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横山信弘 日期:2015-01-02 11:45:18
多少次下定决心减肥健身可一次次放弃;多少次下定决定要旅游放空却一拖再拖;多少次下定决心要看书充电却败给惰性;多少次下定决心要完成目标却无法坚持;多少次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却各种借口抱怨……是的,“绝对达成”人人追求,但要想做到却实在太不容易。你现在需要做的或许不是“下定决心”,而是要拥有“绝对达成”的思维训练。《绝对达成》一书中提倡的“绝对达成”不是口号,更不是愿景,而是高效实用的解决方法。本书作者横山信弘是享誉全球的世界级成功心理学大师。本书则是当前日本商界最经典、最著名的培训教材。亦是世界500强企业必备的培训课程,以及120个国家和地区团购畅销书第一名。横山信弘先生在本书中客观详尽地分析了干扰我们绝对达成的各种“思维噪音”,比如制定目标时的“想当然”和“太冲动”,执行任务时的“不自信”“想偷懒”和“找捷径”,更有类似“拖延”,“抱怨”等大量负面思维的存在。并针对性提出了“绝对自信法”“任务逆向倒推法”等高效解决之道。横山信弘先生强调:不论现状有多糟糕都一定要达到预期目标。只要适当改变自己的思考模式,成功便会变得理所当然!通过绝对达成的思维训练,你将拥有以下生活和工作状态——●一定能做到且一定能做好自己想要做成的事;●彻底告别拖延症,找借口,爱抱怨的糟糕状态;●工作和生活积极、高效,并能够达到良好的平衡;●大幅度提升自己沟通力,和周遭的人建立起默契;……总之,通过“绝对达成”的思维训练,你会变得“焕然一新”。而无论对于公司还是社会团体而言,只要人人都能绝对达成目标,公司业绩自然会更上一层楼,社会团体也会变得更高效、更繁荣。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横山信弘
阿塔克斯销售集团董事长。美国NLP协会认定合作伙伴。世界级成功心理学大师。
开始为100人以上的大银行分行行长级别的高管做培训。每年汇集了5000人以上的公司经营者和管理者。听过他研讨会的人都高度评价他的讲说将“逻辑方法论”表现得富于激情,生动形象。
他主张的不是“比之前更好”,而是“不论现状有多糟糕都一定要达到预期目标”。他深入各个职场,非常重视最终取得的成效。他采用的不是复杂的精神论而是特别简单的方法论,听他讲说的人无不感觉醍醐灌顶,反复来参加他的研讨会的人不计其数。
本书译者李娟
85后,就职于日资独资企业,足迹遍布日本半壁江山。
爱好阅读日语原著,对日本文化及社会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本书作者横山信弘
阿塔克斯销售集团董事长。美国NLP协会认定合作伙伴。世界级成功心理学大师。
开始为100人以上的大银行分行行长级别的高管做培训。每年汇集了5000人以上的公司经营者和管理者。听过他研讨会的人都高度评价他的讲说将“逻辑方法论”表现得富于激情,生动形象。
他主张的不是“比之前更好”,而是“不论现状有多糟糕都一定要达到预期目标”。他深入各个职场,非常重视最终取得的成效。他采用的不是复杂的精神论而是特别简单的方法论,听他讲说的人无不感觉醍醐灌顶,反复来参加他的研讨会的人不计其数。
本书译者李娟
85后,就职于日资独资企业,足迹遍布日本半壁江山。
爱好阅读日语原著,对日本文化及社会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目录:
自序:要Winner不要Loser
训练法1开启“绝对达成”的自信
35岁,已为人父,却还对工作没有责任感的我
达成目标从“尽力去做”到“理所当然”的环境激变
改变我的一次重要谈话
用“冲击×次数”来摆脱“维持现状的先入之见”
实现“绝对达成”的“逆向思维”
最大的“思考噪音”就是所谓的“动力”
“成功者”和“失败者”唯一的不同
工作意义之类的问题,根本没有思考的必要
想要实现愿望之前首先要做的事
训练法2摒弃阻碍目标的“思考噪音”
“理所当然化”的四个步骤自序:要Winner不要Loser训练法1开启“绝对达成”的自信35岁,已为人父,却还对工作没有责任感的我达成目标从“尽力去做”到“理所当然”的环境激变改变我的一次重要谈话用“冲击×次数”来摆脱“维持现状的先入之见”实现“绝对达成”的“逆向思维”最大的“思考噪音”就是所谓的“动力”“成功者”和“失败者”唯一的不同工作意义之类的问题,根本没有思考的必要想要实现愿望之前首先要做的事训练法2摒弃阻碍目标的“思考噪音”“理所当然化”的四个步骤去除“明明知道但却不能行动状态”的“思考噪音”的方法寻找无法行动的原因会成为更加不能行动的借口帮助你“思维转变”的方法重视自己内心的节奏,增加摆脱现状的“意识”的次数把“维持现状的先入之见”当作流行语,让组织活跃起来“明白道理却不能付诸行动”与“努力状态”的区分方法将“意识”集中到一件事上4个月后的工作量变为现在的3.5倍训练法3坚持多一点点,“绝对达成”就是你的从“努力状态”到“理所当然状态”切忌“别太勉强”“纠结阶段”最长不过8个月我自己经历过的煎熬的“纠结阶段”从“路边时代”的经验,到组织100名大银行支行行长研修将“行动锁定”,即使是再小的行动也能“冲击力”急增如何成功摆脱“维持现状的先入之见”从关键的“努力状态”到“理所当然化”的变化袭击“努力状态”的“思考噪音”如何与扰乱社长的“思考噪音”对峙觉得煎熬是因为“心理时间”很长千万不要被梦想杀手的言论所迷惑.