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笑颜 日期:2015-01-14 23:34:49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那些总是想不开的人多使用的是单向思维,他们往往只从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导致视野狭窄,思维僵化,解决问题能力差。而多向思维与单向思维恰恰相反,他们往往能够通过辐射、换元、转化等多种方式从多角度思考,更懂得变通,善于解决各种难题。
翻开本书,向多向思维者学习,换一种方式,解开思维定势对大脑的束缚,引爆思维风暴,一步一步扭转思维,改变观念,找到新的人生出口。"
作者简介:
"张笑颜
已出版数本畅销励志图书,尤其是《假如这个世界亏待了你》自出版以来,一直雄踞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受到社会各个层面读者的热捧。有称:“用定力抵制诱惑,是对人生最深切的告诫”。"
目录:
"
第一部分扭转思维
第1章心思灵活:撬开你生锈的思维
原理:思维有定势
第一节跳出思维定势
第二节尽信书不如无书
第三节不要被经验束缚
第四节挑战一下权威神话
第五节突破一点从众定势
第六节清除头脑中的惰性思维
开启思维风暴
第2章换位思考:开启全新的观察视角
原理:换位出奇迹
第一节引入质疑思维"
第一部分扭转思维
第1章心思灵活:撬开你生锈的思维
原理:思维有定势
第一节跳出思维定势
第二节尽信书不如无书
第三节不要被经验束缚
第四节挑战一下权威神话
第五节突破一点从众定势
第六节清除头脑中的惰性思维
开启思维风暴
第2章换位思考:开启全新的观察视角
原理:换位出奇迹
第一节引入质疑思维
第二节遵循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
第三节要“移情”别“恋”
第四节驱除迷雾,见花真容
第五节你的变换思维价值百万
第六节换一种眼光,缺点能变成优点
开启思维风暴
第3章勇于尝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原理:失败是成功之母
第一节把自己的思维拓宽一点点
第二节培养创造观察思维能力
第三节叫醒你沉睡的创意能力
第四节“试错法”进行猜测和反驳
第五节走出思维死角,敢于创新尝试
第六节心动不如行动,想到更要做到
开启思维风暴
第4章逆向思维:做一条逆向游泳的鱼
原理:事物具有可逆性
第一节朝着相反的方向去思索
第二节“原子弹爆炸”般的威力
第三节倒着去推,走向已知
第四节难题面前,玩转转换
第五节从缺点出发,让缺点发光
第六节打破传统,反弹琵琶出奇制胜
开启思维风暴
第5章发散思维:条条大路通罗马
原理: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
第一节打破原有的思维格局
第二节让“头脑风暴”来得更猛烈些
第三节从一个辐射源向四面八方扩散
第四节不管遇见什么事儿,横竖多想想
第五节用分合思维法调整我们的内心
第六节多进行一些立体式多向思维
开启思维风暴
第6章阳光心态:与其耿耿于怀,不如敞开胸怀
原理:世界是个六面体
第一节已经最坏了,就不会再坏
第二节既然能下去,就能再上来
第三节身在其中,被挤压是难免的
第四节往下看全是屁股,往上看全是笑脸
第五节抱怨不如改变,生气不如争气
第六节不为昨日而悔,不为明日而忧
开启思维风暴
第二部分改变观念
第7章以退为进:适时后退,才能跳得更高远
原理:退得好才能跳得远
第一节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
第二节用W型思维法曲线上升
第三节低头是为了抬头时更高、更有力
第四节适可而止,小心物极必反
第五节动机适度,才能让别人心服
第六节练好“忍”功,做个“忍者”
开启思维风暴
第8章大智若愚:处处精明,不是处世之道
原理:用假象掩饰真相
第一节低地成海,低人成王
第二节难得糊涂,糊涂难得
第三节先扮成猪,再吃老虎
第四节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五节藏巧于拙,明知故愚
第六节装作不知,巧解尴尬
开启思维风暴
第9章吃亏是福:舍得小利,方得大益
原理:好坏可以相互转化
第一节好汉也要吃得眼前亏
第二节遵循互惠关系定律
第三节今日吃小亏,来日占大便宜
第四节心甘情愿吃亏,终究吃不了亏
第五节提前吃亏,可保以后不吃亏
第六节吃亏是福,做人不要太计较
开启思维风暴
第10章以柔克刚:软绳勒得住硬柴禾
原理:柔弱胜刚强
第一节刚者易折,柔者不碎
第二节扮成“病猫”伺机而动
第三节搭强者的“顺风车”
第四节弯腰示弱,得以保全
第五节暂时妥协,以待时机
第六节良言一句三冬暖
开启思维风暴
第11章见微知著:重视细节的力量
原理: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第一节窗子坏了就要及时修补
第二节关注微小的细节的变化
第三节在细节之处做足功课
第四节通过细节训练自己的素养
第五节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第六节防微杜渐:小处不可小视
开启思维风暴
第12章曲径通幽:绕道而行美不胜收
原理:变则通,通则达
第一节用U型思维法避直就曲
第二节转个弯把难题及时转化
第三节于曲折迂回中向前进
第四节换地打井:及时改路
第五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六节多绕圈子,就能少碰钉子
开启思维风暴"
前言"大脑是人类记忆、情感与思维的中心。也就是说,人的所有思维源自大脑。思维是人脑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的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人类是世界的主宰,足迹踏遍了陆地、海洋、地底、天空。人类的神奇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于人的思维能力。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曾经说过:“人不过是一株芦苇,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可是,人是会思维的芦苇。要想压倒人,世界万物并不需要武装起来;一缕气,一滴水,都能置人于死地。但是,即便世界万物将人压倒了,人还是比世界万物要高出一筹;因为人能够想到自己会死,也能够了解到世界万物在哪些方面胜过了自己,而世界万物对此一无所知。”
