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覃仕勇 日期:2015-05-21 14:18:47
狄仁杰是一个奇人,他本身是儒学出身,却熟读各种门类的书籍,精通各种技艺,有过从基层到中央从政、断案的经历,抗过旱,赈过灾,兴修过水利,带领百姓开荒搞生产,还统兵抗击过侵略者,甚至曾亲手帮助百姓治过病,各种各样的业务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狄仁杰更是一个“完人”,他刚出道,就被赞为“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到并州任职,更有“北斗之南,一人而已”之誉。他礼敬上司、关心同事、体恤下属,却又刚正不阿,敢于犯颜上谏,直陈己见;他身上的正气凛然,从不向邪恶势力屈服;他勤于吏职,爱民如子,每到一地任职,就造福一地,并州、宁州、豫州、彭泽、魏州、河朔,在各地工作的政绩都同样卓著,以至于老百姓在他活着时候就为他建造了生祠,几乎他任官的每一个地方都有老百姓为他修建的祠堂;在处理民族问题上,他一视同仁,处处体现出“民为贵”的思想……
狄仁杰倾自己的毕生之力苍生、社稷效命,呕心沥血。而也正是在狄仁杰这类栋梁人物的鼎力支持下,武周一朝得以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当然,一代名相狄仁杰最为后世所称道的,是他不竭的努力和奔走,终于使曾被武则天篡夺了的李唐王朝能够顺利复国。
可以说,狄仁杰的许许多多的功业和行为都足以昭彰后世。
那么,就让我们进走本书,领略他的风采、破解他的为官为政之道,从中汲取和借鉴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作者简介:
覃仕勇,男,广西博白县人,通俗历史作家,著有《历史里的隋唐英雄们》(重庆出版社)、《大唐王朝惹了谁》(北京外文出版社)、《两宋时代的牛人》(安徽教育出版)、《这才是岳飞》(重庆出版社)、《大东汉》(中国纺织出版社)等多部历史著作。
目录:
三十武氏双丑/185
三十一夹屎元帅/192
三十二巧劝定储/198
三十三难兄难弟/208
三十四突厥风云/218
三十五复立太子/224
三十六请赦河北/231
三十七谏主戒色/237
三十八真假佛缘/243
三十九谏造佛像/249
四十荐举良相/257
狄仁杰年谱/265
附:狄仁杰作品/269
狄仁杰的曾祖父狄叔湛曾在东魏担任帐内正都督、平西将军,封爵临邑子;入北齐后,历授原仇领民副都督、白马领民都督、泾州刺史、车骑将军等职。祖父狄孝绪则在唐朝初年担任过行军总管、大将军、尚书左丞、使持节汴州(治今河南开封)诸军事、金紫光禄大夫,封爵临颍男。
父亲狄知逊通过科考入仕,先是得授东宫内直郎,后充任郑州(治今河南郑州)司兵参军、梁州(治今陕西汉中)都督府录事参军、越州剡县(浙江嵊县)令、华州郑县(陕西华县)令、夔州(治今重庆奉节东北)都督府长史等职。狄仁杰出生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当时,其父亲正任东宫内直郎。东宫内直郎,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这份职业的业务范围主要是掌管太子东宫的符玺、伞扇、几案、服饰等物事。工作量小,不费力。当然,工作轻松还是其次,主要是天天能跟太子接触。太子是什么人?国家储君、帝位继承人、未来的皇帝。如果能得到太子的赏识,和太子交上朋友,成为太子所信任的人,前景那是一片光明灿烂。再不济,先在国家未来主人面前混个脸熟,往后的宦途也会比常人顺畅许多。这方面,大好青年狄知逊可是有先天优势的。他不但才气过人、品学兼优,而且样貌俊俏,是个标准的花样美男。关于他的相貌,史书上用了两个词来形容:龙章凤姿、神情秀发。应该说,他就是凭借着才、貌两项被擢选入东宫工作的。遗憾的是,狄知逊并不是那种特别会来事的人。他正直、务实、不阿谀、不逢迎、不媚上、不欺下。他不会专门花心思去讨好谁,也不会刻意去做些特别的事情来博取上司的欢心。那么,他得不到太子的青睐,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而每天只在东宫管理太子的服装、仪仗这类琐碎的小事,可谓闲极无聊。这样,在东宫瞎混了几年,狄知逊就被打发到了别处。先是到郑州担任司兵参军,兼郑王府兵曹参军。 郑王原为滕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三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异母弟李元懿。李元懿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正月改封郑王,任郑州刺史,府中缺一个兵曹参军,狄知逊就是这一年从京师长安下放到郑州,到了郑王府上任职。从帝国未来接班人的身边转调到一介藩王身边工作,这差别大了去了。不过,狄知逊一如既往、安之若素,并未表现出太多的沮丧和失落。他所奉行的是儒家的道德准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依然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只要是自己份内的事,就必定尽职尽责,尽善尽美,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之外的应酬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在他看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阿谀奉承的事,坚决不做。