“理所当然化”的副作用训练法4快捷“绝对达成”方程式一步解决没有“自信”也能出成效“行动→信赖关系→成效”的方程式两种信赖关系——“自信”和“信用”坚持做30次,周围就会有人来帮助你如果贸然从“引领”开始,就无法构筑“信赖关系”训练法5治疗拖延习惯,让工作效率提高10倍科学治疗拖延程序的“倍速管理”将期限折半,用2倍的速度去处理工作拖延工作的两个风险“削了皮的苹果”的比喻,将收益提高到了143%如果不能根治“拖延程序”的话……“倍速管理”必需的“测算技巧”通过“ONETWO确认”提高工作精度的方法没有和上司建立信赖关系,我那段苦涩的过去“期限折半+并列化”带来工作倍增的“不可思议”通过“倍速管理”成功突破“纠结时期”的广告代理人“6点准时下班+每天更新博客”让博客访问数提高了10倍倍速管理不需要特别的道具以及事前准备训练法6你已拥有“绝对达成”的大脑“理所当然化”后与人的交际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权威原理”让你更容易地引领他人不知不觉中你拥有了“会想办法的大脑”把眼前的工作做到底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将行动锁定,朝着做到底的目标努力时出现的“行动的潜在问题”能不能解决“结果的潜在问题”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分水岭后记写给所有没有“自信”的人参考文献
■《产经新闻》
通过使用《绝对达成》训练方法的人,在短短的3个月内实现销售额增长10倍左右,此书出版半年后,将启发目标1亿人,对他们原有的心理和社会关系、工作态度、工作瓶颈提出颠覆性的思考,令一度失去目标的人士找到力量和对手。
■《读卖新闻》
《绝对达成》引进了新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在开始行动之前,绝对不要说“我做不到”。阅读这本书得到的不是怀里装着的满腔热情,不是简单地表达自己的秉性,而是有坚实的过去经验的撑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达成”。
■《日本经济新闻》
如今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噪音在我们的耳边飞来飞去,而我们又不得不在这样的噪音中生活。本书告诉你的是,无论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不论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如果此时此刻有该做的事情,请务必不要拖延,马上着手开始处理这件事,仅此一点,非常简单。
■《纽约时报》■《产经新闻》
通过使用《绝对达成》训练方法的人,在短短的3个月内实现销售额增长10倍左右,此书出版半年后,将启发目标1亿人,对他们原有的心理和社会关系、工作态度、工作瓶颈提出颠覆性的思考,令一度失去目标的人士找到力量和对手。
■《读卖新闻》
《绝对达成》引进了新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在开始行动之前,绝对不要说“我做不到”。阅读这本书得到的不是怀里装着的满腔热情,不是简单地表达自己的秉性,而是有坚实的过去经验的撑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达成”。
■《日本经济新闻》
如今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噪音在我们的耳边飞来飞去,而我们又不得不在这样的噪音中生活。本书告诉你的是,无论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不论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如果此时此刻有该做的事情,请务必不要拖延,马上着手开始处理这件事,仅此一点,非常简单。
■《纽约时报》
“绝对达成”是构成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效率时代”越来越备受重视的个人和公司中,成为制胜法宝之一。本书以最精炼的表达体现“绝对达成”的核心价值,力求给予受众清晰的学习和训练法,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时代周刊》