因为思维,人类看到森林的大火想到了保存火种;因为思维,人类看到凶猛的野兽想到了陷阱机关;因为思维,人类懂得了苹果落地是源于万有引力;因为思维,人类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新鲜玩意儿……没有思维,世界将不堪设想。
人的思维很奇妙,分为单向思维和多向思维。那些总是想不开的人,多使用的是单向思维,往往只从一个角度考虑问题。这样的人视野狭窄,思维僵化,解决问题能力差。"大脑是人类记忆、情感与思维的中心。也就是说,人的所有思维源自大脑。思维是人脑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的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人类是世界的主宰,足迹踏遍了陆地、海洋、地底、天空。人类的神奇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于人的思维能力。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曾经说过:“人不过是一株芦苇,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可是,人是会思维的芦苇。要想压倒人,世界万物并不需要武装起来;一缕气,一滴水,都能置人于死地。但是,即便世界万物将人压倒了,人还是比世界万物要高出一筹;因为人能够想到自己会死,也能够了解到世界万物在哪些方面胜过了自己,而世界万物对此一无所知。”
因为思维,人类看到森林的大火想到了保存火种;因为思维,人类看到凶猛的野兽想到了陷阱机关;因为思维,人类懂得了苹果落地是源于万有引力;因为思维,人类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新鲜玩意儿……没有思维,世界将不堪设想。
人的思维很奇妙,分为单向思维和多向思维。那些总是想不开的人,多使用的是单向思维,往往只从一个角度考虑问题。这样的人视野狭窄,思维僵化,解决问题能力差。而多向思维与单向思维恰恰相反,能够通过辐射、换元、转化等多种方式从多角度思考。多向思维者往往不会钻牛角尖,更懂得变通,找路去走。
人在旅途,只盯着“黑点”是不可取的,换一种思维,会有更豁达宽容的心态,体谅生活中的缺憾,珍惜现在的拥有,抓住手心里的幸福。只有从自怨自艾中走出来,才能成长为真正的智者。
叔本华曾说:“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对问题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消极心态者,面对问题永远都能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看似合理的借口,最终得到消极的结果;积极心态者,面对困难总能找到一个积极的解释,并且将方法合理运用,最终将问题完美解决。
其实,很多事情,反过来想就对了。多些发散思维,让脑洞大开,引爆思维风暴吧!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侧重于思维理论方面解析;第二部分侧重于改变观念的方法实践。本书以专业的思维学理论为基础,汇聚了一桌的思维盛宴,一步一步指引人们扭转思维,改变观念,为人生找寻新出口。"
"第一部分扭转思维
第1章 心思灵活:撬开你生锈的思维
【导语】我们习惯以固有的知识、经验、习惯去考虑问题,这无异于思维生了锈。要想改变这种态势,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势,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
原理:思维有定势
法国著名科学家法伯发现了一种很有趣的虫子,这种虫子都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它们在外出觅食或者玩耍的时候,都会跟随在另一只虫子的后面,从来不自己走一条道路。发现这种虫子后,法伯做了一个实验,他花费了很长时间捉了许多这种虫子,然后把他们一只只首尾相连放在了一个花盆周围,在离花盆不远的地方,他放置了一些这种虫子喜爱的食物。
一个小时之后,法伯前去观察,发现虫子一只只不知疲倦地在围绕着花盆转圈。
一天之后,法伯再去观察,发现虫子们仍然在一只只地围绕着花盆转圈。
七天之后,法伯再去观察,发现所有的虫子已经一只只首尾相连地累死在了花盆周围。
后来,法伯在他的实验笔记中写道:这些虫子死不足惜,如果它们中的一只能够越出雷池半步,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找到食物,就不至于被饿死。
其实,有很多人跟这些虫子一样,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去做事。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顺着定势思维思考问题,不愿意,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研究发现,很多人都有这一顽疾。
就拿魔术表演来说,不是魔术师有什么高明之处,而是我们的思维过于因袭习惯之势,总是按照常规思路去想,所以就看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比如,人从扎紧的袋里奇迹般地出来了,我们总习惯于想他怎么能从扎紧的袋子里出来的,而不会去想魔术师到底在袋子上做了哪些手脚,难道不可以装拉链吗?
