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戛纳节上见巩俐 日期:2013-06-02 12:06:19
戛纳节上见巩俐
王双泉 史新玲 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节,是国际影坛群星闪烁的地方。来自中国的巩俐,也给这座影城增添了一抹亮丽的东方风采。戛纳,感受中国电影的窗口 整整10年前,也是在戛纳,张艺谋、巩俐携影片《菊豆》参赛,记者与他们有过一次长时间的闲聊。 我们也就从那年的闲聊谈起,并半开玩笑地说,10年过去了,巩俐看上去变化不大,但外国人眼里的中国电影,却变化很大。记得那年张艺谋、巩俐的新闻发布会,参加的人稀稀拉拉,记者不愿看同胞受冷场,不得不两次“挺身而出”发问。如今呢,没有参赛片的“特邀嘉宾”巩俐到戛纳,预约采访的各国记者却排起长队。换个角度说,此时闲聊的巩俐,虽然随和依然,没有什么明星架子,但其“身份”已今非昔比:从过去一般的参赛演员,已经“长大”当过了戛纳的评委、柏林的评委主席。从巩俐身上,折射出中国电影与世界的关系。 “这10年来,变化是很大的。1988年,《红高粱》在柏林获奖,外国人开始发现中国电影。1990年,《菊豆》到戛纳参赛,虽没获奖,但加深了人们对中国电影的印象。此后,中国电影在一些国际电影节频频出现,有的还获了奖。这说明,中国电影的地位提高了,和过去大不一样了。就自己个人感受,也全然不同了。以前出来,总有中国人自己‘扎堆儿’的感觉,见的是中国人,说的是中国话,即使到了国外,还是在中国人自己的圈子里打转。这只能说明,自己还没有真正走出去,中国电影还没有真正走出去。如今就不同了。与国外交流多了,沟通多了,相互了解多了,国外对中国电影有了概念、印象。就拿本届电影节说,亚洲影片比例继续增加,能够入选参赛,这本身就说明受到某种重视。”电影节,光靠排场肯定不行 在这10年的变化中,亚洲电影地位不断提升,是有目共睹的。这固然是亚洲电影人的集体创作,自然也少不了张艺谋、陈凯歌、巩俐们的贡献。听我们这样一说,巩俐急忙打断,连连表示不敢“领功”。不过,说到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电影节时,巩俐作为“过来人”,似乎很有自己的主见。 “这三个电影节各有自己的风格,戛纳有一点最为突出,就是办得比较盛大、比较红火,这大概与法国的文化背景有关。比如,在礼仪方面就非常讲究,参赛片剧组入场走红地毯变成了重要礼仪。在威尼斯和柏林,不论电影节举办者,还是参赛的人,相对随意得多,电视节主席要说话,站起来讲几句就行,在戛纳就绝对不可以。很多人说,到戛纳参赛压力大,气氛也紧张。这三个电影节互相竞争,也互相补充。”坦言合拍的“前车之鉴” 戛纳电影节开幕式上,放映了法国新片《御厨瓦泰尔》,法国著名影星热拉尔·德巴蒂厄的表演,再次成为这部欧洲大片的亮点。在谈论这部影片时,忽然想到法国媒体曾经披露过,德巴蒂厄表示过,很希望有朝一日能与巩俐合作拍片。我们请巩俐证实这一消息,并借此谈起“跨国合作”的问题。 “的确,德巴蒂厄明确表示过希望一起合作,如果能够实现,我想应该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国家的导演、演员提出一些邀请、建议,有的商谈正在进行之中。不过,与国外电影同行合作,不是简单寻求一种中外合拍的方式,或者追求形式上的东西方碰撞,不应该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应该努力创造最佳挑战的机会。一般而言,合作的初衷总是希望把双方的强项展示出来,因此把握这一合作的成功系数很重要,关键还是有一个好的剧本。” “你认为,《中国盒子》是一次成功尝试吗?”巩俐一个劲儿地摇头,毫不隐讳地谈起那次拍片。 “当时,一看是那么好的演员,想象那个本子一定很好,否则对方也不会接受,所以就没有考虑过多,而且恐怕对方也是这样想的。结果,开拍之后发现,剧本很不到位,也不对路,但为时已晚。应该承认,那次拍片经历是不怎么开心的。正因为有了那次经历,我才不想再重复一次?而且,从那以后,我接片约时更加小心了,比过去严格多了。”最在意影片真实、自然、细腻 巩俐的经纪人曾敬超先生私下透露,美国一位奥斯卡“影帝”级的演员准备与巩俐携手,目前双方正在进行有关商谈。由此,引出了关于欧美影片风格等问题。 “其实,尽管风格有所不同,但无论美国还是法国,都是推崇电影艺术的国家,都有很多优秀导演、演员。平时看片子,比较在意欣赏不同风格的影片,这样有助于开阔视野。至于合拍,这是一种双向选择,意在交流、沟通的可能性,所以国别似乎不那么重要。我比较喜欢《英国病人》,主要是这部影片拍得非常细腻,表演也特别到位。其实整个片子,尤其是重场戏,台词并不多,但演员的表演,给人感觉特好,使人很容易产生共鸣。” 看来,巩俐对“细腻”二字很在意。谈论她的影片时,让她列举自己的“最爱”,她并没有像很多中外明星那样回答,“我都很喜欢”,而是不假思索地说是《秋菊打官司》和《漂亮妈妈》。在她看来,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这两部影片真实、自然、细腻,展示人性、女性、生活的内在美,而且没有什么说教。 摘自5月21日《文汇报》王双泉 史新玲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