单些,幸福就多一些
1.享受当下,幸福只在现在
2.顺其自然,则惬意自在
3.真正的富有是内心充满喜悦
4.让生活简单些,别让心太累
5.学会享受朴素的生活
6.接受必然的事,或许有好心情
7.尽人事,听天命
8.沉下心来,空想少点儿,实际多点儿
9.把握好人生中的“加”与“减”心静如水,人淡如菊
世事纷乱,潮起潮落,生活把岁月刻在人的脸上,滚滚红尘已将细腻柔软的心磨砺得浑圆。这种浑圆不再有绚丽的光泽,它不张扬、不喧嚣、没有无病呻吟,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它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平静。
这种静,丰富而不肤浅、恬淡而不聒噪、理性而不盲从。拥有了这样的静,你就可以在潮起潮落的人生舞台上“采菊东篱”、“击节而歌”;拥有了这样的静,你就可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拥有了这样的静,你就可以“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拥有了这样的静,你就可以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击破纷扰,洞察世事,谢绝繁华,回归简朴,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静如水”的境界。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老子说:“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说,根是万物生命的来源,回归根才是静,能静才回归生命。这就是讲静态的重要。可是,人的生命常常忘记了静,反而尽量用动态去消耗自己。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戒子篇》。其意义是说,对于生活不要过分奢求,安于清简一些,自然一些。尽可能排除心中的杂言念,那么,心情就会乐观,情绪也会昂扬向上。
时隔千年,历史的人和事早随时间远逝。遥想诸葛孔明当年在草庐之中,必定经常久久地默对这一句话,领会着人生的真谛。
那时的孔明,躬耕南阳,心忧天下。在清风明月中读史,在竹林泉石旁对弈,日观风云变幻,夜察星斗转移,不问名利,不求闻达,胸中的傲然之志和济世之才,已经在那青山绿水间浑然成就。
这一去,后来他作为蜀国丞相,矢志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后未留下一分私财,留下的是千古流芳的精神,以及那一句话,时时告诫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在纷繁复杂的尘世间,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实在是一种享受。
宋代大文家苏东坡堪称淡泊宁静的典范。他一生命运多舛,受排挤、遭诬陷、入牢狱、屡次贬官。但他总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守护宁静、通圆,自我解脱。人格上的自信、从容使他在名利物上分外旷达、超然。他的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的哲学精华,有极其独到的精深见解。从苏东坡许多传世名作来看,很多是他在淡泊宁静中心灵的一次次感慨和呐喊。与其说是坎坷的经历造就了大学问家苏东坡,不如说是苏东坡在淡泊宁静的思考中铸造了他一生名垂青史的辉煌地位。
李白诗云:“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也含有淡泊与宁静的意境。贾岛诗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那宁静中静静的敲门声久久回荡,更是平添了不尽的韵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种饱含永恒的宁静,令人神往。
然而太多的时候,我们大都无法驱逐内心的烦躁,烦心的琐事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的心,令人苦闷,无法自拔。而淡泊,就是滋润心田的甘泉,清馨凝神,平抚燥热;宁静就好似催眠的歌谣,无论多么阴暗的夜色,带给你心底的安然。
淡泊其实是一种自得其乐的思绪;宁静其实是一种豁达大度的心情。人应该学会以情绪安宁来涵养心性,人生在世,不免被各种诱惑所吸引:名利、金钱、美色、地位等等。
只有淡泊宁静,才能洞察凡尘,只有清心内敛,才能高瞻远瞩。
“淡泊”是一种品德修养,是为人质朴、超逸、恬淡,但不是没有进取心,不是逍遥于“世外桃源”,相反,正是为追求远大目标而持有的涵养、修炼。“宁静”则是端庄,持重,安然,恬然。即不因宠爱而忘形,不因失落而怅然,不因富贵而骄纵,不因清贫而自惭。
天地的玄机在于一个“悟”字,自我的玄机在于一个“静”字,当一个人心静如水时,其心中犹如明镜一般,一尘不染。
宁静是一种禅意。心中宁静,就不会困于喧嚣的市井,不会被流言蜚语扰乱心智。心中宁静,意味着能静下心来思考,人因思考而得到灵魂的自由和永恒。