正因为很多人走不出思维定势,所以走不出宿命般的悲剧。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
第一节跳出思维定势
很多人想不开,想不到,是因为完全陷入了思维定势之中。
人们在思考某个问题时,往往会习惯地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考程序去考虑问题,这种思维现象就是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对人们思考问题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方面在于思考同一类问题时,思路会比较简捷高效;不利的方面在于容易束缚思路,跳不出老框框,妨碍新思维的产生。
很多人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时,常常会不假思索地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并沿着特定的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这样往往由于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导致情况越来越糟。
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就像魔方一样,至少有亿万种可能。但是,思维定势常常使我们对他人的认知固定化。比如,与老年人交往,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思想僵化、墨守成规;与年轻人交往,我们又常常认为他们“嘴巴没毛,办事不牢”;与男性交往,我们常常会觉得他们毛手毛脚、大大咧咧;与女性交往,我们常常会觉得她们柔柔弱弱、心思缜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具体到个人,老人也有很开放的,年轻人也有很老成的,男人也有心思缜密的,女人也有大大咧咧的。
靠以往的经验、认识或者惯性来解决当前的困境,只能是把自己困得更牢。所以,要想解决问题,改变现状,就要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已经陷入了思维定势的怪圈。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的人和事物,唯有如此,才能更清醒地看到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陷于思维定势的我们,也许正处在一个看似走投无路的境地,也许正囿于一种两难选择之间。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明白,这种境遇只是思维定势所致,只要勇于打破,一定能够找到不只一条的解决途径。
具体来说,要想跳出思维定势,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第一,可以采取暂时搁置的方式。
人们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往往喜欢按照思维定势去解决。其实,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把难以解决的问题暂时搁置,这是突破思维定势的最简单可行的办法。
暂时搁置的妙处或许你早有体会。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将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然后再回过头来思考,可能一下子就有了思路。
暂时搁置是一个酝酿的过程,正因为有了这一酝酿过程,才不会盲目地陷入思维定势的怪圈,好主意才能直接从潜意识中产生。
当然,在暂时搁置的时候,头脑一定要放松,如果一直处于思考此问题的紧张状态,势必严重妨碍灵活思维的出现。精神放松,头脑中才更容易形成一些思想火花。
第二,可以加强思维训练。
要想克服思维定势,可以设计一些巧妙的方法进行训练。比如可以这样设计:把书打开,把手随意指向书中的一个单词,然后把这个单词用在你正在进行的文学创作之中。至于如何运用,那就因人而异了,但终归会有克服思维定势的作用。
总之,不要永远用老眼光看待别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变化中;不要永远用老眼光去看待事物,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斯说过的一样:“所有的事物都是流动的。”人、事、物都是流动的,人的思维更应该是流动的。
没错,每一样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在困境面前,我们必须要跳出思维定势。
第二节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本知识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它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有了书本知识,我们可以吸收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导,而不必一切事情都重新探索。
书本知识带给我们很多的好处,但是凡事无绝对,有利必有弊。书本知识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因为书本知识是通过人们头脑加工形成的理论化的东西,所以它和客观事实会有一定差距。
如果我们不懂得结合实际情况,只是相信书本上的东西,我们的大脑就成了存贮的仓库,而不是思维的源泉。就像一潭水,如果不流动,只能成为死水;如果经常注入活水,并且经常流动,才是我们思维的源泉。
书本知识虽然重要,但是有些时候,它们也会限制我们解决问题。
譬如很多大学生,在学校里已学到了许多书本知识。待到毕业工作后,他们习惯于从书本知识中找现成的答案,而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寻找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殊不知,书本上的知识一般都是旧的知识,新思路往往在那里找不到。
而心思灵活的人就会让自己的大脑吸收各种信息。要知道,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信息满天飞的年代,要是固守书本知识,失去积极思考的能力,情况只能越来越糟。只会吸收知识而无处理能力的人很难有新的点子冒出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很会利用大脑的人。当有人问他一些数学书上常见的公式或定理时,他却说在工具书上能查到,我为什么要记住。