他宁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读书写字上。而且,家里还有一大堆孩子等着自己去管教呢。可以说,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做事或做学问,狄知逊都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儿女。尤其是狄仁杰。 狄仁杰一共有五兄弟,他是家里的老大,四个弟弟分别是狄仁贞、狄仁节、狄仁恪、狄仁矩。狄仁杰在受到老爸影响的同时,也在努力地为弟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跟随父亲到郑州赴任这一年,狄仁杰已经六岁了,是个充满阳光的小小少年。这个小小少年跟父亲一样,无欲无求,无忧无愁。他心无旁骛,不受周围人和事的影响,专心读书。史书中记载有这样一件事,从这件事里,我们可以看得出,这个小小少年读书专心到了什么程度。家里有门人被人杀害了,县吏前来调查。左邻右舍的人都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县吏提供线索,县吏每问一句话,人们都争着抢着回答,热闹非凡。县吏问了半天,毫无头绪,要回去了,猛然发现了在书房里全神贯注地读书的小狄仁杰。小狄仁杰的神情专注,无视周围发生的一切,把所有的热闹都当成了空气。他旁若无人,只是静静地读自己的书。对于小狄仁杰的表现,家里人和邻居都习以为常,但县吏却是第一次看到,县吏的眼球迅速被狄仁杰秒杀,诧异无比。他忍不住走到书房的窗前,问狄仁杰,小朋友,你家发生了命案,我们前来调查,你怎么只管躲在书斋读书,也不出来配合配合我们的调查?连着叫喊了几遍,狄仁杰恍如未闻,仍醉心于读书。县吏实在急了,又敲窗户又拍门,狄仁杰这才抬起头,虽是满脸稚气,却是神情肃穆,很不高兴地责备县吏说:“吵什么吵?!经卷之内,圣贤俱在,我正与圣贤进行心灵对话,分身乏术,哪顾得上与你这些凡夫俗吏说话?”县吏被他这一句稚声稚气的回答顶得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小狄仁杰由此名声大振。一直以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代表人物是魏晋年间的高士管宁。管宁和好友华歆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豪华马车的官员从门口经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忍不住放下书出去看热闹。管宁极其鄙视华歆,就割断了席子,冲着华歆的背影叫嚷道:“你是个伪读书人,不再是我的朋友了!”往细里分析,就不难发现,管宁多少还是受到了外界的影响,而且,他的年纪大,自律性应该比小孩子强,可他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你看人家狄仁杰,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中,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返观内照,物我两忘,心无杂念,这才是纯粹的读书人!狄仁杰这一表现,得到了高僧海涛法师的高度称赞。某天,狄仁杰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外面游玩,不期然地遇上了海涛法师。海涛法师学识渊博,擅长相面术。他见了狄仁杰,得知他便是那个通过书本和古代圣贤进行心灵对话的小小少年,便仔仔细细察看了他的面相,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小屁孩,日后一定位极人臣,百姓幸,苍生是赖,可惜我年纪大了,看不到了。”海涛法师的评价虽高,但他对狄仁杰的了解,不过冰山一角。狄仁杰非但喜欢读书,而且书的种类并不仅仅限于儒家经典。他喜欢的书包罗万象,涉猎极广,所有的经史子集,包括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家、释家、道家等书籍他都读,而且认真研读,深入考究。这些书籍,为他以后从政、断案、破案、带领百姓搞生产、统兵抗击侵略者,甚至帮助百姓治病等业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补充说明的是,狄仁杰的父亲狄知逊在东宫原来的服务对象是太子李承乾。李承乾后来有腿疾,走路的样子总给人有“路不平”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既自卑又自大,心灵扭曲、行为变态,有同性恋倾向。他对父亲唐太宗李世民阳奉阴违、反感师长的谆谆劝勉,曾派遣刺客刺杀自己的胞弟。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他被控图谋武力叛变,不久,皇储之位被废,被判充军到黔州,参与政变的侯君集等人皆被处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狄知逊并非李承乾的亲信、心腹,也没有加入太子党,且早早地离开了东宫,没受到丝毫牵连。看来,被下放到地方基层,也不是什么坏事。狄知逊先后在郑州、梁州、越州、华州、夔州等地任职,狄仁杰也就在跟随父亲宦游的过程中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拓展了视野,开阔了心胸,磨砺了意志,增长了见识