横山信弘的个人魅力让人佩服。他的演讲也是销售界和市场界必备学习的课程。每年他受邀请培训很多大银行的高管的课程被约得满满。“绝对达成”的信念,对个人的时间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也使工作效率提高到10倍以上,他的方法受到了各行业高管的欢迎。
实现“绝对达成”的“逆向思维”
听到“绝对达成”这个词,你是不是会觉得这一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做到呢?估计很多人看到绝对二字都会立刻感觉到压力,其实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困难。通过“转换思维方式”你的目标就能“绝对达成”。“转换思维方式”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很简单,将到现在为止的定向思维“因为A所以B”里的A和B换一换位子,你便会如醍醐灌顶般瞬间领悟其中的意思。
比如说:
“下属都记不住我交给他的工作,所以以后我不轻易让他办事儿了。”→“正因为我交给下属工作去做,他才渐渐记住了工作的做法。”
“没有对我有益的书,所以我不看书。”→“因为我看了很多书,所以最后遇到了很多对我有益的好书。”
“因为太累了,所以没有体力运动。”→“因为经常锻炼,才练就了不易疲劳的好身体。”
以上几个都是比较好懂的例子。这样的思维方法我们就叫它“逆向思维”。
前文我有提到过,将达成目标“理所当然化”之后,“时间就是从未来流向现在的”。和它相同的道理,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来判断事物的话,也就能逐渐掌握倒着思考的习惯。
跟上面几个例子一样,“提不起干劲儿来,所以没办法全身心投入工作”,我们也可以转换思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因为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才越来越有干劲。”依此类推,用这样的逆向思维去思考工作和生活中的麻烦事,也许原本阴沉的内心世界就因为思维的改变瞬间晴空万里。
最大的“思考噪音”就是所谓的“动力”
我询问过很多参加我讲座的听课者他们的“烦恼”到底是什么。结果我发现得到的答案中,绝大部分都提到了“动力”二字。在我发出去的问卷调查里,听课者们也写了很多“动力太低,所以难以付诸行动”“我想请您教会我提高动力的方法”之类的留言。估计此时此刻正捧着这本书的你,也常常会希望自己能够带着足够的热情投入工作,希望能度过充实精彩的人生吧。“怎样做才能提高‘动力’啊?”我想肯定有人在为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而苦思和烦恼。
但是,我们好好想想会发现,其实“动力(motivation)”在日本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据统计,这个词被媒体提及后发展为一般用语大致是在2001年以后(请参照坂口孝则写的《只有动力(motivation)无法成事》一书),也就是说它刚刚问世十几年,还处于“少年”状态。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从来没有用过“动力(motivation)”这个词。
伴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中多了很多新鲜的词汇,这也让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的选项越来越多,越容易迷乱,行动变得越来越迟缓,变得难以做决断。且做了选择之后后悔的概率也越来越高。
最近几年,“动力”这个词语渗透得如此之深,仿佛已经成为我们身边自然存在的一员,导致很多人开始误以为要想在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果的话,“动力”是必要因素。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样新的错误认识:“总觉得最近没有办法投入到工作中,那个什么‘动力(motivation)’来着,估计我也是‘动力’不够吧。”而这种错误认识,就成为了“思考的噪音”。“难以开始行动”“不能持之以恒”“不能坚持到最后”的大部分原因都是这样的“思考噪音”。
只要稍微动脑筋去思考一下,我们就能发现一个现象。对自己很有信心的人,是不会总去念念叨叨“没有动力呀,所以没有干劲”或者“这项工作真的有意义吗?”之类的言辞的。他们从来不会去钻牛角尖地思考这样的问题,然后把自己套进怪圈里。我也希望总是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边在心里絮絮叨叨念念有词地纠结,一边畏首畏尾地去做事的人能早日改变现在的状态。