大脑的魅力在于巨大的潜能,如果只是死记硬背那点书本知识,无异于故步自封。
书本知识并不能使我们无所不能。没有思维做向导,无异于盲人摸象。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所受的正规教育越多,专业知识也就越丰富;但同时,他的思维受到束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很多时候,专业知识会使人局限于所擅长的领域,放不开视野,打不开思路,从而束缚了思维的灵活性。也就是说,书本知识多的人,更容易陷入思维定势。
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就是说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因为当你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后,往往会成为你的思维枷锁。
所以,新时代的我们决不能因此禁锢在书本知识里。否则,还不如不读书。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应该不拘泥于书本本身,要把书本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经历联系起来,从而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样我们才不会局限于某本书中所特有的知识和理论。
要知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纷繁复杂的,各有其不同的属性,会不停地发生变化。我们如果一直用相对固定的书本知识去解决问题,是无法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所以,我们要想跳出思维定势,就应该在对待书本知识时,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不能读死书,死读书。
第三节不要被经验束缚
有些人之所以受思维定势影响严重,是因为他的经验丰富。
有一天,一位农夫发现自己家的茅草堆里有什么东西在动,走过去扒开茅草一看,原来是一只野鸡。他捉住野鸡,回家美美地吃了一顿。
从此,他没事就去茅草堆看看,希望再抓到一只野鸡。
一天,他又看见草堆里有东西在动,于是悄悄走过去,把手伸进茅草堆里,可这次摸出来的却是一条毒蛇。毒蛇在他手上咬了一口,当天夜里,这个农夫就中毒身亡了。
农夫为什么会死?你可能认为是遇到毒蛇的缘故。这没错,但其实他是死于自己的经验,他相信,草堆里有动静肯定是有野鸡,因为他之前曾经在这里抓住过一只野鸡。正是那次成功的经验,使得他最后把毒蛇也当作了野鸡。
经验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来认识事物,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思考问题的固有思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验性思维。经验性思维虽然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对我们可能会有一时的帮助,但长远来看,因为受经验局限性的影响,往往会影响问题的解决。要知道,经验性思维不是灵丹妙药,一味地依赖于经验性思维,就会走进思维定势的魔咒。
经验性思维表现为在对待困难时,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触类旁通,容易一条路走到底,钻牛角尖。喜欢按经验办事的人,往往不能解决灵活多变的实际问题,不善于适应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更谈不上有创意了。
所以,要想突破思维定势,让自己的思维灵活起来,就要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防止经验性思维所带来的思维呆滞症。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点多努力。
第一,进行经验迁移。主要是指在已解决的旧问题与将要解决的新问题之间寻找类似的方面,看看以往的经验对解决眼前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帮助。在迁移过程中,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对某一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二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三是提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对于这三个问题,前两个是已知的,第三个是未知的。从实际问题出发,把以前诸多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升华,再重新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途径。这就是经验迁移的过程。
第二,培养联想能力。联想是思维的深层次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不会轻易受条条框框的束缚,能跨越知识和经验思维的羁绊,从多角度,以新形式,瞬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联想是形成扭转思维的重要因素,它能使我们超越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思维插上翅膀,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跨学科进行思考。我们在解决某一学科的问题时,要学会从其他不同学科中寻找思路。比如,我们面对一道数学题,既可以用代数方法解,也可以用几何方法解,甚至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又比如,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学习物理知识,学习物理的知识又有利于学习化学知识,这就是学科间的“触类旁通”。这样的迁移有利于对已有经验进行概括与分析,并能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产生联系。
实际上,任何具体问题都是综合的,所以,运用多学科方法对具体问题作综合分析,对于突破思维定势,克服经验思维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不断拓宽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