淡泊、宁静,为的是“明志”、“致远”。淡泊也蕴涵着平和,淡看名利,无欲无求,也无所羁勒。正因为心中无尘杂,志向才能明晰和坚定,不会被贪念侵蚀,也不会被虚荣蒙蔽。淡泊与宁静,这是同一种境界。
江水澄澈千里,在平淡中执着地奔流;群山巍峨千年,在静默中恒久地伫立。自然早已将这种境界展现给我们,如同日夜更迭,季节流转,如同清泉流淌,松涛起伏,一切在淡然之中,一切在平静之中。没有欲望和杂念,一切都是和谐美好而且生生不息。这就是智慧,一种大智慧。如果人能悟到淡泊宁静的真谛,就不会再被生活逼迫,不会再因人事而精疲力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淡泊宁静之中,是和谐积极的心态。
淡泊,是一种自我的回归,是一种人生的体验,是一种平衡心态的洒脱。人生选择淡泊,是选择一种严肃与庄重的人生态度。在这种选择中,丢下超重的负荷,打开心灵的窗户,抛弃失意的包围,歇息在淡泊这块没有杂质的芳草地上,寻找心灵上的那份宁静。
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听一支歌,练练书法、写写诗句,似乎也是一种奢侈。其实,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能活得充实、轻松,眼前的混沌也就明晰了。
不是生活无奈多,而是心灵抱怨多
所谓“活得真累”,其实是心累。累,是精神的压力太大;是心灵的负担太重。累与不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想不累,就要学会走出心灵的抱怨,以一种宽厚的心去看待事物,也许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抱怨的危害,就是心灵的负累。有时,心累不是因为生活本身的无奈,而是心灵的抱怨太多!
生活中,我们的心灵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抱怨的声音:抱怨妻子丈夫不体贴,抱怨孩子不上进,抱怨付出多收获少,抱怨工作不称心,抱怨薪水低,抱怨人生不如意……有的抱怨是因为内心愿望的破灭造成的,有的抱怨是因为心灵的好高骛远和不切实际造成的。但是,几乎没有人问过自己的心灵: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抱怨呢?
这些对工作、对生活、对他人的抱怨与指责,源于内心的不平衡感,仿佛天下人皆负之,皆与之作对一般,于是抱怨变成了心灵的一种习惯。其实,要知道,天下人谁没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时候,谁没有“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时候?而无休止的抱怨,只能让心灵在困顿之余承受更多的负累与伤害。当抱怨成为一种心灵模式后,人的眼睛就会盯着生活中消极的负面事物,并加以无限扩大,产生悲观的情绪,让自己的心灵失去轻松的状态,于是,便有了“我总是心太累”的症结。
很多时候,过度抱怨不仅让自己的心灵备感疲惫,而且也会把这种情绪带给周围的人。比如:晚上下班回家,如果带着一脸的抱怨向家人倾诉自己一天工作中遇到什么烦心的事、糟心的人等等,那家人的情绪也许都会随着你而陷入烦恼中,整晚的心情都可能受此影响。心怀抱怨的人会使身边的人对他敬而远之,大大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就像小时候故事里常喊“狼来了”的孩子那样,当他真的有事情需要帮助时,也许就没人再愿意聆听他的倾诉了,他也很难真正获得自己心灵深处最需要的情感慰藉。
有一项调查表明,很多心理不健康,甚至变态的人,都是因为心灵深处的抱怨而迷失了自己。一位颇懂养生的老先生曾说过,要想活得不累,丢弃抱怨的心是很重要的,心里要长存感激;整天心灰意冷、胡思乱想的人肯定短寿。
他强调的是心灵的释然。如果你将抱怨常常挂在嘴边,坏情绪就会变成煎熬,心就只能在黑暗的日子里挣扎。要知道,每一个人的生活差距其实都不大,遇到的事情也都差不多,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倒霉,关键是你怎样用心去化解生活中的不如意。
消灭抱怨,先要扼住抱怨的源头。
究其抱怨的根源,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源于心灵对事物的不满,好像这世间的一切就应该围着自己转,任何事都应该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实现,而当理想和现实稍有偏差,心灵自然就无法接受当前的生活境况。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时候,心里总是“对自己要求的少,对别人要求的多”?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别人的错,所有的错误都在别人身上,如果一颗心总是以自己为中心,那么任何不和自己心意的东西都能成为抱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