如何去减轻这样的“思考噪音”对于锻炼“心里的操作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人的大脑是一个“刺激——反应模型”,受到外界刺激后大脑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大脑受到刺激的时候会在心里激起微澜。如果把这种不协调的感觉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话就会产生“思考噪音”。用语言表达出来后,就会下意识地去注意这种不协调感,一旦有意识地去注意,这样的意识就很难再从脑子里抹去,进而会妨碍到正常行动。
人的心情有起有伏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没有必要为此一喜一忧。如果纠结于情绪变化,那就是“过于认真”了。过于认真的人会深信工作上提不起精神劲儿一定有什么理由,然后在探究原因的时候得出一定跟“动力”有很大关系的结论。其实,完全不必事事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地找到原因。当情绪不是好的时候,不要一门心思过于认真地去思考为什么情绪不好,而是将情绪放在一边,平平淡淡地照常去做眼前的工作就行。如此一来你就会发现,完成一项工作跟“动力”什么的没有任何关系。
“成功者”和“失败者”唯一的不同
从过去到现在,人们开发出了很多通向成功的“方法”,在众多的方法中,我一直认为有能够出成效的“方法”就足够了,其他都不需要。但是,人们又发现身边有很多虽然知道成功的方法却不去实践的人。于是,有人又总结出了如何助人迈出第一步开始去行动的方法。接着,又出现了即使开始行动了却怎么都坚持不下去的人,然后大家又开始总结能帮助人们坚持下去的要领。再往后发展,发现有的人“能量”不足,不能开始行动,或者动力不够,于是人们又用伟大的聪明才智去发掘创造能量提高动力的方法。
但是,所有上述的方法都是“思考噪音”,是让人迷失的“种子”。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我们只需要把一切都“理所当然化”即可。让我们把“理所当然化”的基准定为“明天早上10点去拜访客户”吧。如果你能按照明天早上10点需要拜访客户来倒算,先思考几点从家里出发,迈出访问的第一步,然后一直往客户所在的地方去,最终在10点和客户如约见面的话,那对你来说任何事情都可以开始,任何事情都可以坚持,任何事情都能够做到底!
事情不分大小,将它们一视同仁地公平对待,卸下心里的压力和负担,所有事情都理所当然化其实很简单。
工作意义之类的问题,根本没有思考的必要
在我举行的研讨会和参加的演讲中,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那一次我的演讲和一位人事相关的顾问安排在一起,他在演讲中提到“给下属任命工作的时候,请一定要让下属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实际上像这样指导别人的人事顾问并不少见。因为他们都坚信一个理论,那便是将企业的目标与理念与员工共享,能够让员工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在帮助公司达到目标实现经营理念,从而达到让员工更积极地投入工作的目的。
我无法赞成这种想法。我认为无论员工是否理解工作意义之所在,只要无法放下“维持现状的先入之见”,就无法行动起来。而且做事时,一旦开始去想“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脑子里就会涌入大量的“思考噪音”。比如说“为什么我一定要做这样的工作呢?”“即使做了这样的工作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还是没有意义的”。结果导致心里明明知道一件事不得不去做,但还是会去找诸如“不管自己多努力也不会有结果”或者是“即使没什么结果也不是自己的责任”之类的借口,最终无法将想法付诸行动。
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心理,我们在这里也做一种逆向思考吧。“只有理解了工作的意义所在才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只有专心致志地工作了,才能理解工作的意义所在”。逆向思维时“时间是从未来流向现在的”,因此,工作的意义、做工作的理由都是当你把工作做完后才会体会到的。工作意义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根本没有去苦苦思考的必要,只要你开始行动把一项工作坚持下来做到底,收获了成果之后,这期间的意义所在,自然是早已了然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