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经——夜读结婚十年 日期:2013-06-04 11:32:41
心经——夜读《结婚十年》
作者:liquido
不知道是听谁评论过,苏青的文笔不去写武侠小说实在可惜,从此便有这么个印象。所以一看到到这个题目,脑子里面首先跳出来的竟是那句“江湖夜雨十年灯”。及至翻开第一页,才发现自己其实很早以前就曾经读过这本书的。只是当时年纪还太小,书中的文字根本读不懂,只觉得晦涩无味得很,为讨母亲的欢心,好容易才耐着性子读完的。然而,实在是囫囵吞枣得厉害,以致落到如今的记忆里面只模模糊糊的还有苏怀青一个名字。其余的一概人物等包括场景情节,早被忘得一干二净的。如今再读,竟还是十分新鲜的。
大概太久没有一书在握的感觉了,拿到这本书,连晚饭也顾不上吃,便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长夜漫漫,竟没有丝毫倦意,一口气读了下来。放下书的时候,窗外已经可以看得到黎明的颜色,晨起的鸟雀叽叽喳喳闹个不停,我握着书愣了半天,神思还是没有办法从沉迷中转醒过来。
苏青的文字,我是早就听说了的。当初读张爱玲的散文,出现的最多的好像就是这个名字,多少混了个眼熟。也许因为自己是上海人的缘故,我特别迷恋三四十年代的那个五光十色的上海。於是在读阅文章的同时,索性一并把那段隐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翻了出来。所以说,我知道苏青这个人,竟要比知道她的文章还早些。
读张爱玲的文章,仿佛可以嗅得到古檀木的馨香,夹杂着奢华糜腐的味道,把故事织造如绮梦一般,委婉哀怨旖妮俱在其中,独待你细细的去品味。苏青的文字则不然,好像雕刻一样,一字一句,锋利得像刀刃,把外表累赘的皮肉都剖开来,独把冷森森的白骨呈现出来让你看。所以呢,读张爱玲的文字,多少还有些让人作梦的余地,纵然梦会醒,到底还是作过吧。苏青的,则是清醒的文字,铮铮刺得你连觉也睡不成,哪里还能够作梦?
明知道那段历史是和自己不相干的,然而读着《结婚十年》,到底还是把自己埋进去了,这大概也是读第一人称文章的一个恶处吧,读到文终笔尽处,犹不能自拔。往往是接着下来的一天,一个礼拜,或者更长的时间,心思仍然会萦绕在字里行间,一遍遍地回味无穷。
整本书走的不是大喜大悲的调子,文字平淡而抑郁。偶而会有让人舒心的时候,却也跟嚼青柑榄一样,苦涩良久,才有一丝丝的甘甜,还没来得及多品味呢,嘴里面就又被塞进来一枚青柑榄,继续苦涩下去,生活的无奈使然。
看到开篇的关于旧式的婚礼描述,各式的礼仪以及花轿里的吊死鬼的传说,多少还是有些喜庆的颜色的。然而,那淡淡的浮华毕竟是不能持久的,很快便黯淡下来,显露出斑驳的本色。哦,那个歪头颈的小姑杏英和那个银色衣裳的美艳少妇瑞仙,等不及婚礼结束便已经开始张牙舞爪起来。
十八岁的苏怀青和二十岁的徐崇贤,只在婚前通了两年的信,在同一所高中读书又如何呢,甚至个照面都没有过,却美其名曰是自由恋爱。当两人在信中的称呼由WC女士至我的青以及由CY先生至贤哥的转变完成,所谓的自由恋爱便也完成自己的任务,可以光荣退场了。
人生如戏,这句话倒真有些道理。只是婚姻饰演的这个角色未免太沉重了些,也不讨好。看着别人演戏也还好,亲自身临,只怕是要欲哭无泪的。
不得不说一句,苏青的笔是相当细腻的。举个例子吧,怀青于病中听着崇贤和瑞仙在屋外合唱“风流寡妇”,身躯尚是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中漂流的,到下定决心回校读书饯行的晚宴上,再看到崇贤和瑞仙的快乐,躯壳则已被摧残殆尽,就只剩下空空洞洞的一颗心没处安放。叫人看着,一颗心竟也跟着飘忽不定起来。
爱的饥渴和两颗樱桃这两段,怕是全文仅有的一丝甜蜜吧。然而终究还是逃不过被残忍撕裂的命运。结尾处应其民拿起最后那串一枝三颗的樱桃,将那可颗生得小一些低一些的摘去,对怀青说现在只剩下两颗了,一颗是你,一颗是你的他。再将樱桃递给怀青。看着这段描写,我的眼泪几乎便要落下来,拼命忍着,鼻头酸酸的梗塞住,怎么也无法顺畅的呼吸。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话也总是应验的。怀孕生子已是一桩可怕的事,偏生的又是一个女孩。中国几千年重男轻女的传统,其影响便是时至今日尚无法消弭,又何况是在那个年代呢,不被待见是理所当然的。於是,生为女子的悲哀与无奈便再也遮掩不住,自文字间逸了出来。丈夫心中另有所属,闺房失和,已是悲哀;头胎弄瓦,受尽公婆小姑冷眼嘲讽,则是无奈。更可恨的是,便连旁观的那些个不相干的一干人等也要来凑个热闹,不往井里面投两块石头听个声响是必不能安心的。唉,如此这样一个社会,人活得实在太累……
怀青依习俗回娘家过夏天,场景换了换,我暗自欢喜,满心以为会是一出新戏。读下来不禁大大的失望,那不过是郁闷的延续而已。先前强忍着的眼泪,到这里到底还是淌了出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怀青与寡母竟也生疏起来,为着隔墙有耳,所有诉苦的话皆是到了喉咙口又被逼回肠子里面,场面上的漂亮话说出来又怕惹母亲伤心。於是,时间都耗在了无所事事的忙碌间,生怕时间空余出来会怠慢了彼此。
临行前一晚母亲帮女儿打点东西,女儿因为经济窘迫卖了出嫁时母亲给的戒指,被母亲发现只好谎称弄丢了。做母亲的却怕女儿在婆家为此生受脸色,末了便把自己本来预备戴着入殓用的戒指悄悄的塞给女儿。文到此处,文中的人都在默默的流泪。文外的我,早已配合着场景,哽咽得不成声,泪水滴在字上面,一圈圈的晕开去。也许,等纸干的时候,我的泪水会溶进字里去吧。
老实说,等擦干泪再接着读崇贤和怀青在上海的生活,我心里已经隐隐有些木然的感觉。贫贱夫妻百事哀,所有的事情,统统围着一个钱字打转。加上战争爆发,上海沦陷,人性自私的一面充分膨胀展示出来,一切益发显得腌杂不堪。苏青的文字,尽管不叫人看见血肉淋漓场面,血腥的味道却还是浓郁的怎么也挥散不去。然而,偏又叫人抛舍不下,饶是掩着鼻子硬着头皮也要看下去的。
徐崇贤这个人,也许因为刚开篇被污了印象的缘故,所以再也无法喜欢起来。再加上先前被其他人物夺去太多的感情,等到苏青的笔墨全力转到这位徐先生身上的时候,我竟有些意兴阑姗,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看到他潦倒落魄也罢,看到他意气风发也罢,甚至看到他和怀青的女友私通,居然都没什么感觉。喜欢不起来,居然连恨也恨不起来。我私心里觉得,苏怀青对他的感觉也应该跟我差不多。
就在我满以为这两个人会这么不痛不痒的耗上一辈子的时候,居然看到离婚的一段,颇有些愕然。回头想想,维系他们婚姻的是爱情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么是子女亲情吗?我看也不然。崇贤说到底,也还是个自私精明的生意人。试想,连良心都不值钱的时候,亲情又能价几何?若是靠的怀青当初那一点早已破灭幻想,就更说不过去了。想来想去,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让这两个人在一起的。如此一对夫妇,居然也能够就这样相处了十年。
然而,这两个人到底还是为婚姻画上了一个句号,在结婚的第十年。同样,也没有什么必须分离的理由。
或许,就如苏青自己所说的罢。现代的社会太容易使得青年男女离婚了,於是他们便离了婚。相聚相离,一切简单得就像童年时候玩的过家家,区别只大概只在于如何将中间的过程复杂化。
故事到这里便完了。然而我隐隐有些心痛惋惜起来,竟又觉得倘若不离婚会更好些。若要我说出有什么好处呢,自然又是答不上来的。人总是这样的,心里面沸腾的时候,五味杂陈的,宣泄出来的都是再真实不过的感情,偏偏是无法把握的。经过层层过滤慢慢分析,最后沉淀下来的东西,是精华,却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味道,不再是自己想要的。
今天晚上准备继续去读《续结婚十年》,但凡续写的东西给我的印象总是不太好的,实在是狗尾续貂的多,但愿这篇不会让我太失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